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小散文

来源 :小读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ueying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散文,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它是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一种写作样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它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四大文學体裁。广义的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散行文章,而狭义的散文指文艺性散文,它以记叙或抒情为侧重点,有思想灵活、行文简短、情意并融的特点。今天,我们讲的是狭义的文艺性散文的写作,文艺性散文常见的分类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哲理)散文。
  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曾这样描述散文:“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穿上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 这段话以对比的方式点明了优秀的散文作品应具有的特征:亲切、平实、透明。确实,散文行文自由,像是作者正与读者面对面地聊天,在这样的书写中,作者坦诚地诉说自己的感受与心得,把自己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分享给读者。
  同学们学写散文,可以从篇幅短小、文质兼美的“小散文”开始,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世界的认识用笔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的写作开始时篇幅不用太长,300~600字即可,小散文写多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再进入大散文的世界。
  “散文易学而难工”,它入门门槛不高,不像诗歌追求奇特的想象,也不像小说追求复杂的构思,只要拿起笔,真诚地诉说自己的感受,似乎就开始了散文的创作。但是,要想把散文写好并不容易。周作人先生认为好的散文要做到“意在文、意在己、有余情”,让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学写小散文。
  “意在文”是指散文写作要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散文又称“美文”,它看似闲庭信步,下笔随意,实则要求作者有很强的以文逮意的功力,否则,文章就成了没有味道的流水账或者仅是闲谈的闲谈了,无法带给读者审美的趣味与愉悦。但是散文之美,并非一味追求辞藻的华丽,相反,很多名家的散文往往文辞朴白而韵味深长。同学们可以在阅读中细细品味优秀散文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然后,才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模仿。
  “意在己”是指散文写作要真诚地表露自己对事物的态度与认识,要呈现写作者生命个体的状态。散文一定是从作者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也唯有从心灵深处来,才能打动人。很多优秀的散文创作,好像是没有多大追求的,仅仅就是为了呈现个体那微不足道的情趣。所以,汪曾祺先生在谈到散文创作时曾说:“散文具有大事化小的功能。”汪曾祺自己的散文就是如此,事无论大小,情无论深浅,都慢慢道来,不动声色,那种闲心和风度,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学得到的。同学们如果读过他写的《故乡的鸟》《端午的鸭蛋》《昆明的雨》等文章,就能体会这种散文的韵味。
  “有余情”是指优秀的散文创作往往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真正能给人启迪的文字背后,是对有尊严的心灵品质的吁求,以及对有风度的自由心性的训练。谢有顺先生谈到散文时,特别强调:“散文的深来自体验之深、思想之深。真正的散文家必须在最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事实形态和意义形态。……我理解中的好散文,就是那些在平常的外表下蕴含着不平常的精神空间的篇章。”文字背后是人生。散文作品要分享的是写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与人生经验,没有任何创作仅仅靠文辞动人,真正动人的一定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善意与温情。例如,看到白色的山茶花开放,台湾作家席慕蓉感叹道:“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看到花开,就能有如此深刻的体认,作家是把自己对生命的感受投射在一草一木中,是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也是情深则万象皆深。
  所以,要写好文章,不仅要锤炼词语,更要丰富内心。同学们的生活经历尚浅,可以通过高品质的散文阅读来激发思考、增强感受。阅读散文作品时,要学会披文入情,往作者个性化表达的丰富、细腻甚至细微处走,在感受、体认、分享中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事实上,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体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才能走上散文创作的路。
其他文献
【释义】  先以礼相待,如不能解决问题,再用武力解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派人请求刘备出兵解围。刘备率领关羽、张飞和赵子龙,冲入曹军,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徐州城内。陶谦将刘备请入府衙,取出徐州太守官印让给刘备,说:“目前国事纷乱,朝纲不振,你是汉室宗亲,正该力扶社稷,我已年老昏庸,情愿将徐州相让……”  二人推来推去,没
期刊
“马”字最大的特点是画出了马的鬃毛,这样人们就不会把“马”字和其他动物字搞混了。一开始,人们在马字的上部画了完整的马头,后来觉得太费时间,太烦琐了,就干脆只画一只眼睛来代替。  “马”字后来做了偏旁,凡是和马有关的动词、相关的动物都是马字旁,比如驾马车的“驾”、马奔驰的“驰”等。劣马叫驽,年轻有力的马叫驹;好马叫骏马;马妈妈和驴爸爸生的孩子叫骡子;驴是像马但比马小的家畜。它们都是马字旁。  三国时
期刊
【原文】  悯 农  [唐] 李 绅  春种一粒粟①,  秋收万颗子。  四海②无闲田③,  农夫犹④饿死。  【注释】  ①粟:谷子。 ②四海:天下。③闲田:闲置着没有被耕种的土地。 ④犹:还。  【精彩导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全诗表现了当时的农民一年四季与风霜雨露、旱涝寒暑为伴,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一片丰收的景象,但仍然无法填饱肚子,揭露了当时社会农民备受剥削的残酷现实
期刊
黄豆的爸爸是一名常年在深山老林及高原荒漠里执行导弹发射试验任务的火箭军军官,随时随地的一句“有任务”,让他缺席了黄豆成长过程中的无数瞬间。异地转学、家庭矛盾、秘密往事……一系列问题影响着这对父子的关系。在经历了不理解、怨恨、分离、重聚之后,黄豆终于了解了爸爸的责任和坚守。  导弹的尾焰从夜空划过,爸爸曾说过那不是流星,而是火箭军为所有孩子放飞的“星星”,叫爸爸星。从此,黄豆成了追星星的孩子,一个小
期刊
有一回,包公坐着轿子出去办事,轿子从大街走过,包公听见一个孩子的哭声。包公从轿子里往外看,只见一个小孩子站在一块青石板上,身旁放着一只竹篮子,正用两手捂着脸,呜呜直哭。包公急忙吩咐轿夫停下,把孩子叫到跟前,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啊?”  孩子回答道:“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赚了二百文钱,放在了篮子里。刚才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儿热闹。结果往篮子里一
期刊
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去外地出差:有时在国内,有时去国外。每当爸爸回来,总会给我带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爸爸从日本给我带回来的剪刀。  这把剪刀可不一般,它是一把笔形剪刀。它的笔身是圆柱形的,从“笔帽”中抽出剪刀,剪刀就会自动弹开,用手握住剪刀的柄,就可以轻松地剪东西了。  剪刀的样式十分合我的心意。它的笔帽上有粉色的花纹,别有一派日本民間的风味,让人一看便知:这是日本产的。那淡淡的粉:
期刊
明末清初,有个名叫唐汝询的著名诗人,两只眼睛都看不见。  唐汝询生下来时也是个健全的人。他的家庭充满了书卷味,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3岁时他就开始跟着哥哥读书识字了。  不幸的是,他5岁的时候,突然得了天花,虽然经过医生的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两只明亮的眼睛却再也不明亮了,再也看不见书上的字和画了,再也看不到世上的一切了。  失明的小唐汝询痛苦极了,简直失去了再活下去的勇气。但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安定了
期刊
秋天是美丽优雅的,它如同一个飘飘欲仙的姑娘悄悄地来到了这里。  秋姑娘悄悄来到了树林中,树林中树叶的颜色多姿多彩,有翡翠般的绿色,有麦穗般的黄色,还有火焰般的红色。把树林装扮成七彩的天堂,随着阵阵秋风,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清晨,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射在树林中,犹如给树林镶上了亮闪闪的金边。  秋姑娘悄悄来到花海中,花海中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花正在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白的如
期刊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大余县,在章江河的上游,这儿风景优美,群山环绕,溪流潺潺。  出了大余县城约45公里,就来到了我的家乡河洞镇,映入眼帘的是延绵的大山,山与山之间有条弯弯的小溪。小溪的两岸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河岸边栽满了单竹、桃树、李树、油桐树、苦楝树……偶有一丛丛的荆棘,妈妈说那叫野蔷薇。苦楝树上结满了籽,我心爱的弹弓就不愁“弹药”不足了。  春天这儿鸟语花香,芳香四溢。春风拂过,一朵白花,一朵粉花
期刊
当你坐在椅子上听,会听见一切美好的声音:有春天蜜蜂采花的声音,有夏天蝉鸣的声音,有秋天落叶的声音,有冬天下雪的声音。它们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当你静下来,它们在你的脑海中回旋,会让你感受出它们的美妙。  我听过最好听的声音,是我自己吹长笛的声音。虽然没有那么熟练,也有错音,但我觉得很美妙,因为它们来自我自己的心灵。它的美是纯洁的,在我心中,它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它是我最自信的作品。这个声音:柔曼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