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一幅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以43.2万美元高价拍卖成交。一幅并不出名的人物肖像以如此高价售出,值得吗?
或许更会让你觉得不值的是,肖像的艺术家你也没听说过!因为这幅肖像的创作者是——电脑!这幅画是电脑根据14~20世纪的1.5万幅肖像画合而成之。
说实在,我真觉得不值。
这幅肖像画的拍卖成交,令拍卖行佳士德也感到惊讶。这一事实向人们提出了若干重要问题:一部没有情感的电脑,真的能有艺术创造力吗?这幅电脑创作的肖像画能被视为艺术品吗?然而,只要有人愿意出大价钱买这样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吗?
另外,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达到甚至超过了人类智力水平,那么,这对于我们人类艺术家甚至整个艺术界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电脑早已介入到人类的艺术创作中,也包括诗歌和音乐。但电脑在做的仅仅只是模仿吧?算得上艺术创作吗?
认知神经科学家洛米·劳伦斯说,这要取决于我们如何来界定“创作”,她认为如果“创作”意味着发现全新的途径来解决问题,那么人工智能早已做到这一点了 ——谷歌旗下的 DeepMind就是一例。
2017年,DeepMind的人工智能在一场对决中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它显然在几天内就掌握了如何走新的棋步,和应付对手的策略。
“谷歌会认为,这就是创意,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不是学来的。”劳伦斯说。然而,艺术恐怕不仅只是依靠创意解决问题这么简单吧?
游戏,特别是电脑游戏,是人工智能以创意方式解决问题的最佳领域。但纽约的计算机学教授朱利安·图格留斯说,如果完全没有人类的介入,只让电脑自行“创作”,结果总是非常单调枯燥。
他举了凯特·康普顿的作品“一万碗燕麦片”的例子——电脑只能从事那种对人类来说实在是枯燥重复性的工作。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被游戏玩家热切期盼的一款空间探索游戏《无人深空》,这款游戏向玩家提供随机生成的180亿万亿个星球去探索。
“在《无人深空》游戏中,你可以探索一辈子都去不完的景色各异的地方。但很多人玩过这款游戏之后感觉其实并不是特别有意思。”“问题是电脑生成的虚幻世界对游戏者来说,能产生独特的意义吗?电脑的确非常神奇,能生成越来越多的内容,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点人的因素,这就是人脑带来的感情和意向性力量,这是很难创造出来的。”
劳伦斯指出,真正的艺术创造力与机器生成的解决问题能力是不同的。“艺术创意是将内心思维和感情转化到一个媒介中,不管是一座雕塑,还是一段音乐。它是将抽象转变成具象。而人工智能没有内心世界,它不需要创造出渴望或恐惧这类感情。”
所以,与其让人工智能来控制一切,如果人类艺术家与电脑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好的结果。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讲师、音乐家爱丽丝·艾德里奇博士说,“我们应该将人工智能视为我们设计出的一个工具,就像轮子或内燃机。”
艾德里奇博士参与制造出一个大提琴,这件乐器综合了传统大提琴和电子合成器,使其能自己演奏。
“演奏传统大提琴你必须使用琴弓让其发出乐声,而这件乐器可以自行发声,演奏者的工作是优化乐声,不像传统大提琴手那样掌控乐器,而更像一个舞者。”艾德里奇说,“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设计我们与乐器和科技的关系。”
伦敦大学创意电脑学会的米克·格里尔森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给我们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新型艺术家,和新型艺术媒介。
2016年,北欧乐队Sigur Rós用电脑软件使得他们的一首单曲不断更新,他们在环冰岛24小时巡演中一直播放。这首歌里的每一个音乐元素都输入软件,由此创造出一首有现场演唱效果的新歌,每一个重复唱段都与之前的唱法略有变化,而且还能响应外部变化。
曾经与英国已故著名歌手大卫·鲍伊和酷玩乐队都合作过的音乐制作人布赖恩·艾诺也非常喜欢用电脑创作不断更新的音乐作品。
格里尔森教授本人曾同Massive Attack乐队合作过,利用人工智能重新合成他们的Mezzanine专辑,以纪念该专辑发行20周年。他们将专辑音乐输入进电脑软件——犹如神经网络,当访客来到展览现场,音乐效果将根据访客的动作发生变化。
有些人担心人工智能将可能威胁未来艺术家的生计,格里尔森教授则认为,如果有一场人机艺术大战,机器永远不会获胜。
“人工智能可能会减少那些以挣钱为目的者的创造力,但这不是技术发展的错,而是人的责任。”
“在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技术永远无法代替人类,艺术家要利用技术来创作更优秀的作品。”(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诺伊克)
或许更会让你觉得不值的是,肖像的艺术家你也没听说过!因为这幅肖像的创作者是——电脑!这幅画是电脑根据14~20世纪的1.5万幅肖像画合而成之。
说实在,我真觉得不值。
这幅肖像画的拍卖成交,令拍卖行佳士德也感到惊讶。这一事实向人们提出了若干重要问题:一部没有情感的电脑,真的能有艺术创造力吗?这幅电脑创作的肖像画能被视为艺术品吗?然而,只要有人愿意出大价钱买这样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吗?
另外,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达到甚至超过了人类智力水平,那么,这对于我们人类艺术家甚至整个艺术界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电脑早已介入到人类的艺术创作中,也包括诗歌和音乐。但电脑在做的仅仅只是模仿吧?算得上艺术创作吗?
认知神经科学家洛米·劳伦斯说,这要取决于我们如何来界定“创作”,她认为如果“创作”意味着发现全新的途径来解决问题,那么人工智能早已做到这一点了 ——谷歌旗下的 DeepMind就是一例。
2017年,DeepMind的人工智能在一场对决中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它显然在几天内就掌握了如何走新的棋步,和应付对手的策略。
“谷歌会认为,这就是创意,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不是学来的。”劳伦斯说。然而,艺术恐怕不仅只是依靠创意解决问题这么简单吧?
游戏,特别是电脑游戏,是人工智能以创意方式解决问题的最佳领域。但纽约的计算机学教授朱利安·图格留斯说,如果完全没有人类的介入,只让电脑自行“创作”,结果总是非常单调枯燥。
他举了凯特·康普顿的作品“一万碗燕麦片”的例子——电脑只能从事那种对人类来说实在是枯燥重复性的工作。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被游戏玩家热切期盼的一款空间探索游戏《无人深空》,这款游戏向玩家提供随机生成的180亿万亿个星球去探索。
“在《无人深空》游戏中,你可以探索一辈子都去不完的景色各异的地方。但很多人玩过这款游戏之后感觉其实并不是特别有意思。”“问题是电脑生成的虚幻世界对游戏者来说,能产生独特的意义吗?电脑的确非常神奇,能生成越来越多的内容,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点人的因素,这就是人脑带来的感情和意向性力量,这是很难创造出来的。”
劳伦斯指出,真正的艺术创造力与机器生成的解决问题能力是不同的。“艺术创意是将内心思维和感情转化到一个媒介中,不管是一座雕塑,还是一段音乐。它是将抽象转变成具象。而人工智能没有内心世界,它不需要创造出渴望或恐惧这类感情。”
所以,与其让人工智能来控制一切,如果人类艺术家与电脑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好的结果。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讲师、音乐家爱丽丝·艾德里奇博士说,“我们应该将人工智能视为我们设计出的一个工具,就像轮子或内燃机。”
艾德里奇博士参与制造出一个大提琴,这件乐器综合了传统大提琴和电子合成器,使其能自己演奏。
“演奏传统大提琴你必须使用琴弓让其发出乐声,而这件乐器可以自行发声,演奏者的工作是优化乐声,不像传统大提琴手那样掌控乐器,而更像一个舞者。”艾德里奇说,“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设计我们与乐器和科技的关系。”
伦敦大学创意电脑学会的米克·格里尔森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给我们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新型艺术家,和新型艺术媒介。
2016年,北欧乐队Sigur Rós用电脑软件使得他们的一首单曲不断更新,他们在环冰岛24小时巡演中一直播放。这首歌里的每一个音乐元素都输入软件,由此创造出一首有现场演唱效果的新歌,每一个重复唱段都与之前的唱法略有变化,而且还能响应外部变化。
曾经与英国已故著名歌手大卫·鲍伊和酷玩乐队都合作过的音乐制作人布赖恩·艾诺也非常喜欢用电脑创作不断更新的音乐作品。
格里尔森教授本人曾同Massive Attack乐队合作过,利用人工智能重新合成他们的Mezzanine专辑,以纪念该专辑发行20周年。他们将专辑音乐输入进电脑软件——犹如神经网络,当访客来到展览现场,音乐效果将根据访客的动作发生变化。
有些人担心人工智能将可能威胁未来艺术家的生计,格里尔森教授则认为,如果有一场人机艺术大战,机器永远不会获胜。
“人工智能可能会减少那些以挣钱为目的者的创造力,但这不是技术发展的错,而是人的责任。”
“在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技术永远无法代替人类,艺术家要利用技术来创作更优秀的作品。”(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诺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