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泪,是情和爱的浓缩,是人们感情最真挚的表达。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这个不屈的民族落泪了。这是感动的眼泪。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忘我奉献,感动着天地,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这—刻,情浓于血的民族在这里大集结;这—刻,爱的暖流向着灾区挺进;这—刻,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私的付出温暖着灾区人民……
孕妇临盆!20名官兵抬走挡路货车
5月17日12时39分,救护车开始翻越酒家垭。此时,车上的孕妇牛山山羊水已破裂,马上就要生了。酒家垭是青川县通往广元城区的一座山梁,山高、弯多、路险,救灾车、捐赠车和志愿者的车辆,在不断落石的山路上缓慢蠕动。医护人员立即向过往的軍车发出求助信号。正在翻越酒家垭的济南军区某部,收到救助信息后,立即停下来,协助管制交通。然而,翻越山口后,意外又出现了:一辆客货两用车突然熄火,堵在一个弯道处,救护车队再次受阻。那辆熄火的货车拉着救灾物资,足足有2吨多重。“咋办?她马上就要生了!”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20名解放军战士从一辆军车上跳了下来。战士们高喊号子:“一、二、三,加油!”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将2吨货车抬着走了6米多远,被堵塞的山路恢复了畅通。(据华西都市报)
晕倒的战士也坚强
一名参与救援的战士,在接受四川电视台的采访时,激动地说完“我们8个小时才能到达,交通全部中断,我们的战士就从泥石流上搭着木板翻越过去……我们的给养也跟不上”之后,突然体力不支而休克倒地。记者们慌忙地找来水,忙着掐他的人中,周围的人一下子乱成一团,这一切被摄像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也就是这段从电视新闻角度来说非常“不专业”的画面,让无数守在电视屏幕前的人潸然泪下。一些人将这段视频冠以“世界上最感动人的时刻”之名到处转载。网上不少人大声疾呼:“我们的子弟兵太辛苦了,你们也是血肉之躯,也需要休息,也需要饮食!”
经过电话采访,我们得知这名战士叫易开红,是成空司令部直属工作处的一名四级士官。他说:“我没太大事,现在都恢复了。”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已经再次进入灾区。
(高 杰)
教授跪地手术,45分钟救回—条生命
5月16日13时26分,第三军医大学三个附属医院组成的医疗队到达理县米亚罗镇,突然脚下的公路开始颤抖,剧烈的摇晃让人站立不稳。紧接着是一声沉闷的巨响,前方的悬崖上腾起一股巨大的烟尘,接着是乱石滑落。“山塌了,快跑!”所有人都急忙打开车门,向后方奔跑撤退。
道路被塌方阻断,副院长孙汉军紧急收拢医疗队人员,搭起帐篷,开始抢救在塌方中受伤的伤员。第一个被抬进来的伤员是37岁的双流人刘建秋,他和成都通讯建设工程局的工友正在抢修光缆。满天星悬崖塌方时,一块铁饼大小的飞石击中他的右臂,他的臂骨当场被砸断,白花花的断骨刺破皮肉,支了出来,心跳出现停止,需要马上手术抢救。十几分钟后,手术帐篷搭建起来。由于条件所限,普外科教授王立明只能跪在地上为伤员做了手术。45分钟后,手术成功结束。满头大汗的王立明走出帐篷,脱掉手术服。就在十几米外的菜地里,刘建秋的工友们相互安慰:“没事儿,解放军的教授亲自给建秋做手术,建秋有救了!”
(颜 军)
废墟上的夫妻对白
5月17日晚,成都军嫂代秀珍率领8辆装满大米的救灾车队,前往平武平通镇。代秀珍是成都某食品商贸市场的董事长。在平通镇的废墟上,她巧遇到正在这里抢险救人的丈夫孙成军。孙成军是武警广安支队的副政委。
夫妻巧遇,除了惊讶,只有简单的几句对话:“这批大米,你们部队还是留一点儿。饿了,还是吃一口热饭吧。”“这里危险。你赶紧走,我万一光荣了,总有一个人带娃娃。”“我还想收养几个孤儿,忙完了你带几个娃娃回家。”“你啊,是菩萨心肠。” (据新华社)
“快把大爷放在我身上!”
陡峭的山路上,由余震带来的山体滑坡还时有发生,刚刚清理出来的道路又重新被堵了起来,路的另一侧全是万丈深渊和湍急河水。济南军区某旅“沙家浜连”的官兵们,终于到了2800多米高的龙门山深处,他们已连续救人两天两夜。
官兵们从废墟中救出的十几名幸存群众,大部分是老年人,行动十分不便。在一段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泥泞山路上,战士们背着或抬着老人都无法前行。这时,一级士官成文学干脆自己躺在地上,说:“快把大爷放在我身上!”成文学把老人抱在怀里,然后让两名战友用背包绳拉着他一点一点往下滑行。通过湍急的河水时,连长元春带领几名队员跳进水中,用肩膀顶住桥木,防止朽烂的桥木断裂。就这样,经过60多公里、12个小时的艰苦接力,官兵们利用竹竿、椅子、编织袋、背包绳,甚至自己的身体,将十几位幸存群众安全送到山下。(司伟宽 方栋波 王宇)
“别管我,先去救其他人!”
5月16日凌晨5时,余震仍不时发生,不断有山体滑坡,由几支医疗队新组建的10人 “尖刀班”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前行。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医疗队长高天君在提醒路上的老乡注意安全时,自己却突然一脚踩空,一个塌陷的地洞就在他脚下。高天君抓住队友的胳膊试图站起来,脚刚一离地,就感到钻心的疼,又摔倒在地上。
“你们先走吧,别管我,”高天君说,“先去救其他人!” 山体还在滑坡,碎石和泥土倏倏地往下掉,高天君一个人待在这里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高天君明白自己处境的危险,但如果此时为自己耽搁了,将可能错过挽救幸存生命的最佳时机。高天君和队友们约定,如果可能,派人两个小时后来看他,如果他安全撤离,就用石头压一个口罩放在那里。“如果没有,就说明我遇难了。”高天君平静地对队员交代说。高天君是幸运的。武警成都指挥学院的战士从灾区撤回时,将困在山上半个多小时的高天君救起。(据中国青年报)
官兵冒雨手刨碎石救出一老一小
5月14日凌晨,什邡市一堆坍塌的废墟中,搜救工作还在紧张进行。这里是东器主机分厂的家属区,一栋6层高的宿舍楼垮塌。下午4时,救援队员从狭小的缝隙间看到,两块倒塌水泥板形成的夹角里,一个老人怀抱一个婴儿蜷缩在里面。为了不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救援队员冒着倾盆大雨手刨碎石。倾斜的水泥板摇摇欲坠,大家用绳子和木头将其固定。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奋战,晚上11时,救援官兵终于打通“生命通道”。“决看看孩子!”受伤的老人从怀中将婴儿小心翼翼地递给消防官兵。 “还活着!”现场响起欢呼声。随后,婴儿被紧急送上救护车。10分钟后,老人被抬出。这个婴儿叫沈天琦,5月2日刚满一岁,而死死保护她56个小时的老年人是她的外婆。(据新京报)
新郎“缺席”的婚礼
5月16日18时,在四川成都抗震灾区的一 个简陋就餐点。南京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司启富动情地向官兵宣布:今天是直升机飞行员饶新的新婚大喜日子,为了救援灾区群众,他和新婚妻子及家人商议后,决定婚礼照常举行,自己则随队千里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15日凌晨3时30分,正在休假的饶新接到了部队通知。得此消息,新娘邱媛媛内心虽然十分复杂,却仍和母亲为饶新收拾好行囊。16日,邱媛媛从南京婚礼现场给饶新打电话:“你要完成好任务,也要照顾好自己,我和爸爸妈妈都等待你凯旋。”饶新请新娘转达对亲友来宾的感谢,并对妻子的理解深表感谢。激动的新娘哽咽着说:“这些天来,我每天都在关注着灾区救援的进展情况,你到灾区去执行任务,把我和灾区连得更紧了。我一直在想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在这个终身难忘的日子里,我以咱俩的名义向灾区群众捐献了两万元钱……”(据中国青年报)
像对待生者那样对待死难者
5月15日天刚亮,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的300名技术骨干带着大型机械设备和轻型机械工具,来到北川国税局大楼的废墟下。经过21个小时的挖掘,官兵们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下面还有一堆人!”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的王新华说。通过生命探测仪探测,废墟下已经没有生命存在。这时,团政委孙乐说:“继续挖!我们要向对待生者那样对待他们,我们要给他们的亲人一个安慰。”
水泥板被一寸寸切开,钢筋被一根根剪断。楼层终于被打通。一位遇难者的头部露了出来,但身体仍被斜卡在楼板下。战士们戴着口罩,含着眼泪用液压镐打磨,生怕损伤了遇难者的遗体……经过救援官兵细心挖掘,遇难者遗体终于被抬了出来。随行的军医对每一具遗体进行清洗后,小心地放进袋中,全体官兵脱帽向死者默哀。(王永孝)
一封感人的求助帖子
即将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的驻贵州某部军官冯勇,因无法分身搭救身处江油市怀孕7个月的妻子王琢,情急之下在网上留下求助帖子:“我是一名军人,部队现在待命准备去四川汶川救灾,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救灾,我老婆就在江油,已怀有7个月身孕……”他在帖子里一再强调,只有一个要求,“希望在江油的老乡也能给她带点吃的,哪怕一瓶矿泉水也行,她叫王琢,是老师”。
随后的几十个小时内,数十万计的网友转帖,并联系江油警方、托在江油的朋友帮助寻找,发起一场“拯救军嫂”行动。大家终于在江油市明月新城路口一根水泥管内找到了王琢。但王琢却不搬进帐篷。她说,那么多比她还困难的灾民需要帐篷,帐篷又很紧张,不能给政府添麻烦。在网友和政府的帮助下,她已与丈夫联系上了,丈夫嘱咐她一定要感谢大家,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据新浪网)
救灾前线的生日祝福
5月17日中午,正在什邡救灾的武警成都支队警通中队战士明正华,接到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电话:“生日快乐,你辛苦了。” 听到记者的祝福,明正华非常诧异,他没有想到会在救灾前线收到20岁的生日祝福。“其实今天是你妈妈委托我们的,她还给你写了一封信。”原来,明正华的母亲几天前委托报社找到正在一线救灾的儿子,并送上生日祝福和问候。电话那头,明正华突然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一定转告我妈妈,我很好,请她放心。我很想家,但是我会坚持在这里抢险救灾,任务完成后我就回去看她。”明正华还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什邡红白镇搬运救灾物资,还没来得及吃饭,前几天一直在抢救伤员。每天吃的都是饼干、方便面,偶尔有盒饭吃就觉得很开心。
(据华西都市报)
“同志们还等什么。用手刨啊”
5月15日凌晨,武警水电总队驻蓉某部抢险车队安全穿过了龙池隧道。可是前行不到百米,前方道路被一座高达200余米的滑坡山体拦腰截断。要想完全清除这些滑坡面,需要数天时间。在抢险车队心急如焚之际,据一位当地药农说,在龙池公路的下方,还有一条废弃的旧路基,可通往汶川县龙池镇。但是,旧路地处陡坡,非常窄,平时只能允许摩托车通过。现场技术专家组立刻决定尝试着对旧路基进行拓宽、加固,强行向龙池镇进发。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当地的土质特别松软,挖掘机一挖,两侧的泥土就会再次回填,导致整个掘路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同志们,还等什么,用手刨啊!”随着一声大吼,武警水电总队驻蓉某部的干部带头跳到松软的旧路基上,用手刨去不断滑落的泥土。这时,除操作机械的战士外,其余30多名武警官兵也纷纷跳进路基坑里,在挖掘机后面不断用手清理着滑落到路基上的泥石。很多人的手指被磨得流血了,但没有人吭过一声。抢险队员终于掘出了一条通往龙池镇、长约2公里的“之”字形简单公路,为救援车辆进入龙池镇,打通了障碍。(据北京晚报)
三天说了两句话
在武警成都指挥学院救灾官兵中有一对父子兵在一线救人。父亲马平安是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副院长,负责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中医院、新建小學等救灾点武警系统的总指挥。儿子马昊是该学院毕业队的学员,奋战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救灾第一线。5月15日上午,马平安和马昊双双回到营地,马平安这才知道儿子也在新建小学救灾。在灾区救援三天了,父子俩才第一次见面。见面后,马平安第一句话便问儿子,“怎么样?”马昊淡淡回答:“还可以。”来不及说第二句话,马平安急忙赶去中医院救灾现场,父子俩又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据华西都市报)
新婚夫妻“蜜月”在救灾一线
青林是西藏山南军分区有线一连指导员,他的新婚妻子武英是解放军41医院传染科护师。青林和武英5月11日在德阳市家里举行婚礼。5月12日地震发生后,青林和武英立即组织周围受灾群众撤离,然后直接赶到德阳市民政局报名参加抗震救灾。得知他们是军人后,民政局立即安排这对新人参加德阳市人民医院的紧急救援,武英负责受伤群众的医疗护理,而青林则被安排搬运伤员。在医院抢救室,青林抬着重伤员每天不下50趟往返于一楼至五楼间,他和妻子武英一直连续奋战在医院。
(李思琦闫立兵)
“生命牵引线”
“他们是最值得尊重的人,在乱石丛中,激流险滩上,勇敢地救援了不少灾民。”刚从清平转移出来的工人胡嵘说。他是5月16日在清平乡的云湖森林公园遇到“乌蒙铁军”的。当时,他带着母亲和孩子,正在乱石丛中艰难地行走,前方的道路几乎被乱石堵死,而清平山和天池山两山合围堵塞绵远河河谷后,河水正迅速上涨,差不多有一人深了,徒步转移居民根本无法穿过。
危急时刻,“乌蒙铁军”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跳下河中,河水很快淹到他们的腰身。在水中,战士们手拉着手,用随身携带的钢丝绳,在河谷中搭起一条“生命牵引线”。余下的战士们则带领老百姓跳下河,扶着钢丝绳涉水通过。“我牵着母亲,背着孩子根本无法趟水过河。一名战士二话不说,背起我的孩子就 往前走,另一名战士则背起我的母亲。”讲到这里时,胡嵘的眼角湿润了。他说,没有“乌蒙铁军”的帮助,他和家人不可能走出险地。
(据华西都市报)
6旬专家徒步背药品进山
安县地震后,茶坪乡因唯一通道被移体垮塌的两座山闭合无法通行,极度困难,缺少食品、盐、帐篷等,还有大批没转移的受伤群众。解放军某部突击人员克服困难进入茶坪,当地干部群众也积极开展自救。但伤员数量庞大,抢险突击队员轮番上阵,以惊人毅力将一箱箱药品翻山越岭送到茶坪。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专家组也奔赴茶坪。“那里很多伤者是骨折,很严重,我得亲自上去。”已年过6旬的国内顶级骨科专家张春才很是着急。“上面太危险,还是由我们去救伤员吧。”陪同人员纷纷劝说。张春才很坚定,说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必须马上走到伤员面前,帮助他们克服痛苦。“我去年还上过唐古拉山垭口,这点山路难不倒我,不就是8个小时嘛。”张春才说完,背上几十公斤重的医疗包,一行9人开始徒步进山。
(據华西都市报)
一块带血的纱布
蔡剑是成空雷达某部的一名士官,参加抗震救灾前刚做完外科手术,一直在部队里休养。但从5月12日下午开始,他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5月13日部队接到搜救任务,跑步前往100多公里外的一个灾区救援。行进途中,指导员发现扛着铁镐、穿着雨衣的蔡剑一直落后,而且总是报告去厕所。经过另一个武警部队战斗点时,他还向那里的官兵要什么东西。
指导员跑到蔡剑的身旁命令说:“灾区的救援任务这么急,你赶快跟上,而且谁允许你私自向兄弟部队要东西的?”蔡剑一声不吭,紧咬着牙,加快了步伐。在他转身的时候,指导员发现他的雨衣后面沾满了鲜血。指导员当即命令他停止前进。不得已,蔡剑把实情告诉指导员:“12日搬完石头,我的手术伤口裂开了,出了很多血,我担心你们知道后不让我参战,就一直用纱布堵着伤口。今天跑步急行军,伤口疼得厉害,出了很多血,我只好以上厕所的名义用纱布擦。刚才遇见兄弟部队,想要块止血棉,没想到被你发现了。”
(据新华社)
4米软管送食给被埋群众
5月18日下午,救援官兵发现了被埋145个小时的沈培云。没有水喝、没有东西吃,由于脱水,此时的他已经很虚弱。为了保证沈培云能保住性命,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教授杨占宇等4名医生来到现场。“我下去跟他谈谈。”杨占宇主动提出要亲自下去鼓励沈培云。在消防队员的帮助下,他进入废墟巷道里面。“你脚能动吗?”“下面麻了,不能动,只有手能动。”沈培云微弱的声音让杨占宇心里很难受。他发现此时的沈培云脸上、眼睛里、头发上、嘴里已经全是泥土,杨占宇帮他把嘴里的泥土抠出来,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营养液管子递给他。一滴滴救命的营养液,顺着一根4米多长的软管,流进了沈培云的嘴里。(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 李 芸
孕妇临盆!20名官兵抬走挡路货车
5月17日12时39分,救护车开始翻越酒家垭。此时,车上的孕妇牛山山羊水已破裂,马上就要生了。酒家垭是青川县通往广元城区的一座山梁,山高、弯多、路险,救灾车、捐赠车和志愿者的车辆,在不断落石的山路上缓慢蠕动。医护人员立即向过往的軍车发出求助信号。正在翻越酒家垭的济南军区某部,收到救助信息后,立即停下来,协助管制交通。然而,翻越山口后,意外又出现了:一辆客货两用车突然熄火,堵在一个弯道处,救护车队再次受阻。那辆熄火的货车拉着救灾物资,足足有2吨多重。“咋办?她马上就要生了!”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20名解放军战士从一辆军车上跳了下来。战士们高喊号子:“一、二、三,加油!”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将2吨货车抬着走了6米多远,被堵塞的山路恢复了畅通。(据华西都市报)
晕倒的战士也坚强
一名参与救援的战士,在接受四川电视台的采访时,激动地说完“我们8个小时才能到达,交通全部中断,我们的战士就从泥石流上搭着木板翻越过去……我们的给养也跟不上”之后,突然体力不支而休克倒地。记者们慌忙地找来水,忙着掐他的人中,周围的人一下子乱成一团,这一切被摄像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也就是这段从电视新闻角度来说非常“不专业”的画面,让无数守在电视屏幕前的人潸然泪下。一些人将这段视频冠以“世界上最感动人的时刻”之名到处转载。网上不少人大声疾呼:“我们的子弟兵太辛苦了,你们也是血肉之躯,也需要休息,也需要饮食!”
经过电话采访,我们得知这名战士叫易开红,是成空司令部直属工作处的一名四级士官。他说:“我没太大事,现在都恢复了。”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已经再次进入灾区。
(高 杰)
教授跪地手术,45分钟救回—条生命
5月16日13时26分,第三军医大学三个附属医院组成的医疗队到达理县米亚罗镇,突然脚下的公路开始颤抖,剧烈的摇晃让人站立不稳。紧接着是一声沉闷的巨响,前方的悬崖上腾起一股巨大的烟尘,接着是乱石滑落。“山塌了,快跑!”所有人都急忙打开车门,向后方奔跑撤退。
道路被塌方阻断,副院长孙汉军紧急收拢医疗队人员,搭起帐篷,开始抢救在塌方中受伤的伤员。第一个被抬进来的伤员是37岁的双流人刘建秋,他和成都通讯建设工程局的工友正在抢修光缆。满天星悬崖塌方时,一块铁饼大小的飞石击中他的右臂,他的臂骨当场被砸断,白花花的断骨刺破皮肉,支了出来,心跳出现停止,需要马上手术抢救。十几分钟后,手术帐篷搭建起来。由于条件所限,普外科教授王立明只能跪在地上为伤员做了手术。45分钟后,手术成功结束。满头大汗的王立明走出帐篷,脱掉手术服。就在十几米外的菜地里,刘建秋的工友们相互安慰:“没事儿,解放军的教授亲自给建秋做手术,建秋有救了!”
(颜 军)
废墟上的夫妻对白
5月17日晚,成都军嫂代秀珍率领8辆装满大米的救灾车队,前往平武平通镇。代秀珍是成都某食品商贸市场的董事长。在平通镇的废墟上,她巧遇到正在这里抢险救人的丈夫孙成军。孙成军是武警广安支队的副政委。
夫妻巧遇,除了惊讶,只有简单的几句对话:“这批大米,你们部队还是留一点儿。饿了,还是吃一口热饭吧。”“这里危险。你赶紧走,我万一光荣了,总有一个人带娃娃。”“我还想收养几个孤儿,忙完了你带几个娃娃回家。”“你啊,是菩萨心肠。” (据新华社)
“快把大爷放在我身上!”
陡峭的山路上,由余震带来的山体滑坡还时有发生,刚刚清理出来的道路又重新被堵了起来,路的另一侧全是万丈深渊和湍急河水。济南军区某旅“沙家浜连”的官兵们,终于到了2800多米高的龙门山深处,他们已连续救人两天两夜。
官兵们从废墟中救出的十几名幸存群众,大部分是老年人,行动十分不便。在一段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泥泞山路上,战士们背着或抬着老人都无法前行。这时,一级士官成文学干脆自己躺在地上,说:“快把大爷放在我身上!”成文学把老人抱在怀里,然后让两名战友用背包绳拉着他一点一点往下滑行。通过湍急的河水时,连长元春带领几名队员跳进水中,用肩膀顶住桥木,防止朽烂的桥木断裂。就这样,经过60多公里、12个小时的艰苦接力,官兵们利用竹竿、椅子、编织袋、背包绳,甚至自己的身体,将十几位幸存群众安全送到山下。(司伟宽 方栋波 王宇)
“别管我,先去救其他人!”
5月16日凌晨5时,余震仍不时发生,不断有山体滑坡,由几支医疗队新组建的10人 “尖刀班”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前行。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医疗队长高天君在提醒路上的老乡注意安全时,自己却突然一脚踩空,一个塌陷的地洞就在他脚下。高天君抓住队友的胳膊试图站起来,脚刚一离地,就感到钻心的疼,又摔倒在地上。
“你们先走吧,别管我,”高天君说,“先去救其他人!” 山体还在滑坡,碎石和泥土倏倏地往下掉,高天君一个人待在这里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高天君明白自己处境的危险,但如果此时为自己耽搁了,将可能错过挽救幸存生命的最佳时机。高天君和队友们约定,如果可能,派人两个小时后来看他,如果他安全撤离,就用石头压一个口罩放在那里。“如果没有,就说明我遇难了。”高天君平静地对队员交代说。高天君是幸运的。武警成都指挥学院的战士从灾区撤回时,将困在山上半个多小时的高天君救起。(据中国青年报)
官兵冒雨手刨碎石救出一老一小
5月14日凌晨,什邡市一堆坍塌的废墟中,搜救工作还在紧张进行。这里是东器主机分厂的家属区,一栋6层高的宿舍楼垮塌。下午4时,救援队员从狭小的缝隙间看到,两块倒塌水泥板形成的夹角里,一个老人怀抱一个婴儿蜷缩在里面。为了不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救援队员冒着倾盆大雨手刨碎石。倾斜的水泥板摇摇欲坠,大家用绳子和木头将其固定。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奋战,晚上11时,救援官兵终于打通“生命通道”。“决看看孩子!”受伤的老人从怀中将婴儿小心翼翼地递给消防官兵。 “还活着!”现场响起欢呼声。随后,婴儿被紧急送上救护车。10分钟后,老人被抬出。这个婴儿叫沈天琦,5月2日刚满一岁,而死死保护她56个小时的老年人是她的外婆。(据新京报)
新郎“缺席”的婚礼
5月16日18时,在四川成都抗震灾区的一 个简陋就餐点。南京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司启富动情地向官兵宣布:今天是直升机飞行员饶新的新婚大喜日子,为了救援灾区群众,他和新婚妻子及家人商议后,决定婚礼照常举行,自己则随队千里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15日凌晨3时30分,正在休假的饶新接到了部队通知。得此消息,新娘邱媛媛内心虽然十分复杂,却仍和母亲为饶新收拾好行囊。16日,邱媛媛从南京婚礼现场给饶新打电话:“你要完成好任务,也要照顾好自己,我和爸爸妈妈都等待你凯旋。”饶新请新娘转达对亲友来宾的感谢,并对妻子的理解深表感谢。激动的新娘哽咽着说:“这些天来,我每天都在关注着灾区救援的进展情况,你到灾区去执行任务,把我和灾区连得更紧了。我一直在想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在这个终身难忘的日子里,我以咱俩的名义向灾区群众捐献了两万元钱……”(据中国青年报)
像对待生者那样对待死难者
5月15日天刚亮,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的300名技术骨干带着大型机械设备和轻型机械工具,来到北川国税局大楼的废墟下。经过21个小时的挖掘,官兵们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下面还有一堆人!”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的王新华说。通过生命探测仪探测,废墟下已经没有生命存在。这时,团政委孙乐说:“继续挖!我们要向对待生者那样对待他们,我们要给他们的亲人一个安慰。”
水泥板被一寸寸切开,钢筋被一根根剪断。楼层终于被打通。一位遇难者的头部露了出来,但身体仍被斜卡在楼板下。战士们戴着口罩,含着眼泪用液压镐打磨,生怕损伤了遇难者的遗体……经过救援官兵细心挖掘,遇难者遗体终于被抬了出来。随行的军医对每一具遗体进行清洗后,小心地放进袋中,全体官兵脱帽向死者默哀。(王永孝)
一封感人的求助帖子
即将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的驻贵州某部军官冯勇,因无法分身搭救身处江油市怀孕7个月的妻子王琢,情急之下在网上留下求助帖子:“我是一名军人,部队现在待命准备去四川汶川救灾,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救灾,我老婆就在江油,已怀有7个月身孕……”他在帖子里一再强调,只有一个要求,“希望在江油的老乡也能给她带点吃的,哪怕一瓶矿泉水也行,她叫王琢,是老师”。
随后的几十个小时内,数十万计的网友转帖,并联系江油警方、托在江油的朋友帮助寻找,发起一场“拯救军嫂”行动。大家终于在江油市明月新城路口一根水泥管内找到了王琢。但王琢却不搬进帐篷。她说,那么多比她还困难的灾民需要帐篷,帐篷又很紧张,不能给政府添麻烦。在网友和政府的帮助下,她已与丈夫联系上了,丈夫嘱咐她一定要感谢大家,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据新浪网)
救灾前线的生日祝福
5月17日中午,正在什邡救灾的武警成都支队警通中队战士明正华,接到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电话:“生日快乐,你辛苦了。” 听到记者的祝福,明正华非常诧异,他没有想到会在救灾前线收到20岁的生日祝福。“其实今天是你妈妈委托我们的,她还给你写了一封信。”原来,明正华的母亲几天前委托报社找到正在一线救灾的儿子,并送上生日祝福和问候。电话那头,明正华突然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一定转告我妈妈,我很好,请她放心。我很想家,但是我会坚持在这里抢险救灾,任务完成后我就回去看她。”明正华还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什邡红白镇搬运救灾物资,还没来得及吃饭,前几天一直在抢救伤员。每天吃的都是饼干、方便面,偶尔有盒饭吃就觉得很开心。
(据华西都市报)
“同志们还等什么。用手刨啊”
5月15日凌晨,武警水电总队驻蓉某部抢险车队安全穿过了龙池隧道。可是前行不到百米,前方道路被一座高达200余米的滑坡山体拦腰截断。要想完全清除这些滑坡面,需要数天时间。在抢险车队心急如焚之际,据一位当地药农说,在龙池公路的下方,还有一条废弃的旧路基,可通往汶川县龙池镇。但是,旧路地处陡坡,非常窄,平时只能允许摩托车通过。现场技术专家组立刻决定尝试着对旧路基进行拓宽、加固,强行向龙池镇进发。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当地的土质特别松软,挖掘机一挖,两侧的泥土就会再次回填,导致整个掘路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同志们,还等什么,用手刨啊!”随着一声大吼,武警水电总队驻蓉某部的干部带头跳到松软的旧路基上,用手刨去不断滑落的泥土。这时,除操作机械的战士外,其余30多名武警官兵也纷纷跳进路基坑里,在挖掘机后面不断用手清理着滑落到路基上的泥石。很多人的手指被磨得流血了,但没有人吭过一声。抢险队员终于掘出了一条通往龙池镇、长约2公里的“之”字形简单公路,为救援车辆进入龙池镇,打通了障碍。(据北京晚报)
三天说了两句话
在武警成都指挥学院救灾官兵中有一对父子兵在一线救人。父亲马平安是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副院长,负责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中医院、新建小學等救灾点武警系统的总指挥。儿子马昊是该学院毕业队的学员,奋战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救灾第一线。5月15日上午,马平安和马昊双双回到营地,马平安这才知道儿子也在新建小学救灾。在灾区救援三天了,父子俩才第一次见面。见面后,马平安第一句话便问儿子,“怎么样?”马昊淡淡回答:“还可以。”来不及说第二句话,马平安急忙赶去中医院救灾现场,父子俩又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据华西都市报)
新婚夫妻“蜜月”在救灾一线
青林是西藏山南军分区有线一连指导员,他的新婚妻子武英是解放军41医院传染科护师。青林和武英5月11日在德阳市家里举行婚礼。5月12日地震发生后,青林和武英立即组织周围受灾群众撤离,然后直接赶到德阳市民政局报名参加抗震救灾。得知他们是军人后,民政局立即安排这对新人参加德阳市人民医院的紧急救援,武英负责受伤群众的医疗护理,而青林则被安排搬运伤员。在医院抢救室,青林抬着重伤员每天不下50趟往返于一楼至五楼间,他和妻子武英一直连续奋战在医院。
(李思琦闫立兵)
“生命牵引线”
“他们是最值得尊重的人,在乱石丛中,激流险滩上,勇敢地救援了不少灾民。”刚从清平转移出来的工人胡嵘说。他是5月16日在清平乡的云湖森林公园遇到“乌蒙铁军”的。当时,他带着母亲和孩子,正在乱石丛中艰难地行走,前方的道路几乎被乱石堵死,而清平山和天池山两山合围堵塞绵远河河谷后,河水正迅速上涨,差不多有一人深了,徒步转移居民根本无法穿过。
危急时刻,“乌蒙铁军”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跳下河中,河水很快淹到他们的腰身。在水中,战士们手拉着手,用随身携带的钢丝绳,在河谷中搭起一条“生命牵引线”。余下的战士们则带领老百姓跳下河,扶着钢丝绳涉水通过。“我牵着母亲,背着孩子根本无法趟水过河。一名战士二话不说,背起我的孩子就 往前走,另一名战士则背起我的母亲。”讲到这里时,胡嵘的眼角湿润了。他说,没有“乌蒙铁军”的帮助,他和家人不可能走出险地。
(据华西都市报)
6旬专家徒步背药品进山
安县地震后,茶坪乡因唯一通道被移体垮塌的两座山闭合无法通行,极度困难,缺少食品、盐、帐篷等,还有大批没转移的受伤群众。解放军某部突击人员克服困难进入茶坪,当地干部群众也积极开展自救。但伤员数量庞大,抢险突击队员轮番上阵,以惊人毅力将一箱箱药品翻山越岭送到茶坪。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专家组也奔赴茶坪。“那里很多伤者是骨折,很严重,我得亲自上去。”已年过6旬的国内顶级骨科专家张春才很是着急。“上面太危险,还是由我们去救伤员吧。”陪同人员纷纷劝说。张春才很坚定,说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必须马上走到伤员面前,帮助他们克服痛苦。“我去年还上过唐古拉山垭口,这点山路难不倒我,不就是8个小时嘛。”张春才说完,背上几十公斤重的医疗包,一行9人开始徒步进山。
(據华西都市报)
一块带血的纱布
蔡剑是成空雷达某部的一名士官,参加抗震救灾前刚做完外科手术,一直在部队里休养。但从5月12日下午开始,他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5月13日部队接到搜救任务,跑步前往100多公里外的一个灾区救援。行进途中,指导员发现扛着铁镐、穿着雨衣的蔡剑一直落后,而且总是报告去厕所。经过另一个武警部队战斗点时,他还向那里的官兵要什么东西。
指导员跑到蔡剑的身旁命令说:“灾区的救援任务这么急,你赶快跟上,而且谁允许你私自向兄弟部队要东西的?”蔡剑一声不吭,紧咬着牙,加快了步伐。在他转身的时候,指导员发现他的雨衣后面沾满了鲜血。指导员当即命令他停止前进。不得已,蔡剑把实情告诉指导员:“12日搬完石头,我的手术伤口裂开了,出了很多血,我担心你们知道后不让我参战,就一直用纱布堵着伤口。今天跑步急行军,伤口疼得厉害,出了很多血,我只好以上厕所的名义用纱布擦。刚才遇见兄弟部队,想要块止血棉,没想到被你发现了。”
(据新华社)
4米软管送食给被埋群众
5月18日下午,救援官兵发现了被埋145个小时的沈培云。没有水喝、没有东西吃,由于脱水,此时的他已经很虚弱。为了保证沈培云能保住性命,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教授杨占宇等4名医生来到现场。“我下去跟他谈谈。”杨占宇主动提出要亲自下去鼓励沈培云。在消防队员的帮助下,他进入废墟巷道里面。“你脚能动吗?”“下面麻了,不能动,只有手能动。”沈培云微弱的声音让杨占宇心里很难受。他发现此时的沈培云脸上、眼睛里、头发上、嘴里已经全是泥土,杨占宇帮他把嘴里的泥土抠出来,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营养液管子递给他。一滴滴救命的营养液,顺着一根4米多长的软管,流进了沈培云的嘴里。(据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 李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