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校外科技教育事业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4年12月5日发出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科技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意见》将青少年列为科普工作的首位重点对象。有一位江西萍乡籍人士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校外科普教育战线上,至今虽已76岁,仍然担任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的职务,为宣传、推广这一运动而努力。他就是2005年70岁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10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的获得者黄懋广。
  战火洗礼 热心教育
  黄懋广于1936年1月3日在江西萍乡下埠马迹塘出生。1950年10月25日。他在萍乡中学念初中二年级时因表现出色,被挑选进入解放军通讯学校学习通讯技术。学习刚满一年的时候,他又被挑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讯兵,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1956年。在刚满20岁时,他回到祖国,在北京市宣武区少年之家担任国防体育组组长。当时我国对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国防体育教育刚刚起步。作为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通讯兵,他深感无线电技术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于是满怀热情地和老师们一起,牺牲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机关、部队等单位要来各种器材,在宣武区广泛开展国防体育活动,辅导学生们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和无线电工程知识。在黄懋广和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参加活动的热情也很高。那时公交车和自行车还不普遍,为了学习无线电通讯知识,不少学生不管家住多远,都步行来回。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们的技术得到很大
  ‘提高,不少同学考上了军事院校。新华社也一次便要走了10多名学生,其中有的还被派到境外分社工作,成为报务员业务骨干。上世纪60年代。黄懋广领导的国防体育组被评为“全国红旗单位”,他光荣地参加了文教群英会,还被授予“北京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国防部在宣武区少年之家召开了国防教育现场会,李达上将、张爱萍上将等首长到少年宫视察,对黄懋广他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肯定,这更加坚定了他为国防体育教育贡献力量的决心。
  “文化大革命”冲击了国防体育教育,使群众性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停止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刚刚恢复校外教育,黄懋广便决定首先开展无线电活动。有的老教练担心再挨整,劝他不要再搞了,但他认为,教育青少年,为国家培养国防科技后备人才,是自己的天职。为了避开单纯技术观点,他将学生带到农村,教学生学技术、学知识,到农户家中安装有线广播、修喇叭,培养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后,他和老师们又想方设法。尽量多招收学生利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星期六和星期天到少年宫学无线电技术,培养了一批无线电爱好者。
  争取帮助 艰苦奋斗
  1981年初,为了落实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关于建立青少年活动场地的决定,黄懋广受命负责筹建北京市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当时青少年科技馆的馆址打算设在宣武区的白纸坊少年之家。这里只有一座又黑又破的二层旧楼,楼内除了几张破烂不堪的桌椅,没有一张像样的工作台。上级也只给5000元的建馆资金。在这样的条件和资金情况下,能建设好一个较为理想的科技馆吗?黄懋广认为,“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困难很多,教育经费紧张,建馆应当靠自己和同事们的艰苦奋斗;“有为才有位”,只有做出了成绩,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他带领同事们自己动手清理环境。边筹建边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他们带着孩子们到空军部队实地学习,增长知识。这样的活动不要花一分钱,孩子们喜欢,家长们高兴,电台、广播进行了报道,扩大了影响。半年后,科技馆搬到北京小学东楼正式开馆。黄懋广和同事面向社会。请求有关单位领导关心对青少年的培养,给科技馆以支持。当他到北京市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请求帮助时,学校领导对他说:“我们认识20多年了,我了解你。你是一个搞事业的人。”他们给科技馆配置了全馆的桌椅板凳,并给了一些无线电设备。1984年,美国波音公司向中国赠送了两台业余电台,其中一台给了黄懋广领导的青少年科技馆。得到这一电台后,黄懋广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青少年业余电台。科技馆还得到了中国电子学会赠送的几十万元崭新的电子设备,接受了日本提供的价值几十万元的全套通讯设备和一些科研院校赠送的计算机及遥控设备等。
  黄懋广在馆长的工作岗位上十分注意言传身教,注重思想教育,以“团结、奋斗、开拓、奉献”为培训。团结教职员工,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他带领全馆同志开展了多种形式、多层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科普教育活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科普教育规律,寓思想教育于科技活动之中,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探讨科技活动与生产技术相结合、科技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的道路,逐步使科技馆成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指导中心。这“三个结合”“三个中心”已成为科技馆的特色,并取得优异成绩。10多年来,有百万人次的中小学生来馆参加各项活动,有600多名学员在国际、国内各项青少年比赛中获奖。其中国际奖4项,全国性奖70项,北京市市级奖600项。科技馆获得了“全国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校外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退而不休 老有所为
  1998年,黄懋广在年满62岁时,从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馆长的岗位上退休。但是,他退而不休,先是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协助筹建金鹏科技集团及百所科技示范学校,接着又担任了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的职务,同时还兼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无线电运动是科技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既可以培养意志,增长知识,又可以锻炼身体;参加者可以是四五岁的儿童,也可以是年近70岁的老年人。黄懋广是北京市中小学业余无线电运动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由他负责具体工作组建的北京市新一届无线电运动协会,2000年承办了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等5部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业余电台竞赛,承办了在北京召开的世界计算机大会中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竞赛。这两项竞赛工作都获得圆满成功,当时的国家总督学柳斌还为全国青少年业余电台竞赛题词:“自幼就有攀登梦长大立志兴中华。”2011年,他又组织40名优秀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北京市民防局成立民防通讯大队,使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为首都人民服务。   黄懋广认为,培养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无线电科技教师是开展无线电科技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关键: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获取信息,提高科学素质是无线电运动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年来,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协会曾组织10名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到法国进行无线电科技活动考察;对近千名教师进行了培训:每年都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的无线电竞赛。这些竞赛都在暑假举行,场地在山区,安全十分重要。黄懋广不顾酷暑,不怕疲劳,每次都亲临第一线,像年轻人一样,奔波在原野里。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努力,10多年来的每次活动都能圆满完成,并且从来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无线电活动得以广泛开展,被列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重点项目之一。他们还举办了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演练竞赛。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他亲自带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带着个人电台,奔赴四川。在地震灾区进行应急通讯演练活动,宣传组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把自己的爱好和所掌握的通讯技术报效祖国,北京市现在有4万多人参加无线电运动,有个人无线电台1万多个,是全国开展无线电活动最好的城市,多次受到国家有关单位的表彰。2005年。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协会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无线电运动先进单位”。
  心神愉快 不忘家乡
  或许是爱好和忙于无线电运动的缘故,黄懋广的身体显得十分健康。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白发很少,好像一位五六十岁的人。他说:“我现在还在从事无线电运动,觉得非常有意思。在野外和年轻人在一起,对自己的身心大有好处。无线电运动培养了许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我的很多学生在各行各业是搞无线电运动的骨干,他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来我们学会帮助工作,为培养新的无线电爱好者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如今。黄懋广除仍在不懈地从事无线电运动,还坚持锻炼身体,每天都要步行8000步。
  由于对科技教育的贡献,除了中央10单位授予的“突出贡献奖”外,黄懋广还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1984年)、全国校外科技教育表彰活动中的“终身荣誉奖”(2009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1995年)、“中国科技馆创业奖”以及其他许多光荣称号和荣誉。1995年5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在《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黄懋广十分热爱、关心家乡。他热情地帮助萍乡中学开展无线电运动。从2006年开始。他带领教练员到萍乡中学帮助培养出无线电热爱者40多人,帮助学校建立了无线电测向小组。2008年。他又帮助萍乡中学举办了“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东南分赛区)。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西等8个省、直辖市的20支代表队24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比赛分为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和老年组。这次竞赛不仅促进了无线电运动在江西的开展,而且提高了萍乡和江西的知名度。
  责编/木艮
其他文献
退休后,我告别了繁忙的工作,曾一度感到生活不适,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内心特别空虚。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退休后正在上老年大学的老区长。他向我介绍了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的情况,并将他的绘画作品供我欣赏。画中的鱼儿伴随亭亭玉立的荷花戏水的生动画面,如磁铁般吸引了我的眼球,激起了我对书画的极大兴趣。于是我怀揣着梦想来到景德镇老年大学报名书画班,成为了一名书画学员。  习书学画让我获得了无比的快乐
期刊
我珍藏了一封52年前来自苏联的俄文信,写信人是苏联姑娘尼娜·努达科娃。这封信不仅铭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亲密友谊。也伴随我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共同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那是1960年,我正在吉安高中(今吉安白鹭洲中学)读高二。一天,学校突然收到了一封从苏联寄来的俄文信,信封上写的收信人为吉安高中高二(3)班第4号(按点名册次序):而我正好是这班上的第4号。我们虽然那时候学的是俄语。但信中有些语句
期刊
清理废旧物品时,我无意中发现了几盒火柴。仿佛久违的老友一朝重逢,我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将其玩味再三,长时间难以释手。我打开其中的一盒,“哧”地一声擦亮了一根。摇曳的火苗像一朵鲜艳的小花,欢快地开放着。顷刻间,点燃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童年时,我热心于承包家里的星星小事。一年之间究竟要买多少次火柴,是无论如何记不清楚的。只记得有好几回,我不得不空手回家报告母亲:“钱不够,火柴又涨价了。”听了这话
期刊
近日,我接到孙媳的电话,说我的重孙(4岁多了)上了1年多的幼儿园还是很刁蛮、任性,老爱缠着大人不是要买玩的就是要买吃的,只要他看中的玩具就非买子有了过错,大人还设法护短。这样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懒惰、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的坏习气。  在我们身边,我常看到为人父母和做祖父母的对子孙娇惯、溺不可,否则大人休想离开。他酷爱玩装甲车之类的玩具,家里光装甲车玩具就有10余个,花了大人不少钱。平时进了超市,他
期刊
各设区市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直各单位:  为适应有关政策的变化,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11]192号),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调整了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明确了一次性抚恤金计发办法。现将该《通知》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西省民政厅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期刊
今年2月2日,由中华孔子学会、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影响中国2011年度道德人物”评选活动揭晓,萍乡市段华胜荣获“影响中国2011年度十大道德人物”称号。  义无反顾帮教忙  段老现住萍乡市八一街藕塘边社区,爱人没有工作,家庭收入微薄,生活拮据,甚至连一张席梦思床垫一直都舍不得买。可他帮扶、挽救失足人员却很大方。从1981年起。他怀着一颗善心,开始了长达31年的义务帮教,结识了30
期刊
春回大地  国画
期刊
“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记得这是多年前看的电影《刘三姐》里面,刘三姐和阿牛哥定情时候唱的山歌歌词,当时很为他们的真挚爱情而深深感动。  前不久,报载某地方的养老院有些老人相约,要健健康康地一起活到九十九岁,哪个都不能先走。顿时,一种久违了的感动又涌上心头。这是一种多么有意义的重大承诺!我不禁为这些老人的情谊而击掌欢欣。  要活到九十九岁,不只是需要良好的长寿基因
期刊
每天清晨和傍晚,在江西进贤县的公园、广场、小区大院,舞曲回旋,鼓声阵阵,有跳国标舞的、玩木兰扇的、扭秧歌的、打腰鼓的、拉二胡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扮靓了进贤城乡,彰显了社会的和谐、生活的祥和。家住岚湖社区的老干部章荣芳说:“自从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老年歌舞团,我的生活更加丰富了,身体也更好了!”  进贤县的社区文化活动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流行的木兰拳、木兰扇吸引了很多老年朋友参与。现为民和镇
期刊
1998年,罗幸泉转业到老干部局工作。14年寒来暑往,他带领他的团队默默耕耘,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老干部的赞誉。2011年,罗幸泉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  获取信任就要敢啃“硬骨头”  回首刚到老干部局工作时的情景。罗幸泉感慨万千。由于当时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尚未建立,各地各单位拖欠离休费、医药费现象严重。老干部情绪很大。面对这些,他暗下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以逐步取信于老干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