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桐庐县的百岁老人王绪英,生于1912年。她踮着那双“三寸金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如今最大的儿子已80多岁,最大的女儿也77岁了。老人四代同堂,膝下的儿孙们坐拢来有足足4桌人。6个子女全已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是他们都表示,把母亲侍奉到百岁,能在妈妈跟前尽孝,自己满头白发了还可以大声地喊娘,这是他们最大的福分!正如大儿子所说:“我虽然80多岁了,但只要有老娘在,我就不敢老!”
英雄母亲 和睦家庭
对于母亲,李家兄妹不仅仅是依恋,更有敬佩。王绪英原籍山东长清,老伴李信三比她小六七岁。大儿子李庆木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年身为南下干部的父亲把老家的妻子和4个儿女接来桐庐县的情形。母亲一脸风霜一脸倦容,穿着黑棉衣黑棉裤。4个孩子穿着破旧棉衣。而父亲一米八的个儿,挎着手枪,一副英气勃勃的样子,与年纪大他一截又踮着一双小脚的妻子站在一起,看上去形同母子。不过父亲并没有显得不自在,他大大方方地向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孩子。
此后,他们在桐庐又生育了一儿一女。王绪英是干部家属,但是因为缠足,她成了一辈子围着灶台转的家庭妇女。不过在丈夫眼中,她永远是那个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支持他参加革命、送军粮、做军鞋,还用弱小身子支撑一个家的“大女人”;在儿女心中,她一直是那个勤劳智慧善理家、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好母亲。
这是一场感人的“爱心接力赛”。父亲过世后,儿女们千方百计让母亲开心,甚至每月都筹划出“喜事”让母亲参加。母亲过完100岁生日后,又确立了护送老人105岁的“奋斗目标”。
接力照顾 精心呵护
1993年,王绪英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了,为年迈母亲“保驾护航”之旅启动了。李家的6个子女商量后决定轮流尽孝:每人一年住在家中两个月,专门陪伴和照顾老母亲。这是一场实打实的孝心接力赛,每个子女都希望母亲在自己身边的日子健康多一点,快乐多一点,生怕在自己照顾的日子里有个闪失。
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子女们心也越来越细。轮到“当班”的月份,他们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几乎24小时陪在娘身边。
母亲是小脚走路不稳,只要她一动身,儿女们就赶去搀扶,生怕摔着或碰着;母亲没了牙齿,吃饭要软,吃菜要烂,他们买菜做饭就要很注意;母亲一旦头疼脑热,儿女们急急忙忙送医院;母亲怕孤独,儿女们最多隔三天就要来看看她,再忙也要抽空去看望,就连晚上睡觉也要竖起耳朵,听着母亲房间里有什么声响……
为了让母亲高兴,儿女们基本上每月都要安排家族聚会:3月份是老人的生日,儿女们每年都聚在一起,让她高高兴兴过生日;5月是大哥的生日,他从小吃了不少苦,父亲去世后,挑起了半个家的担子,兄妹们也要庆贺他生日,母亲自然是“贵宾”;6月是小儿子的生日,当然要摆上一桌,感谢老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每个月的月底,是兄弟姐妹侍奉老母的“交接日”,大家肯定要相约聚会一次。就这样,李家6兄妹几乎每月都有“喜事”请母亲参加。
“孝者,顺也”,李家儿女对这4个字感受颇深,他们在尽孝心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细节。如李家儿女上街买菜,一般会买“麻烦菜”:如市场上明明有剥好的青豆,他们偏买毛豆荚;市场上有摘掉叶子的芹菜卖,可他们偏买带叶子的……这样做并非为省钱,而是为了给百岁老母“创造”劳动的机会。儿女们每天找点她力所能及的活干,会让她特别有“成就感”。
2010年王绪英老人100岁,儿女的心愿实现了。儿女们给母亲热热闹闹办了寿宴。晚辈们从各处赶来,聚在一起为母亲庆祝百岁生日。老人记性很好,膝下儿孙辈、曾孙辈共40多人聚在一起,老人居然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而且能分出哪个孩子是哪个“房头”的。
精神赡养 说戏唠嗑
子女们又满怀信心地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护送老母亲105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6个子女除了在生活上更细致照顾老母亲外,还提高了精神赡养的标准。
儿女们把听母亲唠叨,也当成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平日里只要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说那些已经说了几百遍的陈年往事,儿女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直到老人说尽兴为止。
母亲尽管耳朵背,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在家中“执掌”电视机遥控器的权力。她尤其爱看“清朝辫子剧”。老人看不懂要问,这就要求儿女必须随时为老人家“说戏”。小儿子李庆钢说戏时,要先为老母亲梳理人物关系。老母亲耳背,他给她说戏要大声喊:“这个是雍正爷,他的爷老子是康熙爷,他的儿子就是乾隆爷!”“哦,都是皇帝!”如今电视频道多了,“王朝”、“戏说”不断,天天有“皇上”看。白天看这部,晚上看那部,这可苦了“说戏”的小儿子,没办法,他有时只得顺着母亲说,常常“篡改”历史。好在老母亲不求甚解,看母亲那么过瘾,李庆钢挺有成就感的。
护送老母亲过好每个月,只是李家6兄妹的“阶段性目标”,而他们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护送老母亲跨年。为了护送好母亲过“年坎”,儿女们实行了“重点防护计划”。为让母亲吃得既营养又热乎、软乎,他们买了榨果汁机,每天让她吃一个苹果或梨;天气冷了,他们及时给她添衣服,扶着出去晒太阳……
大年三十夜,全家老老少少向老人家磕头,直到听着新年钟声响起,儿女们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又满怀憧憬地等待着陪伴老母亲过下一个新年。
“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李家的孙辈也个个有孝心。给奶奶洗脚、买好吃的、听奶奶唠叨,这对他们来说是自自然然的事。晚上9点左右,老人要睡了,全家人都跟着关灯睡下;老人多年来一直便秘,在外国留学的小辈就四处寻药;老人说厨房里丢掉的黄菜叶可惜,他们马上顺着奶奶的意思去捡回来。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这些年逢年过节,县、市领导甚至省里的领导都来慰问百岁老人王绪英。李家儿女开心地说,老母亲不仅是他们心头的“宝”,也是“长寿之乡”桐庐县里的一宝呢!
(责编:孙展)
英雄母亲 和睦家庭
对于母亲,李家兄妹不仅仅是依恋,更有敬佩。王绪英原籍山东长清,老伴李信三比她小六七岁。大儿子李庆木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年身为南下干部的父亲把老家的妻子和4个儿女接来桐庐县的情形。母亲一脸风霜一脸倦容,穿着黑棉衣黑棉裤。4个孩子穿着破旧棉衣。而父亲一米八的个儿,挎着手枪,一副英气勃勃的样子,与年纪大他一截又踮着一双小脚的妻子站在一起,看上去形同母子。不过父亲并没有显得不自在,他大大方方地向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孩子。
此后,他们在桐庐又生育了一儿一女。王绪英是干部家属,但是因为缠足,她成了一辈子围着灶台转的家庭妇女。不过在丈夫眼中,她永远是那个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支持他参加革命、送军粮、做军鞋,还用弱小身子支撑一个家的“大女人”;在儿女心中,她一直是那个勤劳智慧善理家、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好母亲。
这是一场感人的“爱心接力赛”。父亲过世后,儿女们千方百计让母亲开心,甚至每月都筹划出“喜事”让母亲参加。母亲过完100岁生日后,又确立了护送老人105岁的“奋斗目标”。
接力照顾 精心呵护
1993年,王绪英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了,为年迈母亲“保驾护航”之旅启动了。李家的6个子女商量后决定轮流尽孝:每人一年住在家中两个月,专门陪伴和照顾老母亲。这是一场实打实的孝心接力赛,每个子女都希望母亲在自己身边的日子健康多一点,快乐多一点,生怕在自己照顾的日子里有个闪失。
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子女们心也越来越细。轮到“当班”的月份,他们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几乎24小时陪在娘身边。
母亲是小脚走路不稳,只要她一动身,儿女们就赶去搀扶,生怕摔着或碰着;母亲没了牙齿,吃饭要软,吃菜要烂,他们买菜做饭就要很注意;母亲一旦头疼脑热,儿女们急急忙忙送医院;母亲怕孤独,儿女们最多隔三天就要来看看她,再忙也要抽空去看望,就连晚上睡觉也要竖起耳朵,听着母亲房间里有什么声响……
为了让母亲高兴,儿女们基本上每月都要安排家族聚会:3月份是老人的生日,儿女们每年都聚在一起,让她高高兴兴过生日;5月是大哥的生日,他从小吃了不少苦,父亲去世后,挑起了半个家的担子,兄妹们也要庆贺他生日,母亲自然是“贵宾”;6月是小儿子的生日,当然要摆上一桌,感谢老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每个月的月底,是兄弟姐妹侍奉老母的“交接日”,大家肯定要相约聚会一次。就这样,李家6兄妹几乎每月都有“喜事”请母亲参加。
“孝者,顺也”,李家儿女对这4个字感受颇深,他们在尽孝心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细节。如李家儿女上街买菜,一般会买“麻烦菜”:如市场上明明有剥好的青豆,他们偏买毛豆荚;市场上有摘掉叶子的芹菜卖,可他们偏买带叶子的……这样做并非为省钱,而是为了给百岁老母“创造”劳动的机会。儿女们每天找点她力所能及的活干,会让她特别有“成就感”。
2010年王绪英老人100岁,儿女的心愿实现了。儿女们给母亲热热闹闹办了寿宴。晚辈们从各处赶来,聚在一起为母亲庆祝百岁生日。老人记性很好,膝下儿孙辈、曾孙辈共40多人聚在一起,老人居然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而且能分出哪个孩子是哪个“房头”的。
精神赡养 说戏唠嗑
子女们又满怀信心地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护送老母亲105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6个子女除了在生活上更细致照顾老母亲外,还提高了精神赡养的标准。
儿女们把听母亲唠叨,也当成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平日里只要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说那些已经说了几百遍的陈年往事,儿女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直到老人说尽兴为止。
母亲尽管耳朵背,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在家中“执掌”电视机遥控器的权力。她尤其爱看“清朝辫子剧”。老人看不懂要问,这就要求儿女必须随时为老人家“说戏”。小儿子李庆钢说戏时,要先为老母亲梳理人物关系。老母亲耳背,他给她说戏要大声喊:“这个是雍正爷,他的爷老子是康熙爷,他的儿子就是乾隆爷!”“哦,都是皇帝!”如今电视频道多了,“王朝”、“戏说”不断,天天有“皇上”看。白天看这部,晚上看那部,这可苦了“说戏”的小儿子,没办法,他有时只得顺着母亲说,常常“篡改”历史。好在老母亲不求甚解,看母亲那么过瘾,李庆钢挺有成就感的。
护送老母亲过好每个月,只是李家6兄妹的“阶段性目标”,而他们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护送老母亲跨年。为了护送好母亲过“年坎”,儿女们实行了“重点防护计划”。为让母亲吃得既营养又热乎、软乎,他们买了榨果汁机,每天让她吃一个苹果或梨;天气冷了,他们及时给她添衣服,扶着出去晒太阳……
大年三十夜,全家老老少少向老人家磕头,直到听着新年钟声响起,儿女们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又满怀憧憬地等待着陪伴老母亲过下一个新年。
“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李家的孙辈也个个有孝心。给奶奶洗脚、买好吃的、听奶奶唠叨,这对他们来说是自自然然的事。晚上9点左右,老人要睡了,全家人都跟着关灯睡下;老人多年来一直便秘,在外国留学的小辈就四处寻药;老人说厨房里丢掉的黄菜叶可惜,他们马上顺着奶奶的意思去捡回来。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这些年逢年过节,县、市领导甚至省里的领导都来慰问百岁老人王绪英。李家儿女开心地说,老母亲不仅是他们心头的“宝”,也是“长寿之乡”桐庐县里的一宝呢!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