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对中学化学教师技能的要求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在开展中学化学教学时,必须注重师生互动这一环节;师生互动是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从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和现代教学手段下的师生互动分析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意义,提出师生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师生互动互动方式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知识面极其广泛、生活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从化学的结构、特点、内容、方法来看,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样的学科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所以老师的指导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讨论现象、总结规律和实验论证等,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再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只是旁观者,而是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老师只充当引路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只有这样多方面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师生互动是适应中学生心理要求
  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中学阶段正处于人的第二成长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人脑重量可以达到成人的96%,这是中学各学科教学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中学时期脑发育尚未完全,脑神经细胞还很容易疲劳,这就给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心理学的限度和要求。这一时期是思维发展的转型期,即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处于逻辑思维的起点,具体表现为精力充沛,容易动感情,情感反映较强烈,易感染。但情绪转变也较快,特别是初中生往往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常常出现逆反心理。所以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往往都是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认识的兴趣、概括认识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是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树立品格。不但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训练,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和实验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老师不会一辈子都陪在学生身边,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这一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单靠新奇的化学现象和有趣的实验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能培养学生的直觉兴趣。要把学生的直觉兴趣转变为间接兴趣,教师必须多多和学生交流互动,从而了解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爱好什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助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情趣饱满,并活跃课堂气氛。
  三、师生互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
  有研究将学生心中的教师形象从学习指导技术、态度、性格、身体、容貌、情感等方面,提出75条标准,让中学生评定,然后进行因素分析,并抽出情感态度、学习指导能力、指导中的宽和严、指导中的精确程度等四个因素。结果表明:情感态度和有趣的指导、解说事实问题、进行体育指导、跟学生一起做游戏等技术有关。也就是说,学生所期待和喜欢的老师,是开朗、爽快、和善进行指导的老师。此外,学生对于教师的信赖感与教师的热情、亲切、认真、高尚、一丝不苟、公正、浅显易懂的讲解、在教材上所下的工夫、严格遵守时间等有关。而课堂语言操作绝不意味着教师只管自己单方面讲授,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恰恰相反,符合教学规律的、达到优秀水平的课堂语言操作,不仅是边讲、边想,而且是边提问、边倾听、边回答,几种复杂活动交替进行,并不断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的教学语言操作才具有现代课堂教学和教育理论所推崇的师生双边交流、双边反馈、双向调节的特点。科技小组活动是化学课外活动一种常见的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活动内容可以是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实践调查等。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评价完成,使学生正确地处理业余爱好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另外,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课程的类型选取不同的互动方式。那么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该怎么做呢?在生生互动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中普遍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交流。在生生开始互动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互动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提出对策。只有听得清楚,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倾听是为点拨做铺垫的,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方面,生生互动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偏激、缺陷乃至失误,这就要求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富有创造性但陈述不清的看法,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单一看法,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及存在的错误认识,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争论、反思等方式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如果教师仅仅是学生互动的旁观者,那么互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
  
  参考文献:
  [1]阎蒙钢.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谢建国.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其他文献
摘要: 中专计算机课是培养中专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中专生信息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进行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通过模拟工作场景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机结合,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专计算机课程改革工作过程课程内容学习情境评价标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推进,促进中专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提高中专生实践能力成了中专生教育的最终目标。
摘要: 根据社会需求与计算机应用人才就业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 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考核    1.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计算机教育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快速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
摘要: 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语言能力培养培养措施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场合,提出话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这一要求是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细化,同时也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
摘要: 家庭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文化影响着人的认知,而语言正是这种影响最明显的反映,汉英对于家庭成员及亲属的不同称谓便是很好的例子。本文通过比较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同揭示中西传统家庭文化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中西传统家庭文化亲属称谓差异    亲属称谓指“语言中用来表达家庭(可按广义和狭义理解)内部个人关系的词项系统”(克里斯特尔,2007,P195
Multisim仿真软件是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的EDA工具软件.本文就是针对 《OTL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测量》,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该实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将学到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当代及未来社会中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文章重点探究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彰显教学效用贡献力量。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作为一个自进入新世
摘要: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标准和评价,文章提出应坚持诵读、积累及学以致用三个教学原则,真正突破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三个”坚持诵读积累学以致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这样界定文言文教学:“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考查评价中规定:“
摘要: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及课堂设置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还被以传授技术为主的思维影响。这种轻个性重共性、轻理论重技术的教学方式一般都通过传统的规范动作和体育技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和体育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以掌握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术为主导,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机,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反而使学生受到压抑和束缚。而教师空有一腔教学改革的热情而无法付诸行动,所以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媒介交际在互动学习中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大的交际范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和专业学习。本文着重探讨中美合作专业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机媒介进行网络在线协作学习,并通过相互评价达到各自的学习目的。本研究结果和相关数据来自两个参与网络活动学习的群组学生的问卷和网络文本资料。研究表明参与者能在这种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广泛扩展等收益,也为以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协作学习计
摘要: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的两翼,二者相互作用,为课堂增添魅力。本文通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动态生成策略,让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 课堂有效教学预设生成    预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教学中的预设,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对课堂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设想与安排,是教师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或自己所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