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动特性的隧道中间段光环境参数敏感性分析

来源 :交通信息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以往研究缺乏多样本对多因素条件下隧道中间段光环境敏感性感知试验研究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16组(4因素、4水平)试验工况,利用DIALux仿真软件建立隧道仿真模型,并基于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平台开展动态行车试验,通过SMI眼动仪对30名试验人员瞳孔直径分别进行3次有效测量,并剔除异常数据.研究了在隧道中间段行车时灯具布置方式、侧壁反光涂料布设高度、侧壁反光涂料颜色及LED光源色温等光环境组成参数对驾驶员瞳孔直径的影响规律.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各试验参数对瞳孔直径影响程度主次关系和显著性水平,并对室内仿真实验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选取的试验参数均对瞳孔直径都有显著性影响,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灯具的布设方式、LED光源色温、侧壁反光涂料颜色、侧壁反光涂料布设高度.根据本次试验结果选取的较优水平组合为,沿中线布灯,侧壁反光涂料布设高度为2 m,侧壁反光涂料颜色为白色,LED光源色温为4500 K.
其他文献
针对LNG船对船过驳作业具有高危险性和高复杂性的特点,探究在作业过程中其复杂系统部件发生异常交互的安全性问题,基于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构建LNG船对船过驳系统的STAMP控制关联模型,将船对船过驳系统拆分为多个层次结构,形成约束控制和反馈,并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识别过驳作业中的系统级事故、系统级危险,以及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构建考虑了人工控制器的过驳系统致因场景分析模型,从系统控制缺陷、反馈缺陷和协调缺陷3个方面提出了系统中的22个致因因素.结果表明,LNG过驳系统中潜在致因因素众多,传感器
交通诱导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差异性出行特征的出行者无法接受单一的诱导方案.针对城市快速路高峰时段拥堵问题,研究了考虑车辆出行特征差异的交通诱导对象精准识别方法,以保障诱导方案的实施效果.利用高德路况数据提取拥堵路段,根据拥堵路段与相邻路段交通状态的相关性提出拥堵源路段识别方法;利用车牌识别数据提取使用快速路车辆的出行特征,包括快速路出行强度、地面道路出行强度、快速路出发时刻离散度和快速路路径选择多样性;采用K-means++算法对车辆出行特征进行聚类,识别出显著影响道路交通状态的出行者,并为出
针对高峰期间常发拥堵点交通需求过大、周边关联交叉口交通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研究了面向常发拥堵点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对常发拥堵点的车流进行追踪与溯源,根据交通量关联度确定信号协调控制范围,然后基于路径的流量分担率与路段平均饱和度识别信号协调控制范围内的关键路径.基于宏观基本图理论,考虑关键路径对路网运行状态的影响,构建边界交叉口主动限流控制模型.同时,利用元胞传输模型描述交叉口与路段的运行状态,以关键路径通行能力最大化和进口道饱和度均衡化为信号控制优化目标,建立均衡路网交通负荷的信号控制优化模型.以
针对商船上常用的指向仪器设备陀螺罗经在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时由于高纬度带来的指向力矩变小而导致指向精度下降问题,基于北极东北航道罗经历史数据,考虑纬度和航向对航向误差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对GPS卫星罗经与陀螺罗经的航向误差进行多项式拟合,建立并比对3种拟合模型,遴选出均方误差最小的陀螺罗经航向修正模型;当GPS信号异常时,利用该模型对陀螺罗经航向误差进行一次修正;修正后陀螺罗经航向精度保持在±2.0°内,精度在±1°以内的修正率达88.4%;当GPS信号正常时,在一次修正的基础上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二次修正,
为掌握省际客运行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采用互信息及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模型,分析各因素变化与事故严重程度的定量互动关系.鉴于行业样本量较小及专家知识建模存在主观性,采用改进离散算法挖掘数据,提出结合互信息与交叉验证的先验网络构造方法.以上海市2005—2019年741起省际客运事故数据为例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事故最敏感的影响因素为驾驶员性别、天气和车辆类型;其中“女性驾驶员”“雪、大风、雾”“中型客车”对事故严重性的权重占比分别为13.5%,8.8%和5.7%;此外,驾驶员年龄对群死群伤事故贡献较小
为提高点融合程序下的多跑道机场的进场航班运行效率,考虑点融合程序下终端区进场程序结构复杂的特点,提出以0-1整数规划为基础的多跑道进场航班优化排序模型.以进场航班的总延误时间、总飞行时间为最小目标函数,以尾流间隔、跑道限制、进场航班的飞行时间范围以及可分配进场程序为约束条件,将不同进场程序及跑道分配给不同的进场航班,确定航班的飞行时间、落地时刻,最终求得航班的落地序列.以浦东机场进场程序为例,选取含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对浦东机场的双落跑道进行进场航班优化排序,最后与实际结果对比.优化方案的飞行时间和延
针对断头路的存在会降低道路利用率、加剧交通拥堵等问题,构建了断头路打通在路网结构以及交通分配层面上的优化评估方法.在路网结构层面,采用社区探测对路网进行划分,获取社区作为受断头路影响较大的路段组合;在交通分配层面,将断头路打通带来的影响量化为路段平均速率的变化,构造路网阻抗函数作为约束条件,在社区内部进行断头路打通前后2次交通分配;通过连续平均算法建立求解算法,选取2次用户均衡状态的路段平均速率变化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数.以北京市朝阳区路网为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900 pcu出行需求约束下,断头路打通的
疫策略对居民公交出行决策行为和出行偏好有着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公交优先策略的长期实施效果.从居民出行行为的角度,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下,基于调查数据研究了居民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交通防疫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疫情期间公交出行行为影响因素中的1条显著作用路径,即“风险感知、防疫策略→出行态度→出行意向→出行行为”,验证了疫情风险感知和各项防疫管控策略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出行偏好上有着深刻的长期影响,需要更加慎重的使用停运等严格策略.通过进一步地观测变量分析,驾驶员和车内环境消
为解决单向共享汽车系统中用户无车位可还车的问题,提出2种灵活还车策略,分别是临时车位和空余车位还车策略.前者允许用户将车辆停放在还车站点处由企业租赁的临时车位处;后者允许用户将车辆停放在与还车站点同区域其余站点的空余车位上.并以最大化企业利润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用大M法将非线性约束转为线性约束,采用精确求解软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用户还车到临时车位还车和空余车位均可为企业带来利润提升,最高利润提升比例分别为25%和37%.当且仅当供小于需时,空余车位还车策略的利润提升效果最佳;而在同
为提高智能车节点定位准确率,研究了基于3D点云语义地图表征的智能车定位方法.该方法分为3个部分:①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语义分割,包括地面分割,交通标志牌分割和杆状语义目标分割;②面向智能车的点云语义地图表征,利用分割的语义目标投影,生成带权有向图,语义路,语义编码,再以语义编码和高精度GPS的全局位置组成语义地图表征模型;③基于语义表征模型的智能车定位,包括基于GPS匹配的粗定位和基于语义编码渐进匹配的节点定位.实验在3种长度不同、复杂度不同的道路场景下进行,节点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8.5%,97.6%和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