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创新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初中生尚未成熟,思维水平是从一个较低等级向较高等级发展的开始,特别是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因而他们容易有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新的创造,在他们身上充满了无限可能。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该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突飞猛进,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于点燃“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而创新,并不是脱离教材的活动,也不是让学生任意去想,漫无边际地说。如果说得离奇,把上课变成学生自由活动课,就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这就要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是如何引导学生了,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当其冲要注重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导向,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才想学,才爱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几何课时,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找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庆活动,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服,应怎样合理地购买各种型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学校每一个同学穿衣的尺寸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成数据,根据数据做出购买数量和分配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就会加深对统计与概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原理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理论运用到生活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的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身心处于和谐自由的状态,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才会敢于思维活跃,大胆质疑。其次,要让学生会质疑。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求异,使学生不尽信书﹑不依常规,另辟思路解答问题。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会“钻牛角尖”,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可以从审题中质疑,从理解掌握的概念中质疑,从探索多种解法中质疑。第三,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加强交流,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①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中,去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想到的,以及这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等等。例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作图、测量等操作,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再去证明这猜想,形成正确的结论,最后是对这个性质的应用。②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真谛。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我们已学过或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的数、式等例子,经学生讨论后得出字母可表示数,可表示运算规律,可表示数量关系等。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用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在探索、交流过程中,经历了回想、归纳、类比、猜想、总结、推理等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③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集体创新能力。
总之,新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与以往大不相同,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服务性,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性和创新性,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和高速度化的要求,特别是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2]顾书明,陈剑昆.教育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突飞猛进,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于点燃“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而创新,并不是脱离教材的活动,也不是让学生任意去想,漫无边际地说。如果说得离奇,把上课变成学生自由活动课,就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这就要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是如何引导学生了,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当其冲要注重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导向,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才想学,才爱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几何课时,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找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庆活动,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服,应怎样合理地购买各种型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学校每一个同学穿衣的尺寸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成数据,根据数据做出购买数量和分配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就会加深对统计与概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原理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理论运用到生活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的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身心处于和谐自由的状态,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才会敢于思维活跃,大胆质疑。其次,要让学生会质疑。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求异,使学生不尽信书﹑不依常规,另辟思路解答问题。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会“钻牛角尖”,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可以从审题中质疑,从理解掌握的概念中质疑,从探索多种解法中质疑。第三,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加强交流,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①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中,去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想到的,以及这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等等。例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作图、测量等操作,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再去证明这猜想,形成正确的结论,最后是对这个性质的应用。②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真谛。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我们已学过或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的数、式等例子,经学生讨论后得出字母可表示数,可表示运算规律,可表示数量关系等。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用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在探索、交流过程中,经历了回想、归纳、类比、猜想、总结、推理等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③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集体创新能力。
总之,新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与以往大不相同,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服务性,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性和创新性,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和高速度化的要求,特别是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2]顾书明,陈剑昆.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