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鞋”不能只卖概念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鞋、健步鞋,这些看似“小众”的新兴产品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日渐成为网红产品。据媒体报道,日前,由上海、安徽、江苏和浙江四地消费维权机构组成的长三角消保委联盟,针对“老人鞋”的质量开展了一次比较试验,结果发现,近半数“老人鞋”不达标。
   当然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老人鞋”“健步鞋”的产品标准,在此次检测中,鉴于老年人对鞋子的需求与儿童较为接近,外底硬度的数据采用了儿童皮鞋标准,而耐磨性、耐折性等数据则参考了休闲鞋等鞋类标准。换句话说,即使是按照儿童皮鞋、休闲鞋的标准,也有相当部分批次的老人鞋不达标。但是,在商家的宣传中,老人鞋大多被描述为比其他鞋子更舒适、更安全。可是,如果连普通鞋类的标准都达不到,老人鞋的舒适性、安全性何来?
   问题正在这里。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老人鞋生产企业明示的执行标准是旅游鞋或休闲鞋,还有少数企业要么没有标注执行标准,要么胡乱标注。因此可以说,看上去“专业感”十足的老人鞋市场,实际上大多就是旅游鞋、休闲鞋披了个“马甲”而已。其中的一部分产品,甚至连旅游鞋、休闲鞋都不如。
   那么,名不正言不顺的老人鞋市场为何如此火爆?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庞大的老龄人口规模,为老人鞋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2014年到2018年的短短4年间,生产和销售老人鞋的企业就从1700多家增加3500多家,翻了一倍多。
   而老年群体的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分辨能力比较低,在商家的宣传之下,很容易为老人鞋动心。因此,一方面是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执行标准的缺失。老人鞋市场的混乱,也就不难理解了。
   起个“老人鞋”“健步鞋”的名字,就能卖得更火,卖出更高的价钱,这是因为消费者们都相信,这些鞋子有着更高的品质。但实际上,“创造”一个诱人概念,与打造优质产品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与充斥市场的“儿童食品”是一个道理,即使不明就里,家长们也愿意掏更多的钱,购买那些宣称“适合儿童”“专门为宝宝设计”的食品。而實际上,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儿童食品的标准,这些儿童食品的品质到底如何,是否真的更适合孩子,谁也不知道。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要求消费者了解清楚每一项产品的执行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确实也不太现实。而老人、儿童等有着特殊需求的群体,又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面对一个拥有庞大需求的细分市场,有关部门不妨顺应市场需求,及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并通过严格监管,让那些优质产品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占领市场,让劣质产品现出“原形”。
   老人鞋不应该仅仅在名称上吸引老年人,更应该在品质上适应老年人,这是一个健康清朗市场的基本要求。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0日 童玲/图
其他文献
一次与朋友聊天,朋友问:“人最怕羞的部位是哪里?”我说:“那当然是人体的隐私部位。”朋友一笑说:“这你就错了,人最怕羞的是脸面。”尔后,他说了个澡堂洗澡的故事:众人正在澡堂洗澡时,忽一人喊“地震了!”,泡澡的人都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身子跑到屋外,大家都用毛巾捂住私部,却有一人用毛巾捂着脸,别人叫他快捂私部,他说: “你们捂着下面,但知道你是谁,我捂着脸,谁也不知道我是谁,还羞什么呢?”结果大家听着有
期刊
啥叫奇葩,就是出人所料。有人生六指,是一奇;二郎神生三只眼,也在“所料”之外。眼下屡闻匪夷所思之言,这算是话语之奇。更奇的,还不是高论本身,却是:生产奇葩言论的大任非由“没文化”者担当,倒是有专家、教授、学者头衔的一些人当仁不让。或说,没谱的话,并非由没喝过墨水的人说出,却是由墨水喝了一大缸的人说出。于是就出了一种“倒错”现象:正常的专家固然比“业余”的普通人略高一筹,但蹩脚的专家反而掉到普通人水
期刊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寒流侵袭,“宅男”“宅女”多了起来,有媒体报道称,“外卖小哥风中寸步难行”“恶劣天气应不应该叫外卖”等话题登上了热搜。言下之意,恶劣天气叫外卖对外卖小哥不厚道。我要告诉读者,这种观点对外卖小哥是假慈悲。   我们先从一则故事说起。一位老婆婆每日愁眉苦脸,邻居问她何故。原来,她大儿子是晒盐的,二儿子是卖雨伞的。雨天,她考虑大儿子,没有阳光晒不出盐来,无法卖钱养家糊口,便替
期刊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的题干,讲了两种关于创作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文字虽然简单,却涉及作家与读者的关系这一重要话题。那么,作家写作时,到底应不应该听读者的?  诚然,写作时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创作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作家在创作上毫无主见,又怎能指望他产出佳作呢?坚持自己的想法,必然要求作
期刊
为自己做广告,商家有个通行的办法:不说产品怎样好,单说销售业绩如何、客户多少,有时把账本都和盘托出,毛利率、净利润都晒出来。   说自己的东西好,是自夸,人家不一定信;告诉你一个事实——“大家都说好”,倒显得客观。这就好比是,不说自己是大将军,单说麾下有多少兵。或如说美女,不说她咋好看,单说回头率,后头跟着一个排或一个连。这是高等吆喝,利用的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从众,随大流,是人性的软肋。各位
期刊
暑假,两个小孙子从美国来北京,一个上小学一年级,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他们在美国每周日都要上中文课,学习中文的兴趣都很浓。我找来两篇童话,让他们读,一篇是老舍先生1945年写的《小白鼠》,一篇是新近一期《儿童文学》绘本中萧袤写的《老鼠养了一只猫》。  两篇童话,写的都是猫和老鼠。这是自古以来童话中最爱写的题材。  《小白鼠》,讲小白鼠自认为和小白兔长得一样漂亮,甚至比小白兔还要聪明。鼠妈妈警告他说,附
期刊
日本电影《入殓师》内,有几个令人难忘的美食桥段:小林大悟与妻子美香吃米泽牛肉火锅,小林大悟与美香吃鸡肉火锅,佐佐木社长请小林大悟享用烤河豚鱼白,佐佐木、小林大悟与公司女秘书圣诞夜聚餐吃炸鸡肉……   日本电影学者佐藤忠男解析这部影片时,曾说:“日本人的生死观里,生与死没有明显界限。影片常在情节转折点安排与生死有关的动物:大悟失业,夫妻二人放生章鱼,决定回老家;初次受挫时,他见到水中漂走的鱼尸。此
期刊
谈到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骑着毛驴,跋山涉水来到山西五台山脚下,意外发现了一座美到摄人魂魄的建筑——佛光寺大殿。林徽因慢慢擦拭顶梁上的字迹后,发现它是多年难寻的唐代木构建筑。   对我来说,这个故事正预示着自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当我骑着时间的毛驴左顾右盼时,总有一天会复苏对传统文化之美的知觉,而它只需要静静地待在那里,毋需多言。   小时候,我是一个传统文
期刊
孟师轲是朋友圈里闻名遐迩的大孝子。当然,在孟师轲眼中,以及在他亲朋好友、所有认识的人眼中,他做得再孝顺都不为过,母亲担当得起。他出生时难产,母亲毅然决然地要求医生先救孩子;他三岁时,在山坡玩,遇到了一只狼,母亲以单薄的身躯舍身斗狼,险些丧身狼口;父亲去世后,为了供他读书,母亲日夜操劳,甚至还偷偷去卖了几次血……   孟师轲知道母亲的苦。为了母亲,他必须努力。读书时,他永远是第一。工作后,他不知疲
期刊
在古典爱情故事里,相思的桥段是标配。相思到意中人离开后,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更严重的相思是会死人的,东西方的情感故事里都有人为爱而不得去死。   古代人类的情感在诗经里呈现得明媚单纯,他们分手的痛苦也会深刻到惊天动地,自苦自伤还不够,天地也必须为之动容才行。   现代人受了情伤不是不痛苦,而是本能地觉得这是不体面的,于是会采取别的转移方式,比如制造痛楚的连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