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程中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ppers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梳理乡村公共艺术类型以及国内外设计现状,并以湖州市义皋村为例,对该村落公共艺术作品的创新设计进行探讨。首先从村落形态、生产生活、社会习俗三个方面总结义皋村的特色,通过对义皋村进行走访与调研,分析该村目前公共艺术作品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义皋村公共艺术作品创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从溇港村落的形态、水乡建筑的装饰特色、生产生活的器具和场景中提取设计元素,对义皋村落的公共休憩设施、照明设施、互动雕塑进行创新设计。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艺术;义皋村;创新设计
  溇港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功能。湖州义皋村为太湖溇港地区的一个特色村落,近年来当地文旅发展迅速,助力乡村振兴。但是和多数村落一样,该村目前的公共艺术作品缺乏特色,不能很好地向游人展现溇港的特色文化。因此,笔者以溇港历史和村落特色为基础,通过资料整理与调研分析,总结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村民、游客真正的需求,以提升义皋村公共艺术作品设计的文化性、互动性,充分展示其地域文化。
  一、乡村公共艺术的类型与设计现状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类型
  公共艺术泛指公共空间中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形态及艺术活动,是创造性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独特艺术形式,核心价值表现为地方公众参与的具有在地性的艺术,是公众共同享有的文化艺术。中华文化艺术的根脉在乡村,五千年农耕文明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1]。
  乡村公共艺术包括传统艺术、地景艺术和装置艺术。传统艺术是将文化与设计结合,展现先民的生活实践,使人更好地了解过去人民的生产生活[2]。地景艺术是将艺术创作和大自然相结合,以大地为创作背景,水、风、土等为设计资源,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设计者想要的画面,传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3]。装置艺术是将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互动的方式,让参观者切身进入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空间中,切身感受装置艺术的魅力[4]。本文的设计结合了传统艺术与装置艺术,兼具文化内涵与趣味性。
  (二)设计现状
  1.国外
  一些发达国家注重对乡村中的公共艺术进行研究,将公共艺术放置在乡村空间规划设计中,以激活乡村空间活力,这对我国公共艺术在乡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靠近日本海的越后妻有地区每三年开展的“大地艺术节”,对乡村旧物进行改造,增添公共艺术品,对乡村进行重塑,已形成地方特色,创造了乡村发展的新图景[5]。
  2.国内
  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的公共艺术起步较晚,在乡村空间中运用经验较匮乏。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推出乡村振兴政策,国内大多数乡村面临转型态势,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时需要充分考虑村落原有的生态资源、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等。
  二、太湖溇港的历史发展与义皋村的特色
  (一)溇港的历史发展
  溇港是自然冲刷成的河沟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而形成的河网水道。据史料记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巧用“竹木围篱透水”技术,使太湖地区呈现“山水入湖,侵地成沟,湖滩造田,沿沟为溇”之景。随着农田开垦需求的增长和航运的发展,滩地不断外扩,溇港也随之不断加长,形成五里或七里一纵浦、七里或十里一横塘的塘浦圩田系统,促进杭嘉湖地区经济不断发展。
  (二)义皋村的特色
  1.村落形态方面
  《嘉泰吴兴志》记载,“兴善院在县东北二十七里湖上义高邨,钱氏建,号善庆院”[6]。可知南宋时义皋村就初具雏形。义皋村位于太湖义皋溇西侧,一条南北向义皋溇和两条东西向运粮河穿村而过,将义皋村分为繁华的义皋集市、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和朱家庙自然村三部分,所以义皋村是因水而兴、依水而建的村落形态[7]。
  2.生产生活方面
  义皋村是溇港文化、运河文化、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义皋村作为鱼米之乡,对稻米进行精细生产,是全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地。
  3.社会习俗方面
  社会习俗不仅是千百年文化的沉淀与传承,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义皋村的青苗会、兄弟结拜等习俗流传至今仍然盛行。三道茶、龙头糕等传统饮食,助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舞狮、剪纸、刺绣、划菱桶等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让传统古村落焕发新生[8]。
  三、义皋村公共艺术作品的创新设计
  (一)设计理念
  1.传承地域文化
  公共艺术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中。因溇而兴的义皋村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有着讲义气、遵道义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设计师运用当地资源,将义文化总结提炼,遵循人性化理念,将历史文化与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相结合,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2.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公共艺术作品的创新设计应立足自然,设计师将设计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合适的场地运用低碳环保的材料或当地已有的材料,对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可持续设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共艺术作品设计的理念,使作品更好地融入空间环境,助推当地特色艺术作品创新。
  3.注重作品互动性
  互动性作品是指人能对眼前所见的东西产生肢体的接触、精神上的交流,与该作品的设计者产生情感共鸣。有较强互动性的公共艺术设计强调沟通交流,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作品之间以及作品与景之间的沟通交流,设计者通过对人的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人与作品间的互动。
  (二)设计思路
  文章立足于溇港的发展演变、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进行创新设计,融入现代化创新设计手法,以加强年轻人对传统水利工程的了解。   整个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艺术性,笔者主要基于溇港水域文化、义皋村历史文化和当地的生活习俗文化进行创新设计,根据溇港独特的水系特征,抽象提炼水系和圩田的形态,以江南地区民居建筑为特征性建筑符号,以当地饮食文化为设计元素。
  在设计作品中,将黄色作为主色调,并用白色代表当地传统的蚕桑文化,将各个颜色相结合,形成地域特征鲜明、整体和谐的设计作品。
  (三)设计呈现
  1.公共休憩设施设计
  休憩设施——“蚕茧”:灵感来源于蚕茧造型,通过对蚕茧的形象进行放大、提炼,并赋予其座椅功能,形成一个可以停留休憩的公共设施。坐凳的高低错落满足了成人和儿童不同的需求。人们坐在“蚕茧”内,通过稀疏交错的外框,欣赏到不同角度的风景,别有一番韵味。
  休憩设施——“圩田”:以方形为基本形状,通过排列组合成圩田的形态。坐凳表面有一些起伏,将水元素提炼出来并在设计中进行运用。顶部采用不锈钢骨架和钢化玻璃,坐凳表面采用不锈钢材料,使其更加现代简约。
  2.照明设施设计
  运用义皋村传统糕点上的图案,将义皋村的传统文化融入路灯的设计中,并将路灯放置在廣场的入口。采用“鱼”和“花”等元素,将其设计在灯罩上,呼应“年年有鱼”和“花开富贵”主题,寓意吉祥如意。
  3.互动雕塑设计
  根据义皋村当地的生产习俗和生活特色,提炼出鱼米蚕桑元素,构造合适的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可以展现当地的风景,将小品放置在溇港的草地区域,以增加游客与小品的互动,增强场地与小品的融合性以及游客与小品的互动性(图1)。
  四、结语
  优秀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创新对乡村振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湖州公共艺术作品设计坚持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在基于人性化角度考虑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促进设计作品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鲁生.中国乡村的公共艺术[EB/OL].(2019-10-28)[2021-06-22].http://www.cflas.com.cn/mx/MXDT/8f34f4525cd649c3b68f65ed810f7c.html.
  [2]蔡昀.湖州人用这项技艺 探寻千年记忆[EB/OL].(2019-10-21)[2021-06-22].https://www.sohu.com/a/348582726_167855.
  [3]黄璞.浅谈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7(18):37.
  [4]高豫晋川.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的传统视觉元素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9.
  [5]潘力.传统:转型与创造:日本美术的战后崛起之路[J].文艺研究,2016(5):134-148.
  [6]谈钥.嘉泰吴兴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6793.
  [7]陆学先,陈子凤.湖州义皋古村落[EB/OL].(2014-09-25)[2021-06-22].http://wwj.zj.gov.cn/art/2014/9/25/art_1675443_37396741.html.
  [8]南太湖古村举办水乡民俗文化节[EB/OL].(2018-08-24)[2021-06-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9641594862670852&wfr=spider&for=pc.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北京旧城更新问题由来已久,在城市更新的诸多案例中,杨梅竹斜街的更新与以往北京旧城的更新有所不同。它利用对旧城文化的全新视角对整条街道进行了分析,从而使得街道呈现新的活力。利用网格化的手法,对杨梅竹斜街的更新改造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出杨梅竹斜街在街道更新方面的思路、方法、对策,对其优势进行解读,探究杨梅竹斜街原有的历史文化与现有建筑的联系,分析杨梅竹斜街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经济能力,使低成本设计成果符合并支持当地的长期发展战略,以“低成本”为设计理念,探讨适合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雀村宋桥组的低成本设计策略。具体来讲,从尊重生态系统、延续文脉等多方面出发,全面分析雀村宋桥组的生活生产需求和生态环境现状,结合近年来传统村落设计研究的最新进展,建立适合雀村宋桥组的低成本设计体系。  关键词:传统村落;低成本;开发;设计  当前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出现文化趋同的现象,建筑行业在高层化、装配化发展的同时,表现出文化个性缺失问题。基于此,从古建筑文化研究现状入手,讨论传承古代建筑文化的必要性的同时深入探究中国建筑文化断层发生的原因,对如何从根源传播中国建筑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文化断层;现代建筑  在近代,国外建筑设计和规划等的概念或者技术的传入导致了建筑发展的西方化,以至于现在部分城市建筑出现“千城
期刊
摘 要: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变化当中,人们在努力建设家园,从而会忽略一些边缘地带,而这些边缘地带的利用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从各个角度剖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目前的解决方案举例概述,同时针对城市中心边角区域利用问题,综合考虑各种限制因素,创新提出一个漂浮运动公园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公共意识;边角空间;环境行为学;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期刊
摘 要:城市高架路是城市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高架路在发挥重要交通功能的同时,对城市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高架路割裂城市空间,影响城市景观,高架桥下的公共空间活力不足,于是国内外众多城市开始研究城市高架路的改造工程。以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为例,分析城市高架路产生的负面影响及高架路改造方式,研究高架路改造的困难与收益,基于此提出城市高架路改造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高架路;波士顿中央干道改造;公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社区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社区养老方式得到广泛关注。在社区养老中,老年活动空间作为老年人在社区中活动的主要场所,需要保证老年人身体安全、环境舒适。以长春市为例,对社区内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分析社区适老化设计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理论为依据,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无障碍设计准则和建议。  關键词:无障
期刊
摘 要:小城镇绿色交通建设不仅与城镇空间营造有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城镇居民的出行方式与生活方式也有着深远影响。在交通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群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则要注意交通方式的低碳环保。从Orvieto城镇交通发展的历史沿革入手,對其所实施的构建替代性出行系统、设立ZTL交通限制区域、开展停泊车分区管制等绿色交通建设措施进行总结分析,进而从多模式交通组织、特色交通方式选择以及机动车管理等方面提出
期刊
摘 要: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工业遗址见证了人类从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改造世界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进程,也凝结着城市发展的印迹和记忆,开展生态运动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回应。文章引入工业遗址的场地价值理论为指导,主要通过研究工业遗址转型与恢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后工业时代下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的策略和技术路线,从而为工业遗址转型与复兴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城市滨水空间不仅是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以及城市文化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意义重大。因此,以湖州市龙溪港沿岸为例,对河道及沿岸现存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从恢复河道的蜿蜒性、合理建造河道断面等方面提出河道生态修复的策略,并从滨河公共空间的建设、植物配置、文化体现等方面对河道滨水空间的景观营造提出设计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居住区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的一个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建成的休闲游憩空间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使居住区公园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性化理念下居住区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意义、原则进行探讨,并结合阳城惠泽公园分析居住区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公园景观;人性化;居住区 
期刊