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lo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建筑设计教育中将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各项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不高等诸多问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课题研究,并对教改成果进行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分析。从教学实践情况及教学反馈结果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系列课程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考核方式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汪海鸥(1976- ),女,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于欣波(1972- ),女,辽宁鞍山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设计及其理论。(辽宁 鞍山 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科技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20094105)的研究成果之一和2011年辽宁科技大学首届十大考试改革试点课程“建筑设计(1)考试改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28-03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贯穿于五年制本科建筑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人才的基础。而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模式存在题目类型单一、训练过程程式化、学生的创造个性受限等诸多弊端,这种有限的教学环境难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提供完善的条件。在当今的高校建筑设计教育中,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当占据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由此,我们在建筑设计教和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诸种专业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设计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制定课程能力培养大纲及与此相适应的实现矩阵,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真正切实地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做设计的各项专业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如何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专业设计能力,首先要有明确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1)教学重点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其理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建筑表现能力等。(2)注重教学过程。通过加大教学过程在最终考核中的加权分值,引导学生将其学习重点放在各项能力素质的循序渐进养成上,而不只是最终正图的表达上,引导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以传授知识、技巧、经验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上逐渐转变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以创新能力为首的各项专业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学体系上。(3)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创设与创造性思维及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学习情境。提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既活跃思想,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4)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每学期分别在期中、期末或随机的时间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根据不同的时间设置不同的问卷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及重点、授课方式转变的接受程度以及个人要求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同时组织授课教师对大量问卷进行分析统计,及时研究、讨论分析结果,适时地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建筑设计课程与传统的原理讲授课程不同,强调教师的设计指导过程。一般每个课程设计在64学时左右,前8学时为与课程设计题目相对应的设计原理讲授部分,后56学时为设计指导部分。这样的课程学时分配使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即教师讲授与辅导并重、学生听课与动手练习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近年来,我们在强化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力求“教”“学”互动方式的多样化,着力发展实验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方案设计能力。课程各阶段相对应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具体见下面的能力培养实现矩阵。
  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设计原理讲授部分授课方式从传统单一的课堂上“教师讲课+板书”的授课方式向现代化多元化授课方式转化。除常规讲授方法外,采用多媒体方法以及网络教学方法等综合手段授课,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调研报告、课堂设计快题、草图阶段作业和课题作业等结合。充分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扩大学生信息量知识面,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设计人才打好基础。同时充分体现建筑学专业的特色,以形象教学为基础,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基本功一条线、设计理论一条线、设计一条线,使它贯穿1~5年教学的全过程。
  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设计指导部分强化多媒体案例教学和实地参观环节,增强学生对建筑与环境的感性认识,强化建筑感知。在教学后期的设计结合辅导过程中,授课教师通过各阶段成果交流的评图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兴趣高涨,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而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能力。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采用分阶段的考核方式,加大学习过程的加权分值,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具体做法是将教学分为若干部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每一步设计都要求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并分阶段进行考核,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是以三个草图阶段成绩加平时表现占30%,最后正图占70%的成绩加权后的综合成绩作为最终评定标准。而执行新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后,加大了学习过程的加权分值。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除传统的各阶段草图计入平时成绩外,还设置了一系列如大师作品分析、实地调研报告等课外作业及课堂讨论式课题,由此考评体系也作出相应调整,最终正图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50%,而以上述作业成果及讨论参与情况及草图共同组成的平时成绩则占50%。经过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客观评价,而非只看正图成果定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即能力考核中一草占10%,二草占10%,三草占10%,调研报告及快速设计占10%,平时表现(互动、交流、积极性、出勤等)占10%,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应试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对学生诸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及实现矩阵
  (一)对学生诸种专业能力的培养
  针对如上所述的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最终是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针对各阶段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诸种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表达思路、推介设计的能力,参与能力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从第一个设计训练题目开始就要求学生养成徒手勾画草图,以草模推敲方案的方法,以及通过分组制作模型等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等。这种扎实规范的做法能给学生建构一个科学的创作和创造平台。同时,要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创造力的培养与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密切相关。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结合建筑设计课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在仅有的五年学习时间内,有限的设计课题不可能涵盖所有类型建筑的设计,但是如果本科各阶段设计教学训练目标分解成有限的训练主题却是可以办到的,如低年级设计课程可按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环境等基本要素为主题进行训练,高年级可按文化、技术、生态为主题进行训练。这样,即使学生遇到没接触过的设计题目,只要在平时设计中掌握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那么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能自然而然地胜任新设计题目的挑战。
  2.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建筑作为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具体实物形式,许多的创作数据与灵感都来自实际,它需要建筑师尽力地积累与收集。但现今大学生生活模式单一,简单贫乏的生活经验使其设计思维受限,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建筑杂志和书刊中寻找灵感。他们的设计思想远离实际、远离生活,抄袭和模仿成了设计学习的主要手段。建筑创作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很多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五年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想到建筑师还应该走到社会的最基层,参与方案的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环境调查。然而正是这些最基本的调研数据和最深层民众的心声才使得我们的建筑创作富有生命力与说服力。
  目前在我们的建筑设计课中增加了很多社会调研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大量第一手数据,对收集到的大量的自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绘制直观图表及草图等;还有进行长时间实地考察、进行访谈、总结成果等一系列方法,这些宝贵的资料和体验都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培养学生表达思路、推介设计的能力。有了好的构思想法或灵感,如何把创作的灵感和思路充分地体现在自己的设计方案图中,如何将创作的灵感和思路充分地向教师、同学或者企业管理者、使用者表达,这些看似与建筑创造性无关的工作,其实都是建筑师创造性方案得以落实的要点。在建筑设计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任课教师经过交流后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即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头脑里有了基本的想法后,常常用手在空中比比划划,以“手语”的形式向指导教师表达其构思,本来几笔即可勾画得出的简单构成关系,却无从下手,或看到某大师的作品后,想参考其局部做法却不知如何入手。这种情况反映了学生对自己勾画设计意图的能力缺少信心,说明学生在设计方面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存在一定欠缺,而这些问题也暴露出教师对学生此方面能力培养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应充分鼓励学生,使其把头脑里的想法落实在用徒手勾画草图上,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得学生个人的手头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4.培养学生参与能力与团体协作的能力。我们知道建筑设计实际上是团队性的工作,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固然重要,但是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更加关键。强调创造力培养实际上也是强调整个设计团队创造力的培养,包括团队的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建筑师职业化的大背景下,团队协作精神是建筑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具有独创精神,不抄袭他人方案,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修养及其对待工作的责任感,还要使其具备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与其他人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大型设计方案的能力。针对此问题,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提出分组实验教学法,这对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建筑师职业素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具体方法就是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小组组合的形式,学生在小组内采用分工形式,而后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来完成一个共同的课程设计。这类课程设计题目可以大一些,复杂一些,让同学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集思广益、协同合作。
  (二)各阶段能力培养实现矩阵(如图所示)
  四、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分析
  我们通过将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2009~2011级三个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从学生提交的草图、模型、课程设计作业最终正图和快速设计作业水平来看,明显好于以往;提倡自主、平等、民主的课程设计指导方法已基本形成。同时我们通过设置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反馈教学效果。从调查问卷的分析来看,学生在课程改革实行过程中反馈良好,取得了圆满的教学实践效果。与建筑学2006、2007、2008级的同时期、同类型的作业相比较,无论是基本原理的掌握,还是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体现出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果。
  建筑学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大,涉及广泛,并较具实践性的课程。其内容日益更新,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此次借我校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契机,推出的这项改革既适应了课程发展需要,又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迫切需求。通过此次教学过程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设计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圆满地完成了原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切实地加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专业素质的提升及专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显著改善有很大益处。这也正是本教学改革最大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胡斌,孙颖,付岳峰.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机制探讨[A].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圆圆.注重思维与能力共同发展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2).
其他文献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工科学院,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甘肃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
我国冷藏车行业长期处于高位增长态势,2011~2019年10年间冷藏车年销量从5423辆跃升到4.8万辆,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1%,成为专用车行业“热门”车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
期刊
[摘要]根据“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深入剖析抛锚式教学法的内涵,设计出体现“管理学原理”课程方法和技术的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体会知识点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通过对专业、教师、学生等基本对象的实际分析,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究,进而达到实现“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最佳效果的完美境界。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法 管理学原理 应用 实践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
[摘要]“导生制”是指一位有能力的学生在接受一定培训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相同年级水平的同伴或低年级水平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导生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导生制”的有效开展要求在导生的选拔、导生的培训、导生制的实施以及导生的评价和考核等方面形成健全的实施办法和考核机制。  [关键词]导生制 英语口语 技能 培养  [作者简介]王维平(1967- ),男,江西玉山人,浙江工商职业
[摘要]教学意境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艺术性追求,能有效克服教学面临的诸多实际困境,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达到塑造和净化人的灵魂的效果。文章以医学院校为例,从教学内容、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师资素养、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教学意境创设的条件及授课教师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医学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意境  [作者简介]李武(1972- ),女,
基于M-K理论,分别结合Hill79和Logan-Hosford屈服准则构建成形极限预测模型,导入5182铝合金材料参数,分析板料初始厚度不均匀度、指数参数对其成形极限曲线的影响;通过结合非
针对模糊信息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基于模糊集理论,首先,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信息所隐含的目标权重通过一个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来。其次,借助每一方案与最优、最劣方案的综合加权距离
对比分析了AutoLISP、ADS、VisualLISP和ARX等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以暖通空调图库开发为例,从开发环境选择、方案设计、图库功能设计、程序设计、图库使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采用VisualLISP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和过程,给出了部分功能的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