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命名的混乱使“无锡少了无锡”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是文明人类区别各个地物的标识符号,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各个地理实体的首要标志。地名,又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它深深地蕴含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山水物产”、“名胜古迹”、“人物纪念”等方方面面以及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形成的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思考方式、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地名是人们对当地的一种尊称,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寄托。作为一个城市,地名是她的生命起点,是她的文化代号,是她的生命密码。无锡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悠3000多年的优秀人文环境,形成了许多以其灵山秀水、历史典故、名人世家而命名的品位高雅、含义隽永的传统地名。它是无锡传统文化的化石,弥足珍贵。每当我们看到“东林书院”四个大字,就仿佛听到了声声入耳的“读书声”,更能领略现今无锡“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楼盘名称是地名的一种,具有与其他地物相区别的特征。无锡作为经济发达城市正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大量的住宅区、新楼盘拔地而起,楼盘的起名和命名(以下统称命名)可谓“百花齐放”给人们带来与时俱进的新鲜感的同时,也使大量的老地名从无锡版图上消失,使人感到无比的失落和遗憾。纵观无锡楼盘的命名,违背地名法规、崇洋媚外、随心所欲已经成为不可收拾的倾向性问题。用当前开展的“无锡还缺少什么”大讨论的方式来分析的话,笔者认为,无锡楼盘的命名缺少了秩序,无锡楼盘的命名使“无锡少了无锡”!
  无锡楼盘的命名少了法规意识和法规秩序。1986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国家民政部1996年发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均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避免不科学、不规范、名不副实的建筑物名称的出现”。但是,“圣芭芭拉”、“波士顿公馆”、“哥伦布广场”、“雷迪森·金长公馆”、“威尼斯花园”、“中大诺卡小镇”、“米兰城市花园”、“阿维侬小镇”、“罗马假日公寓”、“加州·逸墅”、“赛维拉”、“金色维也纳”、“英伦皇家花园”等等楼盘名称不绝于无锡的报刊和街道广告,甚至“新都会·城市领空”、“卢浮宫寓”、“印象剑桥”、“格林春天”、“康桥丽景”、“博客山”、“润泽东都水镇”、“橄榄郡”等等也能作为楼盘的命名,盲目追求洋名、怪名、奇名,置国家法规和规章于不顾,崇洋媚外,亵渎中国人民的感情,使无锡失却了自己的文化气息和民族自尊。
  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要建设特大型城市,于是一窝蜂地以“国际”作为专名命名的住宅区和楼盘不下30个。“润华国际大厦”、“中威国际大厦”、“佳城国际中心”、“万豪国际公寓”、“长江国际公寓”、“佳城国际官邸”、“吉祥国际花园”、“SOHO国际”、“阳光100国际新城”、“时代国际公寓”、“海顿国际公寓”……甚至还有“第一国际”。我们知道,“第一国际”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名称。1864年9月28日世界各国工人阶级代表在英国伦敦举行代表大会,向全世界工人阶级宣告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历经12年的战斗历程,于1876年宣告解散。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第一国际团结了各国工人阶级队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世界工人阶级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列宁高度评价第一国际的历史功绩,指出“它在工人解放的斗争史中是万古长存的”。随着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反对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斗争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恩格斯和列宁以后又相继领导建立了第二国际、第三国际。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应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组织的专有名称,而开发商用“第一国际”命名住宅小区和楼盘,无锡媒体上也确认这一名称,显然是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极大不敬。我们知道,无锡是吴文化、运河文化和工商文化的发源地,其文化积淀品类丰富,许多传统地名彰显了无锡3000多年的文明,难道用“XX国际”作为专名来命名无锡的住宅区和楼盘,就能表明“国际”属于无锡,无锡就是国际大都市吗?其实这些冠以“国际”的地名,无非表明自己是拉大旗作为虎皮,一则吓唬市民,二则为自己壮胆,充分显示了楼盘命名的浮躁和夜郎自大,同时表明对国家《地名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置若罔闻。
  江苏省人民政府1987年9月颁布了《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而无锡的许多住宅小区和楼盘的命名以及宣传恰恰与此背道而驰,把普通的市民视为粪土。在《无锡日报》上,“紫金·英郡”就明确标榜自己是“纯正英伦血统”、“12万㎡雅士阶层理想国”;“中锐·海尚印象”标榜自己是“礼遇海派生活、贵胄大宅风范,自由主义开放型生活方式,海派新贵之城”;“银河湾”更是“纯粹大户豪门府第,完美匹配当代财富阶层”;“华府庄园”——“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显贵世家”;“中威国际”——“开创五星级自由生活”;“阳光100国际璞缇”公然标明自己是“拒绝大众化的非凡品味”,“非凡之上再续超凡”,“专属少数人的荣耀”;楼盘“融域”——“为奢适存在”,“奢享生态盛宴”;“尚锦城”展示了“别具一格的新东方主义”……以“帝景”、“御庭”、“豪庭”、“白领公寓”、“华庭”、“名都”、“爵士”、“隆舜”、“世家名门”、“中正房产”、封建王朝官衔——“中堂”等冠名的楼盘比比皆是。这些住宅区、楼盘的命名和宣传,哪里有平民气息?哪里有无锡历史文化的气息?哪里又有普通劳动者的立足之地?哪里能够体现无锡“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和生命真谛?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居民地名称,包括居民区、楼群(含楼、门号码)、建筑物等名称”,必须“按照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予以命名”。而无锡没有岛屿存在的居民区命名“半岛”,如“红山半岛”、“钻石半岛”;没有湖泊的楼群命名为“××湖”,如“顺驰天鹅湖”、“中富美林湖”;不是城镇的楼盘命名为“××城”的有近20个,如“山语银城”、“城尚城”、“尚锦城”、“百大春城”、“魅力之城”、“凤凰城”、“绿地世纪城”、“华夏青城”、“水岸花城”……人们说无锡百米无直路、弯多,而楼盘命名为“××湾”乐此不疲,粗略看报一数也有近20个,如“华夏清水湾”、“金域蓝湾”、“城市堡典彩虹湾”、“龙栖湾”、“枫逸湾”、“银河湾”、“卧龙湾”、“爱家金河湾”、“檀溪湾”、“瑜璟湾”、“中大颐和湾”、“富城湾”……为了争头彩,有的楼盘往往以“一号”命名,如“半山一号”、“蠡湖一号”、“湖滨一号”、“梅园一号”、“101公馆”,而恰恰就是这个“101公馆”是个违章的典型;按中华字典的解释,“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广场地。国家民政部1999年10月21日《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批评说:“名为广场,实则无场。”而无锡楼盘以“广场”命名的不在少数,如“红豆国际广场”、“哥伦布广场”、“紫金广场”、“鼎牌中心广场”、“合鑫广场”、“丰汇·城市广场”、“金泰国际广场”、“万达广场”……如上所述,无锡楼盘的命名已经达到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程度。
  无锡楼盘的命名混乱,不符合国家汉语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使无锡失去了语言秩序。国家民政部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同时规定地名命名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或少数民族文字”。由此可见,楼盘和住宅区的命名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标准地名。但无锡楼盘和住宅区的命名使用诸如“半岛”、“西城纪”、“金色城市”、“理想城市”、“观天下”、“金科上院”、“金都·兰斯”……无疑与标准化、规范化地名相距甚远。明明是住宅小区,偏偏命名为“玫瑰大道”、“生活大师”、“印象剑桥”、“博客山”“首创隽府”、“海上映象”;把“杰作”、“官邸”移植到建筑物就变成了“百润·湖滨杰座”、“观邸”;把外文作为楼盘名“soho国际”“loft创意中心”以显示时尚。殊不知这些都给汉语言文字带来了混乱,严重扰乱了国家语言秩序,说句笑话,这和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错别字泛滥也脱不了干系。
  民政部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把“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作为地名命名的一条原则,就是要使世人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地理的特征,凝聚世人的乡土情结。前几年,无锡出现了更改地名的潮流。把好端端的“南泉中学”改成了“滨湖中学”,往往使人们把它误以为是湖滨中学,去年5月份《无锡日报》报道该中学相关消息时,只好特意在报道中写道:“滨湖中学即以前的南泉中学”,这是多么费劲的事,“画蛇添足”成语在这里得到了新的阐释。荡口镇是我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汉代,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前几年改成了“鹅湖镇”,使千年古镇在无锡版图上消失了,也给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带来了麻烦。所幸市委市政府已把荡口镇修复建设列为“恢复古镇风貌,延续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重点建设目标,我们期盼荡口镇历史名称的回归。与古梁溪河有历史渊源的小渲河,渲新村地块开发项目被命名为“五三零大厦”,它既不是道路和门牌号,又使渲新村、小渲河等老地名被注销,难道这是纪念“五卅运动”吗?还是专门为“530项目”科技人员服务的楼盘?如果命名为“渲新科技大厦”,既保留了老地名,又赋予了该地名新的内涵岂不更好?近日报载,新区科技园“530大厦”已奠基施工,同一城市楼盘的命名不应重名,重名现象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锡惠公园有“天下第二泉”命名于唐代,于是北塘区有了个“二泉公园”,崇安寺有了二泉广场,东亭有了一条二泉路和“二泉苑”小区。前几年二泉公园改为住宅区,命名为“二泉花园”,其东侧住宅区命名为“二泉东园”,现在在其西北几公里外又建了“二泉紫园”,一个“二泉”专名,横贯锡城东西十几公里。东亭地区前几年建成了洋名字“塞维拉”小区,今年惠山区北部又建设了“塞维拉融域”小区,同一名称相距十多公里。再如用“万科”作为专名的住宅区——“东郡”位于长江北路,“金色城市”位于广南立交西,“魅力之城”位于蠡湖大道南边,“金域蓝湾”位于开源大桥附近,四个方位跨越新区、南长区、滨湖区,相距甚远。这些新地名让人们如何去凭历史文化特征和地理方位寻找呢?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正如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第九号决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地理方位的迷失,必然带来历史文化的迷失,地名的命名和老地名的更名要给城市和乡村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给城市、给汇入城市而消失的乡村以及给少小离家的游子们留下一条回家的路,留下一条寻根的路。
  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批准的《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城镇路、街、巷名,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地名都不得有偿冠名”,上海市人民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初曾试验有偿冠名2年多即已废止了这种做法。而无锡楼盘的命名,因利卖名,因商冠名的却无处不在。因万达集团投资则将河埒片区命名为“万达广场”,河埒口从此徒有虚名;因常工集团投资,则其开发地块就命名为“常工城尚城”;因万科投资四个地块,则命名为“万科xxx”(如前述四个住宅区);因金科开发,则命名为“金科·东方王榭”、“金科·东方上院”、“金科·×××”,其它如“朗诗·未来之家”、“中威×××”、“常发×××”、“首创×××”、“顺驰×××”、“中富×××”、“华夏×××”、“中锐×××”、“华仁×××”、“绿地×××”、“复地×××”、“栖霞×××”、“百达×××”、“阳光100×××”……利用一些开发集团企业名称来命名无锡的住宅区和楼盘,实在是为这些企业造势,丧失了大批中小企业投资无锡的吸引力,我们的慷慨和美意被这些大企业理解为阿谀奉承和软弱,使无锡在无意中丧失了应有的利益和尊严,泱泱大无锡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文化特色、文化元素已经湮没在这些房地产开发商的经济光环之中了。纵观无锡住宅区和楼盘花里胡哨的命名,不难看出无锡已经失去了无锡自己,无锡的人文地理元素已经丧失殆尽!
  开发商、新闻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互为推手,联袂鼓噪,《现代快报》、《金楼市》和《无锡日报》“最吸引眼球”月度名盘评比的推波助澜,使无锡地名的命名和管理的混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到了应该整治的时候了。一些开发商挖空心思为自己企业竖碑立传,为自己的项目起名、命名,不惜夸大其词,新闻媒体的广告商为了既得利益置法律于不顾,极尽奉承之能事,为开发商擂鼓助威,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视地名法规为儿戏,默许或支持开发商乱起地名乱命名。市地名主管部门虽着力把关,但经不起上述三者的造势,有时也只能迁就了事,如明明知道“圣芭芭拉”是洋名不能使用,但以“圣园”命名迁就之,有了批准的“圣园”,以后报刊上仍使用“圣芭芭拉”大加宣传,就说明了问题。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命名于公元前202年的无锡古城,在其220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传承了出生前的古韵遗风、经过历代先贤的开拓培育,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千年吴地文明,百年工商繁荣,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孕育了无锡人民博大轩昂的开放精神和尚德务实的创新精神,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彰显无锡特色的以山水名胜、名人雅士、典故传说,姓氏宗亲、圣人题赠等命名的地名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构建了恢宏的无锡史前文化,泰伯奔吴、古运河的瑰丽、东林党人的办学,“睁眼看世界”的民族工商业,改革开放的苏南模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宏伟蓝图,组成了无锡历史文化的瑰丽画卷,全社会认可了“无锡是个好地方”。但是,拆去无锡老城区、老乡村后,当前在无锡的版图上领略不到壮美的山水和世居村庄的倩影,领略不到优秀的人文气息和传统文化的积淀,人们看到和听到的只是新建住宅区和楼盘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洋名、怪名、奇名,不能不让人慨叹无锡特有的文化元素没有了,“无锡少了无锡”!
   无锡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必须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品位,张扬城市个性、放大城市品牌,彰显城市特色。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和文化名城”作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新坐标,蠡湖文化工程,古运河文化工程、灵山佛文化工程,吴地历史文化系列工程等相继实施,无疑是弘扬文化底蕴、永葆无锡历史文化生命力的壮举。地名文化作为 文化工程的一部分,无锡住宅区和楼盘的命名和地名管理不规范现象必须加以清理和整治。笔者以为要刻不容缓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大力加强《地名管理条例》和《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地名管理法规的学习宣传,使全社会树立地名标准化的意识,在全民中增强地名法规意识,充分认识建筑物名称——地名管理在无锡国家历史名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方面,树立城市新形象有着重要意义,地名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人们生活才能有序,社会才能稳定,历史文脉才能延续。无锡地名是无锡生命之所在,人们凭借地名去追寻历史,发扬传统,激发活力,人们凭借地名树立信心,挺起腰杆,有序前进,和谐生活,创造生活。否则,外界只晓得“万达”、“万科”、“顺驰”、“金科”、“朗诗”、“茂业”、“国际”……而不晓得无锡是谁了。
  二是抓紧进行无锡地名规划工作,按照地名管理法规,一个城市必须制定地名管理规划,地名规划必须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要根据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历史沿革,人文地理诸文化元素,城市分区布局、建筑物类别,制定综合性地名规划,以人为本、以史为据,突出整体性和全局性,使分区和全局和谐一致,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优化相协调,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结合,对各类建筑物的命名采词、用词层次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其具有时代特点和丰富的社会、历史、民族、地理、经济、语言内涵,使无锡地名真正符合“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命名原则,达到地名标准化。
  三是坚持先起名字后建设的规定,彻底改变“先生儿子后起名”现状。民政部《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凡新建居民住宅区、商住大楼、综合性办公大楼、桥梁和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各种公用建筑物(群)的名称,开发建设单位在向建设规划部门办理项目规划审批的同时,必须向民政部门(地名委员会)办理建筑物名称登记审核手续,以审核批准的名称作为该建筑物正式启用时的标准名称”。无锡住宅区和楼盘命名的混乱主要原因之一正是源于不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批即随心所欲起名,而后凭借媒体广告及相关部门的联手鼓噪形成既成事实,逼迫地名主管部门迁就命名。今后凡是新建项目必须在项目报批时同时申请项目名称,经地名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实施建设,审批后的命名即为标准地名,没有标准地名不得先行建设和宣传,各类新闻媒体和广告只能使用经批准的标准地名,指明项目位置,不得随意标注夸大的广告词、说明词, 各类楼盘的评比、展销只准使用标准地名,否则均为违规,应由地名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四是市政府地名主管部门要对无锡住宅区和楼盘乱命名情况进行彻底的清理,对不符合地名管理法规的地名应分批进行更名。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市民认同而被注销的老地名应予以恢复。复活内涵丰富和历史典故的老地名以增加无锡文化底蕴的厚重感,让老地名文化重放光彩,真正成为活着的历史。要广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对地名管理实施群众监督,同时吸纳市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就大批楼盘的洋名、怪名、奇名开展更名的征名活动,再由地名主管部门择优更名。
  在无锡工作多年的日本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仓永秀夫先生接受《金楼市》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流行的基本上是欧美风格的建筑,这主要是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盲目模仿、学习西方的景观,中国自己的元素便逐渐被设计者遗忘了。”这种一针见血的评论是对无锡楼盘建设欧美化的棒喝,也是对无锡楼盘命名洋化、怪异现象的棒喝!市政府地名主管部门应挺起腰杆,肩负无锡地名标准化的重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均要认真履行地名标准化的义务,齐心协力,纠正当前地名管理中乱作为的不良倾向,真正让“名副其实、好记好找、 雅俗共赏、规范有序”,具有无锡历史文化特色,彰显无锡个性、展现无锡生命力的标准化地名重现在无锡的版图上,让无锡真正成为无锡!
  
  (本文作者为无锡市市政公用局原调研员)
其他文献
序 一   白桦    宋词由宁来电,命我为《宋词诗词集》作序。一诺,并未经意。此前,曾陆续拜读过几首宋兄诗词,偶尔与之亦有唱和。窃以为,能够保留至今之篇什,无外乎闲情吟咏、伤春悲秋、交际酬唱之作。昨日校样寄来,一一展读,大惊!不仅可以视为宋词小传,亦可作为中国近五十年政治史、文化史、戏曲史、知识分子心灵史之珍贵参考资料。第一部《粉黛集》,多为观赏戏曲以及与戏曲表演艺术家们过从中之咏叹。赞梅、誉谭
期刊
人老了,记忆力在不断地减退,可许多久远的事情却越来越清晰。这可能正应验了一个医学上的观点:进入老年以后,人的远期记忆比近期记忆更好一些。这么多难忘的动人场景一幕接一幕,脑海里就像是在放电影、看电视剧。尤其是我亲身经历过的那场东线的战争,那些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身边的事,更是刻骨铭心。这是艰苦的人生考验,是血的洗礼,是灵与肉的磨砺,但更是我一生中永远无悔的选择。     川江离别情 
期刊
前几天在南京大学听了顾彬先生一个演讲。顾彬是如何进入中国视野的,这自然不必说了,但是,我特别希望这次演讲他不要再提到他的“垃圾论”,结果,他还是舍不得绕过,仿佛不提醒大家“我就是那个‘垃圾论者’顾彬”,大家便不知道他是顾彬似的。看来,“垃圾”已经成为顾彬这个品牌的标签,如同路易·威登包上的LV一样不可省略。于是,就像张爱玲所说的伤员爱恋着自己的伤疤,顾彬爱恋着他的“垃圾论”;就像一个暴发户永远念念
期刊
董健——抗衡    董健老师1936年出生,1962年大学毕业,1987年任教授。先后担任过南京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  董老师是硬骨头。  面对权威(权和威),他从不低头,决无媚颜,而且,只要你让他看出小和恶,他就会拍案而起,直面批评,同时白纸黑字,用他那犀利的笔墨剑锋相向。  董老师对教育腐败恨之入骨,在高层领导面前严词痛斥其危害,丝毫没有藏锋露拙。就说这个教授职称吧,老师主攻中国戏剧研究,
期刊
干大奶自从那年被戴上桃树镣以后,一见到桃花就不由自主地疯疯癫癫起来。我那时还小,只是隐隐约约地记得一些景况。干大奶是个小矮子,拐着一双粽子似的小脚,只是两颗门面牙特大、特白,讲起我们老家的侉话来声如洪钟,根本就不像个老娘们。干大奶一见到桃花就全身紧张,浑身像是揪筋似地直抽,眼前还会出现幻觉,最厉害时还口吐白沫,不住地骂人。这时,村里人闲着没事的,就会像看猴子似地把她团团围着起哄。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
期刊
由“非常贫乏”的日记资料写出了“大历史”    这是从我居家附近的一个书摊上看到的,书名:《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8年1月);著者:黄仁宇。这位以标榜“大历史”而很出了风头的“美籍华裔学者”,将“间接”所得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秘藏的蒋氏“部分日记”,直接写成了这本自诩可成《蒋介石初传》(或《粗传》)的“大历史”。可谓捷足先登,颇合了蒋氏日记“解密”之先机。  这里,仅
期刊
逝去的幸福就如同旋转的木马,我始终不能领悟,所以我一直追逐,可是,我又怎样才能不再试着将似水般的年华留住。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题记    肖楠    我是苏明澈。1992年的时候我在南方这所小镇上唯一的小学里读书。那时我是个属于张扬的孩子,凛冽的性格造就了我的个性。我非常喜欢这个地处烟雨江南的古老城市中的小镇。那里到处都是铺着青石板的小巷,古旧,低沉,蜿蜒至深,还有一
期刊
金缕曲·离家    窗外风和雪。向炉边,轻携素手,暗寻罗帕。剪指灯前心欲裂,泪染青衫尽湿。最苦是人生离别。帐底今宵衾被暖,料明朝孤枕共残月。秦淮水,亦呜咽。后湖初系同心结。这些年,几番风雨,几多磨折。只望终身常厮守,苦恨离情重叠。此一去归期难说。岁月艰难忧患里,愿两情永好如金石。多保重,莫悲切。     诗文招祸,浮名误人。“反右”结束后,余遭流逐,将去无锡农村种田,当一农民。自与兰结婚,风风雨雨
期刊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这是一项得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伟大工程。实现这一伟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尤其要做好“平衡”的工作,特别是与人有关的平衡工作。因为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的平衡对社会太重要了。人若平,一切皆平,人若不平,一切皆乱。这是我的人生感悟,也是常见的通理,更是永恒的法则。   人,天生就是平衡的。比如人的体
期刊
发现牛河梁——遥望红山文化顶峰    其实,在发现伟大的牛河梁遗址群之前,就有很多零星的文物自我露头,在大凌河一带出土被捡拾。最早的文章提示信息,可追溯到当年日本人的挖掘记录,但是,他们的热点不在于此,自然语焉不详。真是无巧不成书!大凌河流域的牛河梁的发现和红山文化的命名地发现遗址一样,都具有惊人的巧合,都是由中国的学者或者说热心于此的爱国知识分子发现并首倡先驱。佟桂臣,就是这一普通的名字,是他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