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maoel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施科学探究的第一要求是提出问题,因此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化学实验为探究活动提供了平台,从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使探究课堂充满生机,还应该积极开展多向交流与多元评价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探究氛围。
  关键词 科学探究,探究欲望,探究能力,探究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呢?
  1、以化学事件为背景
  以具有重大影响的化学事件为背景进行探究,不仅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而且能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价值和作用,诱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在进行“氯气的性质”的教学时,可以创设下列情景:投影三张有关氯气泄漏的图片,并加上文字说明,第一张: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上一辆装满液氯的汽车发生事故,造成氯气泄漏,一夜之间,高速公路旁边的绿色菜地全部变黄。第二张:江苏无锡氯气泄漏,消防队员用喷雾水稀释泄漏出的氯气。第三张:2005年4月28日云南曲靖氯气泄漏,消防队员将氯气贮藏罐放进石灰池中。看到这些图片,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提出一些问题:⑴、为什么菜叶会变黄?⑵、氯气会不会溶于水、会不会与水反应呢?⑶、既然可以用喷雾水稀释氯气,而为什么氯气贮藏罐放进石灰池中而不直接放进水中呢?⑷、氯气的性质怎么样呢?感受此情此景,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得到激发。
  2、从身边的化学切入
  化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在我们身边,几乎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把探究课题置于生活之中,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化学世界的魅力,从而萌发主动获取化学知识的心向。例如:在“酸的酯化反应”这一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先创设这样的情景:小常识:⑴、在烧鱼肉的过程中,通常我们会放一些酒和醋,这样烧出的鱼肉特别香;⑵、吃水果可以解酒。这么熟悉的常识,学生平时根本没有去想它是为什么?但此时却马上讨论开了。学生很谨慎没有马上下结论(知道结论的得出需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而是进行推理假设,通过讨论,提出了下列问题:
  ⑴、酸与醇会反应吗?
  ⑵、酸与醇如果反应,生成的产物是否有香味;
  ⑶、这种有香味的物质是什么?
  然后再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
  3、从环境保护着手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例如:在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这一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先投影给出有关酸雨引起的化学公害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图片。通过直观感受,学生马上提出了问题: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师指出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学生又会问:SO2怎样形成酸雨的呢?这样增强了学生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欲望。于是我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讨论,学生进行下列假设和实验设计:
   [假设]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实验设计]⑴、取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的溶液约1毫升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⑵、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二、充分利用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探究过程离不开实验,许多问题的提出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解决。而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而且,实验探究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敢于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补充开展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开始于一个有刺激性的问题或引起关注的现象等,探究的过程受理解现象的事实或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所驱动,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补充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例如:将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先演示:往过氧化钠中滴加水,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惺木条复燃,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后立即褪色。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了NaOH和O2。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投影给出资料,资料一:H2O2具有漂白性,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O2;资料二:酚酞是一种有机酸,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内醌式(无色) 醌式(红色) 羧酸盐式(无色)。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可能的原因:(1)Na2O2与H2O反应产生了H2O2,(2)产生的NaOH溶液的浓度大。接着设计出实验方案,方案一: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MnO2;方案二:往浓的NaOH溶液里滴入酚酞并振荡;方案三:将方案一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取清液滴入酚酞并振荡。然后演示以上三个实验,根据现象一:产生使带火惺木条复燃的气体,现象二:先变红后立即褪色,现象三:先变红后立即褪色;得出结论: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1)Na2O2与H2O反应产生了H2O2,(2)产生的NaOH溶液的浓度大。对于Na2O2与H2O反应后溶液褪色原因的更深入地探究就留到课后再进行。,虽然上面这个问题可能没有真正得以解决,但是在这样的探究性实验中,学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了解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实验的整个过程,通过自己的实验来理解问题,从而对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亲自实验,积极思维,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与演示实验教学相比,其更具有独立性、探索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探究SO2的性质时,可以将教材中“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设计成让学生动手操作,而不是由教师演示,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动手,这样反复活动的过程,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事物变化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全面、准确地解决问题,又能发现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补充演示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充分挖掘课本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补充演示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在“做科学”中获得结论和真实可信的知识,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情感,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按照教材中的安排,学生很难体会到SO2的还原性究竟是怎样的。在学生做完“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3后,我补充演示这样两个实验,实验一:SO2通入KMnO4溶液中;实验二:SO2通入溴水中。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两种溶液都褪色。我马上给出探究性问题:这是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呢?学生提出方案:将两种溶液分别加热看是否会恢复原来的颜色。接着又补充演示实验:分别将两种溶液加热至沸腾。现象是依然无色。得出结论:使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不是SO2的漂白性。然后引导学生从具有颜色的微粒的变化和化合价的角度上分析得出:使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因是SO2的还原性。
  可见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设,提供化学实验事实。而且化学实验为探究活动提供了平台,从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开展交流与评价,营造探究氛围
  
  课堂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科学探究,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多向交流与多元评价活动,营造探究氛围。
  1、培养“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思考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师生之间在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的构建。例如: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小组内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将讨论结果集中后派代表回答,其他组同学质疑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经过这样的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创造了整个探究氛围。通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将探究活动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开展“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评价
  师生之间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反省,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再认识,从而诱发出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及时地予以鼓励。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参与探究式学习,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小的闪光点,也给予肯定和表扬,以便把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第二,要善于宽容,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不能使学生感到气馁,要使探究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第三,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路,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与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探究,是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我们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13.
  2、钟启泉,崔允氵郭,,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2
其他文献
英语的语言素质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即一改以往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变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所营造的课堂语言氛围的活动式、交流式等模式,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主渠道,以达到我们教学及培养人才的目的。  中学生在培养英语口语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我国
期刊
内容摘要:学困生现象是教师头疼的问题,这些学生往往除了学习差以外,往往还伴随其他的问题。本文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从尊重学困生、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成功的体验三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自己对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学困生 思想 尊重 解忧 展示 成功    学习能力只是人各种能力中的一部分,一个学生如果学习差,充其量只是一个学困生。而除非一个学生是弱智,否则,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我们不
期刊
困难生是多数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措施,在自己的班级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针对班级困难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较为系统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谈谈如何转化困难生。    一、分析形成原因    一百个学习困难学生的背后,就可能隐藏着一百种不同的原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渠道来调查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原因
期刊
一、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初一思想政治“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
期刊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精神,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课堂教  学就必须是充满创新的活力教
期刊
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一年的时事或以时事为情景材料设计题目,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卷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不仅要搞好“时事热点心题”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必须关注时事教育,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教师素质;挑战;能力;提高途径;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
期刊
我国现阶段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广大教师也就成了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先锋者。在课改一线工作的教师,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结合农村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为了朝这个方向发展,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期刊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学生往往存在许多问题,现指出较普遍出现的错误,并明确正确的操作方法,希望能引起重视并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一、试管的握持  出错点:用手一把抓或将无名指和小指伸展开;位置靠上或靠下。  正确方法:“三指握两指拳”。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毛笔写字有点相似。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二、 药品的取用  
期刊
在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顶端优势为例,说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的高低有一定关系,并以棉花摘心和果树修剪为例,略述它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价值,恰当地联系了实际,激发了学习兴趣,容易为学生理解。但是,要真正掌握和运用这一原理,为“科技兴农”服务,还须扩大视野,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现将我如何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科技兴农”的做法略述于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