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雨和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xl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那些年,在那个古朴的小镇,我总喜欢跟在一群男孩儿的后面,看他们求雨。
  男孩们将一条长板凳倒过来,四脚朝天,用麻绳绕着板凳脚一圈儿一圈儿编织成一个围栏。再把一只大黑狗按到里面,往上面盖一件破旧的衣服,这就成了他们求雨的道具。求雨为什么要用黑狗,奶奶说:“黑狗是活菩萨,抬着它老天才会显灵。”再说,求雨都是在天黑了以后。
  夜晚,就着天上的星光和月光,男孩们抬着黑狗开始求雨了。他们从上街走到中街,最多走到下街,小镇就算是全部绕完了。他们一边卖力地喊着:“求天雨,求地雨,求菩萨,下大雨……”一边敲响从镇区务所大院捡来的一只破锣,锣声虽然沙哑,却也足以让沿街住在茅草屋内的人们老远就可以听到。每次听到孩子们求雨的声音,街上的住家户们便会端出水泼到他们身上,水量多少随主人家心意。一般都是泼的水越多,来年就有好兆头。但是,在这个枯水期,能有多少干净的水泼给他们呢?于是,各种各样的水就会不断泼向他们。有的用大木瓢从家里的大沙缸底舀出的水一半带有沉淀物;有的是洗菜后留下的水,还有菜叶子和黄泥巴;还有的是大木盆盛放的洗脚水,里面还有修剪下的指甲壳,那味道,闻着就想吐。但是,无论是怎样的难受,他们都得忍着。
  我曾经跟着求雨的队伍走了好远,直到他们走到下街,钻进了“犁铧厂”。
  2
  “犁铧厂”是镇上制作农具的民营厂,专门制作犁地的犁铧、锄头、镰刀等农具。透过门缝儿,我看见厂里面炉火通明,在里面工作的男人们穿一个大裤衩子,围一个长长的围裙,里面涌出的阵阵热浪,熏得我的鼻子直发痒。
  一座高高的炉子通体红彤彤的,一个没有穿鞋的叔叔在“呼哧、呼哧”拉着风箱,一个爬上梯子将一堆堆废铁倒入炉子,一个用长长的铁勺子从里面舀出铁水倒入各种模具内,其他一些叔叔有的在搬运模具,有的在打磨从模具中取出的农具。原来那些农具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我正看得发呆时,一个满脸长胡子的叔叔从后门进来了,他看见求雨的这群小男孩儿,于是很不耐烦地说:“出去,出去,都出去,要是在这里出了事,我们可无法向你们的父母交代!”男孩们一个劲儿求着:“我们衣服都湿了,烤干了就走,烤干了就走……”说着顺手揭开盖在黑狗头上的衣服,然后把黑狗按趴在地上训着:“大黑,趴着烤火,烤干了我们就回家。”一个稍微大一点儿的男孩儿靠着柱子,呸了一口唾液数着今晚收到的毛票:“呵,不错,有贰元贰角,可以买十个馒头,我们一人一个,剩一个给大黑,正好。”
  那些年,孩子们的诚心自然没有打动老天,一进入秋冬季节小镇依然干旱着,种到地里的苗子蔫巴巴的,怎么也直不起腰。
  3
  离小镇最近的一个大水井,白天黑夜总有挑水的担子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直从山坳排到半山腰。
  要想排到前面,就得半夜三更起床,尽管这样赶早,一天也轮不上两挑水。七八米深的井,在春末,捏住长长的一大把绳子,把一只木桶丢到井里,就可以提起满满一桶水;到夏季,井水充裕会漫出井沿儿,缓缓地流淌到旁边的稻田里。路过的行人可以趴在旁边光滑的石板上俯下身子喝水。那水,喝上一口,清凉甘甜,感觉四季都是新鲜的、美好的。秋天,抛下水桶勉强能打半桶水上来。冬季了,井中的出水口淌出的水比筷子还细,半天也淹没不了井底中央的那块石头。这时,站在井沿儿上就算用“高空抛桶”方法也無法打提起水来,得顺着井内边沿螺旋式的石板阶梯走到底,用水瓢漾开水中的稻草、树叶一瓢一瓢地舀水,再一瓢一瓢倒人桶中担上来。
  有一次,妈妈要我到大水井找大哥,站在半山腰,我看见两个男人为了争水正在打架。旁边,所有的木桶和扁担都成了他们的武器,旁边的人都无法劝阻。只见一个胖子拎着一只水桶抡过来,水桶滚落到不远处的泥巴塘,另一个瘦瘦的男人举起扁担顺势砍过去,被砍的那个胖子立即血流满面,那出血的阵势,比井底冒出的泉水还大。旁边等水的人看着自己的水桶被他们摔到泥地里,只有闷不吭声悄悄去捡起。年龄稍大、泼辣一点儿的妇女一边拾掇自己的水桶扁担,一边大声地骂着:“挨千刀的些,葬德啦!”我哪见过这样的场面,吓得当场哇哇大哭起来。大哥不知从哪里飞快地跑过来抱着我一路小跑回了家。
  从那以后,等水的秋冬季节,大人们就再也不允许我去大水井了。
  4
  在那个用水困难的冬季,下雪天看别人担水也是很有趣的。
  井边排队的人很少,每次去都能很快地担水回来,只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从小镇到大水井,要经过一条比较陡的马路。一到下雪天,这条坡度较大的马路就被厚厚的凝冻覆盖着。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们就放下手中的一切活儿到这里溜冰。他们穿着滚着白色布边的塑料底鞋子“唰!唰!唰!”一个接一个地从坡顶溜下;也有穿着塑料凉鞋、塑料拖鞋的,暴露在鞋外面的脚趾头被冻得通红通红的,但并不影响他们愉快的心情,“哧溜、哧溜、哧溜”,他们一个一个地滑下去,就算是摔得滚成一堆,他们贫瘠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里面除了男男女女的大人们,还有光着屁股蛋子、淌着清鼻涕的小男孩儿。家里有急着用水的居民们,为了淘米煮饭,只有放弃这美好悠闲的娱乐时光,铤而走险担着水桶出门。尽管做到有备而来,鞋子上用厚厚的稻草缠住防滑,但是,才走到半坡还是一脚滑倒,那些水桶就顺势“骨碌碌”滚下坡,罢工了。能爬上坡的也不一定能下坡。有的顺利上了坡取水回来,下坡返回时无一例成功的。基本是水桶东一只西一只滚下坡不说,还绊倒一群群溜冰的人。
  那种好多只水桶和着一大群人从坡上一起滚下的壮观场面,在很多年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游落进夏天  季节是四个循环摆着的水池  万物如鱼  哪能游得上岸  我游了四十三圈  又回到春夏交汇点  即将游落进夏天  日月为证  黑土内墙被屋顶上的亮瓦  打出一块移动的补丁  白天,蝉不断地叫喊  夏天本来就有许多的事情  雷雨频繁出没  蚊虫常常光顾  门前,那条河里的流水  不管那么多了  自己流淌自己的  等我還清世上的一切  这巴掌大的一块乌云,是你送来的  我前生没有还清的债 
期刊
等待海风从异乡拐角处探出头  点燃一棵草芥,一池静水,甚至一个词  鹿冲关森林起伏的影子  藏在火焰背后  大雨清空了铁锈味的空气  被颜色覆盖的大地,散发阵阵乳香  也許是潮湿愈来愈重,也许是黑暗愈来愈深  情绪如疾病一样加重某些联想  在这个节点上  我把发生过的和没发生过的进行打理  天花板隐约在蜕皮  过程无法述说  书中一枚不知名的枯叶,露出光阴的去向  过往的梦,在天外继续生根发芽  
期刊
1  他给自己布了许多道,可能否缓解他的难处呢?他不清楚,如许多个春天的不期而遇,却抓不着。  女儿歌瑞莎半喜半忧的脸,如一首诗,每落在纸上就像火焰落在眉间。她的病例,有许多专家门诊的笔迹。  邻居家的那个孩子切尔,正背着小小书包经过门前,他头上有只活泼的小棒球帽。  妻子看见了,说了很多次:“再要一个吧……”他每次想回答,都如麦芒抵在喉。  2  他给歌瑞莎刷了几遍漆的小黑板挺漂亮,它有着黑夜的
期刊
跳跃的苍鹭  春天里,我喜欢跳跃的事物。  一阵轻风过后,满树的杏花、桃花、杜梨花跳跃起来,没有一点儿声音。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怒放了,成群结队的蜜蜂在一朵朵油菜花上跳跃着,它们纤细的腿上一定沾满了蜜。一群苍鹭掠水而过,落在村口的一棵大杨树上,它们在树梢上愉快地跳跃着,或修补旧巢,或孵育生命。  树梢上的苍鹭跳跃起来,我也跟着它们跳跃的节奏,绕着树一圈一圈地跳跃着。  一树的苍鹭,像是在春天里遇到了什
期刊
在《烬余录》中,张爱玲以她特有的笔调表达“到底仗打完了”的心情:“时间又是我们的了——白云,黑夜,一年四季——我们暂时可以活下去了,怎不叫人欢喜得发疯呢? ”她提到了她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云。  某种意义上,云这种元素,是属于精神生活的;对于被物欲蒙蔽了双眼的人来说,他们难得抬头看一下天空,天空中有云无云,他们既不关注,更不在乎。但对于张爱玲来说,云彩,季节,饮食,衣服,书籍,写作,爱情……都是她
期刊
那年,中考失利后,母亲很是失望,也很无奈。我倒是轻松,没觉着啥,毕竟家里有二亩地等着呢。  教书的父亲少有时间回家,里里外外全靠母亲,就连犁田、耙地、扬场、撒种那些男人们的活计,也是母亲一人撑着。作为兄妹中的老大,我决定不再复读。  没料想,母亲断不从我的选择。父亲不善言语,每遇纠结之事,习惯于默不作声,母亲气得责怪父亲的不称职。  几天后,父亲对我说:“这样吧,公社轮窑厂,我有熟人,你先去做个工
期刊
在一块石头里能找到什么?是一座山,或祖先的名字吗?我们留不住云朵投下的符号,更留不住耕犁从身体上缓缓经过。我内部的悲壮被砌成一堵高墙。  它们感受到身上的重量,像驮着一片海。我也放不下那些经过海水浸泡了的梦想。远了的远方,是否还有古老的月光存在?  对着铁锤时,石头们还是保持沉默。  可我知道它们也有疼痛的时候。泪水不是没有,只是被收藏起来,不轻易打开。它们或许也是柔软的、流动的,并执着于出现的那
期刊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与人交往中,我的反应往往比别人慢半拍。  一次,母亲从上海回来带给我一块花手绢,上面印着上海的高楼大厦和街道,街道上有奔驰的小汽车,人行横道,红绿灯,过往的城市里的人,这一切都使生活在乡下的我感到新鲜。一天,我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一个人玩儿,手里拿着那块印着城市风光的花手绢。忽然从大门外挤进来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小女孩儿,向我露出了笑脸,出于礼貌,我便和她一起玩儿了起来。没有想
期刊
孩子的水痘总算好了。我的咳嗽也有所好转了。  生病期间,我一般都不要求她做什么,放任她自己。有时她就躺在床上,有时她就坐在那里听歌。她也会觉得实在无聊时,跑过来跟我聊天。  带她去户外骑行了一圈儿,也去公园逛了逛。一般她都不愿意出门,能够叫出来已经非常难得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她每次在经过人行道时,绿灯亮了,通过时,她都会从单车上下来,推着单车一路小跑着走过去。每一次,每一段路都会如此,从来不破例,
期刊
一领羊裘,一钓竹竿。  春光和煦,严光望着眼前不断变化着的富春山,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那个王朝更迭无常的变化和尔虞我诈的官场,想到了那位高居朝堂之上的同学——光武帝刘秀,这些似近似远的一切,终于被自己抛在了脑后。严光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由得伸出双手,在眼前飘忽的光束里狠狠抓了一把,是空的,亦如那些过往,他笑着摇了摇头。  我想,这应该是2000年前那个春天里最为惬意的场景吧!不然,严光怎会抛却名利,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