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体验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思政课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立德树人,呼唤思政课守正创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提出思政课建设的改革创新方法——八个相统一。
  (二)未来发展,呼唤思政课守正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智能化时代、人才需求矛盾,对技工教育而言,如何对接产业链发展、如何适应岗位群要求、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关键在于修德砺技,“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
  (三)人才成长,呼唤思政课守正创新
  笔者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925份。通过数据分析,当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课程相对松散、教材缺乏趣味、教学相对传统、专业链接薄弱等问题。如何加强思政课与学生职业发展、人生成长的关联度,链接社会“大课堂”,解决不愿学、无用论、乏味论等问题势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一)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形式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活动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自主地创造地体验,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正向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义的综合性实践的教学形式,生命性是其最核心特质。
  (二)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的思想政治课特指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这门课程。
  (三)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信息类专业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传播技术为基础的学业门类。本文特指学院城市信息传媒产业系开设的专业,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大数据应用技术、室内设计、广告制作、动画制作、新媒体与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9个专业。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原则与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以“情境创设”为关键、以“理论指导实践”为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团队自我教育的探索过程。
  体验式教学法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类型、不同学习期限的人群,应坚持“小切口—大主题—深探究—勤思考—长行动”。一是特别关注情境创设的接入口。这关系深度理论与表层经验能否成功链接;二是特别关注实践内容形式的关联度。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际遇、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认知,这关系抽象理论与具体行动能否成功链接;三是特别关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度。在碰撞中交换思想,在差异中接受观点,在互动中传播知识。这关系优质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否成功构建;四是特别关注探索过程推进与价值取向形成的匹配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也是价值取向不断重构的过程。这关系思政课教学与立德树人总目标能否有效互通。
  2.体验以问题为驱动,以情境为基础,不同特点的情境适用于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实施媒介。
  笔者提炼情境、体验的四种类型。一是基于真实情境的现场体验。包括实地参观、人物访谈、事迹宣讲会、课外任务实践体验、竞赛体验等;二是基于模拟情境的课堂体验。包括教学环境体验、专题展区体验、角色扮演体验、理论宣讲体验、辩论体验、游戏体验、阅读体验、学习体验、讲座体验等;三是基于虚拟情境的网络体验。包括专题视频体验、影视作品体验、音乐体验、电子书籍阅读体验、新媒体体验、沉浸式体验、线上专题展厅等;四是基于研学情境的社会体验。包括社会调查、社团专题活动、志愿服务、生活体验、活动体验、任务体验、实践体验、拓展体验、企业体验等。
  3.体验式教学法以任务为载体,通过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形成完整的任务链,从理论到实践逐步递进。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环节的任务,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下发任务,启动体验。重点在于明确目标;第二步,分析任务,引导体验。重点在于制定思路;第三步,破解任务,激活体验。关键在于细化分工;第四步,实施任务,践行体验。关键在于合作探究;第五步,评价任务,调整体验。关键在于反思改进;第六步,推广任务,升华体验。关键在于输出成果。每一个环节,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感悟、评价反思,实现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体验到关注,从关注到感悟,从感悟到内化,从内化到真知,在情感、心灵、思想上得到综合性成长。
  (二)实施目标与路径
  1.体验以情境为媒介,体验式教学法应用讲求以情化人,关键在于进入情境、认可情境、融入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为妙、最有意义的因素。教师在实施中应以充分调查为基础,以情感理解、价值认同、理论运用为目标,引导学生从认识身边的现象或聚焦社会热点开始,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路径,兼顾生活世界的距离、元素协调的程度、情感真挚的效度和引发反思的巧度,运用生活展现、影视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语言描绘等方式创设情境,给予学习团队自我支配、自我体验、自我探究的高度模拟情境和专业实践平台,通过“移情”,达到物我同一。
  2.体验以问题为导向,体验式教学法应用讲求以启促人,关键在于激发兴趣、维持兴趣、辐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重要要素,能真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掌握。教师在实施中应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坚持问题导向与生活逻辑,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国家发展形势、区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特点,以及人民关注的理论热点、社会关切点、发展焦点,联系专业技能,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最渴望、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体验的引子,以体验式任务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的激励措施,通过问题、案例、讨论等激发学习团队主动关注、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3.体验以发展为宗旨,体验式教学法应用讲求因材施教,关键在于正向引导、分层引导、科学引导。
  不同的学习团队、不同的学习个体,他们的兴趣领域、认知水平、性格气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应努力满足每个人的教育需要。教师在实施中给予学生“相称”的教育,而非“划一”的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正向发展的“他自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全面测量、深度调查与整体评估,尊重不同主体的不同认识、不同情感,但要科学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开发潜能,获得最佳发展。始终释放对其积极期待的信号,利用布卢姆效应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4.体验以团队为载体,体验式教学法应用讲求同伴教育,关键在于体验共生、价值共生、团队共生。
  就技工院校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接受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的观点与建议。教师在实施中致力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认同教学是动态的、多向的、发展的、师生主客体互换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充分发挥榜样效应,引导学生达成共同发展的愿景,提供丰富便捷的资源库,形成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价值交流的师生新型互动交往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在体验过程中做出正确选择、抓住成长机会,以任务的实施、展示与优化为推动力,夯实知识构建与意义协商的平台。
  5.体验以任务为目标,体验式教学法应用讲求格物致知,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学以善用、学以活用。
  体验式教学法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学生能否举一反三,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施中引导学生围绕学院重要活动、技能重要任务、团队重要需求,注重提高学生搜集处置信息、自主探索、自我表达、有效合作、人际交往、精神涵养、客观评价等维度的能力,着眼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新型传播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循环理念,将体验过程与生命成长密切关联,注重多边情感体验、多边信息交流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习团队的创新性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的链接作用,为实际问题提供最佳方案。
  6.体验以联合为手段,体验式教学法应用讲求通力合作,关键在于与兴趣渗透、与社团渗透、与专业渗透。
  体验式教学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统一设置“课前学习(翻转课堂)—课中深化(任务实施)—课后延伸(专业实践)”的教学环节,打通“网络—课堂—社团”的桥梁,引導学生从视觉—知觉—情感—理念进行层层体验升级。一是专业社团承载体验。通过真实的体验式任务的实施进行项目团队体验,形成专业社团 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技能提升,焕发职业自豪感与自信心。二是多元协企助力体验。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式任务实施等方式进行企业场景体验,形成校企合作 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以及行业发展动态,激发奋斗意识与担当意识。三是志愿服务传导体验。搭建信息类专业学生与社区、街道、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家庭等实践机制,打造“银智课堂”等志愿服务品牌,形成志愿服务 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激发奉献意识与大局意识。四是人文资源保障体验。以广州市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619项红色资源、传统文化景点、主题展览为重点,通过图文、数据、视频、解说等进行现场或VR体验,形成红色教育 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坚持“四个自信”。五是课堂活动启发体验。以第二课堂、新闻演播厅、专题展示区、真人图书馆、节目展演等活动为重点,通过宣讲、音乐、互动等方式进行模拟体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与带动性。
  参考文献:
  [1](美)D·A·库伯.体验学习[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人民出版社,2007.
  [3]刘宏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案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4]顾单.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D].苏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家校共育的一座不可缺失的桥梁,是打开教育学生的“窗口”。  一、家访,是打开家校共育的“窗口”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家访成为我们打开教育学生的“窗口”。  1.家访让教师发现学生许多闪光点  家访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等,通过多角度认识学生。通过一次家访,笔者惊喜地发现:有个学生在学校成绩不怎么好,比
【摘要】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促使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抓住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合理对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学会自我调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在主题阅读中提升思想境界。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学会控制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小学班主任  情绪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反映,有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两种。积极心理能帮助人们提升个人活动
【摘要】据调查,有70%的初中生存在学业拖延的不良习惯,班主任作为七年级学生的人生导师,对学生学业拖延需有正确的认识。学业拖延的形成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表现因人而异,班主任掌握、分析全班及个别学生的拖延情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协调科任,联动家长,实行不同的改进措施,促进孩子拖延的改变,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有计划完成学业,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拖延改进的效果,使学生改变已有
【摘要】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互联网 ”的理念,是让教师借助多媒体、幻灯片以及短视频等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大大增加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丰富性的构建,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深入阅读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互联网 ”是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信息,能够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情境。用“互联网 ”渗透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大
【摘要】数学课堂要突出“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呈现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爱学、乐学、会去学。因此,教师要修炼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地吸引住这群“小大人”,专注地跟着我们的引导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多元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策略,帮助学生展现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学习;模式  随着现代科
【摘要】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趋势持续上升,在全国赛事上获得了更高的成绩和荣誉,全民健身的时代来临。为了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能够健康的生活就必须要不断发展体育事业,切实有效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更多的政策法规,以达到推进学生体育教育的目的。现阶段,虽然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在教育行业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在存在着诸多问题,体育教育工作相对薄弱。
【摘要】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利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导学、自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论文从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着手,探究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论文以《程序对象的设置》这一课为例。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一、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  (一)思维导图释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巴赞先生创造的一种组织
【摘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异常,可以算得上“所罗门王结”。要想条分缕析把它解开,责任到人而高枕而卧,还真是很难。亚历山大大帝刀劈“所罗门王结”,从而解开了数百年死结之事,对我启发很大。本文就能否“從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价值观;师生关系;师德;爱  一、学会角色变换:从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  我们心怀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摘要】初中文言文复习普遍存在课堂低效的问题,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知识迁移拓展不深入等。主要原因就在于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仍不够系统,学生复习文言文知识也不够主动等。因此,笔者经过多年中考文言文备考经验对文言文备考措施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如何调动起学生在初中文言文备考中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文言文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希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文言文备考措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复习课
【摘要】课外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进行相关探析,通过分析现阶段课外阅读课程化存在的问题,最后在课程规划、阅读指导以及课程评价方面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实践与探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课内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化知识,而课外阅读则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起到巩固拓展的作用。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