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有了兴趣,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会达到最佳状态,学习效率就明显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利用物理学知识的优势,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法,激活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师生就会在心情愉悦中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能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联系实际,讲活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很实际的科学,物理的方方面面都与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联系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始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周围,就在我们的身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愉快的现实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耳闻目睹、喜闻乐见的事例来讲述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例如,在讲“机械能”,讲解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除了演示实验外,我还在黑板上画了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轿车,然后问: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如果不幸发生车祸,两辆车都撞到人的话,哪辆车对人伤害得更严重?学生回答:大货车对人伤害得更严重.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两辆一样的小轿车,然后问:两辆质量一样的小车,一辆开得飞快,一辆慢慢开,如果不幸发生车祸,两辆车都撞到人的话,哪辆对人伤害得更严重?学生回答:开得飞快的哪一辆对人伤害得更严重.学生可以总结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这样的事例,学生很感兴趣,从中也受到了交通安全教育.
二、演示实验,奇趣吸引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精心巧设一些惊险、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本人找一支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在管口放上一支小一点的短试管,问:如果把大试管倒过来,小试管会怎样?学生都认为会掉下来.当本人把试管倒过来时,学生看到随着水的流下,小试管徐徐上升,学生都觉得非常吃惊.
又如,在讲“摩擦力”时,找一根玻璃棒,在一端涂上少许凡士林(事先不让学生知道),并让一男同学握住此端,找一弱小女同学握另一端,让他们拔河比赛,结果女同学赢了,同学们都觉得奇怪.
再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把一玻璃瓶子放在桌子边缘,在瓶子底下放一纸条,问:如果我把纸条抽出,玻璃瓶子会怎样?学生都认为会摔下打破.当老师迅速抽出纸条时,学生不禁“啊”了一声,却发现有惊无险.
三、人人参与,切身感受
初中生都好奇好动,喜欢操作性强的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聪明、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趣味才能觉醒起来.”在物理教学中,除了教材安排的分组实验外,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的就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尽可能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受,在实践中找到乐趣.
例如,在讲“摩擦生热”时,让学生用双手相互摩擦或用手跟桌子摩擦,体验这种感觉.
又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教材只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然后把小桌翻过来放在泡沫塑料上.这个实验虽然也能观察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但学生兴致不高.在教学中,本人让每个学生都取一支一端尖一端平的笔,分别用两只食指压住笔的两端,看两手指各有什么感觉?稍加一点力,感觉又怎样?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对这个较难理解的压强概念深感兴趣.
四、恰当比喻,情趣盎然
在讲一些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和理论时,是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引用一些风趣和幽默的事例作类比,变枯燥为幽默,变乏味为风趣,便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致勃勃,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生动活泼.例如,在讲“电阻”概念时,学生容易误认为“电流大时电阻小,电流小时电阻大”.也就是说,电流可决定电阻的大小,因为教材在该节的实验中是从电流的大小去比较、判断连入导体的电阻的大小的.这个问题学生往往较难理解.于是本人在教学中作如下比喻:如果在水流一定的自来水水管中放进一石头,我们可以从流出的水流的大小判断石头的大小,但石头的大小是不是由水流的大小决定呢?
五、巧设疑问,激活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巧设一些疑问,甚至步步追问,让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可把课堂气氛推向热烈的高潮,使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涨.
例如,在讲“重力势能的大小”时,教师可提问:如果天花板有一根鸡毛掉下来时,你会怎样?如果头顶的风扇掉下来时,你又会怎样?这样的问题学生深感兴趣.
总之,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从而使物理变成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科.
一、联系实际,讲活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很实际的科学,物理的方方面面都与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联系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始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周围,就在我们的身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愉快的现实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耳闻目睹、喜闻乐见的事例来讲述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例如,在讲“机械能”,讲解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除了演示实验外,我还在黑板上画了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轿车,然后问: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如果不幸发生车祸,两辆车都撞到人的话,哪辆车对人伤害得更严重?学生回答:大货车对人伤害得更严重.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两辆一样的小轿车,然后问:两辆质量一样的小车,一辆开得飞快,一辆慢慢开,如果不幸发生车祸,两辆车都撞到人的话,哪辆对人伤害得更严重?学生回答:开得飞快的哪一辆对人伤害得更严重.学生可以总结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这样的事例,学生很感兴趣,从中也受到了交通安全教育.
二、演示实验,奇趣吸引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精心巧设一些惊险、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本人找一支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在管口放上一支小一点的短试管,问:如果把大试管倒过来,小试管会怎样?学生都认为会掉下来.当本人把试管倒过来时,学生看到随着水的流下,小试管徐徐上升,学生都觉得非常吃惊.
又如,在讲“摩擦力”时,找一根玻璃棒,在一端涂上少许凡士林(事先不让学生知道),并让一男同学握住此端,找一弱小女同学握另一端,让他们拔河比赛,结果女同学赢了,同学们都觉得奇怪.
再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把一玻璃瓶子放在桌子边缘,在瓶子底下放一纸条,问:如果我把纸条抽出,玻璃瓶子会怎样?学生都认为会摔下打破.当老师迅速抽出纸条时,学生不禁“啊”了一声,却发现有惊无险.
三、人人参与,切身感受
初中生都好奇好动,喜欢操作性强的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聪明、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趣味才能觉醒起来.”在物理教学中,除了教材安排的分组实验外,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的就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尽可能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受,在实践中找到乐趣.
例如,在讲“摩擦生热”时,让学生用双手相互摩擦或用手跟桌子摩擦,体验这种感觉.
又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教材只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然后把小桌翻过来放在泡沫塑料上.这个实验虽然也能观察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但学生兴致不高.在教学中,本人让每个学生都取一支一端尖一端平的笔,分别用两只食指压住笔的两端,看两手指各有什么感觉?稍加一点力,感觉又怎样?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对这个较难理解的压强概念深感兴趣.
四、恰当比喻,情趣盎然
在讲一些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和理论时,是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引用一些风趣和幽默的事例作类比,变枯燥为幽默,变乏味为风趣,便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致勃勃,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生动活泼.例如,在讲“电阻”概念时,学生容易误认为“电流大时电阻小,电流小时电阻大”.也就是说,电流可决定电阻的大小,因为教材在该节的实验中是从电流的大小去比较、判断连入导体的电阻的大小的.这个问题学生往往较难理解.于是本人在教学中作如下比喻:如果在水流一定的自来水水管中放进一石头,我们可以从流出的水流的大小判断石头的大小,但石头的大小是不是由水流的大小决定呢?
五、巧设疑问,激活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巧设一些疑问,甚至步步追问,让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可把课堂气氛推向热烈的高潮,使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涨.
例如,在讲“重力势能的大小”时,教师可提问:如果天花板有一根鸡毛掉下来时,你会怎样?如果头顶的风扇掉下来时,你又会怎样?这样的问题学生深感兴趣.
总之,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从而使物理变成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