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很多学生热衷于影像、图片等一些更形象、直观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上,他们不喜欢阅读,或者说仅仅是为了考试而阅读,很多学生感悟文字的潜力已经钝化,阅读文学的热情已经淡化,当然就更谈不上主动从阅读中去感悟、去感动了。因此,如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这样写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信息发达的世纪,阅读就成为了捕捉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先要让学生明白,不会阅读将寸步难行,阅读将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学生有了这个意识,也许开始只是应付性地去阅读,但只要我们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读书了。
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高尔基的:“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翅膀。”赫尔岑的:“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培根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等,然后把他们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用以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和妙处。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放在里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开始时一周还可以专门安排一至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阅读,让学生慢慢从书中去寻找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乐趣。
二.还学生阅读自由,诱导阅读渴望。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一是阅读心理不自由:学生们认为阅读只是为了考试,收获也顶多在试卷上,而且要按照给的参考答案去阅读,根本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有时甚至感觉一无所获;二是阅读没有选择的自由,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早就选定、编好了的,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得读,一些课外书籍也是老师或者家长推荐的,所以学生越读书就越感到乏味。要缓解这种现状,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白:阅读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积淀、需要酝酿;阅读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种任务;语文不是上课,不是讲读几篇文章,而是养成一种习惯。明白这些,教师才会真正还给学生阅读自由,才会诱导学生的阅读渴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可以改变考试的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有话可说的又能充分体现自己个性解读的题目去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如“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感悟;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或者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等等,让学生从心里明白我阅读不是为了分数,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读书,定会事半功倍;其次对我们的语文课本要大胆删减,对于一些学生们都不感兴趣的篇目可以忽略不讲;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推荐一些好的篇目大家共同学习。对于学生们的课外读物,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只要学生愿意去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了,阅读能力也就自然地提高了。再次,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只要他们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就应充分肯定,千万不要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否则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懒得动脑筋了,那样我们的阅读也就变成老师念答案,学生机械记答案了。
总之,语文教师少点功利,少点“成果意识”,让学生放手去读,自由去读,真正地潜心阅读,长期下去何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呢?
三.借助丰富形式,体验阅读快乐。
针对初中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教师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精彩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从中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乐趣,学生才会有继续阅读的兴趣。
比如我在每一节语文课前,都会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谈自己近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可以谈作者,也可以复述故事情节,还可以谈从书中感悟的道理、写作方面给自己的启示等等,只要谈出你最有启发或者感受最深的地方都可以,实在谈不出的,读一读你最喜欢的片段、最精彩的一句话、最感动的一瞬间都行。表现好的,不仅能得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和操行分的奖励,还能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由衷地佩服。初中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看到别人讲得这么精彩,他自然也就会认真去阅读,认真去准备自己的精彩发言了。
其次,我还安排学生每周写一则读书笔记,培根说过:“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抄好词佳句,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然后每位同学至少请2位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读书笔记做点评。写得好的,请学生在每周日的班会课上大声朗读,并把读书笔记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还可以推荐到学校广播室在全校展播,这样学生不仅从阅读中获取了知识,更从中体会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厚。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关键要让学生们尝到阅读带来的掌声,阅读带来的快乐,他才会减少追逐打闹的次数,才会挤挤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间去阅读,也才会真正用心去阅读。
四.让阅读成为习惯,终身享受阅读。
初中生性格还不太稳定,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因此不能认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高枕无忧了,教师还得做好长期培养的准备。学生有了兴趣,还要保持、巩固和提高,努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就可以终身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了。
比如经过长期的培养,我班的学生养成了早晚读书的好习惯。早晨朗朗的诵读不仅令学生们精神焕发,而且让学生积累了很多的优美词句;晚上的自由读,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每周的一堂阅读课,我是一定坚持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的。我鼓励学生交流自己从课外获得的知识、道理、人生感悟以及学习方法、阅读方法等,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们获益颇多。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喜欢上阅读,从而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当阅读的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就会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李兴容,教师,现居重庆。
一.营造书香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这样写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信息发达的世纪,阅读就成为了捕捉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先要让学生明白,不会阅读将寸步难行,阅读将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学生有了这个意识,也许开始只是应付性地去阅读,但只要我们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读书了。
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高尔基的:“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翅膀。”赫尔岑的:“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培根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等,然后把他们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用以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和妙处。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放在里面,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开始时一周还可以专门安排一至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阅读,让学生慢慢从书中去寻找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乐趣。
二.还学生阅读自由,诱导阅读渴望。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一是阅读心理不自由:学生们认为阅读只是为了考试,收获也顶多在试卷上,而且要按照给的参考答案去阅读,根本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有时甚至感觉一无所获;二是阅读没有选择的自由,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早就选定、编好了的,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得读,一些课外书籍也是老师或者家长推荐的,所以学生越读书就越感到乏味。要缓解这种现状,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白:阅读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积淀、需要酝酿;阅读是一种兴趣,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种任务;语文不是上课,不是讲读几篇文章,而是养成一种习惯。明白这些,教师才会真正还给学生阅读自由,才会诱导学生的阅读渴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可以改变考试的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有话可说的又能充分体现自己个性解读的题目去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如“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感悟;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或者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等等,让学生从心里明白我阅读不是为了分数,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读书,定会事半功倍;其次对我们的语文课本要大胆删减,对于一些学生们都不感兴趣的篇目可以忽略不讲;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推荐一些好的篇目大家共同学习。对于学生们的课外读物,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只要学生愿意去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了,阅读能力也就自然地提高了。再次,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只要他们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就应充分肯定,千万不要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否则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懒得动脑筋了,那样我们的阅读也就变成老师念答案,学生机械记答案了。
总之,语文教师少点功利,少点“成果意识”,让学生放手去读,自由去读,真正地潜心阅读,长期下去何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呢?
三.借助丰富形式,体验阅读快乐。
针对初中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教师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精彩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从中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乐趣,学生才会有继续阅读的兴趣。
比如我在每一节语文课前,都会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谈自己近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可以谈作者,也可以复述故事情节,还可以谈从书中感悟的道理、写作方面给自己的启示等等,只要谈出你最有启发或者感受最深的地方都可以,实在谈不出的,读一读你最喜欢的片段、最精彩的一句话、最感动的一瞬间都行。表现好的,不仅能得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和操行分的奖励,还能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由衷地佩服。初中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看到别人讲得这么精彩,他自然也就会认真去阅读,认真去准备自己的精彩发言了。
其次,我还安排学生每周写一则读书笔记,培根说过:“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抄好词佳句,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然后每位同学至少请2位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读书笔记做点评。写得好的,请学生在每周日的班会课上大声朗读,并把读书笔记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还可以推荐到学校广播室在全校展播,这样学生不仅从阅读中获取了知识,更从中体会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厚。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关键要让学生们尝到阅读带来的掌声,阅读带来的快乐,他才会减少追逐打闹的次数,才会挤挤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间去阅读,也才会真正用心去阅读。
四.让阅读成为习惯,终身享受阅读。
初中生性格还不太稳定,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因此不能认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高枕无忧了,教师还得做好长期培养的准备。学生有了兴趣,还要保持、巩固和提高,努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就可以终身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了。
比如经过长期的培养,我班的学生养成了早晚读书的好习惯。早晨朗朗的诵读不仅令学生们精神焕发,而且让学生积累了很多的优美词句;晚上的自由读,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每周的一堂阅读课,我是一定坚持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的。我鼓励学生交流自己从课外获得的知识、道理、人生感悟以及学习方法、阅读方法等,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们获益颇多。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喜欢上阅读,从而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当阅读的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就会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李兴容,教师,现居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