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全面提高,体育教学同样要为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拟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共鸣。
【关键词】 体育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多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首先改变了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与传授三基相结合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80年代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方面,基本采用两段式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个性化体育”、“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热潮,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目前,体育教学呈以下特点: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内外一体化,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占据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
1.加强体育教育的全面性。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技能和体力,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快体验,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要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加大努力。“懂”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想”,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边想边练,掌握了原理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才能体现教材的范例性。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就必须有好的设问,设真正的悬念的问题和与技术有内在关系的关键性问题,这就要求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进行“理性的教材化”,还要辅以探究式、发现式的问题式的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运用。“乐”的问题牵扯的因素较多:一是教材的选择,教材中的确有相对枯燥和相对有趣味的内容之分,怎么才能把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教材进行强化,是今后课程安排的问题;二是教材意义理解的问题,有时只从健身、学技术出发会大大淡化教材固有的竞争合作等有趣味的因素;三是教法的问题,这也是教师的问题。本可心让学生先玩后练,非光练不玩;本来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下,非要强制安排;本来可以把场地、器材改变一下,非要墨守成规;本来可以鼓励教学,非要责备求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最终降低了体育教学质量,也使学生本来可以在体育教学得到陶冶的那些东西没有得到。
2.改变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提倡学生的主动性。提倡教育主动性:一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唤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在自主、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在追求健身和学技术的思想指导下,有时容易把教学质量与运动负荷和技评联系得更紧密,常常出现为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实际上来自于学习中的可选择性,可选择性一是指对外面的东西的选择;另一个是指内部的选择,即对头脑中的东西的选择。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比较注重接受学习、机械模仿,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法助长了學生体育学习的依赖性,扼杀了学习的创造性,体育教学方法应多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运用问题学习和课题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合作的学习模式。
3.调整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专业教育都是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体,这样的专业分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有必要调整高校的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加强体育经营管理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加强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建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提高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潜能,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志向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发掘学生的潜力,实现终身体育都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的探讨不仅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目的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只有认真研究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技术,为他们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的工作期间,仍能坚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直到贯穿其生命的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出版社,2001
[2]胡小明.新时代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关键词】 体育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多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首先改变了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与传授三基相结合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80年代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方面,基本采用两段式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个性化体育”、“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热潮,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目前,体育教学呈以下特点: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内外一体化,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占据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
1.加强体育教育的全面性。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技能和体力,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快体验,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要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加大努力。“懂”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想”,让学生脑筋动起来,边想边练,掌握了原理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才能体现教材的范例性。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就必须有好的设问,设真正的悬念的问题和与技术有内在关系的关键性问题,这就要求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进行“理性的教材化”,还要辅以探究式、发现式的问题式的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运用。“乐”的问题牵扯的因素较多:一是教材的选择,教材中的确有相对枯燥和相对有趣味的内容之分,怎么才能把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教材进行强化,是今后课程安排的问题;二是教材意义理解的问题,有时只从健身、学技术出发会大大淡化教材固有的竞争合作等有趣味的因素;三是教法的问题,这也是教师的问题。本可心让学生先玩后练,非光练不玩;本来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下,非要强制安排;本来可以把场地、器材改变一下,非要墨守成规;本来可以鼓励教学,非要责备求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最终降低了体育教学质量,也使学生本来可以在体育教学得到陶冶的那些东西没有得到。
2.改变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提倡学生的主动性。提倡教育主动性:一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唤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在自主、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以往的体育教学在追求健身和学技术的思想指导下,有时容易把教学质量与运动负荷和技评联系得更紧密,常常出现为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实际上来自于学习中的可选择性,可选择性一是指对外面的东西的选择;另一个是指内部的选择,即对头脑中的东西的选择。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比较注重接受学习、机械模仿,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法助长了學生体育学习的依赖性,扼杀了学习的创造性,体育教学方法应多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运用问题学习和课题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合作的学习模式。
3.调整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专业教育都是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体,这样的专业分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有必要调整高校的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加强体育经营管理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加强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建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提高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潜能,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志向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发掘学生的潜力,实现终身体育都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的探讨不仅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目的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只有认真研究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技术,为他们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的工作期间,仍能坚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直到贯穿其生命的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出版社,2001
[2]胡小明.新时代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