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实习基地是地方高校提高教育见习质量和提高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教育行政部门了解教育质量与强化监督管理的途径。教育实习基地作为准教师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场所,是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指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缺失、高校和中小学双方错误的观念、实习生自身的问题,导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出现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高校和中小学转变自己的观念、实习生严格要求自己等是解决相关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高校 教育实践基地 实习生
古人云:“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近几年来,教育实践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国家、学校和实习生职责,提出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范生综合实践的改革,加强教育实践的管理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各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属于综合性的实践工程,只有注入新的力量才能保证它长期稳定地实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对教育实践基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教育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宝鸡文理学院是陕西宝鸡唯一的一所高校,围绕周边建立起100余所教育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打造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平台,检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能否在以后的从教生活中独当一面[1]。宝鸡文理学院的实习分为学校统一安排和自主实习,学校统一将师范生分配到各个中小学,再由实践基地学校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安排实习生的工作,还有少部分师范生通过自己联系实习学校进行实习。在教育实习基地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宝鸡文理学院同样面临问题需要引起国家、高校与实践基地学校和师范生的重视。
(一)国家政策的缺失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实施的外在推动力,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出现法律概念的模糊和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的随意化问题,很难把握教育实践基地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第一,对高校和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责权没有以法律条文规范,造成高校和中小学职责不明。第二,教育实践基地未能在法律层面得到规范化,未能得到全省中小學教育实践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的鼓励和支持,也就是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缺乏法律程序的保障。第三,教育经费投入过少,导致教育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处于一种架空的间断状态。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造成教育实践基地实施困难。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未规定高校在选择教育教育实践基地的标准,导致所选的教育实践基地涵盖范围过广和参差不齐,不利于高校管理和组织[2],另一方面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规范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指导教师流于形式,未给实习生进行相关的实践与理论的指导。
(二)高校和中小学观念的偏离
首先是两者在教育观念上的失误。第一是高校办学理念落后,高校一味地坚持培养“听话”的师范生,导致师范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这些师范生的身上找不到创新的思维,看不到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更缺乏研究者的严谨态度。第二是中小学对高校所建设的教育实践基地的错误认识,认为高校才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只是辅助达到教育实践任务的附属者,这就说明中小学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实践对自身带来的反思。其次是高校所进行的扩招已严重超出实践基地的承受能力,毕业生和教育实践基地数目的悬殊给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带来麻烦,所谓的供不应求破坏了原本的秩序。最后是高校与实践基地在实践形式上比较单一,功能不显著,不能满足实习生实际需求和丰富实习生的教育实践体验,最终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效果,从而影响整体的实践质量,师范生没有开阔的视野是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的[3]。
(三)实习生自身的问题
实习生主观活动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成功的内因和关键要素,作为个体的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有或多或少的疑虑困扰着自身的发展。首先,实习生的理论功底并不是所想的“厚积薄发”。一些师范生在大学没有利用关键的学习期学习理论知识以武装自己,实习生缺乏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支撑,实习基地又怎会让实习生独当一面呢?加之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实习生不能胜任实习工作。同时高校多方面考虑学生在实践基地安全问题,缩减或者取消师范生的实践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很难做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部分实习生存在唯我独尊、唯我至上的错误观念,在实习基地不服从安排,妄自尊大,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自己作为一名实习生应有的谦虚求知的态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实习工作,导致实习效果不佳,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二、探索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对策
教育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是促进教育质量达标的重要途径。教育强调理论必须落实在教育实践教学中[4],只有在教育实践基地里摸滚打爬的教育者才能适应教育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实践基地、实习生三方都是制约教育实践基地长期稳定发展的因素
(一)寻求教育行政部门政策上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一种权威,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在发展的大方向上是指路的明灯,同时是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实施的外在推动力,促进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条文呈现给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避免搞教育的人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其负有的责任。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实践基地的筛选标准在教育法中明确制定出来,防止高校为了完成任务选取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学滥竽充数。高校认准某一中小学为实践基地,中小学应全力以赴地配合高校搞好实践基地建设任务。再者组织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习,使“双导师制”在法律上得到落实,开设实践基地的高校和中小学要安排熟悉中小学实际教学实践的指导教师驻校指导,不断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工作。还有在法律层面切实保障教育实践基地经费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师范生教育实习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满足完成实践任务的经济需要[5]。 (二)转变高校和中小学的观念
教育实践基地是“院校与院校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相关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合作”[6]。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以高校的地理位置向周边的中小学辐射建立的教育实践基地。针对高校在办学理念上的落后,从本质上改变现状,积极吸收先进的国内外教育思想,丰富高校师生的思想,办出有特色的高校。同时考虑实习学校的质量和类型,优先考虑重点学校和有代表的学校,以此优化实践过程,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而对于中小学学校错误的观念,应当积极宣扬建设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性,是双方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实践基地明确的责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为办好教育实践基地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和满腔的热血。高校在招生时考虑实践基地数量与师范生的比例要求,不求数量上的庞大,只求质量上的优越[7]。最后是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开发优质教育实践资源,拓宽教育是实践的渠道,积极探索遴选师范生到海外开展教育实践等多种实践形式,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优秀的实习生。
(三)实习生对自身的反思
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个优秀的實习生,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首先是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其次是外界提供给自己的优越条件。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素质达到一定的程度,教书育人的基本功会更扎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部分教师已经体会到理论对提升自己教育的积极作用。作为实习生更应该以丰富的理论基础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理论支撑自己的实习[8]。实习生在校期间就要多方面的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为自己实习工作或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实习生应端正态度,充分利用机会跟着指导教师学习。在实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实习生,需要更多的实践促进理论的转化;同时自己是一个学生,对于生活中、实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扰,要及时地寻找指导教师的帮助,让自己始终保持最好的态度实习。
参考文献:
[1]左光霞.论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职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7):44.
[2]马会婷.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1.
[3]黄蓉.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邱艳萍.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政府的视角[J].教育评论,2013(4):45-47.
[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
[6]周春燕.校地合作——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23-25.
[7]江家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5):64-65.
[8]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http: //www.moe.gov.cn.
关键词: 高校 教育实践基地 实习生
古人云:“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近几年来,教育实践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国家、学校和实习生职责,提出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范生综合实践的改革,加强教育实践的管理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各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属于综合性的实践工程,只有注入新的力量才能保证它长期稳定地实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对教育实践基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教育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宝鸡文理学院是陕西宝鸡唯一的一所高校,围绕周边建立起100余所教育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打造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平台,检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能否在以后的从教生活中独当一面[1]。宝鸡文理学院的实习分为学校统一安排和自主实习,学校统一将师范生分配到各个中小学,再由实践基地学校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安排实习生的工作,还有少部分师范生通过自己联系实习学校进行实习。在教育实习基地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宝鸡文理学院同样面临问题需要引起国家、高校与实践基地学校和师范生的重视。
(一)国家政策的缺失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实施的外在推动力,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出现法律概念的模糊和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的随意化问题,很难把握教育实践基地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第一,对高校和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责权没有以法律条文规范,造成高校和中小学职责不明。第二,教育实践基地未能在法律层面得到规范化,未能得到全省中小學教育实践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的鼓励和支持,也就是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缺乏法律程序的保障。第三,教育经费投入过少,导致教育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处于一种架空的间断状态。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造成教育实践基地实施困难。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未规定高校在选择教育教育实践基地的标准,导致所选的教育实践基地涵盖范围过广和参差不齐,不利于高校管理和组织[2],另一方面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规范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指导教师流于形式,未给实习生进行相关的实践与理论的指导。
(二)高校和中小学观念的偏离
首先是两者在教育观念上的失误。第一是高校办学理念落后,高校一味地坚持培养“听话”的师范生,导致师范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这些师范生的身上找不到创新的思维,看不到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更缺乏研究者的严谨态度。第二是中小学对高校所建设的教育实践基地的错误认识,认为高校才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只是辅助达到教育实践任务的附属者,这就说明中小学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实践对自身带来的反思。其次是高校所进行的扩招已严重超出实践基地的承受能力,毕业生和教育实践基地数目的悬殊给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带来麻烦,所谓的供不应求破坏了原本的秩序。最后是高校与实践基地在实践形式上比较单一,功能不显著,不能满足实习生实际需求和丰富实习生的教育实践体验,最终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效果,从而影响整体的实践质量,师范生没有开阔的视野是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的[3]。
(三)实习生自身的问题
实习生主观活动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成功的内因和关键要素,作为个体的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有或多或少的疑虑困扰着自身的发展。首先,实习生的理论功底并不是所想的“厚积薄发”。一些师范生在大学没有利用关键的学习期学习理论知识以武装自己,实习生缺乏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支撑,实习基地又怎会让实习生独当一面呢?加之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实习生不能胜任实习工作。同时高校多方面考虑学生在实践基地安全问题,缩减或者取消师范生的实践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很难做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部分实习生存在唯我独尊、唯我至上的错误观念,在实习基地不服从安排,妄自尊大,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自己作为一名实习生应有的谦虚求知的态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实习工作,导致实习效果不佳,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二、探索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对策
教育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是促进教育质量达标的重要途径。教育强调理论必须落实在教育实践教学中[4],只有在教育实践基地里摸滚打爬的教育者才能适应教育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实践基地、实习生三方都是制约教育实践基地长期稳定发展的因素
(一)寻求教育行政部门政策上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一种权威,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在发展的大方向上是指路的明灯,同时是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实施的外在推动力,促进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条文呈现给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避免搞教育的人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其负有的责任。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实践基地的筛选标准在教育法中明确制定出来,防止高校为了完成任务选取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学滥竽充数。高校认准某一中小学为实践基地,中小学应全力以赴地配合高校搞好实践基地建设任务。再者组织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习,使“双导师制”在法律上得到落实,开设实践基地的高校和中小学要安排熟悉中小学实际教学实践的指导教师驻校指导,不断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工作。还有在法律层面切实保障教育实践基地经费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师范生教育实习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满足完成实践任务的经济需要[5]。 (二)转变高校和中小学的观念
教育实践基地是“院校与院校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相关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合作”[6]。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以高校的地理位置向周边的中小学辐射建立的教育实践基地。针对高校在办学理念上的落后,从本质上改变现状,积极吸收先进的国内外教育思想,丰富高校师生的思想,办出有特色的高校。同时考虑实习学校的质量和类型,优先考虑重点学校和有代表的学校,以此优化实践过程,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而对于中小学学校错误的观念,应当积极宣扬建设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性,是双方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实践基地明确的责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为办好教育实践基地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和满腔的热血。高校在招生时考虑实践基地数量与师范生的比例要求,不求数量上的庞大,只求质量上的优越[7]。最后是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开发优质教育实践资源,拓宽教育是实践的渠道,积极探索遴选师范生到海外开展教育实践等多种实践形式,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优秀的实习生。
(三)实习生对自身的反思
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个优秀的實习生,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首先是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其次是外界提供给自己的优越条件。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素质达到一定的程度,教书育人的基本功会更扎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部分教师已经体会到理论对提升自己教育的积极作用。作为实习生更应该以丰富的理论基础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理论支撑自己的实习[8]。实习生在校期间就要多方面的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为自己实习工作或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实习生应端正态度,充分利用机会跟着指导教师学习。在实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实习生,需要更多的实践促进理论的转化;同时自己是一个学生,对于生活中、实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扰,要及时地寻找指导教师的帮助,让自己始终保持最好的态度实习。
参考文献:
[1]左光霞.论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职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7):44.
[2]马会婷.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1.
[3]黄蓉.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邱艳萍.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政府的视角[J].教育评论,2013(4):45-47.
[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
[6]周春燕.校地合作——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23-25.
[7]江家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5):64-65.
[8]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EB/OL].http: //www.moe.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