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 :计算机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j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明确“微课”概念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知识点“适合和能够”的原则,阐明了“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具有特殊应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定位。通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微课”应用要求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转变观念、更新认识、明确目标、加强与课程的教学整合、完善技术培训制度的应用策略。以实例说明了“微课”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以及在手持移动设备上课后学习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课”; 高职教学; 应用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9-56-03
  Study on application tactics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with the example on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Gu Pengyao
  (Shangyu Branch of Shaoxing University,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micro-lesson, the principle of suitability and capability for micro-lesson knowledge point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peci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is clarified. With the deep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demand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changing ideas, updating knowledge, clear objective,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course, and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the micro-lesson in the preview,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and after class learning via a handheld mobile device.
  Key words: Micro-less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Tactics;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0 引言
  透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正从Web2.0互动时代过渡到Web3.0万物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学习也从网络互动进入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任性境界,为全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常态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微课”正当其时,成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教学发展的最佳产物。在长则几分钟、短则几十秒钟的时间内集中呈现某一学科知识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过程解析要点、透视本质、突破难点。借助于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哪怕仅有的几分钟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进行探讨、交流与合作。课堂内外、教室寝室、食堂公交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使课内外、教与学得到完美统一。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高职重实践操作、重自主学习的特点,可以带来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高职教学的高效途径。最近十几年,“微课”在英、美、新等国得到了比较成熟的发展[1],近几年引入国内后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理论探讨、方法研究、应用探索以及各种类型“微课”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但在“微课”应用策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1 “微课”概述
  “微课”、“微学习”等概念在我国,尽管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就某一具体知识点、时间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左右的微小课件。“微课”的内容可以是微问题、微思维、微例题、微练习、微实验、微操作等各种微教学内容,制作方式可以是现场拍摄、屏幕录制、电脑制作或两者结合或在此基础的改良提升,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课件等。
  “微课”知识点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点,它只包括那些适合制作并且能够制作成为“微课”的知识点[2]。所谓“适合”,首先是符合“微课”短小精悍、使用灵活的特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深讲透的知识点;其次是需要使用“微课”进行开发,特别是能够发挥“微课”的深入性、探索性、高效性的知识点,如那些需要反复揣摩的重难点以及使用其他教学媒介效果不佳的知识点。要摒弃知识点大而全的完美想法,特别是那些无需“微课”就可以很好地开展教学的知识点。而所谓“能够”,是指能够使用现有工具进行制作,并且能够制作出较高质量“微课”的知识点。以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其“微课”知识点可根據上述要求大致分为知识集中的讲解型、理论分析的展示型、答疑解惑的问题型、探索思考的习题型、实验操作的动手型和其他类型等六类知识点。   2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定位
  “微课”的真实性、探究性、深入性、灵活性、复用性和移动性等特点使其特别适合高职重实践操作、重自主学习、重课后温习的教学特点。“微课”既可在课堂上作为教学媒体灵活穿插于讲、学、练等环节,又可以在课后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复习巩固、自主学习和相互研讨,甚至可以成为随时接受教师指导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已经带来了高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高职教学的成功途径。
  一方面,“微课”走进高职教学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突破知识点的有效手段。几分钟就可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实践操作的演示过程[3]。“微课”的短小精悍保证了其使用的灵活高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中每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微课”不仅可以用于教师讲解、引导和师生互动,而且可以用于学生自学、练习、研讨与合作,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不同学习要求等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随时扩充课堂知识、补充课外知识,做到在教学、探讨、研究、实验、操作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微课”还可以有效地走出课堂,借助于手持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通过“微课”,学生既可以查缺补漏、强化巩固,又可以自主学习和相互研讨,甚至可以与教师随时互动,接受指导和答疑解惑。所以,“微课”完全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微课”革新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带来了高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呈现了特殊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现代高职教学体系中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教学资源和学习途径。
  3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鉴于“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已成为实现“微课”价值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当以应用效果最优和人才培养质量最优为惟一标准,其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微课”在课后学习特别是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策略以及“微课”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策略等。要确保“微课”的应用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认真研究上述策略。在保证从“微课”知识点疏理到“微课”制作和资源库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师如何利用“微课”促进教学到学生如何使用“微课”促进学习进行全教学链的应用策略研究。
  3.1 基础应用策略
  ⑴ 转变观念、更新认识
  从宏观上讲,“微课”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高职教学自身发展需要之间深入互动的产物,是高职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微观上说,“微课”是革新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为高职学生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微课”为解决“大班额”与“小器材”、“课时少”与“任务多”、“有限课堂”与“无限知识”、“走得进课堂”与“出不了厅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4]。所以,尽管“微课”及其应用在高职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必须认识到“微课”对转变高职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必须进行大力的倡导和积极推进。
  ⑵ 明确“微课”的指向目标
  “微课”必须以面向学生学习使用为主,而以面向教师教学使用为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性使用,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微课”成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随时随地可以选择使用的学习工具。
  ⑶ 加强“微课”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微课”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问题。既能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又能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既能够在课堂上由教师主导使用,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學习;既可以自主独立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相互协作探讨式学习;既可以是对现有知识的剖析解疑,也可以是现有知识的补充延伸;既可以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⑷ 提高“微课”灵活应用的水平
  “微课”的应用策略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它应当具有灵活变通的特点,采用什么“微课”,何时采用,还要根据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灵活变通,适时引用、恰当使用、合理搭配、及时调控,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探究性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的接受性学习之间实现最佳平衡。对于教师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微课”引入的合适时间和数量。通过课前“微课”知识点的梳理和准备,课后认真反思和改进,保证“微课”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⑸ 完善“微课”技术培训等保障机制建设
  完善的培训制度等保障机制是“微课”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基础保障,它可以帮助创设良好的研究与实施氛围,可以为“微课”的建设和应用达成统一的标准,可以保证教师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可以实现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整体提高。对于学校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高职“微课”资源库的开发建设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使得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教学应用、校本研修、实验实训、网络教研等得以更好地发展,使得“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5]。
  3.2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通过“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实践,总结出了“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⑴ “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课前预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讲授型“微课”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前后联系,疏理学习线索、弄清重点难点,甚至做到部分内容的提前理解。这样,课堂学习时就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听课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特别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给了他们一个笨鸟先飞、事半功倍的机会。例如“计算机网络协议”一节的预习“微课”,开篇就图文并茂地向学生集中介绍了TCP/IP协议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真实配置过程清晰展示协议的使用,让学生以更易接受的方式学习到TCP/IP协议的相关知识和实际配置。这比教师用多媒体投影、黑板画图讲解加上示范操作等更为简洁、生动和高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TCP/IP协议的深层结构和原理等内容就显得自然而平易了。   ⑵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又通常需要步步引导、分析思路、计算推理等过程展示,而这正是“微课”能够发挥特长的地方。借助于“微课”的生动性、具体性、深入性、探索性和高效性,能够让这些知识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深讲透,而且还可随时反复揣摩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6]。仍以“计算机网络协议”为例,TCP/IP协议的深层结构和原理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很容易陷入“越说越说不清、说到后面学生忘了前面、抽象难懂等”困境中,“微课”可以用结构简洁的原理图和实物图的对照、形象生动的3D流程动画等方式加以清晰展示,让学生随数据流程深入到各层,真切地理解相关原理并最终掌握其结构特性。
  ⑶ “微课”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计算机网络实验需要较高配置的硬件条件和实验设施,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配备齐全并符合要求的。没有实验设备或是设备条件跟不上没关系,实验中的步骤和要求不清楚不要紧。通过“微课”丰富的实物和原理图片、现场操作视频或动画、還有文字材料等,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实验目的、步骤、过程与结果,确保实验实训的顺利展开和成功实现。甚至,不少实验可通过“微课”在课后指导学生自学完成[7]。学生可以一边观看、一边操作,再也不会忘这忘那,实验的成功率因而得以大幅提升。根据我们这些年来的应用实践,“微课”特别适合于自主实践操作,因而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类操作性较强且较多的课程教学。
  ⑷ “微课”在课后学习特别是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策略
  在“微课”的课后使用中,要特别重视其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8]。课后再听“微课”,学生可以借助于手持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不仅可以根据听课效果查漏补缺,也可以根据掌握情况深入拓展,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微课”的指导下,可以在手持移动设备中随时随地重复分析讲解或实验过程,逐帧细看、品味研究,从而做到知识的真正掌握和能力的切实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专门针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和重点习题制作专门“微课”,方便学生课后反复学练。“微课”与手持移动设备的有机结合,真正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闲余的每一分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探讨、交流、合作与实验,从而真正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内外的隔离,使教、学、练得到完美统一。
  4 结束语
  “微课”应用策略贯穿于“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全过程,成为发挥“微课”价值、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选择合理的应用策略,将对“微课”资源库开发建设产生积极的意义,对“微课”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以及课后学习中的实际应用发挥切实高效的应用价值。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微课”开发建设与教学应用,收到了良好了效果。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实际应用效果相关数据和教学调研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进“微课”知识点体系,提高资源库质量,改善应用策略并提升应用水平,最终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应用策略体系,不断推广到高职其他课程的“微课”教学中,以期更加全面地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使之逐步成为现代高职教学崭新的教学常态,助推高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3] 朱平.利用微课辅导解决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五大矛盾[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2.7:17-17
  [4] 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等.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9:106-109
  [5] 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9-11
  [6] 陈唐明.微课题研学催生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1.6(31):51-53
  [7] 吴军其,张纯,刘治强.微课件的交互学习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5:5-7
  [8] 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4:22-24
其他文献
摘 要: 五田保肝液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显著疗效;对该药剂进行毒理学研究,在长毒实验中应用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使用SQL Server 2008数据管系统,针对本实验动物的各项指标及各分组采集的数据,设计了数据表字段,创建了各分组不同指标的数据表,生成了相应的视图,完成了不同角色用户的创建;并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实现了长毒实验数据管理系统的搭建与数据分析,提
期刊
摘 要: “嵌入式系统”课程目前是高校理工科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提出理论强化式教学方式和项目驱动式实验实践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针对理论知识型内容进行强化学习、基础性实验项目进行单步分析引导、以教师科研子课题组建兴趣小组和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式复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
期刊
摘 要: 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动力保证。为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在课程改革中实行学生作品展示激励政策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调查显示,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作品展示; 激励; 公共基础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 在明确“双向拓展式”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企业和学生真实需求确定能力发展目标的原则。针对目前高职人才能力培养的各种弊端,提出了构建“分级、分层”模块化课程体系、“任务、案例”核心式教学过程、“主动+合作”式学习方式、“多途径、多层次”实训体系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考评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双向拓展式”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双向拓展式;
期刊
摘 要: 通过跟踪用WPS文字制作具体实例的前期准备、制作过程,找出制作电子手抄报的一般程序。以“睛彩山西”电子手抄报制作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总结出电子手抄报制作的一般程序以及制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探讨了WPS文字制作电子手抄报的应用技巧和应用的亮点。  关键词: WPS文字; 电子手抄报; 版面设计; 睛彩山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6-
期刊
摘 要: 从教学设计着手,结合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把Word 2010课程知识点归纳到不同的项目中,以项目的制作为主线来实施教学。实践证明,按照这种设计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上手,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即时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实效。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 Word 2010; 独立学院; 项目化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知识地图是知识资源挖掘重组、共享创新的主要手段。为构建课程知识地图,提出利用层次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发现课程大数据中的概念及概念间关系。基于课程知识地图给出高校评教指标,包括内容的全面性、创新性、趣味性、正确性、及时性,以及意见反馈响应度等。经实验验证,基于该方法的评教指标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授课水平,有效降低“性格匹配”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知
期刊
摘 要: 以海洋经济背景下群岛新区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在海洋经济、信息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发展大势的多重推动下对相关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而分析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观点和思路。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发展,使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更能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海洋经济; 信息经济; 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 模
期刊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7.014  摘 要: 阐述了Web数据挖掘与电子商务的概念及Web数据挖掘的分类与技术;以淘宝网为例探讨了Web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电子商务领域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数据挖掘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中,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商业决策,提高企业市
期刊
摘 要: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点繁琐,学生易陷入枯燥繁琐的语法和语句规则中而无所适从,提出能力导向的C语言“团队式”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工业界的项目开发过程,将学生分成各个项目组,利用国际上工业界通用的项目管理软件Rally对每个项目组进行管理,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 C语言; 能力导向; 项目教学法; 团队式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