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预设”遇到“生成”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们准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都会将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预设。可是,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无论我们再怎么考虑周全,孩子总能在活动中给我们一些意外。我们应该在这些“生成”中吸取经验,深挖原因,调整教学方式步骤,才能形成更加切合学生的精彩预设。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美术更喜欢上美术课,并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轻松愉快!
  [关键词] 美术  预设  生成  反馈  重设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对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媒体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规划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预设”。可很多时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即使我们教师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意外的情况。
  一、案例回顾
  在一次校级的A级课评比中我在四(2)班上了人教版第8册《用彩墨画鱼》一课,由于这篇教学设计刚得奖,我比较自信。课前也做好了调查按不同的层次给学生分好组。教学也十分顺利按照我事先设计的流程进行着,我信心十足的上到了学生练习部分。在作业的设计上我自认为是本课最为出彩的地方,以往的中国画在学生作业的设计上基本都是单幅作品自己完成,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大胆的采用了长幅设计学生合作完成。在小组的分配上我还特地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以便以优带差,当然也是希望最后呈现的作品每幅都有亮点。作业在悠扬的古典音乐中开始,在巡回指导时我诧异的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只在自己面前的小小一块画着,反而没有平时创作时的大胆表现,我在每组间不断的穿梭、鼓励、示范要他们大胆的画可是效果却还是不理想,学生展示的作业大都一小片一小片在一张大的长幅上显得画面格外空洞。
  二、课后反思
  “预设”时觉得通过这样的分组合作可以更好更快的完成作业,让优秀学生带着学习困难生不会出现作业无从落笔,实在不会还可以近距离模仿。可在实际的“生成”中我發现这样处理困难生更不敢下笔,因为觉得无论自己如何画都比边上的同学画的差,而优秀的学生也不愿意自己的画面与他们的溶在一起,觉得他们画的破坏了自己的画面效果。形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1.对学生了解不够透彻
  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的时候抛开了授课的学生,把预设中的学生理想化。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心里变化,导致自己的精心预设脱离学生实际。
  2.教师过于追求形式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过分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了更好的展示作业效果,在小组的分配上就潜意识的把重担给了优秀学生,进而忽略了学习困难生的尴尬,使得最终的效果适得其反。
  3.在小组分配时过多干预
  为了更好的体现小组合作的效果,我自主分配了全班的小组成员,没有考虑到他们平时的相处情况,使得有些孩子在一起没有很好的合作,反而各自为政者较多。
  三、改进对策
  1.尊重学生、自由分组
  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先前分组很少注意挨着坐的同学之间并不一定很志同道合,有共同的话题,所以合作很不容易。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有解决的机会。轮到四(4)班上课时,我同样先提前跟同学们说明小组合作的意义及方法,这次让学生按自由方式组合。我发现许多同学都会找跟自己水平接近的同学合作。在课堂教学上,就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教法、学法、指导形式等都要跟着进行变化,基础好一点的在画好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海底背景使画面跟趋于完善,基础一般的可以把今天老师所教的两种技法加以练习巩固,没有基础的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觉得相对简单的练习,集合与指导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能分层指导的就不集合指导,能个别解决的就不分层集合指导。让一些好的学生吃饱、让基础差的学生也吃好。
  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
  2.重设作业,引领突破
  在四(2)班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感觉作业形式与以前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学生不敢下笔。针对这一状况在四(4)班上课时我把原有的长幅一折四,画时每人一份,在作业辅导时我就在两幅画间或画棵水草或添条小鱼,让被指导的学生很快掌握彼此整合的方法。
  通过本次案例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多变的系统,要控制教学设计向最佳状态发展,就必须有准确的信息反馈。 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设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通过反馈,进行学生因素分析,以建立学生思维模型与学习个案。这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它将增大因材施教的可能性。(2)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与能力。一般通过诊断性练习来确定学生最佳邻近发展区,作为优化课时目标的依据。(3)通过反馈,实现课堂适时调控。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些都不是教学设计方案中所能百分百估计到的。教师除凭借平常建立起来的学生思维模型与学习个案外,还必须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的依据,以实现课堂适时调控,它包括消除学生思维障碍,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控制教学节奏,改变教学组织方式等,使课堂教学过程沿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4)通过反馈,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个知识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都要精心设计相应形成性练习,以检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后的目标达成度。对未能达标的知识,教师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完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关注教学信息的反馈对教师进行课堂适时调控,以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作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艺也会不断的提高。结合自身的条件,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特别是要反思以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深挖原因,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把所能想到的每个问题分析后写入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并不断改进。只有这样一直问自己,我们才会不断地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了解课后的教学效应,才能形成更加切合学生的精彩预设。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美术更喜欢上美术课,并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轻松愉快!
其他文献
一、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得体验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它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  作业设计的现状,通常的数学作业布置方面存在些许不合理的地方:  1、统一的数量和标准,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轻而易举还是心力憔悴,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律相同。  2、形式上的雷同,每次作业几乎都是书面作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出现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影响,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建筑行业中,工程咨询企业是最需要数据支持工作的企业。工程咨询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
据悉,美国灯泡厂决定:从2014年开始停止生产最畅销的40瓦和60瓦白炽灯。此举旨在推广节能的紧凑型荧光灯、LED灯和其它能效比更高的灯泡。
ross lovegrove为artemide设计的chlorophilia灯款式特别优美,用细绳悬挂,把灯打开时,精致的色调和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灯光一如他行云流水般签名,从中间部位间接散发出灯光,经
有一个故事,一赶驴贩货的商人,为刺激驴跑得又快又远,在驴嘴的前面挂了个带绿缨子的胡萝卜,驴一走动,胡萝卜就晃了起来,那绿绿的缨子,红红的萝卜皮,让驴口水直流。但萝卜离驴嘴总有那
为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类公用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当下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监管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
问题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要。以高质量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能引领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富于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两到三个覆盖全局、直指本质、涵盖重、难点的关键性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支架,同时也能让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充分解放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充分解放自己的双手,主动操作;充分解放自己的嘴巴,表述观点;充分解放自己的眼睛
最近的天气天高气爽,每天做完操小朋友来到滑梯前,总是高兴得又笑又跳。开始活动了,有的小朋友排好队往上爬;有的拉着扶手往上攀登;有的在毛毛虫的下面学着小乌龟往里爬;大家玩的非常开心。俊贤小朋友钻进“毛毛虫”后,好久都不见他出来,我有些纳闷,这孩子在里面干什么呀?于是,我趴在地上,把头伸进去看看,只见他乖乖的坐在里面,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左右看着,一会儿用手指掰几下,一会在地上敲几下……我看不清是什么,
调查了普通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设置、实际开设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考试大纲是影响学校模块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依然存在,课程选择性没有得到落实。为此提出
[摘要]在幼儿绘画中,观察和表现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观察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为了达到或超出预先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观察和表现要求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作者从观察和表现两方面举例阐述。  [关键词]观察表现造型  在幼儿绘画中,观察和表现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观察角度和方法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同样对表现要求的不同,则使用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也不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