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看到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是忍不住细细品读,总觉得不好好读读这样的文章会辱没了这些个好词好句子,古人不是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可是,最近常常听孩子们朗读,发现一个个小脑袋晃头晃脑,读书如嚼蜡,声音倒是宏亮,却让人感觉“读者无心,听者劳心”。这样的朗读,读来有何意义呢?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出现重视写的训练而忽略读的训练。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我认为,在阅读中加强朗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荷花》《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阮恒在死亡的恐惧下,为了救朋友而甘心献血的美好品质。在《可贵的沉默》中,让学生们通过朗读感受到课文中孩子们因为没有回报父母的爱而深深自责、羞愧的心情。朗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能收到“教书育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学生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教师的范读感染学生
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几乎都给学生范读一遍课文,因为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特别像《金色的鱼钩》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老班长牺牲自己也要救两个小战士的高尚品质,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悲壮,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語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游子吟》这样的古诗时,却要学生掌握韵律节奏,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轻重缓急中,体会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深情。这样,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準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买木雕的少年》中的“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从朗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激动以及买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的友谊。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荷花》《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阮恒在死亡的恐惧下,为了救朋友而甘心献血的美好品质。在《可贵的沉默》中,让学生们通过朗读感受到课文中孩子们因为没有回报父母的爱而深深自责、羞愧的心情。朗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能收到“教书育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学生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教师的范读感染学生
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几乎都给学生范读一遍课文,因为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特别像《金色的鱼钩》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老班长牺牲自己也要救两个小战士的高尚品质,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悲壮,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語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游子吟》这样的古诗时,却要学生掌握韵律节奏,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轻重缓急中,体会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深情。这样,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準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买木雕的少年》中的“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从朗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激动以及买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的友谊。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