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入手,在作文上下功夫,让学生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就作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要学会阅读
  
  阅读是作文的前提,也是作文的基础,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一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不可能“亲历亲见”,为此,许多老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张学生每天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来积累,来提高写作水平。有些学生每天也确实在勤读苦抄,却收效甚微。原因是在于这种阅读大多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的“研”读。宋代著名大学问家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那就是要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而一些学生在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抛在一边,不再“谋面”。这种一次性的阅读怎么会留下深刻印象?阅读积累一定要在“熟”字上下功夫。读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使精美的语言、精华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储入自己语言宝库。待到自己写作时就会文如泉涌,流注于笔端,写出美妙的文章来。
  
  二、一定要学会观察
  
  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项观察。”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知识的基础,体验生活的媒介,获取材料的源泉。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最重要的是一个“细”字,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抓住主要特征,要看“清”了,才能写得精彩;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实际训练,多写些观察日记,受益匪浅。
  
  三、一定要重视切身“感受”
  
  只有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平时学生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来,就是缺少生活,而感到“言之无物”。指导学生学会体验,深入体验,要学会多思多想。让学生在作文时,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感悟写出来,那就不乏是一篇好文章。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从“积累材料”入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136500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城东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是小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通过鲁本秘密攒钱为母亲买胸针的故事,表现了鲁本对母亲的关爱,赤子之情令人感动。文章是按照心愿的萌生——秘密攒钱——心愿的实现这样的顺序来叙写的。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体会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从鲁本的故事中受到关爱父母长辈,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和熏陶;二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本课可运用四部阅读教学法,读中求悟,以读促悟进行设计。具体操作步骤是:初
期刊
在一次校外听课中,我看到这位讲课老师为了缓和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先和学生聊了三分钟,话题是:在生活中如何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谈到了唱歌的方式,由此引出诗歌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产物,然后放了一曲《送别》,同学们自然地沉浸在了“芳草碧连天”的送别的凄迷气氛中。这样,既缓解了同学们的紧张情绪,又自然地引出了《雨霖铃》。  学习这首诗,第一步,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第一遍注意语调、语速节奏的把握;第二
期刊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挖掘。 
期刊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教学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展现它的美,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人,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适时、恰当地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种高效、简捷的手段。    一、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必不可少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不应逐句逐段地讲。教师讲解的主要精力应放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教学效果来看,朗读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
期刊
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方法。读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一、读是培养理解和阅读能力的需要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而这种理解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就是独立阅读。例如:《穷人》一文中,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和渔夫的语言的文字,就要让
期刊
古人说“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实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一个“手到”,因为看、听、思固然重要,但经自己写作整理过的东西,更为巩固牢靠。真正良好和理想的学习习惯应该提倡多写、不断地写,把吸收和表达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眼、口、手组成一个通达流畅的学习系统。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整理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储存美好的生活素材,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它将直接或间
期刊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的选择与加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与败。那么,如何给作文起个好的题目呢?经过几年的教学探讨,结合最近几年的语文写作活动课所积累的经验,感觉要让学生给作文起一个好的题目,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煽情,一方面是抓理。    一、煽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与物是相关相合的,所以,学生的感情一般要由外物来牵引,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
期刊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写话和作文的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要让他们很好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记叙事件,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只有借助于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我采取了给拐杖的办法。    一、主导词写话    这种方法是在联句的基础上发展的。老师给儿童提出一定数量的词汇,让儿童根据词汇的线索补充成一篇短文。例如:给学生出示下列词语:“中午、火红、炎热、麦子、忽然、狂风、乌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