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一些探讨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而作业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而传统作业的类型单一、机械模仿性强,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缺乏积极性。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合作。本文就《物理课程标准》在我市实施以来,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与思路作一些探讨,与同仁共免:
  
  1 传统作业的特点与弊端
  
  传统作业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千人一面",泯灭了学生的灵气和个性,它有以下一些特征:
  1.1 “统一式”作业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全班统一的,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统一的内容、形式与难度肯定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就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就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2 “封闭、独立式”作业
  以往的作业主要是围绕书本知识进行。一方面,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着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时也不需要深入实际生活,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主要靠题海战术。作业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往往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作业过程强调“独立完成”、注重“独立思考”,忽视“合作学习”。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一般,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
  1.3 “机械式”评价
  传统作业的批改,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作业的评价生硬单一。这种“只看成绩不看人”、“非对即错”的“机械式”批改与评价,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2 新课程作业的要求、内容、形式的一些探讨
  
  2.1 要求的层次性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抛弃,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仍需要必要的训练。为了使学生乐于作业并做到有所得,我在设计课堂、课后作业时,就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两个层次。“基础作业”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用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要求每个同学基本都能够完成;“提高作业”则面向部分学习能力强、兴趣浓的优秀学生,它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可量力而行、自主选择。这样,作业不仅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要的是对学生来说,作业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2.2 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常规作业与课改前类似,但要注意量的把握与内容的优化设计,不可过多、机械的重复训练。除常规作业外,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类型的作业:
  ①探究体验型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实际生活有关。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有关课题,既能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又能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课堂知识又起到补充和巩固作用,学生还能从中发现许多新的现象和知识。如学习《电磁波的海洋》时,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家里的电视机、微波炉、手机、电话机等来探究电磁波的产生、传播条件,并且与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进行对比研究,经过亲自体验,学生解决了许多疑问,并且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学习《惯性》时,当汽车紧急刹车、减速,启动、加速,向左、向右拐弯时,身体会向哪个方向倾倒,通过讲解,大部分学生能记住结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于是,我就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即无论哪次你坐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亲自体验一下,对这类作业,比老师反复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当学习《浮力》时,让学生回家后通过用橡皮泥进行“造船”活动,来体验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鸡蛋和盐水来体验物体的浮沉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多布置一些课外的体验型作业,使他们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得到满足、体验成功,而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就是非常好的课题。 
  ②交流合作型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因此,多布置一些交流合作型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如学了《电能表和电功率》后,就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设计方案,探究如何准确、方便地测量出家用电器如空调、电饭锅、洗衣机等的电功率和消耗的电能,并且把自己的探究过程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类作业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来完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艰辛和快乐,也能形成学习的动力。
  ③观察发现型
  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如学习《电功率》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灯泡、电风扇的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会发现不同电压下的灯泡亮度、电风扇的转速不同;学习《压强和浮力》时,提醒学生注意发现: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事实,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现象和知识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应用实例,生活中的浮力及浮力的应用。在学习其它内容时,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如自行车与汽车上的光学与力学、厨房中的热学与能量转化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与思考,逐步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养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
  3 对完成作业途径的一些尝试
  
  3.1 利用大自然的机遇,给学生体验的机会
  学习《声现象》时,有一题目是“为什么下雪后会特别寂静?”。我们生活在南方,下雪的机会较少,雪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而且当时没有雪,对于“雪后特别寂静”,只能从理论上给学生进行分析,同时列举一些相关的事例,但学生仍半信半疑。当时我就想,这道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结束,幸运的是在当年期末考试前,突然下起了大雪,当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时,我把这个问题又重新提出,并利用课后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了这一场景,被松软积雪覆盖的操场上的寂静和被压实的冰雪覆盖的公路上的喧闹,并让学生思考其原因,使学生有了更感性的体验。学习《光现象》中的日食、月食现象时,我也充分利用了自然现象,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2 利用身边的活动,发现身边的物理
  物理知识不仅仅是存在于课堂中,更是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因此还要有目的地观察我们身边的现象,并从中发现有关的物理知识。我特意要求学生在参加有关活动时,去感受物理、去应用物理,因此,我经常因地制宜地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看电影时,作业是:发现电影院里的物理,并让他们口头表达。有的同学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有的说:“放电影时,看到的像是实像”,也有同学提出:“电影院的墙壁为什么是凹凸不平,且有许多孔?”还有同学发现:电影屏幕不是平的而是弧型的,更有一位淘气的学生说:“大家在屏幕上看到我手的像了吗?”,片刻的宁静,便遭来大部分同学的反对:那不是像、而是影子,而该同学也恍然大悟。
  在开运动会时,布置了“发现运动会中的物理及知识应用”的作业,同学们很轻松地完成了。在事后进行交流时,有同学说:“在发令枪响时,我真的是先看到冒烟,后听到枪声;我明白了: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也有同学提出疑问,如“怎样才能在拔河比赛中取胜呢?”“为什么在跳高时助跑越快,跳得就越远呢?”“在接力赛时,交接棒总容易掉,怎样才能接牢呢?”等疑问。由于受当时所学知识的限制,有些问题还不能理解,所以不便作详细的讲解(对八年级学生),但我高兴,因为会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对学习阶段的学生。
  3.3 注重课外探究,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
  我相信“瓶瓶罐罐做实验,轻轻松松学物理”的观点,因为实验器材越现成、越完美,就越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用一些不是器材的“器材”去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时,却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收获。所以,我在演示实验时,也是更多的使用像雪碧瓶、乒乓球、学习文具等常见物品,做一些简易的实验,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起到示范作用。课后,我也常布置类似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开发实验器材,去完成探究实验。
  在学习《声现象》时,我让学生用家中的“瓶瓶罐罐”制作了水瓶琴;学习《物体的颜色》时,布置了探究颜料的混合,让学生体会了使用相同的颜料、不同的比例混合后的颜色不一样,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16色笔和更多种类的色笔;学习《串联和并联》时,我让学生如何用最简单、最聪明的方法,来探究电冰箱的压缩机与照明灯的连接情况。
  在完成有些动手作业时,我还向学生提出,要有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把所学过的有趣实验,尽量演示给家长看,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家长面前展示自我、增强成就感;二是转变部分学生不情愿让家长过问自己学习的不良现象;三是对学生也会起到保护作用,特别是在进行家庭电路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探究操作时。
  
  4 作业的评价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多元智力理论”也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作为教师要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潜力的,要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激励和评价。如有一位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的学生,有一次考试有了一点进步,我就跟他说了这样的话:“你的这个成绩比别人的90分更令我兴奋,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很了不起,如你能继续努力,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位同学学习物理也更加努力,成绩也有了更大的提高,岂不是美事。这样,巧妙地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富有人文情调的关怀与激励。
  总而言之,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课程传统的作业观必须扬弃,必须树立新的、科学的作业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促进教与学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智慧得到升华、学习情感得到充实。
  
  参考书目: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通关改革不断促进通关速度的加快,但企业还是嫌慢,希望与实际总是有距离,通关速度不如企业所愿时,企业多数是把责任归咎于海关,而据海关统计,造成通关不畅,耽搁通关时间,责任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也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频繁出现在07年各地的物理中考试卷上,相信08年也会出现。下面选取去年一个试题介绍给大家,以供参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4月20日,济南市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在龙奥大厦顺利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外宣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部署任务。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延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
2007年9月1日,IBM公司的科学家们在美国《科学》杂志宣布了两项原子尺度的科学突破:第一项是在了解单个原子保持一定的磁方向、从而使其具备适合未来数据存储应用的能力方面
中国绿化基金会济南专项基金是济南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成立的公益慈善平台,承担“生态济南,绿满泉城”生态城市建设五年行动的宣传发动、资金募集及公益项目建设任
黄昏,严利桑那州一个寂静的小镇,在教堂的尖顶后面,森林浓得像一团化不开的翡翠几只大尾巴的松鼠,像一团团橙色的火焰,在碧波中跳跃、追逐。  刚刚从州立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丝黛茜来到这里,为她的侄子洗礼。她是这个孩子的教母。抚摸着孩子金黄色的软发,望着眼前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一切,她心里突然涌起了一股难以抑止的激情:“我要在本地办一份环保报纸,让所有孩子的未来都拥有这片纯净的大地。”  丝黛茜的生活因此而全
期刊
新课程倡导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举例如下: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  为什么没有见到人,能听到人的声音呢?原来是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涉及物理知识气体传声。  2.犬吠水声中,挑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前句诗水传来狗的叫声。涉及物理知识是液体传声。后句诗中“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更深月色半入家,虫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寻求低污染、可持续使用绿色能源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太阳能不仅是地球几十亿年来,推动自然界种种演化的基本动力,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