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些年政府对教学的投入,多媒体教学有了现实的物质保障。如何正确地应用多媒体,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媒体技术而言,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但就教学中的媒体运用而言,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但如果电教手段不为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服务,而为显示教具的现代化、多样化,造成使用时间不当,“好钢没用到刀刃上”,结果是用和不用一个样,白白浪费时间,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如不用好。
一、整体出发,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使用。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多媒体。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身的认知特点,如果不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则会既浪费时间精力,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下面的教学片断:
教师:大家真能干,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带大家去几个地方玩玩,想去吗?(出示四幅图片,前三幅是学生熟知的旅游胜地,第四幅是文中提到的荒岛,教师一边出示,一边介绍这是哪,并问你想去吗?)
师:为什么不去这里(第四幅图)?
生1:这里没有树,没有草,也没有花,不好看,人们旅游肯定不去。
生2:这里没有住的、没有吃的、累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不去。
总结:这里没有树木,没有花草,是座毫无生气的小岛,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荒岛”。
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有玄武湖、梅花山、栖霞山,这些都是孩子熟知的画面,优美的环境更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时适时地出示荒岛的图片,强烈的对比使孩子们很快知道了荒岛是什么。
2.把握好多媒体的切入时机。
多媒体应用是否合适,时机是否恰当,教学中教师都要把握好,即要把握好应用的“度”,把握好呈现的“火候”,否则,非但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会起到干扰目标实现的相反作用。同样教一节课,有的教师只应用了一次多媒体,就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有的教师应用了几次,教学仍显得平淡无味。可见,应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精选。多媒体应用的最佳作用点、最佳时机都非常重要。如何选择恰当的多媒体?何时呈现?这些都是教学需要关注的点。
3.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适时、适度。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没有遵循适时、适度原则,不管什么内容,一味地搬到大屏幕上,或者当用的地方不用,不需要用的却用了。一位老师在上《我给江主席献花》这课时有这么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找出答案并圈画下来。
6月30日下午的天气怎样?人们是怎样等待中央代表团的?“我”又是怎样等待的?从“我”和董建华伯伯的交谈中,你了解献花的人了吗?
(2)插入香港回归时的视频。
(3)指导读第一至七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教师的设计意图是依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表现人们激动、兴奋的句子,抓住句子中“兴高采烈、顾不上”等词语理解人们的激动兴奋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此段的教学中,插入了一段介绍香港回归的历史和人们接机时场景的视频,为的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朗读课文。
其实,此段多媒体运用的时机并不恰当,视频所截取的内容也过于冗长,学生在看的时候虽然兴高采烈,但冲淡了此段训练的重点,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对于学生的训练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结合运用。
在这里一是要搞清二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二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哪种媒体、怎样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位教师在教《乌鸦喝水》时,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乌鸦的神态动作上,并且由于制作的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是升得比较快的,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的理解,体会并不深。另一位教师在同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准备了瓶子、石子做实验,还请同学上台试一试,并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让学生了解到乌鸦的耐心,对渐渐升高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多媒体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要给予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把视觉中枢感受到的表象经过复杂的思维,再通过语言中枢搜索精美、确切的语句表达出来,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它要求语言中枢储存有丰富的语言信息,且有敏捷的反应速度。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迅速地用精美的语言把他看到的、听到的表述出来。如果长久地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介进行阅读,语言中枢将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结果是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越来越弱,最终造成语文能力的难以提高。
2.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限制学生的想象。
想象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能够运用声像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一些意味无穷、意境优美的文章必须是通过品味、想象才能欣赏到其美的。一定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细嚼深品,让学生亲自参与审美活动,拓展其想象、创造的空间,从而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辅助教育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但如果电教手段不为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服务,而为显示教具的现代化、多样化,造成使用时间不当,“好钢没用到刀刃上”,结果是用和不用一个样,白白浪费时间,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如不用好。
一、整体出发,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使用。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多媒体。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身的认知特点,如果不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则会既浪费时间精力,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下面的教学片断:
教师:大家真能干,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带大家去几个地方玩玩,想去吗?(出示四幅图片,前三幅是学生熟知的旅游胜地,第四幅是文中提到的荒岛,教师一边出示,一边介绍这是哪,并问你想去吗?)
师:为什么不去这里(第四幅图)?
生1:这里没有树,没有草,也没有花,不好看,人们旅游肯定不去。
生2:这里没有住的、没有吃的、累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不去。
总结:这里没有树木,没有花草,是座毫无生气的小岛,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荒岛”。
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有玄武湖、梅花山、栖霞山,这些都是孩子熟知的画面,优美的环境更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时适时地出示荒岛的图片,强烈的对比使孩子们很快知道了荒岛是什么。
2.把握好多媒体的切入时机。
多媒体应用是否合适,时机是否恰当,教学中教师都要把握好,即要把握好应用的“度”,把握好呈现的“火候”,否则,非但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会起到干扰目标实现的相反作用。同样教一节课,有的教师只应用了一次多媒体,就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有的教师应用了几次,教学仍显得平淡无味。可见,应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精选。多媒体应用的最佳作用点、最佳时机都非常重要。如何选择恰当的多媒体?何时呈现?这些都是教学需要关注的点。
3.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适时、适度。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没有遵循适时、适度原则,不管什么内容,一味地搬到大屏幕上,或者当用的地方不用,不需要用的却用了。一位老师在上《我给江主席献花》这课时有这么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找出答案并圈画下来。
6月30日下午的天气怎样?人们是怎样等待中央代表团的?“我”又是怎样等待的?从“我”和董建华伯伯的交谈中,你了解献花的人了吗?
(2)插入香港回归时的视频。
(3)指导读第一至七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教师的设计意图是依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表现人们激动、兴奋的句子,抓住句子中“兴高采烈、顾不上”等词语理解人们的激动兴奋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此段的教学中,插入了一段介绍香港回归的历史和人们接机时场景的视频,为的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朗读课文。
其实,此段多媒体运用的时机并不恰当,视频所截取的内容也过于冗长,学生在看的时候虽然兴高采烈,但冲淡了此段训练的重点,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对于学生的训练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结合运用。
在这里一是要搞清二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二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哪种媒体、怎样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位教师在教《乌鸦喝水》时,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乌鸦的神态动作上,并且由于制作的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是升得比较快的,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的理解,体会并不深。另一位教师在同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准备了瓶子、石子做实验,还请同学上台试一试,并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让学生了解到乌鸦的耐心,对渐渐升高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多媒体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要给予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把视觉中枢感受到的表象经过复杂的思维,再通过语言中枢搜索精美、确切的语句表达出来,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它要求语言中枢储存有丰富的语言信息,且有敏捷的反应速度。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迅速地用精美的语言把他看到的、听到的表述出来。如果长久地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介进行阅读,语言中枢将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结果是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越来越弱,最终造成语文能力的难以提高。
2.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限制学生的想象。
想象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能够运用声像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但是一些意味无穷、意境优美的文章必须是通过品味、想象才能欣赏到其美的。一定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细嚼深品,让学生亲自参与审美活动,拓展其想象、创造的空间,从而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辅助教育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