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中求得语文解放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x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汉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它是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从内隐学习理论的特征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施语文内隐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构建学习环境,扩展阅读视野,落实语感培养,注重人文熏陶。
  关键词:内隐学习;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内隐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在1967年提出的,他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1]自2002年杨金鑫、郭秀艳等专家研究“内隐学习研究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以来,“语文内隐学习”这个概念被界定为:“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汉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来说,它是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2]那么,如何实施语文内隐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中积淀缄默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呢?
  
  一、构建学习环境
  
  语文内隐学习作为一种强调环境与主体无意识交流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充满学习因子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环境。环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隐藏在学生的无意识状态中,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最好实践。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把语文学习纳入社会的广阔天地中,让学生无论是在社会、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里,都能受到语文环境的熏陶、影响而无意识地去学语文、用语文。这样,学生始终处在充满语文素养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1、倡导健康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语文内隐学习的效果,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审美能力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要净化社会语言环境,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这方面,笔者曾借鉴《咬文嚼字》的有力举措,指导学生进行指摘电视字幕差错等小活动,由小而大,积极参与。其次,要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这既需要政府部门推进相关的活动开展,也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深入体验。
  2、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和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精神、有美感、有人情的温馨氛围,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笔者曾通过家长会动员、假日电话交流和读书节表彰先进等活动,倡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建设“家庭图书角”等,帮孩子制定读书计划,并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互查、交流;同时,还建议家庭要精心布置,尽力营造一个和谐而充满美感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家里也时刻沉浸在充溢着温馨和美的文化氛围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审美情趣。
  3、完善高雅的校园文化
  学生绝大多数的语文学习、交往和实践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充满高雅的人文素养,规范、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必能使学生从耳濡目染中接受正确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要优化良好的课堂语文学习环境,营造出适合学生内隐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其次,要充实校内各种文化载体,形成美好的文化氛围。
  
  二、扩展阅读视野
  
  有专家分析:“许多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都感受到,学好和教好语文关键的是两方面,第一是广泛的阅读”[3],从语文内隐学习理论来看,自发的课外兴趣阅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属于非功利、非控制性的学习,带有很强的自动性和情感体验。这种阅读审美体验一旦出现,就会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永久的痕迹,这种内隐记忆和知识比外显记忆和知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贡献更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整合各种优质阅读资源,让他们阅读大量优秀的言语作品,在潜移默化、逐步积累的过程之中提高语文素养。
  1、激发阅读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文教育最大的作用在于通过课内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文是扇窗口,由此激趣向原著、向作者、向同类作品的延伸阅读等都是有效途径。如学习《孤独之旅》时,文中“杜小康”的成长经历不仅打动人心,还引发了学生渴望通过阅读小说体验“成长”的浓厚兴趣,笔者就顺势将学习延伸至原著《草房子》的阅读,延伸至作者曹文轩“纯美小说”的整体阅读,还进一步设计了“成长小说”的主题阅读,一系列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阅读热情。淡化阅读的功利性,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优质的书目和书源,优美的语言和新奇的故事会让学生很快爱上阅读,经典书籍的迷人光芒会激发他们无穷的兴趣。摒弃功利思想,才能体验阅读真正的快乐,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的熏陶、科学的滋养。
  2、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有效的开展能让学生在浸润书香中将阅读内化为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在持续阅读中积累内隐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借助政府倡导的各类全民读书活动,让“读好书,好读书”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几年来,笔者充分利用作家进校园的有利时机,既让学生听讲座买好书,又争取到曹文轩、黄蓓佳等课文作者进教室真正与“大家”面对面。在稳步推进班校阅读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上,成立读书组织能为深入阅读、广泛交流搭建平台,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能激发阅读激情。通过活动形成的集体缄默知识,既是学校优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助推器。阅读时,笔者也安排必要的外显学习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如指导精读、略读等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3、整合阅读资源
  学生广泛的阅读要建立在优质阅读资源上,然而古今中外图书浩如烟海,各种书刊让人眼花缭乱,教师能够切合实际提供给学生阅读书目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编拟的一份推荐书目,整合文学经典、科普科幻、人物传记为主;几年试用下来,有效引导学生把有限的阅读时间集中到最有价值的阅读中去,取得最经济、最有效的阅读效果。在大力推广各种纸质阅读材料提供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还应拓宽阅读视野:由阅读文学扩展至“阅读”科学、历史,由阅读书籍扩展至“阅读”报刊、影视,由阅读文字扩展至“阅读”社会、人生。
  
  三、落实语感培养
  
  “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代替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4]而这种无意识的直觉能力的基础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语感的养成过程是模糊的、难以用意识控制的,它是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慢慢地形成的,这期间获得的知识主要是内隐的、难以言传的,却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因此,可以说语感是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落实语感培养,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感悟语言、品味内涵进而积淀成文化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优化熟读背诵
  熟读背诵就是指把文章读得很熟,直至背诵下来。“熟读成诵的过程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也是情感、思想、文化的积淀过程,更是形成内隐记忆、获得内隐知识的过程。”[5]回顾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自有可取之处,相信我们每一位上过学念过书的人都体会过背诵的特殊意义。笔者正尝试将古代诗文和现代诗文优化组合,有序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以诗文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作品。吸纳积累一定数量的经典,就能在不断积累冶炼中优选材料,逐渐孕育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意境,酿造出一个个丰富而又浑融的“内语言”,内隐地形成语感。
  2、深入细读品味
  朱熹一再告诫后生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的是了,未可便说是,更须反复玩味。”我们特别在教学“定篇”时,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潜心涵咏、细读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词汇要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笔者经常借助钱理群《名作重读》和孙绍振《名作细读》等书中“权威的阐释”,精心运用于教学实际,通过语言文字,触摸作者的心灵,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新的情景和意境,获得丰富深切的语感。语感丰富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自会得到提高,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因此王尚文在其新著中强调:“细读才是读的基本功,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所由生成和提高的主要途径”[6]。
  3、放手语言实践
  语言实践积累也是语言内化形成语感的主要途径。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诸多的语文养料“保鲜”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内化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会自动地转化为语文素养,这所有的过程都是内隐学习的过程。学习语言只有同生动多样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感才真正有生命力。
  
  四、注重人文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与美的熏陶感染,是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所在。但人文熏陶也应遵循内隐学习的规律,做到潜移默化。人文素养只有在语言中着床,才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对学生的心灵真正起到浸润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应用中,捕捉、汲取前人留下的丰富的精神养分,才能滋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锻造他们生命的厚度、发掘他们生命的深度,从而使他们建构起丰富的精神世界。
  1、创设情境体验人文因素
  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促使学生习得其中语法规则,更在于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感染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7],体验文本资源中的人文因素。如教学何其芳《秋天》的情境创设:在充满诗情的导入后,随即《秋日私语》轻缓抒情的音乐响起,播放模拟情境的课件,教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语感情境:清晨,嫩绿的叶子上挂着晶莹可爱的露珠,在柔和的晨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一阵微风轻轻拂过,那露珠如一串断了线的珍珠从叶尖滑落。在那幽幽的山谷中,不时地飘出丁丁的伐木声,伐木工人早已开始工作了。在稻田里,稻穗沉甸甸地低下了头;秋风吹来,掀起层层金黄的稻浪,广阔的田野上回响着农民爽朗的笑声……学生就在音画和抒情朗诵交汇的情境中陶醉了,在脑海中再现曾生活在身边的秋天,去捕捉秋天丰收的气息。
  2、加强对话探究人文内涵
  语文学习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就阅读来说,是学习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一个真正进入“读书境界”的人,实际上是与作者进行着精神的自由交流和心灵的对话与撞击,内隐地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升华。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加强对话,能深入探究文本中的丰富内涵。如在上《珍珠鸟》一课时,笔者曾借鉴郭初阳的设计进行教学,在干国祥所批评那“教学即将结束时”的提问处,也遭遇到过于“深度”后的尴尬。而此时一个学生的提问竟神奇地化解了当时的困惑状态,“那小珍珠鸟长大后,作者又会怎么对待呢?”这个阅读个体与文本深入对话后的思考激起了“千层浪”,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在下一个课时紧扣这个问题的进行想像写作。写作及之后的进一步对话中,笔者和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独立思考的”的快乐,这份快乐在师生的生命对话的过程中蔓延于彼此身心,也便积淀了学生心中的人文素养。
  3、共同成长构建人文精神
  培养人文精神具体到语文内隐学习,就是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体现着人类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趣,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实施语文内隐学习以来,课外阅读手册上的精彩点评、心灵随笔写作上的美妙记录和学习生活中一个个活泼泼生命个体的蓬勃展现,无不让人感叹人文的神奇魅力。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学机智》中说:“我们从一位伟大教师那里所‘获得’的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或一组技巧,还不如说是这位体现和代表知识的老师的行为方式——他和她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人格力量、强烈的责任,等等。”[8] 确实如此,既要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热情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带动、激发学生,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上的沟通,心灵上的共鸣,去构建学生个体的人文精神;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这是笔者实施语文内隐学习以来的深切体会。只有教师自身的不断更新,才能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并和学生在共同成长中构建一辈子受益的人文精神。
  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内隐学习中已经带来了语文的新解放,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实施语文内隐学习尝试着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当然,在这一块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试验田中,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什么样的语文素养进行内隐学习的效果比较好,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和转化机制具体怎样,语文内隐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具体实施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方家的深入研究和同道中人的携手探索,它定将帮助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在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实现新的超越。
  
  参考文献
  [1] 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
  [2] 郭睿.内隐学习——语文学习的新视野[J].语文建设,2005,(12):6-7.
  [3] 杨金鑫.内隐学习研究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2,(3):41-4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谈及英语后进生的普遍原因,首先是因为他们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其次是各种心理障碍,以及教学因素及家庭、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了解后进生,消除他们的种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建立自信心,努力改进教育方法,让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因素 教育因素 社会家庭因素 教育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成绩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几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
期刊
【摘要】让学生“问”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新课程标准的两大核心要素。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思想。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也日趋重要。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培养 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的是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自主意识。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概括孔子的教育理念:  (一)、有教无类: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区分类别,不分贫富、不分高低,一律平等。一、这意味着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二、这意味着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于学习要永不满足,努力学习,决不言弃;教育他人要永不疲倦,认真施教,情绪饱满。  (三)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可能走上这样的歧途,批评学生多于赞美学生,尤其面对学习成绩差或品行比较差的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事倍功半,不仅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而且最后对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陷入困境,不如反过头来,多多赞美学生,用一些巧妙的技巧让学生从赞美中获得力量。    1.赞美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渴望被肯定是人的自我尊重的需要。
期刊
摘要新的世纪需要全方位的人才,学校美育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方式,在素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而语文课本里面包含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典范作品即是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本文试从识丑、辨丑、审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把握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丑角”形象。充分挖掘教材中文学作品的“丑角”形象所具有的艺术美,充分发挥其审美功用,以达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之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材 “丑角”形象 识丑 辨丑 审美    新
期刊
内容提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就是要让课堂为学生提供一种“家”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片自由安全的天空,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徜徉,使他们的心灵自在地舒展,生命自由地生长。  关 键 词:自由安全 个性 放飞 自我的心灵  所谓“家”,是我们累了、倦了时的一个避风港,是包容我们所有喜怒哀乐的温暖的小巢,更是我们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曾记得匈牙利的作家阿格妮丝 赫勒在《日常生活》一书中这样表述
期刊
内容提要:班主任工作虽千头万绪,但仍有规律可循,如果我们能整体优化班集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优化一个班级呢?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设定目标管理,是优化班集体的前提;二、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是优化班集体的关键;三、“爱”“帮带转差”是实现整体优化的保证。  关键词: 优化、 班集体、凝聚力 、荣誉感、团结和谐、奋发上进     虽说教了十几年的书也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可在职高当班主任,
期刊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甚至很枯燥,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
期刊
打开QQ,看到一个学生的留言:  “老师,当你看到一个女孩子拿着刀子,想划向手腕,你会想到这会是一个曾经多么活泼可爱开朗的阳光女孩做的吗?没错,这就是现在的我﹋﹋我真的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心中的希望不再燃起,心灵黑暗一片,任何人或事都无法让我心中再灿烂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身为借读生的我是那么恐惧学校,害怕老师和同学﹋﹋为什么?是什么让我可以不惜一切的寻求死亡,思索怎样才能平静的死去?现在我讨厌别人的
期刊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它不是一种随意的、随机的行为,对教学进行设计确实是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教学又应该是开放的、富有生命气息的。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肯定会有许多预设以外的东西,过于严谨的执行程序化的教学环节,往往会损害教学的互动,扼杀学生的天性。学生的自由思维使得课堂中意外生成的资源非常充足,但是,这些资源又是稍纵即逝的,要靠教师及时把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