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生为本,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师努力创设氛围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课堂才会变得高效而充满魅力,才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实现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和谐发展
  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正如布鲁纳所说:“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探究是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现象,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实现师生、生生、师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师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一、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生动直观有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能使课堂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可以说,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牢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同时,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時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
  例如,在绪言课中可给学生做一组化学魔术:将两瓶“白酒”(碳酸钠 酚酞)混合后就变成了“红酒”,“红酒”中加了另一种“白酒”(稀盐酸),“红酒”立即变成了“汽水”(产生大量的气泡),把“汽水”中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另一种“白酒”中(石灰水),“白酒”又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这样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保证课堂高效率地进行。
  又如,在学习“Cl2性质”的时候,以往我是这样设计的:1.老师先出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然后问:Cl2有什么物理性质?学生就会根据课本念一遍;2.教师演示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问学生:Cl2与水生成了什么?学生看书后回答;3.分别向所得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石蕊试液等,学生通过现象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成分。这样的设计,虽然说是有实验活动,但更多的还是:教师在那儿演示和提问,而学生仅仅是通过看书来回答问题,并没有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不能主动思考。通过反思,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法,用生活中的有关Cl2的真实事故为背景来设计教学。首先,用多媒体展示3个镜头: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露造成了28人死亡,两万多亩农作物受损,画面上农作物枯黄变白;2005年4月12日,无锡一自来水厂Cl2泄露;2005年10月30日,武汉一废品收购点的液氯钢罐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进行紧急处理,画面上消防队员将钢罐浸入到了石灰水中。然后,学生观看镜头,我在一边恰到好处的追问:Cl2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什么能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如此大的损失?随着镜头的出现,伴有问题的设计,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思考,将视觉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联想,再加上实验活动的探究,学生对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的掌握就轻而易举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和谐氛围,施展学生的自主性
  高尔基说:“要像蜂房里的蜜蜂和在土里的黄蜂那样,聪明人应该团结在一起。”以往上课教师满堂灌,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听不懂就不听,于是放弃化学,有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没有融会贯通。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煅炼。
  例如,我在教学原子、分子时,学生精读“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我始终抓住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两个关键词。“化学变化”指明条件,也就是说离开“化学变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最小”是相对化学变化而言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又可以分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因此可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事实上脱离了“化学变化”并不存在最小粒子。与分子相比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不存在分子这种粒子,原子理所当然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如铁粉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铁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铁原子。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而构成该物质的原子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粒子是水分子,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热烈讨论:生活中的物质哪些是由分子构成?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或原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和氢气、氧气中的氢原子、氧原子有啥不同?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想教任何课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能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知识和熟练能力,这不是就不需要教吗?”我想,教学中给予学生指点、给予学生讲解,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解,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解。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所以,教师应在随时准备放手这方面下功夫,方能达到化学高效课堂。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主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化学课堂中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自主、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可以鼓励、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参与科学探究增加情趣。
  例如,“化学实验室内外酸性气体的含量差别”;“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等活动的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从报刊、电视或其他媒体上收集一段时间以来当地空气质量相关信息,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组织学生辩论“使用化肥、农药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等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借助已学过的知识和各种资源(图书馆或网络)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不会对学生有压力,反而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能学以致用,为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打好基础;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提供训练平台,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提高學生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课前整理记忆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创造训练平台,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从第一章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炼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红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用“气—灯—灯—气”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这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总之,改变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意识,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探究活动。通过多种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建源,构建化学和谐课堂的方法探究[J].化学教育,2008,(9)。
  [2]钟小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和谐发展.2012,5,27.
  [3]余文森,教学是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过程[J].人民教育,2011,(9)。
  [4]刘春晖,让实验变得鲜活起来[N].天津教育报,2010(5)。
  [5]李华,初中化学改革教育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初探[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9)。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资源县梅溪初级中学541405)
其他文献
患儿 ,男 ,9岁 ,因听力障碍就诊。患儿系第一胎 ,足月顺产 ,生后体检正常 ,2岁后体态异常 ,容貌粗笨 ,智力发育迟缓 ,反应迟钝。双亲体健 ,表型正常 ,非近亲结婚。患儿无兄弟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跨文化意识逐渐在衡量教学优劣上占据无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因此,本人根据实际教学来展现自己所认识的文化渗透。  关键词:文化渗透;英语教学  中学生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扩大他们的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物理也成了教学中一门重要学科。本文阐述了物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中“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分析;展开此次高中物理教学实验分析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思考  在世界的教育发展领域,我国的物理教学发展相对西方国家比较落后,其根源是我国物理教学大多数停留在理论知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