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确定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症状评分能否反映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由24 h食管动态pH监测显示的酸暴露情况,进一步验证GerdQ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因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门诊GERD病例134例,均完成胃镜检查、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和GerdQ量表.根据24 h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分别以DeMeester评分≥14.72或pH<4时间百分比≥4.2%为标准判定食管酸暴露并评价GerdQ评分差异.分别以DeMeester评分≥14.72和pH<4时间百分比≥4.2%为标准绘制GerdQ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以DeMeester评分≥14.72为标准,酸暴露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高于非酸暴露组(t=2.365,P=0.019),酸暴露组患者的GerdQ评分[(8.51±2.34)分]高于非酸暴露组[(6.67±2.79)分,t=4.002、P<0.01],GerdQ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当GerdQ评分临界值为7.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365,诊断的敏感度为0.6909,特异度为0.6456.以pH<4的时间百分比≥4.2%为标准,GerdQ评分的AUC为0.663,当GerdQ评分临界值为7.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2790,诊断的敏感度为0.6600,特异度为0.6190.结论 GerdQ评分>7.5分能较好反映食管下端的酸暴露,以DeMeester评分≥14.72作为酸暴露判定标准较以pH<4时间百分比≥4.2为判定标准和GerdQ评分的关联更强.肥胖可能加重下食管括约肌的一过性松弛从而导致GERD症状的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酸暴露的预测意义
【摘 要】
:
目的 确定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症状评分能否反映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由24 h食管动态pH监测显示的酸暴露情况,进一步验证GerdQ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因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门诊GERD病例134例,均完成胃镜检查、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和GerdQ量表.根据24 h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分别以DeMeester评分≥14.72或pH<4
【机 构】
:
200040,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消化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消化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消化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静安分院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1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小肠因其解剖学部位、生理功能及结构特点,应用传统手段检查时严重受限.以往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有导线式小肠镜、探针式小肠镜、术中小肠镜、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
期刊
胆石症可以继发于地中海贫血,且可以突出表现为胆石症,而掩盖地中海贫血的原发病.如果胆石症是地中海贫血造成的,则在治疗方面,特别是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案选择方面,与原发性胆石症有所不同.因此,临床上正确诊断胆石症是否为地中海贫血的合并症,有重要意义.我院外科曾收治1例表现为胆石症的地中海贫血.分析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缬氨酸(Val)158甲硫氨酸(Met)(G→A转换)多态性在新疆伊犁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与食管鳞癌(ESCC)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共622名,包括214例ESCC患者,408名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COMT基因G/A多态性.结果 622名受试者COMT基因型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中国,也改变了世界。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值得重点思考。一、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理论作指导 有无系统科学的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已是治疗这些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1].Hp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50%[1-2],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Hp感染需依赖实验室检测。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由不成熟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有研究发现一些GIST患者存在c-kit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临近膜区域(即exon 11编码区)Val550至Val560的11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突变类型多样,有无义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12].c-kit基因突变会导致配体不依赖的c-kit基因激活及细胞活化,最终导致人肥大细胞增生病及GIST的发生[3].多数GI
期刊
目的 探讨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相关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11月初次行胃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呈阴性的成人患者232例,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儿童患者31例(年龄<14岁).对以上患者行胃镜取胃黏膜组织做连续切片,HE染色及WS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成人组患者组织内可观察到微、小动脉腔堵塞和(或)灶性出血病变,其中16例(8.8%)黏膜和(或)黏
目的 观察添加复合膳食纤维(DFC)的肠内营养(EN)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只SD大鼠用乙酸灌肠法制成结肠炎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C组给予不含DFC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商品名:能全素);T1组和T2组分别给予含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粉剂和DFC的EN.DFC由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按一定比例配制,T1组和T2组中,SDF和IDF的比例分别为1
伊托必利(itopride)是一种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其药理机制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活性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发挥作用.伊托必利不仅能刺激乙酰胆碱的释放,还能抑制其降解,使其具有促胃肠动力活性.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伊托必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临床医生的认同,现将其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
期刊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及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间gyrA基因的DNA序列差异,探索gyrA基因突变在Hp左氧氟沙星耐药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消化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将胃镜活检黏膜标本接种于Hp选择性培养基,37℃微需氧环境培养3~5 d,分离Hp菌株,采用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尿素酶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