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义的大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定义下的肺大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以2015版WHO肺癌新分类的大细胞肺癌诊断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p40、细胞角蛋白(CK)5/6、广谱CK、波形蛋白和ZEB1]和消化过碘酸雪夫(D-PAS)染色的方法,对以往诊断的303例大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符合新定义标准的大细胞肺癌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BRAF、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基因。

结果

按新的诊断标准,经对免疫组织化学及D-PAS染色结果分析,原303例大细胞肺癌中,实性型腺癌116例(116/303,38.3%),非角化型鳞癌49例(49/303,16.2%),梭形细胞癌22例(22/303,7.3%),腺鳞癌6例(6/303,2.0%),符合新定义的大细胞癌只有110例(110/303,36.3%)。临床病理特征显示大细胞癌好发于中老年(年龄范围40~80岁)、男性(102/110,92.7%)、吸烟(64/110,58.2%)的中晚期患者。对110例符合新标准的大细胞癌进行基因检测,发现9例EGFR基因突变、10例KRAS基因突变和1例ALK基因融合,而BRAF、ROS1均为野生型。

结论

按新的诊断标准,以往诊断的大细胞肺癌实则绝大多数为腺癌和非角化型鳞癌,新的诊断标准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不典型A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4至2016年3例不典型A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临床表现均为前纵隔肿物。肿瘤最大径4~6 cm,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灰褐色,多结节状,质地均匀细腻,可见囊性变及坏死。组织学以单一短梭形、卵圆形细胞为主,片状、席纹
1966—1976年,中国各地大量留存的子宫脱垂、尿瘘患者,成为妇幼保健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地中西医在艰苦环境下一直在想方设法,继续开展救治工作。对于子宫脱垂,中医疗法包括汤药疗法、针刺疗法、综合疗法、中药制剂宫旁注射等;西医疗法则有子宫托和手术疗法。广西等地对尿瘘进行了有组织的救治,并不断对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期刊
期刊
期刊
《五十二病方》简30"身信(伸)而不能诎"的"诎"与"信(伸)"相对,当训为"屈",指伤痉病身体僵直不能屈曲。简308"肸诎肸诎"当为"肸肸诎诎",与"嘻嘻出出"同义,"诎"训为"出",意为诅咒火邪从灶中出来。因此简308文题"□烂者"中的"□"当为"火"字。因为战伤的原因,古人十分重视"胻",所以在"胻膫"之后又立"胻伤"。与"胻伤"与战伤背景有关相似,马王堆帛书关于下肢经脉循行描述所用的"系"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