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发展的号角,面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往往只喊在口头上,而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德育教育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一、让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阵,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其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師,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地探索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不仅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
二、让德育教育渗透于家庭教育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重智轻德”和家庭教育的职能被“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是“家庭教育学校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并给孩子以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指导或帮助孩子解决他所面临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
现在有许多父母往往是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
事实上,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社会也应当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应指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别是了解父母的优点,家人的优秀品质,以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作为孩子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三、让德育教育渗透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校教育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惯溺爱,平时经受的挫折少,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学校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感染性。我们可以结合当地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善于发现,展开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来影响社会。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去体验劳动,也可以来一次模拟法庭,或者去参观、访问等等,这些活动学生们非常乐意参加,参与活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负责态度,从小树立起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存环境,改善环境现状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近距离接触工农群众,亲自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投身四化建设的热情。
学校德育工作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摸索、创新、实践,才能让德育工作熠熠生辉,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功能。
一、让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阵,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其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師,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地探索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不仅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
二、让德育教育渗透于家庭教育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重智轻德”和家庭教育的职能被“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是“家庭教育学校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并给孩子以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指导或帮助孩子解决他所面临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
现在有许多父母往往是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
事实上,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社会也应当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应指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别是了解父母的优点,家人的优秀品质,以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作为孩子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三、让德育教育渗透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校教育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惯溺爱,平时经受的挫折少,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学校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感染性。我们可以结合当地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善于发现,展开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来影响社会。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去体验劳动,也可以来一次模拟法庭,或者去参观、访问等等,这些活动学生们非常乐意参加,参与活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负责态度,从小树立起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存环境,改善环境现状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近距离接触工农群众,亲自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投身四化建设的热情。
学校德育工作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摸索、创新、实践,才能让德育工作熠熠生辉,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