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瓶的艺术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8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水醉人的幽香随着时间沉淀、挥发、然后于空中消散,而香水瓶则经过时代的变迁及岁月的洗礼,成为了记载着不同时代地域独有的文化珍品。它不但印证了每位香瓶设计者的创意及超凡工艺,亦盛载着香水拥有者的浪漫事迹,世代流传,予人无穷的幻想空间。带有历史印记的造型精巧、华美的香水瓶也是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藏家喜悦的收藏。美国的纽奥良艺术博物馆(noma)从即日起到10月24日举办了名为“香水与感性:从古至今的香水瓶及相关配件”展览,其中展出了从古埃及到现在能工巧匠们设计制作的香水瓶,人们可从中一览香水文化,同时也可窥见每个时代艺术、时尚风格的变迁。
  
  早期玻璃香水瓶及中世纪苹果形香盒
  
  能为人们带来迷人芳香的琼浆——香水具有悠久的历史。香水作为一种带有历史意味的消费文化,在人类文明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时至今日,芬芳四溢的香水不但价值昂贵,盛装它们的精美瓶子也成为了人们收藏的珍宝。从考古发掘看,最早的香水瓶是装有古埃及人发明的可菲神香香油(是由祭司、法老专门制造的)的器皿。这些瓶子是用大理石及一些石材所制,以确保瓶中香水保持低温不容易渗漏。除了石质香瓶外,古埃及人还会用陶土做成动物及人物造型的香水瓶,这可算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具有装饰性的香水瓶。后来香瓶还发展出玛瑙、斑岩等材质,并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得以沿用。大约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受罗马统治的叙利亚人创造出玻璃吹制技术。由于玻璃吹制能制作出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而且又十分轻薄的玻璃器皿,于是人们也开始用玻璃制作成香水瓶。流传至今的早期玻璃香水瓶已经为数不多,其中制作精美的佳品更是难得。2009年伦敦苏富比推出的一件10、11世纪法蒂玛王朝时期在埃及或叙利亚出产的刻花玻璃香瓶(编号:Lot82/SaleL09723,高6.3cm),就受到藏家们的激烈竞投,最终以7.325万英镑成交。该瓶呈圆柱形,口沿、圈足外侈,瓶颈细窄并带有一圈窄边外翻边缘,溜肩及瓶身下部有两条外凸装饰带,瓶身装饰带间装饰有“palmette‘的藤状玻璃刻花图案。这件刻花玻璃香瓶上的装饰与香水瓶藏家Keir所藏的一件透明水晶香水瓶上的装饰做工十分相似,而透明水晶香水瓶与刻花玻璃香水瓶又均是公元9世纪时期的产物。由于时代与做工相近,专家们相信它们极可能是出自同一作坊。
  直至中世纪时期,欧洲各地所产的香油均是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人们也相信能癖除异味的香油同样具有避邪及驱赶疾病的功能。特别是中世纪的欧洲,曾经一度流行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人们恐惧病魔的袭来,想到用熏香的办法来击退鼠疫,因此不仅是在教会和宫廷,连一般的家庭也开始有了熏香的习惯。当时流行将香油制成香丸放入金属制的小球形或苹果形的香盒中,作为护身符似地随时佩戴。为了更为美观,香盒通常被金银匠制作成精美的吊坠及耳环,有些稍大的还会做成佩有银链挂在腰间的饰物。香盒的英文叫做“pomander”,法语叫做“pommed‘ambre”,意思都是指装一种褐色香料用的苹果状容器。在德语是“Bismapfel”,法语也叫“pomme demusc'’指装麝香用的苹果状容器。苹果对于欧洲人而言,即代表原罪,也象征着治愈和永远的生命力。因此香盒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容器。
  
  17世纪拉开香水瓶款式设计的序幕
  
  17世纪的欧洲皇家、贵族们已经把香水视为生活必不可缺的物品。随着人们利用酒精提炼精油技术的提高,欧洲首次出现了香水。17世纪遗留至今的香水瓶均是与王公贵族的金银财宝放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当时香水是何等贵重和昂贵。新发明出的液态香水逐渐代替固体香丸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一种盛装香水的小型“闻瓶(smelling bottles)”也随即走红。有意思的是这些“闻瓶”的用途其实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风油精或是驱风油。当有人晕厥的时候,人们便会让此人呼吸“闻瓶”中的香气,或是用棉花沾点瓶中的香水搽在他的额头上,好让其醒过来。17世纪的香水瓶主要是金银制品或玛瑙、水晶等硬玉工艺。一部分银质工艺品中还施加了景泰蓝工艺,近代的香水瓶就是从这些近似珠宝工艺的豪华作品中拉开了序幕。
  18世纪早期,欧洲还特别流行用一种稍大的瓶子(约十来厘米高)盛花露水(toilet water)或科隆香水(Eau de Cologne,一种德国科隆生产的用酒精调和的果味香水)作为摆件装饰梳妆台。2008年伦敦苏富比以1.625万英镑拍出的一对制作于1771年的皇家乔治三世镀银金香水瓶(编号:Lot244/SaleL08301,高14cm)就属此类。据历史记载,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1760年继承王位,于次年9月8日乔治三世在伦敦与梅克伦堡·史特雷利茨公国的夏洛特公主联姻。此对香水瓶正是夏洛特皇后为了庆祝其结婚十周年而订制的一套梳妆台上的装饰配件,香瓶还刻有“Queen Charlotte”的暗记。除了这种摆件香水瓶,当时的女士们还特别喜欢将小香瓶用链子吊在包袋上作为时尚的饰物。随着酒精提取法的普及,香水生产急剧扩大,香水文化也随之渗透到民间。香瓶作为盛装香水的容器,也从单纯的金银玉石之类的工艺阶段,进一步发展成为或是在银质磨具上镶嵌景泰蓝,或是在硬木上雕刻着美丽浮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18世纪中后期,硬质瓷器的发明也促进香水瓶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更辉煌的崭新历史阶段。实际上,陶瓷香水瓶的发明者约翰·贝德卡(John Beccard)最初创作的陶制香水瓶是朱褐色不透明的,之后到了1724年,迈森瓷器厂的约翰·G·海罗特创作了绘有洛可可纹样的白瓷香水瓶,标志着白瓷香水瓶的诞生。
  
  艺术风潮引领的别样香水瓶
  
  19世纪中期,受到工业大生产的影响,购买香水不再是皇家贵族们特权,不少市民也逐渐消费得起香水这种别具优雅的时尚商品。此时不少诸如娇兰(Guerlain)、Millot、Roger&Gallet、Ed,Pinaud等著名香水制造商也陆续出现。大约在19世纪晚期,由法国的“新艺术(Art Nouveau)”运动引起了一轮新的设计风潮,香水瓶的设计也受其影响颇深。2007年墨尔本苏富比以2400元澳币拍出的一件19世纪晚期圆形浮雕小玻璃香水瓶(当时编号:Lot 465/SaleAU0714,高10.5cm)就属于此类型,乳白磨砂玻璃球形瓶身处雕有淡粉色花卉、茎叶装饰图案让香瓶带有浓烈的浪漫气息,其中又隐约透出丝丝的东方艺术风尚,给人淡雅幽香的感觉。
  1900年正值庆祝世纪之交,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中举办了一个特别的展览,它悄然地改变了时尚香水瓶生产发展的方向。展览展出了法国艺术大师Herve Guimard为香水制造商Millot设计的一款玻璃香水瓶,这是历史上艺术设计师与香水制造商的 首次合作,由此也拉开了20世纪艺术家为品牌香水设计香水瓶的序幕。随后1907年,法国著名香水制造商寇蒂(Francois Coty,柏香型的创始人。柏香型是寇蒂受塞浦路斯岛自然风貌的启发创造的一个香水香型,以柑橘、橡苔为主要特征)与玻璃艺术家勒内·拉利克(Rene Lalique)合作制作出Ambre Antique香水瓶。该款香瓶非常特别,艺术家在半透明的修长柱形玻璃瓶上雕出四位姿势各异的缪斯,注入茶褐色的香水后,香瓶的造型完全契合“Ambre Antique”(Ambre意为琥珀香,Antique则有古色古香之意)的喻意,宛如一件经典的琥珀珍品。品。20世纪初期,受“新艺术”运动、包豪斯建筑派、立体主义等艺术风格影响所衍生出的“装饰派艺术(Art Deca)”成为了设计的新风尚,它以简单几何图形和昂贵材料(如玉、银、象牙、漆器和含铬颜料)为特色,来表现富有和考究。这一设计风尚大大影响了当时香水瓶造型,其中的经典佳作莫过于以造型绝对简练及轮廓线条优雅著称的“ChanelNo.5”香水瓶。迄今为止,该款香瓶仍是简约设计的典范之作。同类型的杰作还有雅克·娇兰(JacquesGuerIMn)的侄子雷蒙德(Raymond Guerlain)为“L'Heure Bleue”香水设计的香水瓶。“L'Heure Bleue(蓝色小时)”在法语中特指在黄昏中垂暮的目光透出蓝色的时刻,城市也在此刻弥漫着轻柔的花香:“L'Heure Bleue”也有另一个隐喻,即比喻一次大战前的巴黎,暗含恐怖还没有到来的前夕之意。雷蒙德借此隐喻,为了表达对战前浪漫的纪念设计出此款著名的心形瓶塞。同样由战争激发艺术家灵感设计出的经典香瓶还有1948年莲娜·丽姿(Nina Ricci)推出的经典香水“L'Air du Temps”,该款香水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雕塑家Marc Lalique所雕刻的“双鸽”为设计原型,将香水瓶盖设计成飞翔的鸽子,象征着二次大战结束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
  不同年代的香水瓶记录了人们的多变生活方式,风格各异的香水瓶设计则记录了每个时代独特的艺术趣味与风格。这些富有人文气息,反映生活风尚的精美香水瓶在近几年成为了人们收藏的新宠,不少经典佳作频频进入拍场成为藏家竞投的对象,其中还有不少珍品已被博物馆美术馆珍藏。
其他文献
杨钟羲其人其事    杨钟羲(图1)是近代著名学者,曾任1935年6月1日在奉天(今沈阳)开馆的伪满国立博物馆(后改称为伪满“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本文中统一称作伪满“奉天国立博物馆”)的首任馆长。  关于杨钟羲的生卒年份各资料记载不一。据《雪桥自订年谱(二)》(原名《来室家乘》)及“杨钟羲逝后讣告诸友名录”(《收藏家》总第28期,1998年2月),笔者认为杨氏生于1865年7月11日,卒于194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初,受“五四”运动文化思潮的启发,注重观察现实,以追求艺术创造的本质的初衷,年轻画家赵望云创作了一批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生作品,并一举成名,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上面向农村、开拓大众化艺术之途的先锋。叶浅予说过:“从‘九~八’到‘七七’事变那些年,《大公报》有两个专栏最能吸引读者:一是范长江的‘旅行通讯’,一是赵望云的‘农村写生’。这两个专栏反映了中国的真实面貌和苦难生活,和中国人民的命
期刊
1950年,文联筹备首届全国美展,评选工作由著名画家徐悲鸿主持。  评选组有好多评委,是些著名画家。评选条件艰苦,方法也比较简单,评委面前摆张大桌子,只有两名工作人员。  一位是著名裱画师刘金涛,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李可染等大师作品和藏品都是他装裱。一位是女画家郁风,郁达夫的侄女,也是位文学家和美术活动家。评选的方法是,刘金涛举起一幅待选的画给评委们看,大多数人同意或举手,他就把画放到左边,暂
期刊
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上发布。此报告由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导,由著名文化经济学家及艺术品经济学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稿。该报告对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艺术品贸
期刊
吴湖帆(1894~1968)可谓中国近代古董庋藏与鉴赏第一人,其家三代从事彝器书画收藏,他60余年间经手无数奇珍雅玩,不仅在艺术上不断发展自己,诗、书、画达到三绝境界,更使“梅景书屋”所藏致臻丰盈,以至誉满东南。  而清代状元扇的收藏,则是吴湖帆最著名的特色收藏之一,它所庋藏的七十二状元扇,不但是清代状元的笔墨巡礼,而且饱含了吴氏作为收藏大家的识见与鉴藏旨趣。    “梅景书屋”主人    吴湖帆
期刊
官窑中常有不书年款的作品    自永乐年御窑厂开始偶尔在瓷器上署款(永乐年制)之后,明、清两代历朝官窑多喜署年号官款,但是,并非所有的官窑都会署上官款,大致有两种情况,官窑瓷器不署官款,一为仿古需要,不署年号款,甚至署所仿年号,如成化、宣德两朝,后世御厂多有仿造;二为不便署款,清代中期以后,宫中往往添置一些器型庞大的对瓶,即所谓的“地瓶”。图1这件高达85厘米的地瓶就是文献中所言之五百圾大瓶。  
期刊
谈到毛边书,论者每每标举鲁迅,他也确是中国“毛边党”的祖师。然而,大家多爱引用的“装钉均从新式,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却只是鲁迅所作《(域外小说集)略例》第二则头一句的前半,接下来还有话说:“……故虽翻阅数次绝无污染。前后篇首尾,各不相衔,他日能视其邦国古今之别,类聚成书;且纸之四周,皆极广博,故订定时亦不病隘陋。”  先来看看“类聚成书”、“订定”是怎么回事。《略例》第一则:“集中所录,以近
期刊
翰海2010秋拍落下帷幕,2800余件拍品总成交超过19亿元,32件拍品成交过千万。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成交,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最高价,打破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同时创下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最受关注的专场之一“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以4.38亿元总成交额收槌,成交率达100%,15件拍品成交过千万。成交结果显示,市场行情在资金流动性和精珍资源流通有限的双重推
期刊
有很多词汇可以用来形容维克多·平丘克(Victor Pinchuk),比如说“乌克兰第二富豪”、 “乌克兰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创始人”、 “6家电视台和乌克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拥有者”,再比如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及英国摇滚明星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的朋友”以及“乌克兰前总统的女婿”等。但近年来,人们却是在艺术领域频频看到他的身影。7年前,维克多‘平丘克开始对当代艺术产生浓厚的兴
期刊
北京匡时五同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收槌,1633件拍品成交率为86.83%,总成交额高达15.6亿元,相较今年春拍10.85亿元上涨44%,较去年秋拍的7亿元上涨123%,创历年最高单季成交纪录。推出的15个专场中,7个专场成交率达到百分之百,创历史新高,再一次彰显了北京匡时“量少而精”的一贯方针。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油画雕塑等艺术门类高价拍品层出不穷,屡屡打破各项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