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缠绵的情韵 迷离空灵的意境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90—01
  一、结构形式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四节,每节两句,共廿四句。诗人采用四言体的节奏韵律和重章叠句的章法,来倾诉对“伊人”求之不得的满腔怅惘的情怀。
  四言体的节奏韵律使诗的语言构成服从于音乐美的要求。《蒹葭》中多运用重言形容词和双声叠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苍苍”、“萋萋”、“采采”这些重言形容词的连用,不仅描摹了深秋芦苇茂盛的景象,同时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韵律整齐、规范,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霜”、“未晞”、 “未已”,不仅仅是声韵上的变化,诗中描写了深秋季节从东方欲晓,露珠凝结成白白的霜花,到太阳跃出地面霜花未融、露水未干,再到太阳高照,但露水还没有全干的情景。由此可见,这“为霜”、“未晞”、“未已”三词的变化,也写出了时间上的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失望和怅惘的心情也愈益浓重。
  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从空间转换的角度,表现了诗人复杂的逐层加深的情感力量。“溯洄(逆水而行)”、“溯游(顺水而行)”的再三复叠,描写了诗人在宽广的空间、上下寻觅伊人的求索之情;“长(漫长)”、“跻(地势高而难以攀登)”、“右(迂回曲折)”这三个动词从一般泛指寻觅路途的悠长和困难,进而表现了寻觅路途的盘曲和不断升高。又进而描写寻觅路途的狭窄、迂回、陡险;至于“宛在水中央(水的中间)”、“宛在水中坻(水中的小块陆地)”、“宛在水中沚(水中的小沙滩)”所处空间的变化,写得那么模糊、朦胧和不可捉摸。
  二、诗歌意象
  《 蒹葭》各章中与物景有关的景象,又同时构成了意蕴深长的文化意象,耐人寻味。诗人把男女相恋这一现实生活里要受到多方限制约束的艰难过程,融入秋水的文化意象的描写之中。关于水的文化意义,傅道彬曾从文化原型角度做过较好的探讨,并总结说:“首先水限制了异性之间的随意接触,在这一点上它服从了礼义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获得了与礼义相同的象征意味,其次也正因为水的禁忌作用,使水成为人们寄托相思爱慕之情的地方。”此外假如我们从人类生存环境和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看,还会知道:水始终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爱而又可恨的角色。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远古人选择住处,更愿择水而居;水边也是男女相会的处所。但是,水又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同时也是古人难以克服的交通障碍。同时,诗人把物象的择取选在“白露为霜”的秋季,这与周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心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有关。秋冬是周代男女婚嫁的法定时节,在这特殊的季节里,诗人更有一种特殊的心绪,对“伊人”的思念之情也更显得缠绵悠长。《蒹葭》一诗中,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融入河水阻隔的意象中进行描写,再衬托以秋天的凄凉,就创造出一个扑朔迷离、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不可及的画面里,蕴含着委婉缠绵、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
  三、审美情趣
  《 蒹葭》 围绕“伊人”之美,觅求之难,表达了觅求者的恋情之深,求索之艰。而这种苦恋苦求之情,诗人又用传情之笔,隽刻在淡雅、空蒙的深秋物景中:朦胧的晨曦,激荡的河水,晶莹的露珠,洁白的霜花,苍苍采采的芦苇,给诗歌造成一个迷离恍惚的意境。它虽然是实景的刻画,但又高远寥落、空灵飘忽。至于诗人对“伊人”的描摹,则显得更加空灵。诗中对“伊人”的眉目、模样、身姿无一笔墨涉及,诗人只是着意抒写了觅求者迂回曲折、颠簸攀登的寻觅情态,和“伊人”那若即若离,若隐若现,迷离恍惚的神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在这里,诗人有意识把事物之间的区分和界限模糊化了。一个“宛”字,就己经够模糊了,何况“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连同三个“宛”字,更把人们推进了云里雾里。“伊人”在哪里呢?在“水中央”吗?不是;在“水中坻”吗?不是;在“水中涘”吗?也不是,而是在虚无缥缈之间,在觅求者苦恋苦求的心绪之中。
  编辑:刘於诚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主题单元;多媒体;地方课;观察;想象;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98—01  在主题单元作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通过投影、录像、网络相互交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教学信息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而且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体验与实践。它是作文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内涵;以趣入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106—01  初中语文中的诗词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诗词抽象难懂,使其成为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难点。但诗词的言简意赅却隐藏了很多丰富的意境,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如何用以趣入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语文诗词的有效学习,是每一位初中语
期刊
分班择座是恶性竞争的延伸吗  据媒体报道,当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已深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甚至是“病态化”发展。新学期开始,最焦急的莫过于中小学新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所谓“重点班级”或在班里被安排到“黄金座位”,不少家长绞尽脑汁,通过各种形式请求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老师,这也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最为头疼的事情。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教育观和教育现实,通过现象,我们又能解读到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目标;学校;  教师;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5—0025—01  在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材;教学效率;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125—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可是,有些
期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中,开创了学前教育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实施两期行动计划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曾长期是我省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 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59—01  从对我市初中生语文作业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对如何通过生态型作业的设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却经验缺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模式僵化。受中考考核评价“量化”压力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
期刊
摘 要: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行政审批中心数据库,将地级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率水平,这一结果在不同的方程下均保持稳健;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竞争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促进企业进入的同时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进入威胁下在位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会加大技术投入
期刊
编者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今年2月省政府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美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信心;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64—01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是人格的核心。自信心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所以,数学教师要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有意识地淡化错误、降低难度,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能行”的信心。这样,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