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养成方式变革与初等教育学课程使命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养成方式是教师实现社会化的实践型式。我国小学教师走向高等教育势将带来养成方式的转型和变革,即从完成型、定向型、传递型向终身化、混合型、反思型的转型和变革。作为小学教师高等教育机构的初等教育专业重要标志-初等教育学,应由此重新确定课程功能与目标、重构课程结构与体系、编制课程内容与重建教学模式,担当起全面提高新型小学教师教育学素养的课程使命。
其他文献
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是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新授课的学习内容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这是主体性教育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教育学学科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创新发展过程。回顾总结这一过程,在于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搞好教材建设,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编写教材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合格教师服务; 教材建设要配合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进行;教材设计要贯彻教学原则,体现教学方法。其次,教材建设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应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长期以来存在三种课程伦理取向:相对主义的课程伦理顷向,从表面上看肯定了每一种伦理规范的合理性,而实质上是放弃严肃的伦理思考和导向,是对严肃的学校生活的放弃;绝对主义简单地肯定一种伦理倾向,把某种伦理价值绝对化,它容易导致伦理价值标准的僵化和武断;权威主义是指由某种外在权威力量来确定伦理规范的现象和倾向,其实质是以非伦理的力量为导向,取消课程伦理思考的独立性和大众性,使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育人的功能,变成了权力的工具。上述三种倾向,都不能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正确的伦理基础,应予以摒弃。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需
系列作文就是用一连串小题目写若干篇同一类型题材的作文。每个小题目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大题目的发挥。系列作文,要设计好的题目,适当指导点拨,落实具体要求,重视批改讲评。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师范学校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的回顾,对我国各级师范学校教育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中存在的争论进行再探讨、再评价。教育学课程设置的重要课题是教育学科目目标的正确定位和教育类课程在师范院校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中应占有的地位。当前我国教育学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正面临从传统教育学向现代教育学创新的巨大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关键。当前教育学教材改革讨论中引人注目的几个热点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革新;弘扬教育的主体性,开展教育学教材革新;回答素质教育问题,正确理解和处
我国现行高中教学教科书中的几何部分,总体来说主要优点有:1.知识体系比较严谨,脉络比较清晰;2.重视基础知识;3.基本训练扎实;4.逻辑思维水平的要求高。主要不足是:1.内容更新不足,联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增强教学中的信息意识,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2,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这样既能培养独立朗读的能力,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3,对课文要仔细品味,认真研究;4,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语言要通顺,字要写得端正;5,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6,电脑有助于读写,但要防止喧宾夺主和其他不良影响;7,语文成绩测试应侧重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