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理答” 优化教学“对话”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更能整合互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理答”?“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理答”分“积极理答”和“消极理答”两种类型。
  一、出现“消极理答”主要原因
  (一) 护“面子”。
  教师不少情况下会被学生突如其来的“为什么”置于尴尬之地,匆忙做出维护自己“面子”的反应。如:教学《渔歌子》这首诗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平常下雨,人们都是急着往家里赶,可诗人为什么却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呢?因为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为了顾及颜面牵强地把问题支使开去:“谢谢你的质疑,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弄明白。”俗话说“学贵多问”,教师这一反应这直接打击了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热情。
  (二) 欠“科学”。
  有时教师的知识不够全面、扎实,应对学生的对话时给出了错误的知识理解。如:在教学某个街道场面描写的段落时,学生问:“老师,什么是人流?”该教师慌忙之中,忽略了上下文段的联系,不是把此处的“人流”解释为象河流似的连续不断的人群,而是曲解为“人工流产”。让听课的老师顿时轰然。科学性错误,是课堂的硬伤,影响的不只是一堂课的质量,更严重的是如果续后没有人指正的话,将会贻误了学生一生。
  二、在新课程课堂中有效理答的几种形式
  (一)激励式
  课堂上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口头表扬,如:“看来你认真思考了老师的提问,回答得多好啊!”“真棒,老师认同你的观点。”“对,就要像你一样善于动脑筋。”……除了口头表扬,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代币式”奖励,如给学生贴上一枚小红花,给小组添上一面小红旗等等。
  (二)剥笋式
  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多数学生不能全面地回答或理解时,教师就得分解这个问题,就像剥竹笋一样,让学生在回答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使感悟步步递进,层层深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切忌武断地评价“不对,坐下”,也不适宜没有梯度地逼问学生,再或者找到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就仿如找到一根救命稻草,把问题匆匆带过。以下教学片段是王崧舟老师针对“生态灾难”这一词作的“顺学而导”,展现了特级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师:我注意到了你读的时候这几个字读得特别重。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生态灾难吗?
  生:(摇头)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灾难吗?
  生:前几天我看了部电影叫《惊涛骇浪》。上面演的就是长江流域发大水,人们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事,情况很危急。
  师:洪水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吗?
  生:因为人们的乱砍乱伐,大量水土流失,使地面河床升高,大量的水倒流到下游,来不及排泄,从而使洪水泛滥。
  师:洪水来了,造成了什么后果?
  生:人们的房屋被冲毁了,庄稼也被淹了,人们都没有了家。
  师:乱砍滥伐,洪水泛滥,人们无家可归。四个字——
  生:生态灾难。
  生:我还知道有温室效应,以及沙漠……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温室效应吗?
  生:因为大量的废气排放,使地球气温变暖,很多冰川融化了,致使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地球陆地将被淹没。
  师:大量废气排放,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座美丽的城市将沉入大海。这一切的一切,四个字——
  生:(齐)生态灾难。
  师:当你读到“生态灾难”这个字时,它肯定不仅仅是四个字。在你的眼前,这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什么?拿起书再读读这段文字。
  ……
  看了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不禁赞叹王老师应对课堂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他并没有因为学生“摇头”而犯难,对于这一课堂生成,王老师恰当地顺应学生的回答分解问题,以“洪水是怎么产生的?”“你能说说什么是温室效应吗?”“在你的眼前,这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什么?”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将已知知识自主建构成新的知识,深刻地认识了“什么是生态灾难”,让语言文字教学彰显魅力,走向文本深处。
  (三)求助式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的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对学生的理答应多样化,恰如其分,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感到新奇,乐于接受,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戴戴“高帽子”,在学生充沛的学习热情下,提高了学生解难析疑的效率。如支玉恒老师在《钓鱼的启示》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课文里有一句话,说在很多情况下道德抉择实际上是个什么问题?
  生:是与非的问题。
  师:(板书:“道德”)“抉择”两字我不会写了,谁给我提醒一下,“抉择”怎么写?(学生说,教师边重复学生的回答边板书)提手旁,反映的映字不要日字旁,这个字对吗?
  生:不对。
  师:怎么办?你说。(生发言)哦,不要这里的一竖。我明白了,实际上是坚决的决字把什么去掉了?
  生:两点水。
  师:这个抉择的“择”字怎么写?
  ……
  从一个个鲜活的课堂中,我们发现只要老师专注倾听,合理提问,巧妙理答,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真情对话,定会产生思维碰撞、精彩纷呈的课堂!
其他文献
一、自身的优秀品质  潘刚忠是个口碑极好的校长,与他的名字相反,他恰是以一种“柔软”的方式处理学校的人和事,有人说他是“和稀泥”,他不屑辩解;他崇尚“勇者”的改革精神,在宝中附小创造性推行“后勤社会化”、“护导老师进校园”、“周三无作业日”,成功地把动漫教育植入小学课堂之中。他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成人成才,他说,家庭教育是他完善教育理念的源泉。  二、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力  老师像学生一样要“哄”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教育科研人员及教师围绕着创建高效和谐民主课堂撰写了大量的论文、论著,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给予了强有力的指导。反观这些著作、论文,往往是谈经验的多,谈成功的多,而谈失败的少。实际上,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一些课堂教学是差强人意的,甚至是失败的、不成功的。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当前,在教育战线上挑大梁的一线教师,大多数是60年代
期刊
五台县职业中学的前身为苏子坡农职校,1980年建校,1984年改为五台县职业中学,2009年搬迁至博爱中学的校址,学校现有教职工180多人,在校生1800多名。近年来,五台职业中学始终坚持“教学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为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对口高考的本、专科升学率稳步上升,学生就业渠道逐年拓宽,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
期刊
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小型“社会”,彼此的交际,成就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课堂是孕育学生学会口头表达的“温床”,语文教师只有抓住当中的技巧,才能让学生踏上“正途”。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燃点“信心”,奠定学生表达的基础;  1、学会“赏识”。  “赏识——成功”
期刊
9月25日活动课,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第二期“高效课堂、精细管理” 论坛在多功能教室如期举行,这是学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利用每周四活动课举行的“高效课堂、精细管理”暨名师成长活动。论坛从开学第三周开始,先是年级主任“打头炮”,每期一人主讲,再挑选部分优秀教研组长、市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名班主任等骨干教师轮流主讲,这些主讲人从课堂教学或者班级管理的一个维度入手,以案例剖析的形式
期刊
2004年开始的课改,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全面冲击,它不仅对教材进行了改革,而且对课程设置、教学的理念、过程、方法、评估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系列的新的要求。我们如果能认识到课改是一种必然,学习创新、转变理念、把握核心、乘势而上,就可以自觉推进课改进程,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学生。  课改是一项庞大而持久的工程,需要找准突破口,需要一种持久的精神。课改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教学
期刊
教育资源整合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必然,尤其对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来说,随着临淄中学的建成投入使用,原来的部分高中整合为初中,部分初中整合为小学。如何把整合后学校资源设施的优势转变为办学效益,是必然面临的问题。敬仲镇于2008年7月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两所初中校归并为一处,六所小学归并为两处。原来的初中是寄宿制学校,改建为小学后,原有的功能室用房、公寓、餐厅被闲置,这为乡村少年宫建设提供了契机。市区乡
期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并逐步免费。我国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全国多数地方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或骨干职业中学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网络。但是,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农村职业教育总体上仍然相当薄弱,发展形势严峻。甚至有的贫困山区职校更是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  然而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山区,
期刊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千古第一才女。以李清照名字命名的学校——章丘市清照小学,座落于清照故里汩汩吐玉的眼明泉畔。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水文化和李清照温婉绰约的漱玉词风中,积淀了丰厚、独特的文化内涵,确立了一个核心理念、明确了四大培养目标,形成了六大文化体系。原文化部长王蒙,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著名教育家黄济、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等分别为清照小学题写校名或题词。
期刊
环峰第三小学是含山县委县政府为缓解城区学校就学压力,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和谐均衡发展,倾力打造的一所最具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现代化小学。它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现有学生2400多名,其中留守学生1072人,占在校学生的53%。留守儿童渴望亲情,需要关爱。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结合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从本校实际出发,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