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奎:5元钱的助学金与40亿元的“杂交稻”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郑家奎,男,四川宜宾人,省农科院水稻所二级研究员,研究项目“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和“水稻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创制与应用”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被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四川省杰出科技贡献奖和杰出创新人才奖。
  8月7日,记者在德阳见到郑家奎时,他刚从泸州的实验田归来,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条条伤痕布满手臂。
  “现在您还用得着亲自下田吗?”
  “搞农业科学的,下田是家常便饭。现在这个季节正是稻子成熟的时节,更要待在田里察看,被晒黑、割伤在所难免。”郑家奎笑称。
  “苦吗?”
  “是泥鳅就不怕钻洞。再说,我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干了几十年,现在倒是觉得很有乐趣,爱上了这一行。”
  乐趣来自哪里?郑家奎给记者讲了他的一些经历。
  郑家奎于1961年2月出生在宜宾观音镇翻山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上有兄姐下有弟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窘迫,经常食不果腹。父亲用扛木料的血汗钱,才为他缴清了上高中的2.7元学费。寒冬腊月仍打着赤脚的他经常吃不饱饭,爱子心切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让苦学的儿子能吃上一小份回锅肉,有一次专门步行到校,为他送去两毛钱……张定华校长知道他的窘境后,为其特批了5元钱的助学金。郑家奎说:“这5元钱包含着母校对特困生天高地厚的挚爱。现在虽然有不少企业想用百万年薪聘请我加盟,但我认为百万巨薪的价值远不及当时这5元助学金。”
  让少年郑家奎想不通的是,全家人那么辛苦,不分白天黑夜地劳作,怎么就填不饱肚子呢?村里的田和地,“乡亲们把它侍候得像‘先人’,产量为什么也不过六七百斤?”
  后来就读西南农学院的郑家奎暗下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作物产量,让人们战胜饥饿。
  水稻不育系遗传背景狭窄一直是制约我国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的潜在威胁。为了攻破这个难题,郑家奎同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的同事一道刻苦攻关,历经19年艰苦努力,终于创制出粳稻雄性不育新质源——K性不育胞质,这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它在水稻新质源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外粳稻不育胞质在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上的空白。这项发明获得了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年国家无一等奖)。
  问起成功的秘诀,郑家奎淡然一笑:“没有什么秘诀。农科院老专家给我的忠告一直铭记在心。”这几点忠告就是:一要有科学的思路。要多学习,多思考,并在实践中摸索体验,以便确立正确、科学的路子。二要勇于实践。科学需要反复验证和实践,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三要持之以恒。水稻育种十之八九会失败,一个项目往往要搞十几年甚至更久,这更需要信心、恒心和毅力。
  郑家奎说:“科学探索没有止境。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便是当代,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仍然不是个轻松的话题。”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郑家奎没有陶醉,依然头顶烈日、脚踩烂泥,日复一日地奔忙于田间地头。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郑家奎已经将水稻研究视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执着地为水稻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着。他的目标很远:要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大米的品质,要保护农田生态、增强农作物抗营养缺乏能力。他说,在后两个领域,也许自己不会成功,即使只能为后来者打下一点基础,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郑家奎在水稻雄性不育新质源创制及不育系选育、水稻耐热高配合力恢复系选育及超高产组合选育等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已在我国南方稻区广泛应用,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已超过40亿元。
  人生感言: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我30多年如一日地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青年到壮年,从播种到收获,我辛勤地耕耘着自己挚爱的水稻事业,无悔无怨。
其他文献
融入“一带一路”,分享全球机会,是四川企业的共识。而要融入国际化对外开放发展,产业发展必须要根据西部开放的需要不断提升。  “‘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发展方向是向西、向西、再向西;产业发展方向则是提升、提升、再提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林凌指出,提升的前提就是创新。  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走出去”  很多人热衷于海外购买IPAD等苹果产品,但他们并不知
期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洞察全球发展格局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怎样依托基础和优势,讲好四川故事、找准四川定位、推动四川发展,真正打造“一带一路”内陆核心腹地,建成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是我们要思考和回答好的课题。  ——王东明  四川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部,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向,是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
期刊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简短的故事揭示出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无论是地区还是国际,无论是行业还是种族,合作,是永恒的主题。  “独行快,众行远”。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指引下,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成为各地人民的心声。四川省也积极谋求新的合作平台,力争打造成开放的最前沿。以重点园区为窗口载体,以国际区域
期刊
建党节前夕,中组部公布一组最新数据:2013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40.8万名,较上年减少82.5万名,创下10年来发展党员数量最低值。就在此前,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揭开面纱,其“控制数量、均衡发展”的要求,旨在对此前党员发展的弊端“纠偏”,新增的多项规定,更被称为“史上最严”。各种迹象表明,在各地清退不合格党员的同时,提高党员准入门槛,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高入党的门槛,要扎
期刊
1904年8月22日,在中国四川广安的牌坊村,诞生了一名男婴,父亲邓绍昌为他取名为邓希贤。  在川东北这个小村子里,邓希贤度过了他简单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那时的中国苦难深重,民不聊生,仁人志士们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一次又一次与旧世界进行着抗争。在这样的大风潮大背景下,年仅16岁的邓希贤离开了故土,开始走向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广安,四川东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  在历史上,广安是人
期刊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又是人民的选择,党长期执政的地位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民心逻辑。但现实生活复杂多变,党的执政地位还会受到来自外部多方面挑战,党自身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能动摇党的执政地位。邓小平在抓党风建设时体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初,邓小平就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党的执政地位并非一劳永逸,固若金汤。“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党自己。”党
期刊
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西昌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实现开门红。如果把这两个开门红放在新常态的发展思维中,不难看出,西昌市正处在转型发展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开门红表明投资在县域经济中持续发力,而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有春节消费的支撑,但考虑到宏观环境低位运行的CPI,西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位数增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据。而这个数据显
期刊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十分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问题,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前进。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
期刊
上半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召开,据悉我省精心谋划筛选出五大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能够支撑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产业,组成我省的“产业尖子”班。  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或因发展前景巨大,或因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而入选。  产业已经选定,今后的成长才是重中之重,提出五大产业的“档案”,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分析出它们的优势和取得
期刊
回顾改革开放36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不能不深刻地感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年,小平同志为推动中华民族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确立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奠基石与驱动力”。  始终把握  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航向  早在1978年百废待兴的转折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