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敬老崇文的楷模李鹏总理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悉敬爱的李鹏同志离开了人世,我倍感哀伤,带着无尽的追思与怀念,他的音容笑貌似乎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回想上个世纪的80年代,李鹏同志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之时,我也在国务院办公地——中南海北区工作。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也有机会经常在会议厅、小礼堂、食堂等处见到他的身影,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是那么从容淡定,笑容可掬,给人留下一种平和亲切的感觉。我还有幸向李鹏总理汇报过一次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教情况。当时我的心情比较紧张,李鹏同志却平心静气地倾听我的汇报,直到我汇报完毕,才提出一些问题让我回答,最后再提出他的意见。整个汇报过程毫无居高临下之势,使我的紧张心情逐渐松弛下来,圆满地完成了汇报工作的任务,并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中南海内的文体生活比较活跃,业余时间一帮游泳爱好者经常到毛主席用稿费修建的室内游泳池去游泳,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们游泳时,也经常在游泳池内见到李鹏同志的身影。李鹏同志游泳身手相当不凡,当时虽已年近花甲,还能戴上脚蹼,以矫健的自由式破浪前行,畅游在游泳池内。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感到望尘莫及,由衷敬佩。
  到了90年代,我離开中南海,被调到国务院领导的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文史馆是一个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为老年知识分子服务的工作机构。由国务院所聘的文史馆员均为名流耆宿,社会贤达,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这个部门虽然不是国务院所管辖的重要部门,但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建国以来,均受到历任总理的关怀与重视。
  李鹏同志担任总理期间,一如既往也十分重视和关心文史馆的工作。每有邀请,欣然应答,拨冗而至,可以说是有请无拒。我在文史馆也多次见到他,其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感人印象的一次发生在1996年的夏天。

  1996年是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45周年,为了纪念馆庆、展示全国文史馆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新成绩,我们邀请各个省市和自治区的32个文史馆,共同在北京举办《全国文史研究馆成果展览》。此项展出假座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全国各馆都派出馆员代表和工作人员参加展览活动,规模达三百多人之众。这些老先生不少是第一次到首都参加这么隆重的文化活动,大家都有一个殷切的期盼,希望能够到中南海去看看,期盼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为此,我们向国务院写请示报告,请求李鹏总理接见一次全国各地的参展代表。此项报告很快获得批准,李鹏同志同意接见。得此佳音,大家都兴奋不已,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
  接见活动定于9月24日下午2时在中南海紫光阁前的庭院中举行。当天上午,我们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一起,按照惯例在庭院中摆好供参见人员站立的多层铁制摄影架,布置好现场,迎接下午的接见。与此同时,李鹏同志却有点坐立不安,在办公室内来回踱步。听工作人员说,原来是他考虑到这些文史馆员都是古稀之年的老先生,若要攀登高层摄影架参加合影,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觉得对馆员不够尊重。为此,他立即要秘书给我打电话,改变接见方式,撤去摄影架,改为分批和馆员坐在一起合影。接此通知,我分外感动,立即对接见现场做了重新布置,并且,订出了一个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个地区及中央馆七组人员参加合影的方案,安排妥当,迎接会见。
  届时,全国各地馆员代表兴高采烈地来到中南海,在紫光阁前的庭院中翘首以待,期盼着总理的到来。当李鹏同志神采奕奕满面笑容地来到时,大家报以热烈掌声。当时,酷暑尚未消尽,李鹏同志顶着炎炎烈日,在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兴致勃勃地分七批与全国各地的馆员代表及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全体馆员合影留念。最后还亲切地向大家表示,希望各位老先生保重身体,量力而行,更好地把精神财富传授给广大青少年,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老先生们受此殊荣,个个都感动不已,纷纷表示要老骥伏枥,不负重托。
  我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达数十年之久,参加类似的活动可以说是无计其数,像李鹏总理这种礼贤下士、体贴老人、尊敬长者的领导风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文史研究馆的宗旨就是“敬老崇文”,李鹏同志堪称敬老崇文的楷模,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永远尊敬,永远怀念!
  2019年7月28日完稿
  (题图:1997年7月1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李鹏同志监誓。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本刊顾问)
其他文献
四、丈夫设下“苦肉计”让罗馥贞身陷痛苦  在北京的罗苑中,庄惕深是主子,他早已摸透了罗馥贞的脾性。罗馥贞的本性既善良又近乎迟钝软弱,她忙于孩子们,早已把当初罗迦陵交代她的“是要你去看牢这个男人”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庄惕深作为主子,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他穿着长袍马褂,念一点古典诗词,抽空练练书法,身边有二三十人可呼唤。出门有马车,听戏去“吉祥”,早晚进炷香,再请几个打鼓佬上门教戏学唱。在上海他
期刊
记得在1949年4月中旬的一天午后,我穿过无锡城中公园,去中山路办事,刚出公园南门,就见到了动人的一幕:著名实业家荣德生稳坐在自备的人力包车内,满面笑容,悠然自得,还时不时地向路人招手示意。那位荣德生的专职车夫,似乎与他的老板配合默契,有意放慢脚步,缓步而行,让荣老板多些时间与过往行人招呼示意。马路两旁行人中,有认识荣先生的,自言自语说:那不是荣大老板吗,怎么上街兜风来了?有的说:听说荣老板已迁厂
期刊
今年,喜逢周慧珺先生的八十华诞。算起来,与先生相识,已有二十多年了。  早在1973年1月,《人民中国》日文版发表《现代书法作品选辑》,刊登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二十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先生的作品赫然在目。从此,其人其书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点名让我参加书协组织的专题辩论会  真正与先生的见面并交谈,是在1992年的秋天,上海市书协在佘山召开会议,讨论有关上海书法在全国地位的问题,会期两天。第
期刊
70年,几乎就是整整一个人生。但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那只不过是短暂一刻而已。我们穷己一生去体察新中国70年的历史,深感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进步最快、国运最佳的时代。  笔者以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明显得益于五大优势。  首先是树立起了现代国家的国威。曾几何时,古老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显得羸弱、衰败,坠入了任人宰割的苦难深渊。所以,“救国”成了近代以来所有仁人志士的共同鹄的!新中国的成立
期刊
毛泽东同志与中国法学家交往的史料较为稀缺,多年来,我从众多人物的回忆录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收集,疫情期间在家梳理后,觉得毛主席和何思敬交往的事情,可以一说了。  何思敬是毛主席唯一公开评价过的法学家  1938年何思敬从香港出发,辗转内地,经过千难万险,终到达延安机场,毛主席在专门为他举行的数千人参加的欢迎会上,称赞他为“有正义感、有勇气、有学问”,“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朱子奇(1920—2008,
期刊
画坛自“海派”崛起后,上海便成了全国书画界瞩目的一方圣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与上海南北两个书画重镇名家云集,所以,当时中央决定在两地首先设立画院。1962年我去杭州读书,教我篆刻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吉甫先生特地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我途经上海时去拜见王个簃老(丁先生是王个老执教上海美专时的学生),经此机缘随侍个老,来往日久,并有机会拜识刘海粟、唐云、程十发、谢稚柳、朱屺瞻、吴青霞、钱君匋、江寒
期刊
我祖父陈夔龙是晚清光绪、宣统两朝重臣,被授予一品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官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清亡前夕,祖父结束官宦生涯,以病告假,携家眷退隐上海,购置了孟德兰路157号(今人民广场附近江阴路)的宅子,过着富裕的寓公生活。袁世凯当上“总统”曾力请祖父出山,但祖父认为袁世凯是个欺君罔上的小人,当民国官员意味着背叛故主,因而拒做答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阴谋策划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祖父通电溥仪,劝他不要中
期刊
刊头题词:童衍方(亦署晏方)(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父亲罗炳辉于1946年6月21日解放战争序幕拉开之际在山东前线病逝,那时我才两岁,没留下什么印象。2003年退休后,我将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搜集和整理父亲的生平事迹。他早年入伍滇军,投身护国、东征和北伐战争,参加革命后,历任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二师师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的朱偰(照片选自杨新华《朱偰与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胡适为看朱希祖所藏《水经注》专程至朱偰寓所造访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出任民国财政部关务署副署长的朱偰,一段时期曾寓居于南京盐仓桥24号。1907年4月,朱偰生于浙江省嘉兴海盐县的一户书香人家,取字伯商。朱偰的父亲是朱希祖先生(1879-1944)。朱希祖字逷先,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
期刊
1983年时德国的大学里还没有电脑  改革开放后,在雅纳特教授力邀下,我成为云南少数民族走出国门与西方学者一起进行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第一人。  一到德国,原来还以为会有几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在学校攻克语言关,但雅纳特教授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我已经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基础,可以边工作边提高英语,因为我们的工作语言必须是英语,所有计划中的学术论著都要用英文来写,因此,我就硬着头皮与教授开始了用结结巴巴磕磕绊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