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背诵美文经典是积累语言的很好的途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据有关研究表明,经常诵读经典,对少年儿童可产生多种效益:使儿童记忆力明显提升,专注力提高;人格优化,身心健康,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语文能力增强,出口成章;理解力提升,带动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孩子多动的症状有缓解作用;如果父母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2006年9月,我校启动“诵读经典文章”工程,并确立了以“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语文素养”为子课题,正式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有效开展此课题活动,提高我校的读经诵典的水平以及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让全校师生深入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校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
一、诵读经典的实施
为使经典诵读活动能得到有序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由语文教研组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且规定了各个年级诵读的内容及篇目。一时间,老师们热情高涨,依照学校安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1.充分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的文体活动时间组织开展诵读活动,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认真组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各班班主任还在适当时候组织举办班级的读经活动小型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擂台赛的内容十分丰富,或是经典词句接龙,或是你问我答,或是对歌竞赛。这样,能极大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2.课前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老师们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开设读经园,提供舞台。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各班还开设“读经园地”,展示经典小故事、经典配画作品,读经活动心得、感悟,读经活动明星等相关内容,使之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如今,在我们的校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早晨,沐浴着清风朝露,学生或一边散步一边吟诵诗文,或置身于树林间抒发感受;中午,伴随着优雅的古典音乐,教室里、阅览室里的学生们手捧着心爱的图书,读得津津有味;傍晚,美丽的校园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宁静,草地上、休闲石上,三五成群的学生们坐在一起读经,或同看一本书,或围着教师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或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低声吟诵着古诗词。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
更有意思的是,有很多学生由于积累了较多的名言佳句,说话随口就是一句名言。比如当看到有同学学习不认真,他们自然吟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当看到有些同学不珍惜学习时间,他们则来一句“一寸光阴不可轻”;当看到一些同学浪费粮食时,他们则来一句“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苦”……
二、吟诵兴趣的激发
这样的诵读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智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我们教育者永远追寻的真理。为了激发全校学生的诵读兴趣,老师们可没少下工夫。
1.用“流行”激发兴趣
儿童是很爱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一样,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为此,我们把新课标后面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以及各种名言佳句印成小册子,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每天读一首。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养成诵读的习惯。
2.用“大人的热力”激发兴趣
为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老师们都保持高度的热情。起初,虽然学生未进入状态,但我们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两天,我们一天天地坚持下来,时间久了也就感染了孩子。孩子们也就把诵读当成一种游戏一样乐于参加。
3.用“成就感”提高兴趣
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学生,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会让他们得到一种成就感。同时,我们还在班上设擂台开展争星竞赛活动。学生每背得一首诗或一个名言佳句就奖赏一颗星。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三、学生人格的培养
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后,还应让学生意识到,这经典的诵读,不应仅定一时的兴趣,而要把这当成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老师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以及把这种文化内化成人格修养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
1.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们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先做到。所以,我们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经典课的授课前,我们老师都细细品味《弟子规》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们要求学生会读的,我们跟着学生一起读,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们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2.用经典的言行去规范学生的行为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言行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有一次,班里有一个女生来告诉我,她的同桌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拿了她的笔记本。于是,我马上找到她的同桌,问她“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是什么意思。她马上把意思说出来了。我接着问:你做到了吗?她低下了头说:“老师,我知道了,我昨天没有经过同桌的同意,就拿了她的笔记本来抄笔记。你一说到‘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就知道我做错了,我现在就向同桌道歉。”我会心地笑了,还是经典道理管用啊。
“凡出言,信为先”是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我答应学生的事我就一定做到。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小女孩生病了,落下了一天的功课,第二天的课堂测试,她哭了,因为平时经常测试满分的她居然不及格,我当时安慰她说不要紧我下午给你补课,她这才笑了。可下午放学后业务学习,尽管已经很晚,我还是坚持到她家给她补课。我的学生也能以我为榜样,他们答应我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能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塑造良好的品行,锻造其文化意志,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据有关研究表明,经常诵读经典,对少年儿童可产生多种效益:使儿童记忆力明显提升,专注力提高;人格优化,身心健康,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语文能力增强,出口成章;理解力提升,带动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孩子多动的症状有缓解作用;如果父母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2006年9月,我校启动“诵读经典文章”工程,并确立了以“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语文素养”为子课题,正式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有效开展此课题活动,提高我校的读经诵典的水平以及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让全校师生深入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校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
一、诵读经典的实施
为使经典诵读活动能得到有序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由语文教研组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且规定了各个年级诵读的内容及篇目。一时间,老师们热情高涨,依照学校安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1.充分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的文体活动时间组织开展诵读活动,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认真组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各班班主任还在适当时候组织举办班级的读经活动小型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擂台赛的内容十分丰富,或是经典词句接龙,或是你问我答,或是对歌竞赛。这样,能极大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2.课前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老师们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开设读经园,提供舞台。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各班还开设“读经园地”,展示经典小故事、经典配画作品,读经活动心得、感悟,读经活动明星等相关内容,使之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如今,在我们的校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早晨,沐浴着清风朝露,学生或一边散步一边吟诵诗文,或置身于树林间抒发感受;中午,伴随着优雅的古典音乐,教室里、阅览室里的学生们手捧着心爱的图书,读得津津有味;傍晚,美丽的校园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宁静,草地上、休闲石上,三五成群的学生们坐在一起读经,或同看一本书,或围着教师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或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低声吟诵着古诗词。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
更有意思的是,有很多学生由于积累了较多的名言佳句,说话随口就是一句名言。比如当看到有同学学习不认真,他们自然吟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当看到有些同学不珍惜学习时间,他们则来一句“一寸光阴不可轻”;当看到一些同学浪费粮食时,他们则来一句“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苦”……
二、吟诵兴趣的激发
这样的诵读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智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我们教育者永远追寻的真理。为了激发全校学生的诵读兴趣,老师们可没少下工夫。
1.用“流行”激发兴趣
儿童是很爱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一样,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为此,我们把新课标后面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以及各种名言佳句印成小册子,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每天读一首。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养成诵读的习惯。
2.用“大人的热力”激发兴趣
为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老师们都保持高度的热情。起初,虽然学生未进入状态,但我们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两天,我们一天天地坚持下来,时间久了也就感染了孩子。孩子们也就把诵读当成一种游戏一样乐于参加。
3.用“成就感”提高兴趣
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学生,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会让他们得到一种成就感。同时,我们还在班上设擂台开展争星竞赛活动。学生每背得一首诗或一个名言佳句就奖赏一颗星。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三、学生人格的培养
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后,还应让学生意识到,这经典的诵读,不应仅定一时的兴趣,而要把这当成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老师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以及把这种文化内化成人格修养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
1.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们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先做到。所以,我们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经典课的授课前,我们老师都细细品味《弟子规》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们要求学生会读的,我们跟着学生一起读,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们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2.用经典的言行去规范学生的行为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言行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有一次,班里有一个女生来告诉我,她的同桌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拿了她的笔记本。于是,我马上找到她的同桌,问她“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是什么意思。她马上把意思说出来了。我接着问:你做到了吗?她低下了头说:“老师,我知道了,我昨天没有经过同桌的同意,就拿了她的笔记本来抄笔记。你一说到‘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就知道我做错了,我现在就向同桌道歉。”我会心地笑了,还是经典道理管用啊。
“凡出言,信为先”是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我答应学生的事我就一定做到。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小女孩生病了,落下了一天的功课,第二天的课堂测试,她哭了,因为平时经常测试满分的她居然不及格,我当时安慰她说不要紧我下午给你补课,她这才笑了。可下午放学后业务学习,尽管已经很晚,我还是坚持到她家给她补课。我的学生也能以我为榜样,他们答应我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能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塑造良好的品行,锻造其文化意志,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