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参与课程改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交往是教学的本质,互动是交往的途径,只有按照师生互动的思路去组织教学,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本质,使新课程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参与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重视师生交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并非一般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包括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
  交往的本质属性就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源泉,有时候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要看到,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教师中心主义,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甚至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难以达到。因而,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师生关系是焦点;通过交往,重建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关爱,同时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建议,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情感体验。况且,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二、改变教学模式,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如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其教学效果肯定远远胜于教师的灌输。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身份,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信任,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三、改变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
  
  不可否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任何知识都不是靠外在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师生在各种互动过程中,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各种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因素,从而产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但对生生互动还是关注不够,而后者正是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之关键。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各动态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它既包含师生互动,又包含生生互动,而且这种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教师启发学生的“动”,它还包含学生对教师的“促动”。要形成生生“互动”的教学局面,政治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促动力和吸引力,要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话语、生动有趣的讨论题、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自己的人格魅力等去吸引学生,以引导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热情,否则,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保障,教学中的“互动”就会落为空谈。其次,教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班集体融洽学风的培养,必须想方设法来“催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惟有如此,才可能出现教师与学生个人、教师与学生学习小组、教师与全班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学生学习小组之间、学生个人与全班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并能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间的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更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老师是教师的代表,因此,对于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结合课堂教学、优化评价方式、转变育人观念等就怎样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做了一些分析,以期对我们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 效率    拥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班主任队伍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解决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班主任的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而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语文课改应该有利于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 创新 缺失    新课程下,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五彩缤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是学校领导的助手。其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意义是深远的。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和重要,同时也享受到当好班主任的快乐和光荣。下面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浅薄认识:     一、做到“爱、知、情、严、宽、实、新”     1、爱是前提。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把
期刊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生活中人们都喜欢与幽默的人相处,幽默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幽默不仅可以缓和师生之间因批评产生的紧张的气氛,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敌对情绪,避免矛盾的生成甚至进一步激化,使得师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并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获得的教益和启迪最大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幽默应该成为班主任处理班级事
期刊
铜仁市第十小学建校于2008年8月,学生人数537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396人,占全校人数的73.74%。在近三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外来农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极易受、伤害的孩子,长期的城乡差距导致了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还有烙印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心理差距和尊严差距。  他们像一群候鸟的孩子,随着自己家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像“没有春天的蒲公英”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人格培养 健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阐明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学生人格的形成有
期刊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有力助手。在班集体建设中,他们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客体。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小干部”的选择与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和集体不断前进。    一、“小干部”的选拔    1、选拔“小干部”的标准  (1)思想品德好,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热心服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的问题教学是以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最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当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时,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会得到强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的问题教学是以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
期刊
在多年的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明白:单纯的“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化教育”转变,这是新时代的要求。而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阵地,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不再是知识型的人才,而应该是智能型的人才。  因此,我认为,教育学生除了从数学思想上、教育观念上转变之外,还需要花大力气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提高,新的课程改革才有价值、有意义。  无论是数形结合、抽象思维还是空间观念,“分析法”是解决
期刊
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工作上力求扎实,方法上讲求多样,形式上追求新颖,效果上务求显著(我校结合自身特点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整体构建我校的知行德育体系,真正达到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    一、知行德育体系的由来    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的,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知、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