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历史风云 见证沧桑巨变(《红色警卫》)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1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辛格的神秘之旅
  
  听到这个名字,接待组的人感到吃惊/基辛格称病临时取消了巴方准备的有90位高级官员作陪的晚宴/连美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法兰也被蒙在鼓里/一条本来会震惊世界的新闻,在值班编辑手里报废了
  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中美两方的人员,挪动到一张小桌旁,围坐在一起。开始时,双方都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气氛显得十分紧张。美方的两个特工更是如临大敌,他们都用手铐把自己的手锁在黑色文件包的提手上,中方的人员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后来,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这两个特工在登机前才刚刚知道要做一次神秘之行。
  相互致意后,基辛格对唐闻生说:“很高兴能见到南茜·唐。”听到这个名字,接待组的人感到吃惊。唐闻生立刻解释说,这是她在美国时的名字。显然,美方得悉中方人员姓名后,已通过有关方面,了解了相关情况。
  基辛格很善于调节气氛,他开玩笑说唐闻生可以竞选美国总统,而他自己则没有资格,因为唐闻生出生在美国,而他不是。在座的人都被他逗笑了。
  
  章文晋问起了基辛格在巴基斯坦装病的情况,基辛格便讲了他如何患了“轻微胃失调”,临时取消了巴方准备的有几位高级官员作陪的晚宴,宣布要到叶海亚·汗总统纳蒂亚加利别墅休养,然后一支乔装的车队招摇过市……
  “我这次去中国很秘密,谁都不知道,早上起床我连警卫都没有告诉。一会儿,他可能会因为找不到主人而急坏的。不过不要紧,巴基斯坦人会告诉他,说我到总统府去了。”基辛格继续着诙谐的故事,笑声再次洋溢在机舱。
  也许是为了表示正式吧,章文晋虽精通英文,但谈话时还是通过唐闻生翻译。基辛格告诉章文晋,他此行的目的是宣告美中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最好首先就整个国际形势取得一致看法。章文晋表示,周总理准备就广泛的问题与他交换意见。基辛格随后又问了一些有关北京的气候和风土人情的情况。
  气氛慢慢地轻松起来。基辛格给中方接待人员的第一印象是反应敏锐,知识丰富,精力充沛。但他的英文发音很怪,开始时不大容易听懂。
  考虑北京的紧张活动,双方闲谈了不大一会,就分开休息。中方在前舱,美方在后舱。不知不觉中,飞机已经越过了国境。一切都仿佛在悄然之中,连美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法兰也被蒙在鼓里,可就有传闻说这一秘密之旅,差一点天机泄露。
  基辛格登机时,曾在巴基斯坦外交部任过职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贝格,不知为何也在机场,他发现了基辛格。“那不是基辛格吗?”他凑到机场负责人身边。“是的。”机场负责人脱口而出。“他去哪里?”“中国。”“他去干什么?”“不知道。”一切都在下意识当中。
  贝格在无意中获此重大新闻,喜出望外,随即向报社发了一条急电:“记者在拉瓦尔品第机场获悉,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一行已于7月9日凌晨4时乘坐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往中国。”
  伦敦《每日电讯报》的值班编辑看到来电,吃惊得不敢相信,大骂贝格“荒唐”,把电稿归入了废稿栏内。一条本来会震惊世界的新闻,就这样报废了。
  
  洛德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这神秘国家的美国官员/基辛格把随员拉到院子里面,以散步为由商讨有关问题/美国人觉得他们被“软禁”了/两个美国特工人员,似乎很不习惯这次秘密行动
  经过4小时45分钟、2400英里的飞行,飞机按预定于北京时间中午12时15分抵达南苑。为安全起见,在专机飞临近北京上空时,中国空军出动了两架战斗机,为专机护航。
  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南苑机场跑道上时,基辛格一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烈鼓起掌来,中方人员也跟着鼓掌,祝贺平安抵达北京。当时显得最为兴奋的是洛德,因他坐在飞机前排,因而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这神秘国家的美国官员,他说他比另外几个美国人“大约领先了5码”。
  这是个夏天的中午,多云、闷热。叶剑英元帅已经等候在停机坪上,他和黄华大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翻译冀朝铸交谈着什么。基辛格首先走下飞机,叶剑英元帅迎上前用浓重的广东口音连声说,“欢迎你!欢迎你!”随后,他们坐进拉着深色窗帘的红旗轿车,直奔钓鱼台国宾馆。
  刚刚在5号楼安顿下来,基辛格等人即得知周总理下午3时要来宾馆会晤。他顾不上休息,就把随员拉到院子里面,以散步为由商讨有关问题。此后,他们始终采取这种方法商量问题,哪怕是晚上很晚,仍要在外散步。在室内偶尔交谈时,也要打开收音机,放大音量。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害怕交谈的内容被窃听。
  有一次,基辛格等人散步走到5号楼和6号楼之间的小桥。因为警卫得到命令,除中方参与会谈人员,严禁任何人通过小桥,他们理所当然地被警卫挡了回来。基辛格等人很不高兴,提出意见,仿佛他们被“软禁”了。
  中国方面马上对他们说:难道你们忘记自己一再提出的要求了吗?警卫人员这样,正是按照你们要求做的。基辛格等这才恍然记起:绝对保密,正是美国方面向中方一再强调的。
  随基辛格来的两个美国特工人员,似乎很不习惯这次秘密行动,常常显露出很紧张的样子,跟在基辛格后面寸步不离。连基辛格与周总理进行小范围会晤,他们也千方百计想挤进去。我方告诉他们这样是违反常规的,因基辛格本人也不同意,他们只好带着满脸的焦虑,在外面等候。
  在5号楼一层,住着接待组的部分成员、一位翻译、几个警卫和服务员。基辛格一行住在楼上,有什么事情要与中方沟通,就到一层找负责日常生活和联络的唐龙彬,由他和相关部门和人员联系。
  
  准备工作十分周到完善,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霍尔德里奇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回事/美方人员误以为这是中方怀有什么用意特意这样做的/毛主席听罢哈哈一笑说:那是放空炮
  周总理对基辛格一行的生活起居十分关心,接待人员每次向他汇报有关事宜时,他总要询问客人习惯不习惯,反复交代要保证客人的身体健康。接待人员自我感觉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十分周到完善,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
  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拿着一叠新华社英文新闻稿,找到了接待组负责联络的人员。他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联络人员一看,那段语录摘的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霍尔德里奇说:“这是从我们个人的住房里搜集到的,我们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很显然,美方人员误以为这是中方怀有什么用意特意这样做的。
  其实,给下榻的外宾房间送新闻报刊,是国宾馆的例行公事,但这件事还是被汇报到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那里。周总理明确交代,以后所有报纸、杂志均放在走廊,由下榻的外宾自愿选择提取。
  这件事后来又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听罢哈哈一笑,对在场的人说:你们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在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从那儿以后,“报刊事件”和毛主席空对空的妙论,就成为参与中美关系“解冻”过程相关人员聚首时,要反复学说的“笑话”。
  还有一次,美方人员大概是想试探一下中国的服务员是否收小费,就在废纸篓里放了一张10美元的钞票。钓鱼台国宾馆的服务员捡到后,立即交到领导那里,请示如何处理。
  负责接待的人员商议后,让服务员把钱放在了外宾房间里的办公桌上。事后,美方人员在和中方人员交谈中说:你们的服务员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7月10日上午,中国方面安排基辛格等到故宫博物院参观,这是秘密之行中惟一的一项外出活动。按照美方的要求,中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对外关闭了故宫的部分景点,沿线只安排了几名便衣保卫人员。
  陪同基辛格参观的,只有黄华等少数几位外交官员。不知内情的基辛格在参观时说:今天的故宫显得格外清静和宽敞。中国方面特意安排了一名摄影记者,给大家拍照留念。可只拍了几张,基辛格就开玩笑说:“还是少照一些为宜,否则白宫知道后,还以为我们在中国只顾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呐!”
  
  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
  
  “你是说……送我香烟?”尼克松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尼克松甚至细致地考虑到了在中国一定会用筷子吃中餐的细节/据传后来有人愿出2000美金买伯恩斯抢到的那双筷子/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等于发表一篇极为动人的竞选演说
  这一天的晚上,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招待尼克松一行。席间,周总理指着画有熊猫的烟盒,对帕特里夏·尼克松说:“我想送给你这个。”“你是说……送我香烟?”尼克松夫人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不是香烟。我要送你们两只熊猫。”周总理解释。帕特里夏·尼克松惊喜万分,对尼克松说:“理查德,周恩来总理说送给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猫。”
  这个现场通过卫星直播美国,引起公众极大兴趣,《华盛顿邮报》立即发表评论说:“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后来,尼克松决定,把两头麝香牛给中国作为回赠。
  在盛大的国宴上,还有一件引起现场记者们关注的小细节。在座的美国人大都不会使用中国人习惯用的筷子,只好拿着吃西餐的刀叉笨拙地对付着中餐;惟独尼克松不同于他人,不紧不慢地用筷子夹取美味佳肴,他那挺像回事的一招一式,吸引了众多记者的镜头。
  原来,为了这次访问的成功,尼克松的确是很费了一番心机。他甚至细致地考虑到了在中国一定会用筷子吃中餐的细节。为了表示他对这次访问的重视,也为了不出洋相,他在出访前,埋头苦练了一番用筷子进食的技巧。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国宴上的风头让他抢去不少。
  然而,在场更有心计的大概要算是加拿大《多伦多环球报》的驻北京记者伯恩斯。宴会结束,尼克松刚起身离席,他便快步走到尼克松的座位旁,一把将尼克松用过的筷子揣入怀中。有顷,人们才省悟到伯恩斯的灵敏反应。据传后来有人愿出2000美金买那双筷子,但这位年轻的加拿大记者就是不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里,周总理和尼克松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进行了五次政治会谈。2月23日的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周总理的车到达时,尼克松、罗杰斯、基辛格都站在楼门口迎候。
  握手之后,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掉呢子大衣。这一切,作为警卫负责人的邬吉成,都远远看在眼里,他感到我们总理的魅力,真是世间少有企及。这个镜头,也被美国的电视记者拍下来传回国内播放,美国的报纸称:“在美国民众对周恩来表示极大好感时,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等于发表一篇极为动人的竞选演说。”
  
  吴忠的汽车因路滑刹不住,撞到了杨德中的汽车尾部/对所有驾驶人员,做了绝对保证安全行车的动员/为这次访问,尼克松专门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这部电话只能由安全警卫部门使用,别人一概不许使用/警卫最高领导杨德中亲自说情,依然没起丝毫作用
  钓鱼台18号楼会谈后晚8时,周总理陪同尼克松一行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体育表演。就在看表演的时候,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可按预先的安排,次日的上午是尼克松一行游览长城、定陵。
  如果雪一直这样下的话,长城、定陵的游览还能去吗?几位负责接待人员都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周总理一锤定音,不管想什么办法,明天还是按原定日程行动。他要求有关负责人当晚到八达岭沿途实地看看,并议定采取什么措施。
  晚会一结束,吴忠、杨德中、刘传新带负责安全的部分人员,就赴长城等参观点去做实地勘察。
  雪确实下的很大,沿途积雪很厚,特别是从南口到八达岭一段,由于山路崎岖更加危险。勘察人员在返回下山时,吴忠的汽车因路滑刹不住,撞到了杨德中的汽车尾部,可见不采取措施,第二天到长城,行车安全就很难保证了。
  他们返回城里,紧急动员了几十部洒水车,连夜对次日游览要经过的路面,进行喷洒盐水和清理工作。同时还安排人力,对登长城的步行道上的积雪,也进行了清扫。2月24日出发前,有关人员又对所有驾驶人员,做了绝对保证安全行车的动员。
  
  上午8时,参观游览的车队出钓鱼台国宾馆北门,按照预定的路线奔八达岭而去。沿途整个路面,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冰雪。但公路两侧的原野,却依然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车队平安抵达长城,尼克松和他的随员们,兴致勃勃地登上高高的烽火台,眺望观赏长城内外的景色。
  为了这次来华访问,尼克松专门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和部分哲学著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番阅读,此刻他踞高远瞩才有更多的感触,也真正领略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传神渲染描绘。
  此时,记者们也围了上来。意犹未尽的尼克松,遂即兴对记者讲了一番话。他讲到长城所反映的中国历史,还联系中美两国关系,说了一些含有政治寓意、哲理性的话。
  这群“第一线”的记者们,推选合众国际社的采访白宫新闻老资格女记者海伦·托马斯,代表大家以最快速度发出报道。她随即请求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的陪同人员,想办法找到一部电话,以便打电话到新闻中心做口述报道,再经由卫星地面站把报道转发出去。
  可是当时的八达岭游览区内,什么通讯设施也没有,海伦·托马斯有点急不可待。从八达岭行车到定陵后,外交部新闻司的陪同人员,立即带海伦找到十三陵管理处的负责人。
  在负责人那里,他们发现一部电话,可这部电话被安全保卫人员牢牢地看管起来了。陪同人员和海伦拉着十三陵的负责人,一同走到有电话的房间。可他们刚一靠近,就被一名便衣警卫拦住,说这部电话只能由安全警卫部门使用,别人一概不许使用。
  外交部的陪同向警卫说明情况,一再强调这篇报道如何重要,只需短短的通话就能解决问题。但那名警卫坚决不答应,说这是死命令。
  的确,这是中国安全警卫组对所有参与此次警卫工作人员下达的命令,目的就是防止有人利用电话传布尼克松的行踪。为此,中国方面还要求尼克松的随卫人员,尽可能不用无线移动电话进行联络。
  海伦见交涉不成,愈发显得焦急。恰好这时,他们在附近碰到了安全领导小组的负责人之一杨德中,外交部的陪同感到有“救星”了,即向他报告了情况,请他协助解决一下。
  杨德中表示可以帮忙,亲自找那名警卫说情。孰料他说话并没起作用,因为他身着便衣。命令是警卫的直接上级下达的,即便是上级的上级,不认识也丝毫没有通融余地。眼看着电话,就是不让打,海伦真的急了,冲着外交部的陪同嚷嚷起来。
  陪同不能以急对急,只得劝她再耐心等等。又过了一会儿,警卫的直接上级来了。经过说明,他同意海伦使用那部电话。尼克松在长城谈话的报道,终于以第一时间发出了。后来得知这个故事的外国记者,都称赞那名警卫,还说他是块当将军的材料。
  
  亲身参与逮捕“四人帮”
  
  10月是采摘的季节,“四人帮”也有些急不可耐地准备“采摘”了/到汪东兴那里去干吗老用钓鱼台这边的车/汪东兴说:“你负责外边,伍健华负责里边。”/在怀仁堂附近,带队的是警卫团一大队的副大队长华方治
  在中国历史上必须大书一笔的10月6日来临了,但是江青并没有预感到,这是她仅存的自由时日。据主管中央领导层摄影的摄影师杜修贤记忆:这天下午,江青召集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人员,在毛主席晚期居住的游泳池,学习《毛选》。
  学习之后,她和大家合影留念。大概是还觉得不过瘾,她又带这些人去景山公园摘苹果,因此杜修贤那里留存下许多江青摘苹果的照片。是呵,10月是采摘的季节,“四人帮”也有些急不可耐地准备“采摘”了。直到晚霞染上天幕,江青才盘跚而返。
  我在这一天一过中午,就感觉到了不正常。汪东兴过一阵子,就通过他的秘书把电话打到我的家里: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至汪东兴同志处;派你的司机小王,到某某同志处,接上他送到汪东兴同志那里……
  怎么回事,到汪东兴那里去干吗老用我们钓鱼台这边的车?汪东兴那里没车可调了吗?偏偏这一天我还不在班上。因为7月底唐山的大地震,北京受到了波及,我家住房的墙皮也被震得有些脱落。这两天钓鱼台管理处要对宿舍楼修葺粉刷,我就叫了几个同志到家里帮忙,正一起刮墙皮,为粉刷补修做准备呐。
  大约到了下午5点左右,汪东兴突然直接打来了电话:“邬吉成,你在干什么呢?”“我正忙自家房屋的加固呢。”我回答。“你马上来,到南楼。”南楼,就是建在中南海南海东面船坞上面的一座楼,汪东兴的家就在楼里,他的家既是住所也是办公室。
  我当时干活干得灰头土脑的,从电话里听出汪东兴不容延迟的口吻,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洗涮了一下,换了一身军装,叫上司机小王直奔中南海南楼而去。我一走进汪东兴的房间,汪东兴马上就站起来了,说:“今天晚上行动,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吧?”
  “不知道。但现在我已经可以估计个差不多吧。”我实话实说。几天来汪东兴的吹风、询问,我的观察思考,已经对可能要发生的事有所准备。汪东兴也看出来了,所以就没再费什么口舌,他眼睛直视着我,顿了顿说:“你负责外边,武健华负责里边。通知孙凤山来,管理车辆,人下车后就把车调走。”我知道汪东兴说的“里边”“外边”,是指怀仁堂的里边和外边。
  没有临战的动员,没有意义的解说,没有注意事项的巨细交代,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一个非凡的任务,就这么寥寥几个字就布置完了。
  我事后才知道,汪东兴调度我的车,下午拉的人,都与这个非凡的任务相关。而且就在我到之前,汪东兴向张耀祠、武健华等布置了任务。张耀祠的任务是向江青宣布中央对其“隔离审查”的决定,并将她送到新的拘禁地点。
  因为还没有吃饭,我到警卫处在东八所的食堂,抓了四个馒头,给了司机小王两个。我一边囫囵吃着,一边沿着中海西岸走向怀仁堂门前,仔细看了一下警卫布置的情况。
  当时在怀仁堂的附近,已布好了一些岗位和暗哨,带队的是警卫团一大队的副大队长华方治。我们都认识,远远相互看见,不用说什么,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我还了解到,已经到了怀仁堂里面负责警卫值班的,是我们警卫处值班室的副主任丁志友。
  
  “你把他们的随员,都放在五间房。”/第一个来到怀仁堂的重要人物,是叶剑英元帅/通知还有一条,是专门为不是政治局常委的姚文元加的/这些人也没有感觉到与往常有什么异样
  大约七点多钟的时候,汪东兴来到了怀仁堂前。我印象中是看着他从锡福堂、永福堂等堂院西边的路过来的,就以为他一直从南船坞,过了蜈蚣桥,经静谷,字廊,这么走着来的。他见守在怀仁堂外面的我,轻声问道:“怎么样,都布置好了吗?”“布置好了。”“都没有问题了吗?”“没有问题了。”
  汪东兴做了进一步交代:“他们来了,你把他们的随员,都放在五间房(即怀仁堂南面的来福堂等堂院的统称)。他们的车子,都停在怀仁堂西边的庆云堂。”
  “孙凤山来了没有?”汪东兴又问了一句。我说:“他跟着王洪文去平谷,好像还没回来呢,只要一脱开身他就过来。”汪东兴叮嘱说:“一定打电话把他叫过来,让他管车。”说完,汪东兴就进了怀仁堂。不久,孙凤山就赶到了怀仁堂前,负责车辆的调度。
  在汪东兴之后,第一个来到怀仁堂的重要人物,是叶剑英元帅。他在怀仁堂前下了车。跟随他的卫士是从中央办公厅警卫处调到中央军委警卫处的马锡金;另一位是时任中央军委警卫处副处长的原中央警卫团参谋长牟乃川,我们都认识。
  叶帅见到我,一面点点头打招呼,一面握住了我的手,半天不松开,一个劲儿地摇呵摇,好像把所有的信任嘱咐,都通过这一握手传递给我。松手的时候,叶帅开口了,只一句:“好好地注意啊!”这就是我们军人的习惯,紧要的关头,就是那么简捷的片言只语,没那么多罗里罗嗦的。
  我对马锡金和牟乃川说:“你们先到五间房那边歇会吧,我把叶帅送进去。”我扶着叶帅上了台阶,迈过高高的木门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叶帅走进怀仁堂。
  第二个到来的,是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此刻负责他随卫的,是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值班室的副主任东方,五六十年代,他曾经是刘少奇的卫士长。
  “四人帮”这边,第一个到来的是王洪文。当天下午,他接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来的通知:今晚8点,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题是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方案、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安置。通知还有一条,是专门为不是政治局常委的姚文元加的,说是可能会涉及到毛主席文稿的改动,让姚文元列席。
  接着,依次是张春桥、姚文元。他们都在怀仁堂门前下了车,我按事先的安排,把他们的随从人员,都带到了五间房。带进去后,我向这些随从人员宣布了纪律:一条是不许离开房间;二条是不许和外面通电话;三条是不能喧嚷。我要求一定要严格遵守这几条。
  因为以往开会,我也常常担当这个角色,指定这些人在哪里待命,宣布纪律,他们向来都服从我的指令。这一天,我向他们吩咐的,与以往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这些人也没有感觉到与往常有什么异样。
  
  我看见怀仁堂东侧门里,隔一会儿开出一辆红旗车/“你给张耀祠打一个电话,问他那边的事搞完了没有。”/武健华宣布:“现在你们把武器交出来。”/“四人帮”的家属必须重新安排住处/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都去了西郊玉泉山
  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先后进了怀仁堂,由华国锋依次向他们宣布:你们反党、反社会主义,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中共中央决定对你们“隔离审查”。然后依次被抓起来,一个一个地押进停在怀仁堂东面红旗车里。但后来看了在里面负责的武健华写的文章,他说对姚文元的宣布中央决定的是他。他的回忆,肯定是比一直守在外面的我是更具权威的。
  当时在怀仁堂外面的我看到的情景是,从怀仁堂的东侧门里,隔一会儿开出一辆红旗车,共开出了三辆,但当时开去哪里了,我就不知道了。
  王、张、姚的事一处理完,华国锋、叶剑英指示耿飚,立即率部队接管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央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随后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
  这时,武健华从怀仁堂里走出来,他对我说:“汪主任说了,要你给张耀祠打一个电话,问他那边的事搞完了没有。”我这才知道,张耀祠带领着另一个小组,执行着对江青、毛远新“隔离审查”的任务。
  我马上把电话打过去,张耀祠告诉我:“我们这边的事情已经顺利结束了。”我把张耀祠的话告诉了武健华,武健华说:“都完了,那咱们也去宣布吧。”我们一起走向王、张、姚等随从人员集中的房间。
  五间房里,聚集着叶剑英、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的警卫、秘书、医生、护土十余人。武健华对他们宣布说:“你们的首长,现在已经有别的安排了,你们原先的工作也结束了。现在你们把武器交出来。”武健华宣布完,我补充了几句。
  这时,我发现跟着叶剑英来的牟乃川和马锡金,一下站起身,瞪圆了眼睛。我猜想他们可能误会叶帅也出了什么问题,马上对他们两个说:“你们两个没事,赶快去怀仁堂那边照顾首长去吧。”
  武器收齐后,我就带着这一干人,上了由孙凤山调来的两个面包车,乘车到了海淀区的花园村,原来总工会的工会学院。已经入夜了,因为事先也没有通知人家,所以我们到达时,面对的是紧闭的大门。
  不得已,只好派人爬进去,把门打开,才把车开进去。这个学院早已停办,我找到驻扎在这里的中央警卫团训练大队的大队长梁子臣,和他一起把带过来的人安排进一座空楼。后来,还有一些相关的人员也集中到这里,在这里办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班。
  把这些人安顿好,我又赶到钓鱼台国宾馆,布置这边的善后事宜。我通知韩志生说:“你把王洪文、张春桥处的服务人员,都集中起来,但不能对他们讲任何相关的问题,绝对不许把任何消息传露出去。”
  接着,我们又吩咐先把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在钓鱼台的住处关闭。由傅家瑞等带领的清理小组,已经来到这里,他们对清理工作做了安排。姚文元是已经搬出钓鱼台多时了,江青虽不久前搬进了中南海201,但这里的住处还替她保留着。我把这些事都安排妥当后,已经是早晨七点多钟了。
  为了防止逮捕“四人帮”的消息走漏,也为了清理和善后工作的进行,“四人帮”的家属必须重新安排住处。这中间发生了一点波折。
  姚文元从钓鱼台搬出后,住进了宽街原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住的院子,那里的警卫工作由北京卫戍区负责。在派人去给姚文元家人搬家时,我奉命先和卫戍区司令吴忠打了招呼。可是姚文元的夫人金英和他的两个女儿,无论如何也不离开家,我派去的人费了很长的时间,仍没能完成任务。
  怀仁堂的事情完毕后,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都去了西郊玉泉山9号楼。通过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决议的政治局会议,就是在这9号楼里召开的。汪东兴一直惦记着姚文元家属搬家之事,要他的秘书高成堂给我打电话,一次次地催问结果,直到得悉金英和女儿已搬离的确信。
  一场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命运的特殊战役,在波澜不兴中告捷。
  
  《红色警卫》邬吉成王凡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1定价:29.80元
  
其他文献
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赵锦元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文化丛书”,以10个民族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为重点,围绕其产生、发展及作用,从历史文化源流、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经济文化、科学知识诸多方面,全方位阐述,如《东巴教与纳西文化》即是。  我国民族众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对祖国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对于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丛书包括《藏族宗教与文
期刊
古往今来,喜竹者众,赏藤者多。咏竹颂藤的名言佳句,更是俯拾皆是。但这些喜者、歌者中,真正了解竹或藤的并不多,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才特别看重《世界竹藤》这部宏篇巨著。  我们说《世界竹藤》是一部高品位的宏篇巨著,不仅仅在于它洋洋近百万言,更在于它的内容是关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的。竹藤植物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植物和森林宝库中最有价值的多用途资源之一。竹藤具有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
期刊
钱镜塘先生是国内著名收藏家,他的藏品在上海博物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有展出,他花了毕生精力所收藏编辑的明代名人尺牍是一部收集了明代十五个王朝成系统的、极具文献史料价值的明代书信集,收罗人物多达400多位,其中有明代王子朱芝土瓦,宰相温体仁、严嵩,大学士徐光启以及吏部、礼部等各部几十位尚书,书画家有沈周、文征明、李流芳、董其昌,文学家有归有光、屠隆、臧懋循、王世贞,收藏家有范钦等,也有因忤严嵩而
期刊
如何平衡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听到同事在非议上司时怎么办?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之每天都是积极的?团队对你排斥时怎么办?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上司让你参加一个高档的招待会时怎么办……学校虽然教授了许多专业知识,但没有教我们进入社会后遇到上面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因此许多职场新人一方面感叹“社会太复杂了”,一方面又觉得自身“太不职业化了”。  另一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招聘小组的领导们莫不希望拥有一双
期刊
2月16日下午2时,王府井新华书店一层大厅异常热闹,世界知识出版社正在这里为其出版的《中东风云人物》、《战云笼罩巴格达》、《一个人的抵抗——走近萨达姆》三本图书举行新书发布暨签售活动。  当前,中东,特别是伊拉克危机已到关键时刻,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世界知识出版社不失时机地倾力推出的这三本中东和伊拉克形势及风云人物的新著,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提供了及时雨。这三本图书的作者分别是从事中东地区工作达
期刊
盘点20世纪的中国文化,被誉为世纪显学的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犹如三颗炫目耀眼的新星,高空朗照,构筑了20世纪中国学术星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奇特的景观。  新发现导致了新学问的产生。甲骨文和敦煌藏经洞文书在20世纪初的发现,催生了甲骨学和敦煌学的诞生。然而,惊世的发现却出于很大的偶然。如关于甲骨文,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身居北京团练使高位的王懿荣,因病服中药,从一味叫“龙骨”的
期刊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坐落在华盛顿市交通便利的康涅迪格大道北侧。正门前是一个街心花园,周围有一些木椅;后院一侧是个山坡,坡上是一片森林,另一侧是欧洲某国驻美国大使馆。在这片使馆区,流浪汉是罕见的。然而,在花园面对中国使馆正门的座椅上,和后院门外的垃圾箱旁,却长年居住着两个流浪汉(美国称为“无家可归者”),为使馆“把门”。  “把后门”的是个“老将”,风风雨雨已经10年。前门的是个“新兵”,来了刚半年。 
期刊
在刚刚结束的沪版图书订货会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经过精心策划、意在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通”丛书,受到了与会书商的青睐。一时间,这套书成了这次订货会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套从未在媒体上进行过炒作的“中国通”丛书,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两三天里产生如此魅力,完全是因为其有独特的品质和全新的读者定位。  据悉,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与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挪威、澳大利亚、法国等近十个国家的外国
期刊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约翰·洛克《教育漫话》)此话尽管有些教育万能之嫌,但是后天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已为世界所公认,幼年的孩子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  然而,孩子却是千差万别的,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教师,应如何巧施力量却
期刊
当本期《全国新书目》面世之时,冬天即将来临,人们感受寒意的同时,正欢天喜地迎接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十六大之后,一批相关的学习辅导书又将映红书业天地。回眸刚刚过去的最迷人的金秋十月,气爽天高,秋韵浓浓。这个月,书业大放异彩,理由有二:国庆长假的到来,使书香借假日经济之光而格外芬芳,此其一;月中第十三届全国书市在侨乡福建拉开帷幕,该盛会不仅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起促进作用,而且给平静了近一年的书界吹去一缕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