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新课标提出:探究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素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学校配备了“科学探究室”,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那如何有效利用“科学探索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从不自觉的探究到感受科学的探究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的奇观怀着好奇心和敬畏”,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探究周围的事物。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他们的探究只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科学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探究,使他们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智慧的人”。
“科学探究室”为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会思考”的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场所。在“科学探究室”里,学生可以懂得“潜水艇的原理”,可以清楚地感知什么叫“静电屏蔽”,可以制作出“人工彩虹”,还可以明白“地球为什么是圆形的”道理——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探究室中的设备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观察“自动上坡的旋转体实验”,让他们自己探究为什么会上坡的奥妙。可以通过让学生玩“手动仿古鱼洗实验”,使他们探究“水为什么会溅出来”的道理。从这一个小小的课题里,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验了如何做才叫科学的探究。每一个小课题,学生都会像这样,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而真正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探究还有科学的方法,也体验了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
二、积极营造实验的氛围以培养学生探究的个性
研究认为,如果对新奇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兴趣越多,求知欲越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与老师思维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学校的氛围密切相关。因此,老师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引起探究兴趣的环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探究室”恰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个性的形成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1.启发猜想。课堂上我们要利用“科学探索室”的实验仪器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猜想。如实验前先启发学生猜想:袋鼠是上爬了,还是下滑了;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和哪些因素有关等。教师力争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告诉学生科学家的新发现也离不开猜想,这是培养自己探究能力、形成探索个性的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启发学生猜想,使学生体会到重要感、主题感,实验后又增加了一份成功感。
2.鼓励操作。学生动手实验最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掌握操作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情况设计一些实验,布置课外小实验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亲手做实验,亲眼观察实验现象,亲自归纳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不仅锻炼了操作技巧,而且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如当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后,就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索室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地球是球体的”实验,再如当学生有了“折射、反射”等概念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探索室的材料制造“模拟彩虹”等等。
3.做后思考。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记录数字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的熏陶,并认识到数字对研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每次做完实验我们都应鼓励学生对实验装置、步骤、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探讨怎样会更好,每个学生要有属于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发明。这是一个人探究能力的表现,谁越能表现自己,谁的探究能力就发展得越快。
三、使学生在试探究、做探究中培养探究的能力
1.在“试探究”中培养探究能力。“试探究”是一种对科学家、教师的模仿,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探究会有深一层的认识。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探究室的材料,如怎样制作“望不到尽头的长廊”,怎样证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我们要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不退缩,碰到问题时不害怕,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思维素质、思想品德素质。
2.在“做探究”中培养探究能力。有研究表明,人在早期确立起的对科学的兴趣、态度,对其成年时在科学素养方面所能达到的境界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来养成。儿童只有通过探究才能认识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科学探究室为学生“做探究”提供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资料准备,学生可以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地思考,游戏,实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将充分地培养。
探究是一种认识世界很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只是皮毛,而真正让学生学会探究,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像科学探究室这样开放的系统,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得到增强,探索能力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新小学通江实验小学 江苏】
一、引导学生从不自觉的探究到感受科学的探究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的奇观怀着好奇心和敬畏”,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探究周围的事物。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他们的探究只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科学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探究,使他们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智慧的人”。
“科学探究室”为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会思考”的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场所。在“科学探究室”里,学生可以懂得“潜水艇的原理”,可以清楚地感知什么叫“静电屏蔽”,可以制作出“人工彩虹”,还可以明白“地球为什么是圆形的”道理——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探究室中的设备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观察“自动上坡的旋转体实验”,让他们自己探究为什么会上坡的奥妙。可以通过让学生玩“手动仿古鱼洗实验”,使他们探究“水为什么会溅出来”的道理。从这一个小小的课题里,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验了如何做才叫科学的探究。每一个小课题,学生都会像这样,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而真正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探究还有科学的方法,也体验了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
二、积极营造实验的氛围以培养学生探究的个性
研究认为,如果对新奇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兴趣越多,求知欲越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与老师思维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学校的氛围密切相关。因此,老师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引起探究兴趣的环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探究室”恰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个性的形成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1.启发猜想。课堂上我们要利用“科学探索室”的实验仪器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猜想。如实验前先启发学生猜想:袋鼠是上爬了,还是下滑了;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和哪些因素有关等。教师力争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告诉学生科学家的新发现也离不开猜想,这是培养自己探究能力、形成探索个性的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启发学生猜想,使学生体会到重要感、主题感,实验后又增加了一份成功感。
2.鼓励操作。学生动手实验最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掌握操作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情况设计一些实验,布置课外小实验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亲手做实验,亲眼观察实验现象,亲自归纳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不仅锻炼了操作技巧,而且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如当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后,就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索室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地球是球体的”实验,再如当学生有了“折射、反射”等概念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探索室的材料制造“模拟彩虹”等等。
3.做后思考。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记录数字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的熏陶,并认识到数字对研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每次做完实验我们都应鼓励学生对实验装置、步骤、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探讨怎样会更好,每个学生要有属于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发明。这是一个人探究能力的表现,谁越能表现自己,谁的探究能力就发展得越快。
三、使学生在试探究、做探究中培养探究的能力
1.在“试探究”中培养探究能力。“试探究”是一种对科学家、教师的模仿,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探究会有深一层的认识。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探究室的材料,如怎样制作“望不到尽头的长廊”,怎样证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我们要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不退缩,碰到问题时不害怕,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思维素质、思想品德素质。
2.在“做探究”中培养探究能力。有研究表明,人在早期确立起的对科学的兴趣、态度,对其成年时在科学素养方面所能达到的境界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来养成。儿童只有通过探究才能认识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科学探究室为学生“做探究”提供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资料准备,学生可以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地思考,游戏,实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将充分地培养。
探究是一种认识世界很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只是皮毛,而真正让学生学会探究,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像科学探究室这样开放的系统,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得到增强,探索能力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新小学通江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