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责任与学术良心的有机统一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如何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这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理论话题,而在当下更是如此。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央编译局张光明研究员撰写的《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考察》,是一本饱蘸政治责任感的重要著作。无论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还是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论辩色彩,其范围涉及当前理论界的许多重要而敏感的话题(例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马克思学说的生命力问题、如何看待20世纪的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国是否应遵循自由主义原则,等等)。与许多作者力图将自己隐藏起来的做法不同,读《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任何人都会感觉到作者就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而且在以一种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与你时而讨论、时丽争辩有关马克思及其理论发展、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去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及其理论发展,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演变,是否意味着用一种简单的甚至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态度去作纯粹的政治辩护?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及其学说,将政治责任感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运动实际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是《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一书的又一重要特色。
  全书论述是在肯定马克思学说及在其影响下的人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必然性的前提下展开的。但作者在书中指出:如何“按照科学的本性对这一学说(及其以后的“演讲”)进行批评、修正、补充和发展,理应成为后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实际提出了一个“阅读”和“讨论”的方法问题。作者努力提倡“从历史中客观地认识”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及其后来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所谓“从历史中客观地认识”,我的理解,与从理论到理论或以某种“先验”的政治判断为前提不同的是,首先是要以忠实地考察其“原貌”为主旨。由此出发,书中有“重读马克思‘原典’”的提法。厘清一百多年来不同“解释版本”所存在的各种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力求在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些重大关键性问题上,恢复马克思思想的“原貌”,是本书着力最多、也是最为成功的部分。细读全书,作者对国内外理论界议论纷纷的唯物史观问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之本义等,都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考证性研究。其中许多内容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相信读后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次是要从既定的历史事实与发展过程出发,分析思想发生及其演变史。恢复原有的历史事实与过程,努力通过展示思想演变背后深层的物质原因,探究其历史必然性一面。这是作者给自己规定的写作任务之一,而唯其如此,也才有可能将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从简单的政治辩护进入科学或学科研究层面。于是在书中,我们看到作者对俄国为什么会走向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等问题,都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历史地”认识和研究,必然伴随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其中的,则是作为一个学者理应具备的学术良心。政治责任感与学术良心并存、思想激情与求实精神兼备,这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理应具有的品格,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在政治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然而,《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一书却能够将这些方面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尽管全书有些分析未必十分妥贴,特别是在如何从既定的历史事实与过程出发考察社会主义的思想演变方面还欠深入,但政治立意、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创新方面的意义不容忽视。或许,这正是本书值得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主要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石本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措施,其初衷在于解决我国检察权运行中某些环节存在的制约不足问题。作为一项在探索中建立的新生制度,其理论准备相对薄弱,相关制度架构距完善也还有相当距离。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有两点值得关注:人民主权论和权力制衡论,沟通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其现实依据在于:是维护稳定的社会缓冲机制,有助于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是风险较小的战略选择。在国家政治和司
期刊
〔摘要〕国民党退台初期,由于内部动荡的加剧与美国的操纵牵制,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高层人事屡起波澜。在本已所剩无几的蒋家班底中,又有几人先后因故出局,陈诚遂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號人物。本文试图从这期间的几桩高层人事纠纷入手,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陈诚在台湾的施政勾勒一个复杂微妙的政治生态背景。  〔关键词〕台湾高层人事;陈诚;蒋介石;吴国桢;王世杰  〔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罗香林是客家研究的创始人,《客家研究导论》是其客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当今客家研究风靡一时,正是以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为发端的。从探讨“新史学”背景下的学术取向及罗香林的资料寻找和田野调查入手,可以具体剖析当时学术环境对罗香林所产生的影响,从源头上加深对罗氏客家学说建构的认识。可以看出,经由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所开创的客家研究局面,并非罗香林个人的孤立学术作为,而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建构
期刊
[摘要]阳明通过对《大学》的阐释,揭示出儒学“一体之仁”的观念。这与舍勒的“爱的共同体”观念之间存在着比较的可能:明德的本源性与爱的人格性;亲民的差等性与爱的等级性;至善的一体性与爱的共同体。阳明这种“一体之仁”的观念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念,却源于孔孟的一种本源的生活情感观念:仁爱首先并非形而下的道德情感,或者形而上的人性本体,而是先行于这一切的生活亦即存在的情感显现。  [关键词]儒学;现象学;一
期刊
[摘要]政府理性是指政府整合国家与社会的机制与能力。如同其他社会行为主体一样,政府理性也是一种工具理性,它是一种不完全理性,或称有限理性。现代政府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执政党的理性活动表现出来的。公共理性是横跨国家理性、政党理性、利益集团理性和个人理性,并以成熟自律的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利益整合的机制和能力。作为公共领域中的现代公共理性应成为沟通、协调和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个人理性与国家(政府)理
期刊
近年来,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专著相继涌现。总体上看,以往专著多重于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一方面,新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共运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放教授撰写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却是系统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本罕见的好书。  系统化、制度化研究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全书由42篇文稿汇编而成,其中有21篇是高放先生1989年以后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五编三大部分:政治体制改革总论、政治
期刊
〔摘要〕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提出,概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日益成为人们的核心话语,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也开始从基本范式、理论根基、功能定位和当代建构等多重维度全面切入,并对其未来研究的基本路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向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期刊
冷战史研究    [摘要]最近披露的俄国档案文件显示,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参战迫使中苏两国领导人都想到了中国出兵的问题。为此,斯大林承诺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地面部队,但没有说明出动的时间和方式;毛泽东想及早派兵参战以便尽快结束战争,但斯大林并不急于使用中国军队。因为这涉及苏联出动空军及其在朝鲜的地位和影响问题;在三八线被突破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希望立即出兵援朝,而斯大林担心苏联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
期刊
[摘要]律师执业机构的组织形式是我国律师业发展过程中长期探索的重要问题,也是《律师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律师执业机构组织形式在变迁中呈现的特点为:从承担无限责任向承担有限责任的方向发展,为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空间;个人开业和普通合伙执业仍占据数量优势。我国律师执业机构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从恢复之初的法律顾问处,到国资律师所、合作律师所再到合伙事务所以及近年出现的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试
期刊
〔摘要〕对1905到1906年清政府派遣到欧美各国和日本的考察政治大臣,历来的研究多从清末立宪改革的观点进行分析,因而其关于国家统治制度和宪法的考察引人关注。然而,在这些讨论中,除了日本之外,还没探讨过受访国对考察团的接待情形。本文以考察政治大臣考察德国为例,通过分析德国对考察团的态度及其政治意图,阐明其在中德关系中的意义。考察团对德国考察的重点置于教育、科技、产业、基础建设等方面,对政治方面的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