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正常的,这些“错误”是课堂宝贵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发掘、利用这些资源,避免“错误”的再现,生成对学生有价值的知识,使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关键词]错误资源;发掘;利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伴随一些“错误”的产生,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错误”,并利用其成为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一、“错误”资源的发掘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其合理加以利用,能加快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要尊重、理解、宽容甚至是激励出错的学生,营造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体验、感悟、思考、质疑、探讨、表达,让他们真实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
学生出错点是教师需要反复教导之处,教师设计教学时要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让有用的错误资源为教学所用。如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前,笔者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有些学生会在0跳过不乘后,数位不能对在相应的位置;当两个因数都是数中间有0时,乘的时候往往将另一个数该乘的0不乘等。由于预料到会产生的错误并想好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还可采取延迟评价方式,在“错误”信息充分呈现后,用善解人意的鼓励性语言,简练明了的提示性语言,恰当精要的评价性语言,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发现真理,使错误成为可贵的教学资源。
二、“错误”资源的利用
利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学习错误来自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利用学生的错误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譬如:一段铁路长30千米,第一施工队独自完成需要10天,第二施工队独自完成需要15天,这两支施工队合作施工需要多久能完成? 在讲解这道题时,笔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说明算理。继而,延伸提问:“如果这条铁路长60千米,每个施工队独自完成的时间不变,那么需要多久完成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吗?大家算了再回答行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1倍时间却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们在疑惑中得出了答案,都是6天。“为什么铁路长度不管变成多少,时间总是不变呢?”教师由此循循善诱的引导,课堂效率将完全不同。可见课堂上适当出现错误,让学生发现矛盾,反而能培养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主动积极的思考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利用“错误”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屏障,使学习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教学中,学生犯错的过程是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要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三、巩固强化, 让“错误”不再重现
利用“错误资源”的最终目的是让错误不再重演。教学中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巩固强化,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体系,让错误不再重现。教学中可让学生列出错误、纠正错误,及时巩固并形成系统。教师可把学生错误列举在黑板上,让学生做“数学小医生”辨析,引导就题论“理”、以题及类,从个别错误中引申出更多普遍性易错点。这样,让学生经历发现、认识、纠正错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
设置记录提醒自己。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改错本”,将学习中的典型错误及错误原因进行整理,记录下平时出现的错误,并让学生定期阅读“改错本”,学生阅读一次就是对出错、纠错过程的一次回忆,“改错本”积累的不仅是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承认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的毅力。进步在改错中积累,渐渐的,学生重复的错误减少了,成绩进步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的“错误”是我们课堂宝贵的资源,课堂正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生成对学生有价值的东西,使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关键词]错误资源;发掘;利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伴随一些“错误”的产生,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错误”,并利用其成为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一、“错误”资源的发掘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其合理加以利用,能加快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要尊重、理解、宽容甚至是激励出错的学生,营造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体验、感悟、思考、质疑、探讨、表达,让他们真实自主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
学生出错点是教师需要反复教导之处,教师设计教学时要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让有用的错误资源为教学所用。如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前,笔者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有些学生会在0跳过不乘后,数位不能对在相应的位置;当两个因数都是数中间有0时,乘的时候往往将另一个数该乘的0不乘等。由于预料到会产生的错误并想好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还可采取延迟评价方式,在“错误”信息充分呈现后,用善解人意的鼓励性语言,简练明了的提示性语言,恰当精要的评价性语言,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发现真理,使错误成为可贵的教学资源。
二、“错误”资源的利用
利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学习错误来自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利用学生的错误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譬如:一段铁路长30千米,第一施工队独自完成需要10天,第二施工队独自完成需要15天,这两支施工队合作施工需要多久能完成? 在讲解这道题时,笔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说明算理。继而,延伸提问:“如果这条铁路长60千米,每个施工队独自完成的时间不变,那么需要多久完成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吗?大家算了再回答行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1倍时间却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们在疑惑中得出了答案,都是6天。“为什么铁路长度不管变成多少,时间总是不变呢?”教师由此循循善诱的引导,课堂效率将完全不同。可见课堂上适当出现错误,让学生发现矛盾,反而能培养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主动积极的思考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利用“错误”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屏障,使学习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教学中,学生犯错的过程是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要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三、巩固强化, 让“错误”不再重现
利用“错误资源”的最终目的是让错误不再重演。教学中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巩固强化,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体系,让错误不再重现。教学中可让学生列出错误、纠正错误,及时巩固并形成系统。教师可把学生错误列举在黑板上,让学生做“数学小医生”辨析,引导就题论“理”、以题及类,从个别错误中引申出更多普遍性易错点。这样,让学生经历发现、认识、纠正错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
设置记录提醒自己。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改错本”,将学习中的典型错误及错误原因进行整理,记录下平时出现的错误,并让学生定期阅读“改错本”,学生阅读一次就是对出错、纠错过程的一次回忆,“改错本”积累的不仅是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承认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的毅力。进步在改错中积累,渐渐的,学生重复的错误减少了,成绩进步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学生的“错误”是我们课堂宝贵的资源,课堂正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生成对学生有价值的东西,使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