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专家为何还不如普通人聪明?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啥叫奇葩,就是出人所料。有人生六指,是一奇;二郎神生三只眼,也在“所料”之外。眼下屡闻匪夷所思之言,这算是话语之奇。更奇的,还不是高论本身,却是:生产奇葩言论的大任非由“没文化”者担当,倒是有专家、教授、学者头衔的一些人当仁不让。或说,没谱的话,并非由没喝过墨水的人说出,却是由墨水喝了一大缸的人说出。于是就出了一种“倒错”现象:正常的专家固然比“业余”的普通人略高一筹,但蹩脚的专家反而掉到普通人水准之下。
   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凡事都要研究一下子,哪怕事不关己。而研究“学人”们,实在只能揣度和猜测,盖因本人地位低微,对他们高攀不上。要是专家们都穿长衫出入街市,倒可一眼辨出,上前搭讪,可惜当今文化人全无外在标志。因此,只能猜。
   有些专家为何还不如普通人聪明?我猜了四条。
   一曰,学问太嫩。我不敢说,做学问的,都要成通才、全才,但至少不能“偏科”。偏科,就没准囿于一隅,认知片面,如瞎子摸象,单模一条腿,就做结论。况且知识也有真伪,若专家从小学的就是伪哲学、伪历史,根基本就歪了,说话岂能不滑天下之大稽?搞社会科学,还得有点阅历,即使分不清韭菜和麦苗,至少得在社会实践中扑腾过几回。满嘴跑火车的,怕是学问、阅历都先天不足。
   二曰,“三观”太歪。三观的核心是价值观。不晓得由人组成的社会,主体是人而不是狗,判断是非优劣,不拿人性做依据,那就会偏离真理十万八千里。譬如把民说成“刁民”,说“中国不实行高福利的原因,是怕人民产生惰性”,或说“对老百姓实行低收入,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说这话的,即属价值观先天缺陷者。对这类专家,我敢斗胆给他们上一课,讲《尚书》里的“民为邦本”,讲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狗眼看人低”,价值观偏了,看啥都走眼。
   三曰,私心太重。学问做歪了,也跟三心二意有关。哪一门学问,不得搭上两倍的生命?现今的学者、专家、教授,怕是拿出一半时间来研究人脉和揣摩领导爱好的,不在少数。研究这个,只为了职称晋升。于是论文也就不一定是学术论文,而是遵命论文了。学者,一旦染上江湖气,还有真学问?如此,就要说过头话,说没谱的话。夸大其词总是很中听,比如夸谁家的孩子“好看”,就不如说“美若天仙”。有人说生二胎是“为国分忧”,接着就有专家顺竿爬说“生二胎的干部應当优先提拔”,接着又有教授加码说“丁克家庭要交税”。推波助澜,为的不过是给自己提职提薪加分。
   四曰,胆量太小。专家不免成公众人物,于是总被请到公众场合当嘉宾。不过照我观察,他们说话总是左顾右盼,前思后虑,支支吾吾,吞吞吐吐,百般迁就,千般迎合。然而真理是赤裸裸的,莫说给真理披上宽袍大氅,就是给它罩上比基尼,真理也就不是真理了。老实巴交的真理和真相哪里经得起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遮遮掩掩、掖掖藏藏?如此这般,专家大打折扣、言不由衷的讲话,让人觉得还不如百姓的“实话实说”,就不足为怪了。
   要是如我所说,某专家某教授某学者四条全占上了,那他说出来的话,肯定还不如“引车卖浆者流”。可别小看小老百姓,他们说的“大实话”常常就是真理。一则,这些话源自实际体验,二来发自内心,自然比心术不正专为取媚的专家语言还要在理几分。真理是赤裸裸的,从不披挂着装,可专家非得给真理蒙上“遮羞布”,故意让人看不清,那当然就不如扛锄头、拿榔头的“神圣劳工”了。有些专家的智力看来反不如普通百姓,“秘笈”就在这里。
   有位叫利希滕贝格的18世纪德国哲人说过这样的话,我拿过来叫大家看看:
   “假如某个天使什么时候想向我们侃点自己的哲学,我想有的论点听起来就好像2×2﹦13。”
   “学者们把本该是其职责的事情当成一种技艺,并且以为如果他们去思考他们所做之事,就应该得到上天的奖赏,尽管这并不比他们跟自己的老婆睡觉更值得称道。”(《格言集》)
   这位西人可把“学者”损得够呛!不过,那时候的学者恐怕还是比现今的学人少了些“弯弯绕”。
   还得说,舞文弄墨之人可是很有能量的。要是这些人安分守己还好,其文要是一看就像“2×2=13”那样可笑也好,他们说出的话要是一听就能听出“不比跟老婆睡觉更值得称道”也好,只怕是他们不甘寂寞,偏要吸引眼球,而且那动听的没谱的话还总被傻乎乎的粉丝误认为金科玉律,这很麻烦。
   不再啰嗦。“聪明反被聪明误”——这老理儿你不服不行,本该“大智若愚”的人若多了些小聪明,那就没准比江湖骗子还不靠谱。
其他文献
远行归来的胡杨将一袋巧克力和一包牛肉干带到沙龙,请大家品尝。小茶拿了一块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剥开之后含在嘴里,表情陶醉。她偏爱甜食,几颗水果糖足以令她心情愉悦;吃苦对她来说就是“灾难”,因为她对苦味过于敏感。小时候,母亲逼着她喝中药,一碗药汤还没喝完,她便吐得翻江倒海。我说:“良药苦口。”她有气无力地看了我一眼,脸上的表情比良药还苦。   辩证法告诉我们,苦与甜是对立统一的。科学试验表明,在15%
期刊
“网红书店和普通实体书店总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体,他们会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最近,高晓松的“晓书馆”开到南京,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前去打卡,一周内的预约都是满的。高晓松的“晓书馆”,定位是公益图书馆,但在不少读者心目中,它还是和南京的先锋书店一样,都属于网红文学场所。   对于网红书店,我们读者熟知的有:闹中取静的香港诚品、苏州诚品、成都方所、言几又、上海钟书阁、南京先锋书店……   你去南
期刊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从严从实抓好整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为了加强形象建设,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让城市亮起来”一时成为非常时尚的口号。一些城市打造的“不夜城”亮化工程,给城市带来了更美的夜景,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夜生活,使城市充满了
期刊
最近,某省卫视的一档舞蹈比赛节目很火,前几天跟着家人看了一场,也是目前为止争议最大的一场。那是一场晋级赛,参赛选手赢了继续比赛,输了到此为止。争议来自一名评委,当天参加晋级赛的选手中,有一名是她的学生,这名学生参加了三轮一对一PK投票,每次都是在另外两名评委投成1∶1的情况下,她“一票定音”将票投给自己学生,后者因此成为第一个晋级的选手。对于这名评委的做法,有人认为是偏袒,有人说是“举贤不避亲”。
期刊
奖 王永琦  作秀张书信  心声刘志永  陪伴王玉才  為了确保不摔伤于昌伟  如此抓小偷盖桂保  建围墙郝延鹏  理直气壮陈定远
期刊
“不光不能挑了,盒里装几个就只能买几个!”想买二斤苹果的市民陈女士挺纳闷,家门口几家水果店都“升级”了,可买水果却比以前麻烦了:很多种水果都被分装进塑料盒,要買只能论盒买。据报道,多家水果店都开始给过去散卖的水果层层“穿衣”:封上保鲜膜、装入塑料盒、套上塑料袋。   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也追求“精包装”显然是商家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其中之因,一方面是商家为了止损,比如,水果装盒后顾客就
期刊
前不久,山西某医院的一起手术引发高度关注。从北京天坛医院来到该医院为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生,在收取1万元劳务费时,被患者家属录像并举报。此后,该医生和医院负责收钱转交的医生均被停职。值得关注的是,这1万元钱是医患双方协商好的付给从外院约请的专家的劳务费,也即通常所说的“飞刀费”,但患者家属以医生收红包为由进行了举报。(据《中国青年报》12月10日报道)   前脚刚刚请外来的专家做好手术
期刊
近来读一些作家的文章,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读书”与“看书”的差异——   梁衡指出,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观看,是一個思维过程,边看边想。而对不需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说看,不说阅。   王鼎钧则言,“读书”和“看书”不同,读书有方法,有目的,有成果,讲的是读书人的水准。告诉某作家“我读过你的
期刊
近些年,伴随留守儿童的照料与求学问题,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到县城或乡镇租房的“陪读妈妈”。最近这一群体日渐庞大,除了对教育愈加重视外,还因为乡镇教育与县城教育水平差距逐渐拉大,很多家长只好选择进城陪读。这一群体,越发展越庞大,凸显了农村哪些问题呢?   “陪读妈妈”的出现,背后是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和基础资源配置的缺位。农村“陪读妈妈”不同于在家照顾孩子上学的全职或半全职妈妈,她们要到孩子上
期刊
一次与朋友聊天,朋友问:“人最怕羞的部位是哪里?”我说:“那当然是人体的隐私部位。”朋友一笑说:“这你就错了,人最怕羞的是脸面。”尔后,他说了个澡堂洗澡的故事:众人正在澡堂洗澡时,忽一人喊“地震了!”,泡澡的人都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身子跑到屋外,大家都用毛巾捂住私部,却有一人用毛巾捂着脸,别人叫他快捂私部,他说: “你们捂着下面,但知道你是谁,我捂着脸,谁也不知道我是谁,还羞什么呢?”结果大家听着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