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意象品味父亲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台阶》中,作家李森祥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艰辛奋斗同时又孤独寂寞的父亲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台阶”“草鞋”“烟枪”等简单又具体的意象,理解父亲形象背后的抽象意义。
   关键词:文本解读;意象;《台阶》
  《台阶》是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于1988年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写下此文。当时作者的父亲已离世四年,作者通过《台阶》塑造了自己理想中的父亲,这个父亲形象不仅感动了读者,更感动了作者自己,作者曾说:“我终于明白,《台阶》给了我与真实而严厉的父亲沟通的能力。我读懂并理解了他。父亲用他的肩膀作为我人生的《台阶》。”[1]作者从真实的父亲创作出理想中的父亲,再从理想中的父亲读懂并理解真实的父亲,这正是《台阶》人物形象——“父亲”的魅力所在。
  现代文学理论认为: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言之是带着情感的物象。理解物象进而理解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阅读的一般方法。不少教师在教学《台阶》一文时,对父亲的形象有诸多不同的理解,笔者选取具有时代特殊意义的意象——台阶、草鞋、烟枪,来品读作者理想中父亲的味道。
  一、从“台阶”中品父亲的理想
  “台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构筑而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建筑物”;文本中的“台阶”以此为本,同时又在江浙地方民俗环境下产生了新的内涵。在文中,“台阶”是父亲的理想:一是现实的理想,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二是虚拟的理想,即地位——台阶高等于地位高。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在这里,台阶具有防进水的功能,这也是台阶普遍存在的功能。“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但他日夜盼望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父亲对台阶的执着正是他对造新屋的执着,高台阶和新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屋基高才需要高台阶,旧屋屋基低与三级台阶相配,如此高台阶就是新屋,新屋才是父亲现实的理想。
  同时,造新屋也是中国农村父亲的使命。透过《台阶》看,在中国的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是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而后他就快速地老去,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2]这种普遍的使命影响着一代一代的父亲,新屋意味着家底殷实、人丁旺盛。在物资匮乏、经济困难的时代,父亲的这种理想追求无疑是困难、艰辛的。
  父亲想建造的台阶也显然超越了它的实用功能。他造台阶不仅是为了实用,也是追求台阶被赋予的“台阶文化”,这种文化对父亲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台阶文化来源于当地有关台阶的习俗。“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种习俗把台阶等同于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父亲,即便“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日积月累的想法最终发展成父亲最朴实的理想。从此,父亲为实现理想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从认真做微不足道的事情,到把所有时间排得满满的,再到编草鞋努力砍柴换角票,最后造新台阶时“腰闪了一下”却还要去“抬”青石板,新台阶砌好后细心耐心地“每天浇水”“隔天按一按”“再隔几天……敲一敲”“又隔了几天……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还不让“我”跳台阶,自己又“憋住了不磕”……父亲对造台阶的执着,是他对理想的执着。
  二、从“草鞋”中品父亲的艰辛
  草鞋, 泛指以细长草类的叶茎为原料,是用手工编织的一种古老形制的鞋子。由于原料来源广泛,编织工艺简单,成为人类穿用最久远、最简约、最廉价的鞋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華夏儿女穿着草鞋走过了几千年,用双足丈量着草鞋的历史、演绎着草鞋的文化:勤劳、智慧、勇气、奋斗。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关于“草鞋”,小说中相关描写总共只有六次,但“草鞋”意象对父亲形象的塑造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草鞋既是父亲的劳动用鞋,又是父亲为家庭为理想艰苦奋斗的见证者,“磨破麻筋草鞋”“湿草鞋”“编草鞋”分别从三个侧面见证了父亲艰苦奋斗的一生。
  “磨破麻筋草鞋”见证了父亲的艰辛是异于常人的。父亲背石板“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草鞋”记录了父亲背三块石板的艰辛。“麻筋”是一种质量好且耐磨的编草鞋原料,可还是被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磨破,这里用“麻筋”修饰草鞋凸显了石板的重和父亲的艰辛。而父亲只为磨破草鞋感到可惜,这种艰辛着实让人心酸。
  “湿草鞋”见证了父亲的艰辛是一种常态。父亲的脚板“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草鞋本是保护父亲脚部的最直接工具,可为什么父亲的脚还受伤严重?这说明草鞋破损是常态,而且即便破损也来不及更换,这也反映父亲工作的艰辛。
  “编草鞋”见证了父亲的艰辛是持续的。“编草鞋”是父亲每年必须要干的活,“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与“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互相照应,说明父亲编草鞋时间少而草鞋需求量大。草鞋意味着劳动,没有草鞋父亲难以干活。从“穿着草鞋”到“脱草鞋”,再到“破草鞋”,草鞋就是见证者,见证了父亲把艰辛作为一种常态的一生。
  三、从“烟枪”中品父亲的孤独寂寞
  在小说中,“烟”的出现总与“活”联系在一起,如“挑谷子回来开始‘磨刀’”“造屋时递烟”“搬进新屋当天坐新台阶上抽烟”,文本中的“我”甚至还把父亲抽烟看成“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可见“烟”成了父亲干活时的必备品。“烟”可以缓解工作时身体上的疲惫,那能排解内心的孤独寂寞吗?父亲为家庭为理想艰苦奋斗了一生,在这段艰辛的岁月里,台阶是父亲的精神支柱,而烟却是父亲唯一的消遣,在这里父亲永远都是一个孤独寂寞的艰苦奋斗者。从陪伴父亲的烟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孤独的奋斗者,是寂寞的奋斗者。
  不管是干活疲惫时抽烟,还是兴奋不已时抽烟,父亲从来都是一个人在抽烟。烟或许能缓解他的疲惫,抑或能分享他的高兴,又或者能排解他那不为人所理解的孤独。小说中并没有描写“我”和“母亲”为“建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付出一丝一毫的努力,只写了参与享受成果,因此这个过程对父亲来说既是艰辛的也是孤独的。而“我”对于父亲说“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件事,表现的是这样的态度:“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言行。
  小说中多处描写父亲的语言,如:“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又如:“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从这些语言中可看出父亲是一个老实憨厚、要强不服老、不擅长表达甚至也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人,他的内心是寂寞的。烟枪陪伴了父亲艰苦奋斗的一生,也倾听与分享了父亲一辈子的甜酸苦辣。因此父亲累时抽烟,兴奋时抽烟。
  高高的新台阶,一双双破草鞋,一根根旧烟枪,这些物件承载了父亲太多的人生记忆。学生可以从这些简单又具体的事物中理解父亲形象背后的抽象意义。只有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进一步感知:它们让父亲更有味道,这样的父亲为了理想艰苦奋斗,同时又孤独寂寞。理想让父亲为之艰苦奋斗,同时又让父亲孤独寂寞,子女就是这样享受着父亲创造的物质财富不断成长,同时又浸润着父亲创造的精神财富。因此,“台阶”既是父亲造房时用心血砌成的一级一级的步道,也是孩子们迈上人生奋斗道路的第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森祥.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台阶》创作谈[J].中国校园文学,2007(17):39-41.
  [2]罗洁玲.浅谈《台阶》中“台阶”的意象[J].快乐阅读,2011(22):166-167.
其他文献
摘 要:言语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思维提取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从多角度品析比喻妙用、多角度品析人物形象、多角度品析“大笑”的内涵等三个环节教学《咏雪》,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联想和想象品析语言,走进经典作品丰富复杂的意蕴世界,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的言语思维内容,进而从中习得和学得言语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发展言语思维。   关键词:言语思维;具象思维;思维方法和规律  《世说新语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遵循认知规律,编排更科学,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知识体系都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就统编教材相对于以往教材有较大不同的名著阅读、“活动·探究”单元、综合性学习而言,其教学可以分别采用一书一法、激发阅读兴趣,任务驱动、促进思维发展提升,联系生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看客”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有“愚昧”“冷漠”的共性,也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如多类“看客”对比、“看”与“被看”的描写、以“看客”為镜反照主角等等。“看客”映射出社会之病,尽显语言讽刺艺术,引起读者深刻反思。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中的《范进中举》《孔乙己》和《变色龙》三篇选文,是研究“看客”形象和意义的较好材料,引导学生作对比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
期刊
摘 要:《秦腔》是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传承精神 、吟咏文化”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单元导语决定了教学过程应该将其与“文化”和“传承精神”放在一起解读。借助皮尔士的溯因逻辑,以“一个关于秦腔的事实”“一个关于秦腔的假设”“一个关于秦腔的结论”三个步骤分析《秦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秦腔文化,更深切地体会贾平凹在散文《秦腔》中寄寓的文化传承思考。   关键词:溯因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的课后“积累拓展”,要求学生“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这是典型的读写结合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统编教材编写的意图。在实践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是构建写作序列,落实写作任务;二是探究写作背景,做好写前准备;三是设计写作支架,指导学生表达。   关键词:课文改写;读写结合;《记承天寺夜游》  一、缘起  统编
期刊
贾老师把近几年写的文章,围绕“教育生长”串珠成链,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嘱我作评。我读读,如见一条窄窄的路,伸向课堂,伸向语文,伸向渐渐阔大的远方,伸向我们依然苦痛却开始丰富的岁月。而他,我们,更多的语文人,都在星光照耀的路上前行着,生长着。  我以为,语文教育之“道”即是“以文化人”,就是促进生命的成长。“生长”一词来自于杜威的概念。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表示:“我们探索教育
期刊
摘 要:文言字词注释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词义理解不正确,就无法正确地理解课文;而正确理解字词,又要以全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基础。字词注释与课文理解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文言文;字词释义;文本解读  字词注释是解读文言文的前提,词义理解不正确,肯定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但是,一词多义是汉语的普遍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内涵,许多时候,需要先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背景,才能
期刊
摘 要: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结合新疆本地特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合理整合,构架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并采用了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学校的语文课程分基础课程、分类课程和少数民族语言课程三部分。其实践证明,选课走班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时的精减要求规划必须精细、合理,而课程资源的丰富也使得凸显自主学习意识的学习模式得以形成。   关键词:选课走班;语文课程设置;学习模式  新疆克拉
期刊
摘 要:作业课程化、任务化、活动化是《语文作业本》编写的宗旨。以“学习任务”而不是以“问题”来呈现作业,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紧贴教材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抓住文本特质设计“学习任务”是《语文作业本》设计“学习任务”的三条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语文作业本》;统编教材  配合统编教材的《语文作业本》问世之初,许多一线教师由于不太理解作业本编写理念,依然以“课后作业”
期刊
摘 要:评价量规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杭二中白马湖学校语文教研组围绕马扎诺评价量规的核心思想,制订了三种作文教学评价量规,即写作量规、教学评价量规、作文批改量规,并进行了将其运用于初一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写作教学;教学评价;马扎诺评价量规  作文的评价方式,对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依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