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sou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实施严格的过程考核和淘汰机制,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建立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制度,大力促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以及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效地保障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这些措施和经验为深化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培养环节,贯穿了研究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均十分重视对研究生各培养环节严密的质量监控与把关,对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纷纷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培养模式改革,使其培养年限、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首先,培养年限灵活多样。20世纪90年代,英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成果之一就是其研究生培养年限更加多样化。例如:全日制研究式硕士修业时间为1年,非全日制则为2年;全日制哲学硕士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则为3年;全日制修课式硕士培养年限为1年,非全日制则为2年;全日制专业博士培养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则为5年等。多样性的培养年限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能力、兴趣和就业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位,不仅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丰富了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和层次,而且也减少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美国对研究生培养年限没有严格规定,而是以学分制为基础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多长时间才能毕业实际上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为学生更灵活地安排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时间保障。
  其次,课程设置丰富、广泛。强调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丰富性、跨学科性和综合性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的共同特点。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强调文理渗透,注重新兴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并成立跨学科研究机构,设立跨学科奖学金,激发研究生跨学科学习的热情[1]。德国也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灵活选择。日本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为此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修课,并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校修课程。丰富的课程设置、灵活的选课制度以及强调研究生跨学科综合培养,不仅避免了将研究生培养变成狭隘的专业培训,而且也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高,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再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英国,教师是依据教学大纲而非教材来组织讲义和授课的,学生必须广泛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并了解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情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包括课堂演讲、团队合作训练、案例分析、作业或课程论文,其中采用最多的是团队合作探究式教学,师生间互动积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德国大学研究生培养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有研讨班和小组协作。美国教师十分重视研究生对研究工具的学习和掌握,很少用讲授方式上课,而是经常启发鼓励学生进行试验性和探究性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高度的学习自主性和较强的挑战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施严格的过程考核和淘汰机制
  
  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综合考试、资格考试、中期考核、答辩等制度,注重过程控制,并实行淘汰机制,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采取的共同措施。
  首先,强化课程考核。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能力储备的基本,并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长久的学术支撑力,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重视以及严苛的考核要求为其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美国十分重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课程考核中期末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的一部分,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则占总成绩的很大比重。学生只有通过全部的课程,才有资格进行论文撰写。德国则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修完所有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日本,博士课程历来是其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对课程的学习有非常严格的制度规定,研究生必须修满30个单位以上学分。法国在博士培养中要求学生必须在深入研究文凭阶段(课程学习阶段)修完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课程难度很大,淘汰率很高,平均约为40%,某些专业的淘汰率甚至高达80%[2]。严格的课程学习也是芬兰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入学后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2年~ 3年的学术课程并取得专业证书和提供课程论文后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研究阶段。
  其次,严格资格考试、综合考试、中期考核等制度。切实发挥资格考试、中期考核等制度的检查、评价、筛选等功能,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研究生后续培养的高质量进行,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美国研究生入学以后,除了要通过必要的课程考核获得足够学分之外,学生还要经受两次大的评估,即资格考试和综合考试。在全部课程学习结束后,考核小组会对拟进入论文阶段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资格考试,未能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首轮就会被淘汰。论文答辩前,还要进行系统的综合考试,并且要针对本学科领域作一至两场学术报告,通过评估之后才能进入论文答辩阶段。据统计显示,美国一般院校的淘汰率约为10%~15%,名牌院校更是高达20%~30%。韩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也都安排有严格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并采取了严格的末位淘汰制。
  再次,严把学位论文关。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及其所在学校均有重要意义,为此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都制定了严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德国的研究生完成论文后要先送同行专家审读,同时还要邀请同行专家或博士生进行讨论或汇报论文各个章节的论点,并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对论文进行完善,最后经指导教师确认论文确有创造性价值后才能正式提交。学院组织答辩之前,还需要3位以上教授写实名论文评语(会被永久存档),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淘汰率约10%左右。德国除了严格的论文答辩外,大学还会组织相关教授对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宽广度进行考察,通常包括一门主课和两门副科,考察不合格者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日本研究生教育实行毕业与学位授予相分离的制度,学生要想获得学位就必须在学位论文上狠下功夫,必须要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剑桥大学,即使是论文答辩通过者,也常常需要对论文在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完善后才会被授予学位。
  
  强化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负责人,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直接的、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为此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都建立了严格的研究生导师选拔标准和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并注重导师指导能力和责任意识的考察和强化。
  首先,严格导师遴选标准和程序。美国对导师资格的审查包括研究经历、研究生课程教学、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学术成果的出版及出任学术职务的情况等。英国在选择导师时特别注重导师的科研创造能力,以能否培养出具有高科技能力的研究生作为评判导师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法国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的能力,能独立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能在相当宽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内把握研究方向和制定研究战略,并能独立指导青年研究人员,而且通常只有获得博士学位或终极学位者才能够申请成为导师候选人[3]。德国的学术型博士毕业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和职称晋升,在长达4年~ 6年的创造性的科研成果积累后,方可参与教授资格候选,然后受聘于学术型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博士生导师。
  其次,采用导师组制对研究生进行指导。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生培养大多采用导师组制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法国的研究生培养通常由一个研究生培养组负责实施,培养组是由一名负责人和若干名组员组成的综合性学科组合。这种多学科的综合培养方式,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相互交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的发展趋势,使未来高级人才面对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更具有主动性和适应性。在美国,每名学生注册后都有一个指定的论文委员会进行指导,该委员会由3名~ 4名具有不同专长和不同学术观点的教授组成,其中一名是主要导师。英国的研究生也有一个导师团队负责指导,其中包括一名主导师,一至两名副导师;另外,每名研究生还配有一名提供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指导教师[4]。德国研究生教育近年来采取了传统师徒制与研究生院制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除了接受正式导师的指导以外,还有许多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接受指导的机会。导师组制的培养方式打破了专业与学科壁垒,有利于不同的学术专长互相补充,拓宽了研究生的科学视野和研究思路,培养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及适应性更强。
  再次,强化导师的指导责任和意识。在英国,尽管导师的指导方式和时间各不相同,但都对学生极为负责。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成功不只是体现在指导频率高、学习强度大以及指导目标明确等方面,其内在因素在于培养并形成了导师的一种指导责任意识。导师即使在没有任何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也会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学生充足的指导。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责任人,充分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导师的指导责任和指导意识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建立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制度,推动学术交流与学术资源共享
  
  注重学术交流与学术资源共享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一贯传统,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亦得益于他们对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重视。
  首先,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是公认的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知名大学的通行做法。哈佛大学办学的一大特点是以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活动带动教学和人才培养,它以大量的开放式研讨会、讨论会、学术报告会、讲座等为基础,积极营造学术氛围。法国大学也积极为博士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学习期间就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及时了解和跟踪国际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结识学术界的前辈和同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扩大科学视野,同时也为他们表达学术观点,崭露头角提供机会。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教授说:“我对年轻学子最好的忠告,多参加全球的学术会议和全世界先进的社会组织,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学术年会交流的话,就能解决比较多的问题,就有机会得到诺贝尔奖。”[5]
  其次,重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实现共享。重大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往往是在交流、沟通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激发产生的。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充分认识到了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创新的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学术空间的重要性。许多大学通过定期举办院系内、院系间及学校层面的研究生学术沙龙、研讨会等活动,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机会,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例如,哈佛大学1889年就成立了研究生俱乐部,定期举行会议讨论研究问题,该组织后来直接促成了美国大学协会的成立。
  
  加强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大力促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研究生教育的现实和潮流,是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趋势、具有国际视野和行动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国际化是近年来德国博士生结构化培养项目的突出特色,几乎所有结构化博士生培养项目都有具体措施和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留学生比例高,且很多项目都有海外合作机构。德国研究会研究生院项目甚至把硕士培养也纳入其中,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跨学科和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法国的研究生教育强调全球性事业,鼓励同欧共体的教育体系相融合和保持一致。法国于2004年开始实施对学生在法国以外居留给予补助的国外流动学生补助金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到法国以外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习研究。同时,法国还积极接受优秀的国外留学生和教师,以充实本国的研究生教育,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欧洲化和国际化。欧盟则以超国家组织的形式提出各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政策,2009年启动第二期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参与国际流动的学生、学者从原有的硕士层次扩大至学士和博士层次。国际化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显著特征,主要通过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和课程的国际化拓展、以招收留学生为主的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等措施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韩国为了培养符合海外著名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制定了若干财政支持政策,如划拨专门研究生经费和研究生的海外留学经费等,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日本政府则通过一系列的教育立法来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
  
  构建产学研结合机制,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学研结合既能使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促使各方共同发展,又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在研究生教育中都十分重视和积极鼓励产学研协同合作,形成了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机制,既实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首先,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德国大学的教师要求学生在掌握原理性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在现实问题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德国博士生从入学开始就作为导师课题组主要成员和讲座助教,直接参加科研和教学实践活动。学校还经常邀请一些来自公司、政府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讲学,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国的大学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如安排学生到工商企业工作、吸引科研企业到校内建立研究机构、在大学内建立科学公园吸引企业落户等,在工作和实习的实际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德国的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和实践不仅从中得到智力资源,同时还能享受国家相应的免税政策;大多数企业和研究机构每年不仅能为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提供3个月~ 6个月的实习机会,而且能为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提供完成毕业论文的岗位。法国企业界为他们所需要的博士生在课题研究阶段和撰写博士论文阶段提供具体的企业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大大提高了法国博士的培养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芬兰的大学主张“学—研”结合,企业参与大学人才培养能够享受很多优惠政策,因此企业非常愿意与科研机构及大学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市场,参与最前沿的科技开发。日本发展了官产学研联合机制,在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上研究生院与国立、公立及民间科研机构共同进行,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重要标志[6]。重视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增强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规模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还存在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如课程学习和考试、中期考核、答辩等环节缺乏实质性把关,缺乏淘汰和分流机制;导师选聘标准需进一步提高,导师指导能力和责任意识亟待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偏低,学术交流尚未形成制度化;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程度偏低;产学研合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低,校企双方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及世界一流大学还有较大差距[7],制约了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研究和分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生培养环节质量保障机制的主要措施和经验,可以为我国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增强高校自主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加快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峻,陈鹤鸣.美、德、日三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比较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85-90.
  [2]王炜,徐小强.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质量保障[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3):44-50.
  [3] 陈祎鸿.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24-27.
  [4] 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 (6) :85-88.
  [5] 诺奖得主:多参加学术交流有机会得诺贝尔奖[DB/OL]. http://sc.sina.com.cn/edu/chat/2011-09-26/163614254.html,2013-11-4.
  [6]杜玉波.在全国金融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1-03-19.
  [7]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健生教授及其团队所做的“博士教育创新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全国44所高校的1454名博士生有效地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六成(58.4%)的被试对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持并不乐观的态度,认为尽管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在不断发展,但“近年来并未有多大改进,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参见,马健生,黄海刚等.博士教育创新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北京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委员会)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如何在班级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三个方面,阐述高中学生民主意识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正在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群众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基础,那么做好群众
期刊
【摘要】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极其重要,而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应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及床边教学”等教学法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医学生确立良好的医学伦理素质提供了最佳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    Medicine ethics teaching method brief analysis  LIANG Xin-zong 
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标本(PCOS组)、40例正常卵巢
在编辑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论文稿件存在着数据方面的问题,有些数据错误相当严重,不仅影响了对论文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有的甚至得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结果和结论。编辑同人的相
入世后,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今年我国图书馆市场热点预计将呈现以下走势: 社科类图书风景这边独好 第一,世贸规则类图书热销。虽然我国刚刚“入世”,但为应对世界经济
编辑编审稿过程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编辑工作不是“为人作嫁”和“剪刀+浆糊”。编辑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如策划、组稿、审稿、加工等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或学术倾向,从而对社会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的概念已渗透到医院管理之中。 医院的管理模式必须实现由经验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转变,向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高科技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科学管理的需要。 “医院呼叫系统”可实现对医院病房的智能化管理,它有着实现呼叫、监听、广播、求救报警、信息贮存、显示等功能,为医院和患者都带来方便。本文阐述呼叫系统的总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并且从NOTCH信号通路角度分析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已经建立好的BRCA2反转录病毒干扰载体转染成MDA-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