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飞书”背后的心理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撕书,毕业狂欢
  “五一”小长假结束以后,中学便迎来了毕业季,学生和老师都很忙很紧张。珠海某中学教务处袁主任找到我,说是要请教一个棘手的问题。原来,他所在的中学这些年来出现了一种一年一度的毕业狂欢活动,即学生自发地撕碎历年来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练习试卷,然后把碎片从高处抛下,伴以狂呼尖叫,场面蔚为壮观,就像六月飞雪。有同学称之为“抛卷节”“撕书节”,老师们则形象地称之为“六月飞书”。
  “这种狂欢活动影响太坏了!”袁主任说,“有同学拍下照片,有的同学录下整段视频,然后迫不及待地发在网上,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声讨,校领导压力很大。我们曾要求各班班主任事先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取消这项活动,但是无效。”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会无效呢?”
  袁主任递给我一张纸,说:“这是我从学校贴吧上截屏打印下来的,您看看吧,现在的学生多么嚣张。”
  我接过来看,原来是去年“六月飞书”的《号召令》,只见上面写道:
  同学们,做了18年老师的乖乖,现在到发泄的时刻了!让我们来点中国高中生的疯狂吧!明天就是我校传统节日“撕书节”了!12年寒窗不堪回首,把陪伴我们的“伙伴”、折磨我们的“敌人”一起毁了吧!它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太多的精力!为了它我没时间玩耍,没时间恋爱,天天挑灯夜战到天明!为了它,我和父母反目成仇!为了它,我远离了欢声笑语!现在,到了算总账的时间了!撕毁它吧!从楼上撒下去吧,让六月飞雪!让六月飞书!校长是不是反对?你们老师是不是不支持?告诉他们,老子毕业了!老子要疯了!老子要造反!老子长大了!为以后留下疯狂的回忆!高三,苦中作乐是我们唯一的本事!亲爱的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撕书节”到了,看你们的啦!
  袁主任说:“昨天学校领导开会,研究制止学生撕书的办法,可是大家一筹莫展,因为我们不清楚学生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所以派我来请您指点迷津。”
  我问:“参加撕书的有多少学生?”
  袁主任想了想,说:“人数不好说。刚开始是十几个学生撕书、抛撒碎片,然后引来无数效仿者,乱哄哄的,好像每个教室的窗口都有碎片撒出,起码半数学生参与吧。要命的是,有些高二的学生也跟着起哄,好像对来年同样的情景急不可待似的。”
  袁主任还告诉我,“六月飞书”活动并非个案,全国各地都有中学出现类似奇观,而且渐成习俗。比如,深圳市高级中学,就曾有数百名高三学生呼喊着把15万张试卷抛向空中,高三的走道基本被湮没,政教处老师拦都拦不住。汉中市汉台中学百名高考生在领到准考证后将课本、复习资料等撕毁的视频传到网上。这段被网友称为“疯狂行为”的视频随后被各大网站转载,并在网上引发争议。河南驻马店某中学的老师说,六月里接连三天下了三场“大雪”,雪花都是撕碎的试卷,是高三学生在庆祝毕业。
  “撕书、撒碎片绝对要制止!”袁主任说,“污染环境是小事,重要的是学生们不尊重书本,也就是不尊重知识,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老师们看了痛心。我知道学生们为了高考压抑了许多激情,需要宣泄,但完全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嘛,比如踢场球、开个联欢会。再说,要告别母校了,可以自发地打扫校园嘛,而不是相反,把校园整得跟垃圾场似的。”
  无知,却也正常
  学生用集体撕书、抛撒碎片来庆祝毕业,无疑是幼稚、无知的表现,但这种疯狂行为蔚然成风,背后一定有心理秘密。“让我们像剥洋葱那样一层一层剖析学生们的心理,看看他们都在想些什么。”我对袁主任说。
  第一,撕书是一种暴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撕毁书本和试卷这种破坏行为是抗争心理在作祟。抗争什么呢?不是抗争纸质学习材料,而是书本和试卷所象征的学习压力,包括学校和家庭向他们长期施加的压力。换言之,书本和试卷只是象征物,或曰替罪羊。“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撕书和试卷,您应该感到庆幸,幸好学生们选择的象征物不是学校门窗桌椅,幸好不是老师和校长。”我对袁主任说,“学生撕毁书本和试卷,破坏性毕竟有限,说明学生们理智尚存。”
  第二,抛撒碎片是一种宣泄和示威。如果说撕书是一种暴力抗争,那么学生们当众抛撒碎片就是一种宣泄、一种示威。我说:“如果我没猜错,参与撕书和抛撒碎片的学生中,一定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吧?”袁主任迅速点头,问:“正是。您是怎么猜到的?”我笑道:“这很简单,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承受的压力更大,更需要宣泄。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这一年,他们每天都在为分数而奋斗,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隔三岔五的考试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就像气球,吹过头了一定会炸。”
  第三,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被迫读书,书成了压迫他们的工具,成了他们的梦魇。他们从小就知道,学习是为了考上大学,在他们的意识里,高考意味着读书的终结,所以他们潜意识里有“从此不再读书”的错误念头。既然可以不读书了,那要书还有何用?我说:“所以,学生们撕掉几本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从此不再学习!”袁主任痛心地点头,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们这样,真有万念俱灰的感觉!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
  第四,学生有被关注的渴望。高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半段,思想意识处于半社会化阶段,他们渴望被承认,渴望被关注,所以他们热衷于拍摄撕书撒碎片的照片和视频,急不可待地发布到网上,试图引起围观。
  第五,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撕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家里,而发生在学校?因为学校有大批同龄人,学校拿他们没办法。心理学上称之为“去个性化”群体心理。“去个性化”指的是,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会导致自我意识削弱、责任感丧失,进而做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更有勇气,却容易失去理智。“去个性化”行为的出现有两个外在条件:一是身份的隐匿性,即混在人群中,谁也不认识谁;二是责任的模糊性,即法不责众。由于群体能产生强烈的兴奋感,而毕业季的校园环境很嘈杂,学生们都很兴奋,情绪更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煽动,这类疯狂而又刺激的情况就很可能发生了。
其他文献
红——攻守两用,具有燃烧与刺激性的颜色一般而言.红色被认为一种较具有刺激性的颜色,同时亦具有燃烧与挑逗性的物质。红色一方面具有挑逗的意味,另外又意味着燃烧的愿望,所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偶像、引导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的社会,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得到情感力量的支持,走出心理阴霾,他们将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尝试用语文工具与他人沟通。  【关键词】听力残疾 学生 语文教学 情感 渗透  听力残疾学生属于特殊儿童的范围内,特殊儿童的心理一般偏离于正常儿童的心理,就感情上来说,他们经常显得任性、偏执、自私、冲动等,这些情感特
传统的MNL(Multinomial Logit)模型是在假设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前提下预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在考虑套餐的多个属性及其参考点的前提
在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普及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相融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程新颖度,提高学生
在当妈的8年时间里,我的母亲角色演绎失败;而我的女儿,则以华丽的姿态登上舞台,坚持不懈或兴趣为王,她的人生,她来主宰。扬起不算葱嫩的小手掐指一算,本人升级为妈已有8年,心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就初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加强学
一个时期以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展寻找“最美医生”、“最美警察”、“最美基层干部”等活动,感动着国人。今天,我要推荐的是“最美老年大学教师”。与普通学校相比,当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要求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最近二十年国内外对情感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进展
从人生发展的角度说来,人进入老年,因其心身功能的逐渐衰退而需对家庭及日常生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适应;在人生暮年,夫妻两人迟早要面临丧偶,自己也将年老而终,因此,老年期也是人生的最终阶段。   过去的年代,由于人的平均寿命不长,只要一过50岁,就有可能被称为老人。但是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已增长到75岁左右,而且还可能继续增长,因此,目前一般以65岁作为老年期的开始。我们在此讨论的范围是65岁以上的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乡村小学的特点,乡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都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挂钩。班主任是关系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