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搬迁,把学校建成城乡最美的风景。大融合,让每一个移民团场的孩子都能够沐浴到教育公平的阳光。大变革,走内涵发展之路。大责任,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大梦想,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筑梦天使。
近年来,玉门市先后投资8亿多元,其中,在短时间内缩小移民团场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努力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自今年秋季起,将全面免除高中阶段新生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全力以赴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高标准免费普及15年义务教育。
改变移民乡办学条件
初夏的阳光照耀在高楼矗立的校园内,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飘荡在碧蓝而又高远的云层中。平坦的操场上,充满青春梦想的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校园舞蹈。图书馆内,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内尽情遨游......这就是玉门市小金湾民族学校。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二年级学生马小龙和其他几名同学欢快地来到学校图书馆读书。马小龙说,春季开学后,学校又进了很多书籍,他和小伙伴们经常来这里读书增长知识,环境好书籍的种类又多。
近年来,小金湾民族学校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其中,仅餐厅就投资130万元。在这所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能吃到营养早餐。6月就能投入使用的公租房和教师周转宿舍,将彻底解决多年来教师吃住等方面存在的难题。
小金湾民族学校校长魏旺正说,以前,招考来的教师多是第一天来,第二天就谋划着如何调走。现在校园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学校有清真餐,教师吃住问题解决了,乡村教师岗位津贴、班主任津贴足额到位,校园内建设越来越好,教师队伍也就稳定了。
今年32岁的王海龙是该校一名语文老师,月工资拿到手3700多元。去年一年班主任津贴800多元。他说,10年前刚来时,学校就一栋教学楼,其他地方全是土场子。现在和以前真是没法比。今年6月校园工程竣工后,他就能和同在一所学校当英语老师的妻子朱晓莉搬进夫妻公寓了。后顾之忧解决了,他们工作起来就更有信心了。
农垦二代见证团场学校发展
移交前,校园上下管线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教师很少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常年失修的教室门窗玻璃随时会掉下来。因工资低,教师很少有人在玉门市购房,这里属于玉门市办学条件最差的学校。
移交后,玉门市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近三年来,连续投资近300万元,用于新修围墙、绿化校园等,教学楼更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师每年分批外出培训,并全部在玉门市购买了住房......这就是记者在玉门市黄花学校的见闻。
作为黄花农场的一名负责人,吕林已是农垦二代了。他说,以前学校是平房,遇到下雨天处处泥泞无法行走。学校移交前,教师工资只拿到地方教师的三分之一。现在的变化用看得见摸得着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其中,学生还享受到了每天补贴4元的营养早餐。
学生在教室内的课桌破烂不堪,尤其是凳子,夹屁股的、撕烂裤子的。教师月工资最高800多元.....这是对农垦团场学校移交前最真实的写照。如今,这里一切发生的变化,都是玉门市委、市政府为了让移民农垦团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雨露。
玉门市教育局局长张树德说,玉门市还是农垦团场重要的接收区。由于农垦学校多年来受企业办学条件限制没有投入,教学楼破旧,设施设备老化,移民农垦团场成为玉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短板。如何在短时间内缩小移民农垦团场学校与老乡镇、城市学校的差距,是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补齐移民团场教育短板
2015年,玉门市财政设立24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资金,并一次性补齐了历年欠拨的教育经费,其中,解决了高中教师加班和城乡中小学班主任经费发放等难题,班主任津贴由财政保障。为179名农村幼儿教师月增资500元,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整体高于城市。学校累计2亿元债务,全部由市政府每年安排资金分批偿还。至今年2月底,玉门市已累计消化债务1.5亿元,学校的公用经费全部用在了保运转、促发展上。
黄花学校校长赵興龙说,现在,我们不再为资金发愁、为债务揪心,真正把精力用在了学校管理和质量提高上。
在补齐移民农垦团场教育短板中,玉门市坚持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证、设施优先配备的“三优先”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4个移民乡学校一次性达到了标准化办学要求,农垦团场学校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破旧面貌。
张树德说,近年来,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和“新农村美育工程”开展后,移民乡镇和农垦团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其中,小金湾、独山子2个东乡族民族乡在校学生入学率,由移交初的不足50%提高到了现在的98%以上。
如何让广大农村教师扎根基层,在坚守中成就人生,是玉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所在。玉门市坚持在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凡是民生实事和事业单位招考的教师,全部安排到移民农垦团场工作,优先发展教育成为玉门市新常态下的新亮点。编辑:蔡扬宗
近年来,玉门市先后投资8亿多元,其中,在短时间内缩小移民团场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努力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自今年秋季起,将全面免除高中阶段新生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全力以赴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高标准免费普及15年义务教育。
改变移民乡办学条件
初夏的阳光照耀在高楼矗立的校园内,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飘荡在碧蓝而又高远的云层中。平坦的操场上,充满青春梦想的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校园舞蹈。图书馆内,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内尽情遨游......这就是玉门市小金湾民族学校。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二年级学生马小龙和其他几名同学欢快地来到学校图书馆读书。马小龙说,春季开学后,学校又进了很多书籍,他和小伙伴们经常来这里读书增长知识,环境好书籍的种类又多。
近年来,小金湾民族学校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其中,仅餐厅就投资130万元。在这所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能吃到营养早餐。6月就能投入使用的公租房和教师周转宿舍,将彻底解决多年来教师吃住等方面存在的难题。
小金湾民族学校校长魏旺正说,以前,招考来的教师多是第一天来,第二天就谋划着如何调走。现在校园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学校有清真餐,教师吃住问题解决了,乡村教师岗位津贴、班主任津贴足额到位,校园内建设越来越好,教师队伍也就稳定了。
今年32岁的王海龙是该校一名语文老师,月工资拿到手3700多元。去年一年班主任津贴800多元。他说,10年前刚来时,学校就一栋教学楼,其他地方全是土场子。现在和以前真是没法比。今年6月校园工程竣工后,他就能和同在一所学校当英语老师的妻子朱晓莉搬进夫妻公寓了。后顾之忧解决了,他们工作起来就更有信心了。
农垦二代见证团场学校发展
移交前,校园上下管线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教师很少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常年失修的教室门窗玻璃随时会掉下来。因工资低,教师很少有人在玉门市购房,这里属于玉门市办学条件最差的学校。
移交后,玉门市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近三年来,连续投资近300万元,用于新修围墙、绿化校园等,教学楼更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师每年分批外出培训,并全部在玉门市购买了住房......这就是记者在玉门市黄花学校的见闻。
作为黄花农场的一名负责人,吕林已是农垦二代了。他说,以前学校是平房,遇到下雨天处处泥泞无法行走。学校移交前,教师工资只拿到地方教师的三分之一。现在的变化用看得见摸得着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其中,学生还享受到了每天补贴4元的营养早餐。
学生在教室内的课桌破烂不堪,尤其是凳子,夹屁股的、撕烂裤子的。教师月工资最高800多元.....这是对农垦团场学校移交前最真实的写照。如今,这里一切发生的变化,都是玉门市委、市政府为了让移民农垦团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雨露。
玉门市教育局局长张树德说,玉门市还是农垦团场重要的接收区。由于农垦学校多年来受企业办学条件限制没有投入,教学楼破旧,设施设备老化,移民农垦团场成为玉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短板。如何在短时间内缩小移民农垦团场学校与老乡镇、城市学校的差距,是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补齐移民团场教育短板
2015年,玉门市财政设立24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资金,并一次性补齐了历年欠拨的教育经费,其中,解决了高中教师加班和城乡中小学班主任经费发放等难题,班主任津贴由财政保障。为179名农村幼儿教师月增资500元,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整体高于城市。学校累计2亿元债务,全部由市政府每年安排资金分批偿还。至今年2月底,玉门市已累计消化债务1.5亿元,学校的公用经费全部用在了保运转、促发展上。
黄花学校校长赵興龙说,现在,我们不再为资金发愁、为债务揪心,真正把精力用在了学校管理和质量提高上。
在补齐移民农垦团场教育短板中,玉门市坚持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证、设施优先配备的“三优先”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4个移民乡学校一次性达到了标准化办学要求,农垦团场学校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破旧面貌。
张树德说,近年来,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和“新农村美育工程”开展后,移民乡镇和农垦团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其中,小金湾、独山子2个东乡族民族乡在校学生入学率,由移交初的不足50%提高到了现在的98%以上。
如何让广大农村教师扎根基层,在坚守中成就人生,是玉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所在。玉门市坚持在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凡是民生实事和事业单位招考的教师,全部安排到移民农垦团场工作,优先发展教育成为玉门市新常态下的新亮点。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