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所教学生都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难题。我们提出“寻回现代教育生态”,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
——题记
一、回归教育本质,尊重学生兴趣
回归教育的本质,成为当下教育新的热点话题,构建学生素养发展体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新视点。最近重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毫不夸张地说,此书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架起了一座能够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鸿沟的桥梁,再读一遍,让我对赫尔巴特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下很多教育观点和理念都离不开赫尔巴特思想,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乃是一门艺术,在教育心理学概念中,他最看中的是“兴趣”。兴趣是赫尔巴特思想的一条线索,他认为,所谓兴趣,就是心理上的积极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兴趣的多方面发展,强调兴趣的作用,这些都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
赫尔巴特思想中首先体现了兴趣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举个例子,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想必很多人对如何将26个字母熟记于心感到困惑,一部分人选择死记硬背,到最后不得不发出“中国人干吗非要学习英语”的抱怨。可是,如果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那些孩子一样,通过歌声赋予26个字母生命,那谁还学不会呢?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中顺利进行,让兴趣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最后,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与品格这一最高目的相接近的目的。
赫尔巴特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学校正在研究的“幸福课堂”教学形成了正确的理论指引。
二、内外因共同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自“十二五”期间我们学校开展“幸福课堂”课题研究以来,其子课题研究“构建幸福课堂文化”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一线教师应从哪些点来切入,并做深入探究呢?
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堂,如何来解放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最关注,也是最头疼的事。在研究起始阶段,我对学生的幸福度和课堂学习状况做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师生观的束缚,变革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蜕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还是经常出现,学生学习方式还是比较传统;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厌倦,害怕学习,不愿主动学习,消极应付。分析主客观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弱。如何让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是值得我们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赫尔巴特思想告诉我们,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状态,这也是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理念。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该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去分析:从内因上来说,主要是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树立学生的成就动机;从外因上来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适当、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综合实施。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环节必须要能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离不开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
三、以“兴趣”为指引,上好课题研究课
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活动还必须注意选择符合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内容,那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过,赫爾巴特强调,尽管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保持密切联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儿童经验不加整理和筛选地引入到课程之中。因为儿童日常经验常常是缺乏条理、杂乱无章的,课程编制时要能够把儿童的日常经验条理化和逻辑化。
本学期,我以“兴趣”理念为指引,尝试上了一节“生活中的冷色”实践课,作为课题研究课。在此之前,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四季的色彩和生活中的暖色),所以本节课接触的色彩知识融入了更多的心理与情感因素。我把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放在每位学生的参与、感知上,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冷色带给人的不同情绪,从而激发学生运用冷色来表现生活的热情。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感受可以影响和调节知觉,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事先没有和班级学生说关于上课、听课的事,保证课堂完全是真实的状态;作业分两课时完成,而不是仅仅为了表达效果而不顾学生实际,规定学生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课前和来听课的本组教师做了交流,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想研究的环节,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直到上课前,我内心还一直很忐忑,学生能有好的表现、能积极参与吗?毕竟有教师听课呢!
但实际上,由于这堂课我的几个环节设计得比较贴合学生学习实际(从易到难分层次教学),游戏、比赛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都很积极,即使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如冷暖对比,我也不再迫不及待地去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耐心启发,通过一两个学生的回答来引发全班学生的集体思考和参与。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不仅是教学内容预设合理、准确的结果,更是学生发表看法、探究问题的重要过程。这节课学生大胆畅所欲言,连平常上课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高高举起了手,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应该说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也为后续作业以及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为学生的表现叫好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需要今后不断改进:对学生的回答还要多做一些预设;细节部分还要斟酌;增加课堂小练习;作业设计要有层次并加强个别指导;作业展评环节还可设计得更大气;等等。
感谢赫尔巴特,感谢常熟市教科室的大力推荐,这些理论知识以及亲身实践为我的教学生涯打开了一扇窗。我相信,有了它们的帮助,我们的科研工作能做得更好。
——题记
一、回归教育本质,尊重学生兴趣
回归教育的本质,成为当下教育新的热点话题,构建学生素养发展体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新视点。最近重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毫不夸张地说,此书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架起了一座能够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鸿沟的桥梁,再读一遍,让我对赫尔巴特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下很多教育观点和理念都离不开赫尔巴特思想,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乃是一门艺术,在教育心理学概念中,他最看中的是“兴趣”。兴趣是赫尔巴特思想的一条线索,他认为,所谓兴趣,就是心理上的积极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兴趣的多方面发展,强调兴趣的作用,这些都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
赫尔巴特思想中首先体现了兴趣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举个例子,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想必很多人对如何将26个字母熟记于心感到困惑,一部分人选择死记硬背,到最后不得不发出“中国人干吗非要学习英语”的抱怨。可是,如果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那些孩子一样,通过歌声赋予26个字母生命,那谁还学不会呢?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中顺利进行,让兴趣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最后,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与品格这一最高目的相接近的目的。
赫尔巴特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学校正在研究的“幸福课堂”教学形成了正确的理论指引。
二、内外因共同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自“十二五”期间我们学校开展“幸福课堂”课题研究以来,其子课题研究“构建幸福课堂文化”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一线教师应从哪些点来切入,并做深入探究呢?
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堂,如何来解放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最关注,也是最头疼的事。在研究起始阶段,我对学生的幸福度和课堂学习状况做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师生观的束缚,变革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蜕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还是经常出现,学生学习方式还是比较传统;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厌倦,害怕学习,不愿主动学习,消极应付。分析主客观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弱。如何让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是值得我们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赫尔巴特思想告诉我们,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状态,这也是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理念。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该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去分析:从内因上来说,主要是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树立学生的成就动机;从外因上来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适当、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综合实施。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环节必须要能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离不开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
三、以“兴趣”为指引,上好课题研究课
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活动还必须注意选择符合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内容,那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过,赫爾巴特强调,尽管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保持密切联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儿童经验不加整理和筛选地引入到课程之中。因为儿童日常经验常常是缺乏条理、杂乱无章的,课程编制时要能够把儿童的日常经验条理化和逻辑化。
本学期,我以“兴趣”理念为指引,尝试上了一节“生活中的冷色”实践课,作为课题研究课。在此之前,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四季的色彩和生活中的暖色),所以本节课接触的色彩知识融入了更多的心理与情感因素。我把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放在每位学生的参与、感知上,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冷色带给人的不同情绪,从而激发学生运用冷色来表现生活的热情。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感受可以影响和调节知觉,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事先没有和班级学生说关于上课、听课的事,保证课堂完全是真实的状态;作业分两课时完成,而不是仅仅为了表达效果而不顾学生实际,规定学生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课前和来听课的本组教师做了交流,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想研究的环节,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直到上课前,我内心还一直很忐忑,学生能有好的表现、能积极参与吗?毕竟有教师听课呢!
但实际上,由于这堂课我的几个环节设计得比较贴合学生学习实际(从易到难分层次教学),游戏、比赛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都很积极,即使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如冷暖对比,我也不再迫不及待地去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耐心启发,通过一两个学生的回答来引发全班学生的集体思考和参与。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不仅是教学内容预设合理、准确的结果,更是学生发表看法、探究问题的重要过程。这节课学生大胆畅所欲言,连平常上课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高高举起了手,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应该说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也为后续作业以及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为学生的表现叫好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需要今后不断改进:对学生的回答还要多做一些预设;细节部分还要斟酌;增加课堂小练习;作业设计要有层次并加强个别指导;作业展评环节还可设计得更大气;等等。
感谢赫尔巴特,感谢常熟市教科室的大力推荐,这些理论知识以及亲身实践为我的教学生涯打开了一扇窗。我相信,有了它们的帮助,我们的科研工作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