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过着两个频道的生活,你看到的我,既是在阳光里行驶的汽车,也是飞驰的地下铁。”从事金融行业的90后职场白领张娜,是同事公认的工作狂,没人想到她下班后还是另一个圈子的神秘“大神”。
打小就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张娜,喜欢下班后设计和绘制室内装饰画。她创作节奏不快,但每周都有所产出。因画风颇有特色,找她定制的人不少。但至今那个圈子里没人知道她的真名和主业。“甚至他们都以为我终日待在画室里创作,谁料到我也是加班狗呢?”
北京某高校研二学生曹笑凡,婚礼主持是这个95后男生的生活第二频道,做得风生水起。“过去婚礼主持人给大家油腻的刻板印象,我研究过一些年轻新潮的主持,觉得如果我自己以后的婚禮能这样就很有意义,所以想试试水”。
正处于求职季的曹笑凡,目前并没考虑把婚礼主持人当成主业,而是视其为一个他非常喜欢的副业,等待合适的时机转型,乃至去正式做婚礼策划的工作。
当下,有一类青年人的生活呈现双线、多线模式。他们在维持原本的主线剧情之外,还额外并存着许多生动发光的支线剧情。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些支线剧情,演变为新的人生主线。在主线和支线彼此独立又相互交错的时间里,这些青年经历着怎样的双频道人生?
今年33岁的叶俊,2010年大学毕业,进入和专业对口的建筑设计院工作。身为建筑设计师的6年中,叶俊一直过着“双线人生”。他的主业是建筑设计师,和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一样,每天按部就班打卡上班,兢兢业业画图。同时,他还有一条支线剧情——持续尝试和开拓个人“商业版图”。
老家在福建的叶俊笑称,或许是受“闽商基因”的影响,他上大学时很早就试水经营网店,做设计师期间,叶俊和朋友们花式尝试投资,比如在上海高校附近开宾馆、饮品店、KTV等。
叶俊如此百媚千红的支线,渐渐被同事们察觉到。比如大家一起聚餐,他会“敏锐”地观察到该商业广场很适合开一家KTV,便当即拨打招商电话询问。回头看,叶俊认为这些小尝试的确带来了经济利益,但算不上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
叶俊的“经商支线”和“设计师主线”一直相安无事地并行着,2015年,叶俊在为孩子寻找教育资源时,由于投入较多关注,他忽然发觉教育板块是颇有价值的创业领域,进而希望能在这条支线剧情上投入一定精力。
在“教育创业支线”尝试了一年半,叶俊终于确认这是接下来更愿意全情投入的主线剧情。他从建筑设计院辞职,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创业中。
在叶俊看来,每个人在从事主业的时候,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副业,这就构成了生活的主线和支线剧情。“当支线剧情产生的满足感和回报超过主业,你感受到了更大的价值体现,就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主线剧情——但前提必须是你真的很喜欢、很擅长且很专业。如果你对支线剧情的重要性感到模糊,那可能还是不适合转化”。
特殊职业心理疗愈专家简?易认为,一个人对自我能力的探索、兴趣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自我确认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往往在满足基本温饱需求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和安全感去探索自己另外一个部分,才能承受不确定感。因此,那些“双频道人生”的人,由于先有主线剧情给予充分安全感,因而能在试水支线剧情时不会过分困扰。
“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支线在召唤,那么就可以在业余时间去尝试,那点‘星芒’究竟要不要发展成火苗、篝火?”简?易表示,经营支线剧情必须是顺势的,要有现实感,务必在空余时间或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量力而行,而不能先把“主线饭碗”一摔,鲁莽行事。
曹笑凡觉得,一个人的生活若能同时拥有主线和支线剧情,这体现了一种理性的规划态度。“开始肯定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否适合自己,随着时间的打磨、外界的变化,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
曹笑凡认为人生是在做减法,他的第一份实习是做设计,因为原本人生最大的梦想是做设计师,但是做了那份实习后感觉不适合,就将其从人生未来剧情里划掉了。“如果有多项支线选择的话,可以在日常的打磨中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再适时作主线支线的调整”。
你向往的生活,或许是星芒,是平行线,没机会与你的主线剧情交汇。但你会一直看着它,因为它滋养了你的生命。
今年31岁的星空摄影师戴建峰,毕业后,在家人建议下入职一家汽车公司,负责排气系统和尾气后处理的设计。他坦言,这份工作自己谈不上多喜欢,属于符合世俗标准和父母期待的中规中矩好工作。
后来,因为一场在贵州梵净山的观星经历,戴建峰对星空摄影萌生兴趣。他在节假日经常约天文爱好者露营观星、拍摄,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积累起了一定数量的优质摄影作品。
戴建峰于西藏岗巴县拍到喜马拉雅山脉上空的“漩涡状气辉涟漪”,这张照片后被美国宇航局NASA采用,并登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封面。
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想拍的地方越来越多,心里疯长的热爱和使命感“劝他”于主线和支线之间作出选择:“要让大家看到星空,这是我个人价值的体现。”2015年,戴建峰从汽车公司辞职,做职业星空摄影师。
“需要很大勇气,一切都不再稳定了,但很有意义。”在支线剧情转变为主线剧情的初期,戴建峰坦言,时常陷入浓重的焦虑中。从固定薪水到按件计费,日常收入不再稳定,家人难免着急,他的心态也一度失衡。经过大约两年时间调整,才算找到相对稳定的节奏。
“剧情变化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支线剧情对我来说更有意义,让我更有价值感和存在感,内心会有想要学习的动力。” 戴建峰觉得,支线剧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消遣爱好而已。若要转换为主线剧情,还需要一份敢于抛弃安全感的勇气。“踏出那一步,需要作思想斗争,你一定会承受很多来自周围人的压力。只有你自己相信这个支线剧情能达成,才有可能促成真正根本性的改变”。
简?易表示,意义感能提升一个人的自我满意度,这会让支线剧情的存在具备持久驱动力,然而要让支线剧情良性发展,还离不开其他要素和系统的支持。
“一座山也有自己的主线和支线,跟人是一样的。山脉看似有不同的点,但根基部分是一体的。根部心理系统的稳定性、支持性才让一个又一个山峰得以出现。”简?易从心理学层面解释,如果一个人心理的三大要素“知、情、意”越和谐一致,那么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重合的概率就越大,最终合二为一。
“知,是你的知识系统、对世界的认知;情,是你的情绪、情感;意,是你的意志力。你觉察对现状不满,于是去尝试,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你有没有意志力排除负面的感受并坚持住?你的知、情、意越不协调,你就越容易中断,望而却步。”
有些人的主线和支线剧情,两者会经历相对漫长的共存、博弈的过程,而有些人的“剧情切换”则显得更利落。例如少儿财商教育专家张帆,他的阅历就呈现出主线和支线交替成长,无缝对接的状态。
因为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鲁滨孙漂游记》,小时候张帆就萌生去航海,到世界各地走走的浪漫心愿。高考时,张帆报考了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远洋公司。一切都按照既定的主旋律开展。
张帆在远洋公司里的工作是机务,随远洋船队周游世界。待到兑现了儿时的愿望,他发现和想象中的浪迹天涯画风很不一样,航海生活是枯燥、寂寞而令人恐惧的。海上到处漂泊的岁月里,他靠读书和写作打发时间。
告别了“航海主线”,张帆从机务转做进出口的营运、贸易,这触发了他对经济学的兴趣。于是这个工科生,回高校就读了经济学。张帆的生活开始变轨,毕业后他进入财经媒体,写过专栏,做过电视节目相关的创业。见证了各种企业、个人的财富聚散,命运跌宕,促使他思考财富与人的深层次关系。
之后,张帆的支线剧情再次被触发。因为自己年幼的孩子不爱读书,张帆决定动笔创作孩子愿意看的童话。他没想到,创作的童书《财富号历险记》出版后得到廣泛好评。这个支线让张帆看见了新可能,自那之后,他的主线剧情集中于少儿财商教育的研究和写作——这条主线剧情,是往昔若干条支线剧情的体现,航海经历和经济知识都被融入其中。
“我是在一个大的主线中,经常找到一个细分的支线,然后这个细分支线需要一些跨界的东西来支撑它,在学习中支线发生变化,慢慢又和主线结合起来。”张帆感慨,和航海一样,每个人要明白自己要去哪儿?此刻在什么位置?然后制定出一条清晰的航线。他觉得,永远保持跨界的学习能力,转型往往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
支线是否替代主线,何时适宜替代,每个人时间表不同。
简?易表示,所谓的转变时机,是一个主观感觉,没有外在指标能衡量,但我们不妨做一个想象。“在一个安静的时空里面,你想象现在是两年后的你——那时你的支线已经变成了主角。早晨起床穿什么?去哪里做什么?你想得越具体,心里越踏实,充满力量,那么此刻也许时机就到了”。
另外,简?易也强调,稳定性是健康人格的特点和基本要素,对待支线剧情,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稳定性作为很重要的考量要素,问问自己,到底能否坚持下去。
打小就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张娜,喜欢下班后设计和绘制室内装饰画。她创作节奏不快,但每周都有所产出。因画风颇有特色,找她定制的人不少。但至今那个圈子里没人知道她的真名和主业。“甚至他们都以为我终日待在画室里创作,谁料到我也是加班狗呢?”
北京某高校研二学生曹笑凡,婚礼主持是这个95后男生的生活第二频道,做得风生水起。“过去婚礼主持人给大家油腻的刻板印象,我研究过一些年轻新潮的主持,觉得如果我自己以后的婚禮能这样就很有意义,所以想试试水”。
正处于求职季的曹笑凡,目前并没考虑把婚礼主持人当成主业,而是视其为一个他非常喜欢的副业,等待合适的时机转型,乃至去正式做婚礼策划的工作。
当下,有一类青年人的生活呈现双线、多线模式。他们在维持原本的主线剧情之外,还额外并存着许多生动发光的支线剧情。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些支线剧情,演变为新的人生主线。在主线和支线彼此独立又相互交错的时间里,这些青年经历着怎样的双频道人生?
有主线剧情的安全感作基础,试水支线少了困扰
今年33岁的叶俊,2010年大学毕业,进入和专业对口的建筑设计院工作。身为建筑设计师的6年中,叶俊一直过着“双线人生”。他的主业是建筑设计师,和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一样,每天按部就班打卡上班,兢兢业业画图。同时,他还有一条支线剧情——持续尝试和开拓个人“商业版图”。
老家在福建的叶俊笑称,或许是受“闽商基因”的影响,他上大学时很早就试水经营网店,做设计师期间,叶俊和朋友们花式尝试投资,比如在上海高校附近开宾馆、饮品店、KTV等。
叶俊如此百媚千红的支线,渐渐被同事们察觉到。比如大家一起聚餐,他会“敏锐”地观察到该商业广场很适合开一家KTV,便当即拨打招商电话询问。回头看,叶俊认为这些小尝试的确带来了经济利益,但算不上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
叶俊的“经商支线”和“设计师主线”一直相安无事地并行着,2015年,叶俊在为孩子寻找教育资源时,由于投入较多关注,他忽然发觉教育板块是颇有价值的创业领域,进而希望能在这条支线剧情上投入一定精力。
在“教育创业支线”尝试了一年半,叶俊终于确认这是接下来更愿意全情投入的主线剧情。他从建筑设计院辞职,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创业中。
在叶俊看来,每个人在从事主业的时候,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副业,这就构成了生活的主线和支线剧情。“当支线剧情产生的满足感和回报超过主业,你感受到了更大的价值体现,就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主线剧情——但前提必须是你真的很喜欢、很擅长且很专业。如果你对支线剧情的重要性感到模糊,那可能还是不适合转化”。
特殊职业心理疗愈专家简?易认为,一个人对自我能力的探索、兴趣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自我确认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往往在满足基本温饱需求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和安全感去探索自己另外一个部分,才能承受不确定感。因此,那些“双频道人生”的人,由于先有主线剧情给予充分安全感,因而能在试水支线剧情时不会过分困扰。
“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支线在召唤,那么就可以在业余时间去尝试,那点‘星芒’究竟要不要发展成火苗、篝火?”简?易表示,经营支线剧情必须是顺势的,要有现实感,务必在空余时间或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量力而行,而不能先把“主线饭碗”一摔,鲁莽行事。
“知、情、意”越一致,主线和支线剧情重合概率越大
曹笑凡觉得,一个人的生活若能同时拥有主线和支线剧情,这体现了一种理性的规划态度。“开始肯定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否适合自己,随着时间的打磨、外界的变化,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
曹笑凡认为人生是在做减法,他的第一份实习是做设计,因为原本人生最大的梦想是做设计师,但是做了那份实习后感觉不适合,就将其从人生未来剧情里划掉了。“如果有多项支线选择的话,可以在日常的打磨中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再适时作主线支线的调整”。
你向往的生活,或许是星芒,是平行线,没机会与你的主线剧情交汇。但你会一直看着它,因为它滋养了你的生命。
今年31岁的星空摄影师戴建峰,毕业后,在家人建议下入职一家汽车公司,负责排气系统和尾气后处理的设计。他坦言,这份工作自己谈不上多喜欢,属于符合世俗标准和父母期待的中规中矩好工作。
后来,因为一场在贵州梵净山的观星经历,戴建峰对星空摄影萌生兴趣。他在节假日经常约天文爱好者露营观星、拍摄,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积累起了一定数量的优质摄影作品。
戴建峰于西藏岗巴县拍到喜马拉雅山脉上空的“漩涡状气辉涟漪”,这张照片后被美国宇航局NASA采用,并登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封面。
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想拍的地方越来越多,心里疯长的热爱和使命感“劝他”于主线和支线之间作出选择:“要让大家看到星空,这是我个人价值的体现。”2015年,戴建峰从汽车公司辞职,做职业星空摄影师。
“需要很大勇气,一切都不再稳定了,但很有意义。”在支线剧情转变为主线剧情的初期,戴建峰坦言,时常陷入浓重的焦虑中。从固定薪水到按件计费,日常收入不再稳定,家人难免着急,他的心态也一度失衡。经过大约两年时间调整,才算找到相对稳定的节奏。
“剧情变化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支线剧情对我来说更有意义,让我更有价值感和存在感,内心会有想要学习的动力。” 戴建峰觉得,支线剧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消遣爱好而已。若要转换为主线剧情,还需要一份敢于抛弃安全感的勇气。“踏出那一步,需要作思想斗争,你一定会承受很多来自周围人的压力。只有你自己相信这个支线剧情能达成,才有可能促成真正根本性的改变”。
简?易表示,意义感能提升一个人的自我满意度,这会让支线剧情的存在具备持久驱动力,然而要让支线剧情良性发展,还离不开其他要素和系统的支持。
“一座山也有自己的主线和支线,跟人是一样的。山脉看似有不同的点,但根基部分是一体的。根部心理系统的稳定性、支持性才让一个又一个山峰得以出现。”简?易从心理学层面解释,如果一个人心理的三大要素“知、情、意”越和谐一致,那么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重合的概率就越大,最终合二为一。
“知,是你的知识系统、对世界的认知;情,是你的情绪、情感;意,是你的意志力。你觉察对现状不满,于是去尝试,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你有没有意志力排除负面的感受并坚持住?你的知、情、意越不协调,你就越容易中断,望而却步。”
当你对未来有具体的想象,或许正是支线转为主线时
有些人的主线和支线剧情,两者会经历相对漫长的共存、博弈的过程,而有些人的“剧情切换”则显得更利落。例如少儿财商教育专家张帆,他的阅历就呈现出主线和支线交替成长,无缝对接的状态。
因为读的第一本小说是《鲁滨孙漂游记》,小时候张帆就萌生去航海,到世界各地走走的浪漫心愿。高考时,张帆报考了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远洋公司。一切都按照既定的主旋律开展。
张帆在远洋公司里的工作是机务,随远洋船队周游世界。待到兑现了儿时的愿望,他发现和想象中的浪迹天涯画风很不一样,航海生活是枯燥、寂寞而令人恐惧的。海上到处漂泊的岁月里,他靠读书和写作打发时间。
告别了“航海主线”,张帆从机务转做进出口的营运、贸易,这触发了他对经济学的兴趣。于是这个工科生,回高校就读了经济学。张帆的生活开始变轨,毕业后他进入财经媒体,写过专栏,做过电视节目相关的创业。见证了各种企业、个人的财富聚散,命运跌宕,促使他思考财富与人的深层次关系。
之后,张帆的支线剧情再次被触发。因为自己年幼的孩子不爱读书,张帆决定动笔创作孩子愿意看的童话。他没想到,创作的童书《财富号历险记》出版后得到廣泛好评。这个支线让张帆看见了新可能,自那之后,他的主线剧情集中于少儿财商教育的研究和写作——这条主线剧情,是往昔若干条支线剧情的体现,航海经历和经济知识都被融入其中。
“我是在一个大的主线中,经常找到一个细分的支线,然后这个细分支线需要一些跨界的东西来支撑它,在学习中支线发生变化,慢慢又和主线结合起来。”张帆感慨,和航海一样,每个人要明白自己要去哪儿?此刻在什么位置?然后制定出一条清晰的航线。他觉得,永远保持跨界的学习能力,转型往往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
支线是否替代主线,何时适宜替代,每个人时间表不同。
简?易表示,所谓的转变时机,是一个主观感觉,没有外在指标能衡量,但我们不妨做一个想象。“在一个安静的时空里面,你想象现在是两年后的你——那时你的支线已经变成了主角。早晨起床穿什么?去哪里做什么?你想得越具体,心里越踏实,充满力量,那么此刻也许时机就到了”。
另外,简?易也强调,稳定性是健康人格的特点和基本要素,对待支线剧情,我们也应该以这种稳定性作为很重要的考量要素,问问自己,到底能否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