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及重要性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钢琴教育的普及,大量中国钢琴作品涌现出来。在如今的钢琴教学中,还存在过多注重外国钢琴作品,忽视中国钢琴作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并从四个方面探究了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钢琴教育在中国兴起已有百年之久。从19世纪初钢琴传入中国后,许多先辈音乐家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他们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点的技巧运用在西方键盘乐器的演奏上,创作出极具民族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中国钢琴作品的诞生对推进钢琴作品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贺绿汀于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的常备曲目,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让西方乐器“入乡随俗”,让钢琴“说中国话”,一直是中国钢琴家不懈的追求。但是,钢琴教学目前仍然存在中国钢琴作品不受重视的问题。许多钢琴教学者将教学内容过多放在国外钢琴曲上,忽视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及原因
  首先,在我国钢琴教学中,教师大多会选用《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或《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作为钢琴基础入门教程。这两套教程均为从国外引入的启蒙教程,其不足之处就在于缺少中国作品的教学。此外,在大量中国钢琴作品中,很少有专为初学者编创的简易版作品,因此,很多中国作品在难度上并不适合初学者学习。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钢琴启蒙学习中接触不到中国钢琴作品,对中国作品和音乐家的了解少之又少。而钢琴的基础教学过程,又是培养学琴者全方面音乐素养的关键阶段。中国钢琴作品在启蒙教学中的缺失,是中国钢琴作品无法与国外钢琴作品平起平坐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启蒙教学外,笔者在观察一些热门的钢琴教程书时发现,目前的钢琴考级系列丛书,在考级选曲上很少会选用中国作品;在一些钢琴基础教程中,中国作品的曲目不足三分之一。很多钢琴教程书都没有做到中国钢琴作品与国外钢琴作品的选曲数量平均化。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钢琴学习者从入门到考级,所接触到的中国作品是非常少的。大量教程书对国外钢琴曲目的注重,导致整个钢琴教学重点向国外钢琴作品倾斜。
  其次,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钢琴作品大多具有含蓄、内敛的特点,静中取动,注重细节和风格的发展变化,鲜有刻意炫技的成分。因此,中国作品更适合反复欣赏,仔细品味。而在各种钢琴比赛以及艺术考试中,演奏者更偏向能第一时间吸引听众的具有听觉冲击力的曲子。这也导致中国作品很少出现在比赛或艺术考试中。虽然最近几年,人们纷纷开始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呼吁关注本土文化,“寻根”之风兴起。但在部分钢琴教学者心中仍然对西方钢琴作品,特别是像贝多芬、李斯特等极具爆发力和炫技色彩的作品风格有着根深蒂固的偏爱。中国钢琴作品依旧没有与国外钢琴作品保持同等的地位。
  二、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琴者演奏技巧的提高
  中国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技巧性,大量中国作品用钢琴模仿中国传统乐器、唱腔,音色变化丰富,节奏复杂多变,有利于提高学琴者手指的触键能力和节奏控制力。在触键技术上,中国作品需要演奏者使用不同的触键力度、触键方向来表现不同的音色,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例如,在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中,多次出现模仿百鸟鸣叫声音的旋律,这就要求演奏者指尖有力地快速小跳,声音紧密清脆不拖沓,力度由弱渐强并逐渐加快。在节奏方面,中国作品对演奏者在细节上的节奏把控有着很高的要求。以张朝的钢琴作品《皮黄》中第94~101小节为例,这一段是模仿古时寺院的钟声,力度由弱渐强,虽然是四分附点的节奏型,却要演奏得宽而不拖,稳而不急。第99小节左右手交替上行,连续不断,速度逐渐加快再减慢,节奏紧密,与之前形成对比,表现钟声后的余音袅袅。如果说西方钢琴曲给人更多的感受是听觉上的震撼、技巧上的炫目,那么中国钢琴曲便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通过反复的音色、节奏变换,使乐曲富有层次感。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对学琴者手指触键的微控制和节奏的精准把握有着极大的提高。
  (二)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提升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能力
  音乐源于生活,钢琴作品的创作一定离不开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的自身经历。国外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琴者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在不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演奏者很难体会到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变化,因此,很多学琴者在弹奏乐曲时,没有丝毫感情处理,出现机械式弹琴的问题。而中国钢琴作品恰恰弥补了中国学琴者对国外钢琴作品在作品理解上的不足。首先,中国钢琴作品选材于中国民间音乐,与学琴者生活息息相关,即使时代久远,但也多少有些了解。其次,中国钢琴作品多是从中国民歌、民乐改编而来,旋律熟悉,富有歌唱性,更能激发演奏者的表演兴趣。
  (三)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在世界文化高度交融的时代,许多中国学生对国外音乐文化有着很高的好奇心,甚至出现文化上崇洋媚外的现象。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代表了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但是,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地域和时代差异的限制,流传范围小,受众越来越少。中国钢琴作品则是将传统音乐与西方乐器结合,加入现代音乐元素,使中国传统音乐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打破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地域限制,让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国际化。学习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可以使演奏者通过音乐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当学习演奏《翻身的日子》时,人们能体会到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感;当演奏《浏阳河》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又能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毛主席的赞颂。在钢琴教学中重视中国钢琴作品,让学琴者在演奏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从而推进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四)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中国钢琴教学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潮流
  在21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单一的音乐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中西方文化结合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在中国钢琴教学中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顺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潮流,有助于中国钢琴教学与国际接轨,符合教育大环境的需求,从而使国内钢琴教育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音乐前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呕心沥血创作而来,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标志,为钢琴作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内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未来,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钢琴作品的推动。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只有正确认识中国钢琴作品的地位和重要性,发掘其内在价值,在教学中重视中国钢琴作品,改变教学内容对国外钢琴作品侧重这一现象,才能使中国钢琴教育更贴合国内音乐学者的需求,使钢琴艺术在中国更长远地发展,这是国内钢琴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在中国高级服装定制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师越来越重视高级服装定制与本国传统图案的结合。我国传统图案作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我国传统图案大致可分为植物纹样、鸟兽纹样、几何纹样等,它通过很多载体呈现,如陶器、瓷器、漆器和织锦等。中国传统图案在新石器时期便已经开始浮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生产技术的提高,历朝历代各有其典型的纹样代表,如商周时期常见的饕餮纹、夔龙纹,周朝的凤鸟纹,
期刊
瓯绣是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今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突破、升级和转型的问题.文化是发展基因,创意是设计思维,在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感召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当前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整体素质已经稳步提高,而教育也应该随着新时代的脚步作出相应调整。人们不应该再着重于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文就从公共艺术课出发,简要分析公共艺术课程中音乐教学的新趋势与新挑战,让新趋势与新挑战成为公共艺术课的发展契机。  一、公共艺术课音乐教学的新趋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艺术熏陶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身素质,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期刊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乐理教学主要是通过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学习来开展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音乐作品中学习和了解乐理知识。而“乐理”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属于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能够对音乐作品中一些音乐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其中,音乐作品中“旋律”作为音乐语法的一种,它是重要的表达形式。也可以说,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是表达音乐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乐理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分析非常有必要。  
期刊
在历史背景的催化下,宋代涌现出许多书法家,蔡襄便是其中一位。本文主要从书法美学角度,谈讨蔡襄在书法上对后世的影响。  一、北宋政治格局下的书风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在汉字的基础上逐渐成长的。经历漫长的演变,书法自唐代大放异彩,尤其是经过帝王的大力推行,朝野上下都以善书为荣。而到了唐末,书法逐渐失去色彩。后来因五代战事不断,书法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宋代是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
期刊
期刊
随着钢琴教育的普及,学习钢琴的小孩越来越多,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让孩子真正学会钢琴,这并不是每个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钢琴教育逐渐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就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与反思。  一、少儿钢琴教学问题  (一)盲目追求进度  随时“考级化”愈演愈烈,学生和家长已经将考级列为学习钢琴的目标,开始互相攀比,似乎只看考的级数就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教师水平好。这使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